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人 发表于 2024-3-1 15:28:51

《葬書》是否郭璞所撰(一)~質疑李定信先生的考據~六愚

註:本文乃2007年六愚所寫之「《葬書》是否郭璞所撰~六愚質疑李定信先生的考據」修訂 《葬書》是否郭璞所撰(一)~質疑李定信先生的考據~六愚偶而拜讀到李定信先生在2003年七月所撰《晉.郭璞「葬書」考及白話解》。六愚在觀其考據內容後,深為感慨;蓋因乃李先生不僅否定了甚多古代大儒所研究的結論,其中亦包括被清代學者當時所認定五百年來考據第一人(紀容舒父子),清朝《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昀的考據。反觀李先生的考據與其所提出的證據,顯示出其人之膚溨饔^意識,其所述的論點,則又多屬假設性,其所提出的證據,力道甚為不足,膚湺∪酰蛔盍钊烁械讲豢伤甲h的是作者以稗史、鄉野傳說推翻正史之所載諸多古學者的各種考據結論。如此偏執性的立場,委實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然而,李先生之論點,對於諸多風水學之外行者,或將因而產生觀點上的偏差;故而六愚依照該書章節之一些內容提出質疑。一、第一章:社會人士對於《葬書》的評論作者在此章之中,又分為「古人之評論」「今人之評論」與「作者按」三節。然而,作者在「古人之評論」章節中,僅列出唐朝呂才、元朝趙汸(註:趙汸,1329~1369年,可謂元人或是明人)、明朝胡翰與張居正以及清朝之羅虞臣與紀昀等六人而已。六愚不禁要問:1、自兩晉至清末之大約一千五百年前後期間,評論風水與《葬書》之著名學者何止這六人?尤其是文風鼎盛的兩宋,作者為何將其忽略?是故意?缺乏完整考證?抑或是作者才識不足?2、李先生在「古人之評論」中,首先提到:「唐呂才在《五行祿命葬書論》中說……」云云。然而,所謂「《五行祿命葬書論》」之說,李先生所憑為何?此說究竟從何而來?誰說呂才奉唐太宗旨意所修訂「陰陽書」中之所謂「敘《葬書》」篇,就是《五行祿命葬書論》?誰說此篇中之所謂《葬書》就是所謂郭璞之《葬書》?所憑為何?3、作者在「古人之評論」中,也將紀昀《四庫全書.葬書提要》的考據內容列入;然而,綜觀《四庫全書.葬書提要》之內容後,應屬考據而已,並非評論《葬書》吧?4、在「作者按」篇幅中,作者單憑呂才:「臧孫有後於魯,不關葬得吉日,若教絕嗣於荊,不由遷厝失所,此則安葬吉凶,不可信也。」胡翰:「舉而葬者,枯骨耳,積歲之久,並已朽矣,安知禍福於人?」以及張居正:「且青烏之書,始于郭璞。彼固精於其術者,葬其親也。宜得吉壤善地,而身為王敦所殺。」..等片面之辭,就認定此三古學者都贊同陽宅風水,而否定了陰宅風水;如此定論未免過於膚湸植冢浚怠⑼鹿潱髡咚岬降牧_虞臣「邪術,惑也,以愚民也。」之說,六愚認為應是指屬於迷信風水之邪術,並非針對《葬書》批評。作者又云:「今人對風水的認識更加模糊,教授們肯定其科學部份,也是不夠全面的認識《葬書》。」作者此說亦屬相同思維;卻不知作者為何硬要將這些古今學者的風水邪術觀點與《葬書》掛勾?6、作者主觀否定紀昀考據《葬書》非郭璞所撰之說(「紀昀之懷疑《葬書》至宋代始出,非郭璞所撰」);六愚認為作者欠缺從事考據工作之嚴肅心態;畢竟《四庫全書》是從「國家」的高度編撰,必須是「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任何毫無證據的空泛說法,未免將貽笑大方;況且,正史上出現郭璞之《葬書》者,確實首見於《宋書.藝文志》;紀昀《四庫全書》的考據有憑有據,何來錯誤?反而是作者所提出,所認定的結論缺乏有力的證據。 二、第二章:諸種版本《葬書》的亮相李先生在「諸種版本《葬書》的亮相」篇中,提出其收錄的《葬書》共有《四庫全書》錄本、《古今圖書集成》錄本、《古今圖書新編》錄本、《地理大全輯要》錄本、《古代風水述注評》錄本、《地理正宗》錄本、《地理大全》錄本、《地理直指原真》錄本、《李本方祖傳本》等九種。首先,讓咱們看看這九種版本的出書年代。(一)《四庫全書》:成書於清乾隆四十七年(西元1782年)。(二)《古今圖書集成》:成書於清康熙四十五年(西元1706年)。(三)《古今圖書新編》:席子杰,遲雙明主編;現代。(四)《地理大全輯要》:清乾隆年間魏里許。(五)《古代風水述注評》:作者王玉德,現代。(六)《地理正宗》:清朝嘉慶年間蔣國宗撰。(七)《地理大全》:明崇禎年間李國木撰。(八)《地理直指原真》:明末王徹瑩撰。(九)《李本方祖傳本》:此書該文稱:「李本芳(1888~1980),字曉元;...是清代李三素真傳弟子。」故而此傳本可以推至清代中末期以後。根據這九種版本的出書年代,可知李先生收錄的《葬書》版本,皆在明清以後。在不論上述九種版本《葬書》所引用的年代而言,李先生所提出的九種版本中,最古之錄本大約是在四百年前;最新錄本則是作者猶存的當今年代。換言之,作者所採用的九種《葬書》錄本,最古距離郭璞公元324年遇害,大約是一千二百年;最新則是大約一千六百多年。六愚要問的是:1、作者為何沒有引用更早風水著作的版本;故意?遺漏?或是作者對於風水學問的修尚待加強?抑或是作者缺乏通盤性之考量? 2、這九種版本之中,除了《四庫全書》以較負責任的態度交代其版本、來源與考據之外,其餘八種版本則皆無所憑據。其中尤以作者特別將所謂《李本方祖傳本》版本列入參考,是否是由於作者所謂「李本方老師被迫逃難,途經峰山、留宿在隊,把祖傳本《葬書》贈給我。」的因素?否則《李本方祖傳本》有何條件能與上述八種版本相提並論?為此,六愚不得不懷疑作者的格局未免狹隘?心態或許主觀?是否偏頗?是否另有私心?3、本章第一節至第五節所提出之各種版本《葬書》,除了出現標點誤差,以致於其解釋有不同性之差別外;九種版本的內容中,皆出現「經曰」二字。作者為何不作解釋所謂「經曰」是指何「經」?尤其是所謂「蔡元定刪改的《葬書》」,作者應該交代其來源或是證據說明;否則所謂「蔡元定刪改的《葬書》」與《四庫全書》版本有何不同?4、明清時期,風水著作的數量甚為可觀;幾乎每本著作皆將《葬書》得氣理論視為圭臬,並多有將《葬書》收錄其中;易言之,明清以後的風水理論基礎,幾乎都離不開《葬書》;李定信先生為何僅收錄上述九種風水版本?其心態未免令人存疑。 三、第三章:對《葬書》原文的探討本章的主要內容是依據作者所選定的上述九種版本,主觀性的進行解說《葬書》之原文。六愚要問的是:1、第一節「藍本的選定」篇中,作者云:「《四庫全書》說:『《葬書》經方士增飾有二十篇之多,經蔡元定刪去十二篇存其八篇,復經吳澄整刪為三篇。』據此,吳澄刪的《三篇》版和蔡元定刪去十二存其八的《八篇》版都不可以作為藍本。」又云:「藍本只能在李本芳《祖傳本》版,即《二十篇》本和《地理原真》錄本的長篇本,二者來選其一。」奇怪的是,作者李定信卻不說明採用李本芳《祖傳本》版與《地理原真》錄本的理由與依據;這不得不令人感到疑惑,難道所謂李本芳《祖傳本》與《地理原真》的權威性超越《四庫全書》?2、六愚納悶之餘,拜讀了李本芳《祖傳本》版與《地理原真》錄本之所謂《葬書》內容時,僅感覺到此二版本之《葬書》,似乎僅是《四庫全書》與《古今圖書集成》版本的「使用說明書」而已。因此,六愚不得不懷疑,作者之所以選用所謂《李本芳祖傳本》,其心態應是先有「立場」後,再進行說明而已矣。也難怪作者會說:「《祖傳本》全文共計一千六百一十九字,《地理直指真原》錄本,全文共計一千六百一十七字,少於《祖傳本》藏也二字,二者的文序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有些文句的個別字及其字義不同而已。這種差異,從郭璞的博學多才,從《葬書》的主旨『乘生氣』,不難理解應選定李本芳老師的《祖傳》版本為此次探討郭璞原著《葬書》的藍本了。」3、作者又云:「《四庫全書》收錄的《三篇本》是欽定的,是清代較開明的乾隆皇帝在全國範圍內由拔萃的大文豪紀昀等所編撰收錄的,應該是『標準本』,或『改善本』。」單憑這句話,六愚就可以懷疑作者根本沒有用心地去考據;理由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數術類》早已明確的交代,《葬書》是「通行本」。4、作者又云:「郭璞原著《葬書》決不可能逃出這一千六百餘字的範圍。」那麼,六愚也要問問作者,明末黃慎《堪輿類纂人天共寶》中之《葬書》,一來未見有所謂「經云」二字,二來內容也僅僅短短八十一句、三百五十五字而已;卻又為何不討作者「喜愛」而未列入版本之一?難道作者對於《葬書》版本的認知,僅止於上述幾種版本而已?5、作者在第二節「探討郭璞《葬書》取與舍的標準」文中,提到「乘生氣」是《葬書》的主題;也談到文章的風格問題。據此,作者認定遭蔡元定、吳澄修訂過的《葬書》,必然有其人的文章風格;那麼,作者為何僅用郭璞所注之《爾雅》、《三蒼》、《山海經》,以及《遊仙詩》、《江賦》等,來說明郭璞為博學之士而已;卻未能提出郭、蔡、吳等人之文章,來比較與《葬書》內容之差異?6、作者又說:「從諸種版本的文章風格也不難找出郭璞《葬書》的郭璞原著。」六愚認為作者的這句話,明顯地顯示出作者的主觀性考據;試問,要找出《葬書》原文就憑你作者所選定的《李本芳祖傳本》?紀昀、趙汸等諸多古今學者,皆無法考據提出《葬書》原文;試問,單憑你作者在這些版本的內容中打轉,就可以還原《葬書》原文?還是作者另有編撰《葬書》原文意圖?~~ 待續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葬書》是否郭璞所撰(一)~質疑李定信先生的考據~六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