[转帖]道家人物——种放
<P> 种放(?~1015)是陈抟学术下传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一名行为颇有非议的道士。据《宋史》卷四百五十七记载,种放,字名逸,河南洛阳人。父种诩,由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因此,种放长于长安。其父让他走科举之途,而他却留意于山林,常游访嵩山和华山。游泰山,写有会真宫诗。他还曾在其父去世后,陪同母亲隐居于终南山豹林谷东明峰(在今长安县境内)结草为庐,以讲习为业。因从学人众,得束修(学费)奉养母亲,怡然自乐。他又在峰顶建一庐舍,习辟谷术,常常望云危坐终日。遇山水暴涨不能通行,仅以山芋充饥。他还在山谷中种了许多高粱,自己酿酒,并时常背着酒壶和琴沿着山谷漫游,采药饮酒,自号云溪醉侯。有事入城,便与樵夫为伴,徒步七十里往返。隐居期间,著有《草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等,并写下了不少诗歌,自称“退士”。他专心儒道,极力贬斥佛教,将佛经撕破改制帷帐。992年(淳化三年)陕西转运使宋惟干向朝廷推荐种放,太宗下诏征召,种放称疾不应,并迁居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太宗大为嘉奖,赐给钱物使其奉养老母。998年(咸平元年)其母去世,真宗又赐钱治丧。1001年(咸平四年),兵部侍郎张齐贤向真宗报告:“放隐居三十年,不游城市十五载,孝行纯至,可励风俗,简朴退静,无谢古人。”真宗令地方官派人去请,并赐钱五万,种放仍不应。翌年,张齐贤出任京兆知府,又奏报种放高行,真宗下诏褒奖,并遣供奉官周旺送去帛一百匹、钱十万。经过数次礼请,种放终于当年九月出山到达汴京。真宗在崇政殿召见,并请教国事。种放答:“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当即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给巾服简带,让他住在都亭驿,享受高官待遇。这次他在汴京住了不到半年即辞归终南。</P><P> 此后直到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他三次赴京,先后被授右谏议大夫、集贤院给事中、工部侍郎之职,秦雍一带生员纷纷投其门从学。但居不久即还山,被时人贻笑。十余年间,受到巨量赏赐。他虽终身不娶,却在长安兼并田土十多家,其弟子和族人倚势横行乡里,甚至乘醉辱骂地方官。京兆知府王嗣宗劝责不听便上疏朝廷,请赐给种放终南良田百亩,让他离开长安。种放被迫移居嵩山,宋真宗又让人在嵩山给他修了宅第。种放还不时回终南巡视田亩,每次都由朝廷配给驿乘。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乙丑日时晨起,穿上道服,将生前所撰文稿尽行焚毁,召集众门徒会饮,卒于宴席之间。真宗闻讯,亲自制文哀悼,并遣内侍前往嵩山致祭,又令归葬终南。</P> 是一名行为颇有非议的道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