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校释(影印)pdf
“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顾炎武. 傅青主,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山西阳曲(今太原)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字号颇多,已知的已有石道人、朱衣道人等50多个名号。他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经学、先秦子学、佛经道藏、医学、书法、绘画、诗词、音韵、训诂之学甚至武学等各方面都有较深造诣.<FONT color=lime>他是一个画家</FONT>,他的画与八大山人风格相近,《图绘宝鉴》评述道“画出町畦之外,邱壑迥不犹人,其才品海内无匹,人不能尽识也。”<BR><BR><FONT color=lime>他是个医学家</FONT>。医术高明,青主所著医书遗稿,被后人整理编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特别是《傅青主女科》是中医学名著,至今仍惠及医界。<BR><FONT color=lime>他是一个旅行家</FONT>,足迹踏遍了半个中国,他甚至把自己的归宿想像为,走不动了就死在山林之间(“横尸于大林丘山间”)。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记载青主父子“常粥药四方,儿子共挽一车,暮抵逆旅,辄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成诵,乃行。”生动展示了一幅苦中有乐的行旅读书图!<BR><FONT color=lime>他是个武林中人</FONT>,史家称他“性任侠”,在他的诗中也有“剑术惜其疏”,“盘根砺吾剑,金铁满山鸣”的句子。然而更有力的证据是,1984年在山西灵石县发现了一本名《傅山拳法》的拳谱,经鉴定正是傅青主所著。又据《石膏山志》载,清顺治四年(1647年)春,青主和儿子傅眉到山西灵石县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戏,传与寺内主持道成法师,接着又传授给了寺内和尚以及当地名士吴成光。<BR>最佩服傅青主的,还是他的<FONT color=lime>民族气节和至性至情</FONT>。满清入主中原后,作为一名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傅青主参与并支持了民间的抵抗运动,并因此被逮入狱,受到严刑拷打,但他“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有以奇计救者得免”。康熙皇帝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通过这个手段网罗各地有名儒士,傅青主被迫到北京后,素闻傅青主才学的康熙帝免去了他考试的形式,直接授予他“中书舍人”的名誉官职。按惯例是要向皇帝磕头谢恩的,但年迈的青主倒在地上,绝不磕头,在那个专制权威压死人的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傲骨。<BR><FONT color=lime>傅青主是一至情至性之人</FONT>。他重师生之义。崇桢九年,他的老师袁继咸被诬陷入狱,29岁的青主率领书院同学100多人进京告状,史载“山徒步走千里,伏阙讼冤。孙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蓝缕,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当是时,山义声满天下。”(孙振,指当时诬陷袁继咸的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更可贵的是,当袁继咸重新被启用后,在武昌当官(“湖广武昌道”),邀请傅去武昌,但青主以“违老母久”(很久没有见到老母亲了)的理由婉言谢绝。他重夫妻之情。他这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在青主26岁时他的爱妻病逝,之后他再也没有续弦。他自己说是作了道士的缘故,而了解他的戴廷栻则一语道破,“自谓闻道,而苦于情重”。十四年后,在他漂泊的路上,他写了首怀念妻子的诗,其中有“不然尔尚存,患难未能舍”的句子.<IMG src="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d7c9ca3f16c08ed17d1e71cc.jpg" border=0><BR><BR>傅青主逝世后,“四方来会送数千人”<BR> <P>傅青主女科校释</P> 谢谢楼主无私分享{:3_252:}谢谢楼主无私分享{:3_22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