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y666 发表于 2024-12-11 09:13:32

鼎甲案例数据汇集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4-12-11 10:30 编辑

在九仪夫子的书中,有几个鼎甲的案例数据,汇集于此,便于研究:

《穿透真传》

一、吏部右侍郎邓县仇沧柱葛友序言中葛友案例:丁龙入首,坐卯向酉,取兑纳丁也,发福之期天干在庚甲、地支在卯酉;反馈:友人父己卯乡榜、庚辰鼎甲。


二、文天祥祖地:巽龙辛向,一条辛水望东流中状元而受祸,酉山高起,砂法乃辛向催官而反受祸,定然兼戌,拨酉为八煞也。


三、工部尚书徐德清序言中案例:前状元在庚戌、今状元在壬戌,他祖坟定是壬丙局,西北角乾上有两高峰。


四、无锡王云锦苏州大湖边葬二亲:艮龙癸山丁向,丙戌科二房中状元。穿山穿过寅宫,透地透入坤之末关。


五、得烝山周宅祖地:山顶是艮龙,横下是甲龙入穴,甲山庚向,四丙申课,乾砂远半里,癸卯甲辰联捷,甲辰鼎甲。(砂水要诀该案例详述中探花)


《砂水要诀》
一、卷五,苏州光福烝山下无锡周探花祖地,此案例和《穿透真传》得烝山周宅祖地是同一个案例,数据更详细:正顶系卯、甲脉贯穴,巨门星戌乾峰高,三房周缄斋讳弘,癸卯发贵,甲辰探花;令弟静斋先生讳宜振,壬戌再发一甲。


二、卷五,彭状元祖地,和得烝山周宅祖地同一穴场:艮龙入首,子丙峰高,玉屏作主山,融结木来生火局,生旺并峙,应产台阁大臣,丙辰科彭壮元祖地,乃扦丑山未向侵入艮坤,反为木去生火之局。


《地理铅弹子》
弊郡东山上名碧溪场戴宅祖坟:辰巽龙入首,穴乘巽气,未高峰一塔卓立鬼金度上,日文己未发眼巡抚。被奸究所害!我认为此处的“眼”很可能指是“榜眼”。







补充内容 (2025-4-8 15:41):
文天祥,1236年丙申命,1256年丙辰年状元。

补充内容 (2025-4-8 15:44):
文天祥1283年癸未年就义。

补充内容 (2025-4-8 15:48):
文天祥为长子。

fcy666 发表于 2024-12-11 09:39:25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4-12-11 09:43 编辑

得烝山的案例,从后文叙述:二房无砂,渐渐消乏;五房泄旺并见,时富时贫;长房旺气重重,丁财做久;四房亦有砂拱,逊长愈五,但恐树木渐浓,则福力渐减尔。

从这段话,可以判读出来,上文中的“壬戌再发一甲的令弟”为六房。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戌乾砂在六房的位置,何以三房中探花而六房只发甲?是否与年命也有一定关系?

另外我还有一个保留意见:“但恐树木渐浓,则福力渐减尔”,若树木遮挡就福力减少的话,则十子九登科的案例中,九个儿子都能发科就有点解释不通了,因为九峰山在穴中是看不到的。

此处可以验证《入地眼》卷八向说中的一个结论:从主星顶格砂,翻卦得三吉六秀。本案例,穴顶为卯,从卯卦翻卦,得戌为贪狼、乾为巨门(文中有叙述戌乾为巨门星)


补充内容 (2024-12-25 17:42):
再读穿透真传,上面写了周探花的年命为丁丑命。

常道吉 发表于 2024-12-13 10:45:20

归纳中对比,思考中进步。{:3_242:}

fcy666 发表于 2024-12-13 21:11:20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4-12-13 21:19 编辑

常道吉 发表于 2024-12-13 10:45
归纳中对比,思考中进步。
巳酉说的好:天机泄于病处!
故“病例”最值得研究!



按照穿透房份公位图,从坐山朝向分的话,那么六房当发探花,何以本案例却是三房发探花、六房发甲?

fcy666 发表于 2024-12-17 16:51:03

常道吉 发表于 2024-12-13 10:45
归纳中对比,思考中进步。
类似的案例还有:穿透真传序言中,仇沧柱大儿壬午、次儿辛卯发科甲,九仪夫子断坤未峰起。

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需要研究:该坟立何坐向才能使得坤未峰既管大儿、又管次儿,且与穿透房份公位图不矛盾?

补充内容 (2025-2-5 14:51):
仇沧柱两个儿子壬午、辛卯发的都是乡榜,子午卯酉年才开科。

补充内容 (2025-4-16 19:19):
九仪夫子从仇沧柱的兄弟仇石涛的斗首藏书内悟到了“吞啖者食名而生克者实理”以及贾似道地记的含义。

fcy666 发表于 2025-1-30 00:27:01

fcy666 发表于 2024-12-11 09:39
得烝山的案例,从后文叙述:二房无砂,渐渐消乏;五房泄旺并见,时富时贫;长房旺气重重,丁财做久;四房亦 ...

兰溪县唐宅飞凤形祖地:卯龙申向(入首正受甲龙气脉),申砂、庚砂、戌砂、酉砂。父辛酉、戊辰发二任督学总制三边。子己酉、庚戌发,状元及第。子为联捷!


补充内容 (2025-4-7 17:08):
唐汝辑:1514年甲戌命,1549年己酉举人,1550年庚戌状元。

补充内容 (2025-4-7 17:29):
唐汝辑,二房。
唐龙,号渔石,1477年丁酉命,1501年辛酉举人,1508戊辰进士。

金龙飞舞 发表于 2025-1-30 16:28:43

难得收存有关资料印证和探索风水深意。

fcy666 发表于 2025-1-30 20:20:25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1-30 20:21 编辑

金龙飞舞 发表于 2025-1-30 16:28
难得收存有关资料印证和探索风水深意。
《穿透真传》,无锡左梅花墩右铁芦鞭地,坤申龙,外立巽山乾向,内取透地龙入火,丙戌发王状元。

fcy666 发表于 2025-2-5 14:47:55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2-5 15:28 编辑

结合清朝科举制度一贴的情况,可以看出来了,发甲第者皆为辰戌丑未年,九仪夫子的数据都是真实的。







辰戌丑未发甲第,这是由古代科举制度的年份决定的。当代,每年都有高考、考公务员或者官员获提拔的情况,显然是不符合上述年份的情况的,那么“乾山乾向水朝乾”之类的格局在当代仍然有效吗?

fcy666 发表于 2025-3-14 09:53:56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14 10:34 编辑

《砂水要诀》卷一:无锡县太湖边姚塆西关,秦鉽祖墓,子龙丙向,甲砂圆净,坤峰尖秀。清朝顺治1655年乙未会元并于同年中探花。

明朝吏部尚书,桐庐县姚夔祖墓:乾亥龙,壬山丙向,坤峰卓拔如圭。戊午年解元,壬戌年会元,同年进士及第。

明朝无锡九龙山马鞍坞,孙继皋祖墓,坤龙耸峙。1574年甲戌状元。









补充内容 (2025-3-28 11:13):
秦鉽戊子年举人。

补充内容 (2025-4-5 21:26):
秦鉽1621年辛酉命

补充内容 (2025-4-7 11:17):
姚夔1414年甲午命。

补充内容 (2025-4-7 16:50):
姚夔1442年壬戌进士。

补充内容 (2025-4-7 16:55):
孙继皋1550年庚戌命。

补充内容 (2025-4-11 16:48):
孙继皋1573年癸酉举人

补充内容 (2025-4-11 19:57):
孙继皋是二月中得会试,这与一般会试时间为三月份早了一个月。

fcy666 发表于 2025-3-14 10:13:26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14 10:21 编辑

fcy666 发表于 2025-3-14 09:53
《砂水要诀》卷一:秦钺祖墓,子龙丙向,甲砂圆净,坤峰尖秀。乙未探花。



孙继皋24岁中状元,姚夔24岁中解元28岁会元并进士及第,王云锦49岁方中状元。


可惜孙继皋墓穴场数据不详。有在附近的可以去考察下。

孙继皋墓位于无锡市西南郊大浮乡白旄山麓(今滨湖区白旄前湾村),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1984年重修墓地。墓地原有面积九亩多,四周有石砌罗城,正中封上坟莹直径约有5米,高约2米,前立青石墓碑一块,正面阴刻隶书“明孙继皋墓”。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孙氏族人集资重修一新。

孙继皋
孙继皋故居称“少宰第”,在无锡崇宁路52号(原小河上18号),是一组明代建筑,于文革期间拆毁,现仅存该院最后一进的藏书楼(即“来鹤楼”,民国期间由其九世孙孙揆均重建)和后花园残迹。在2009年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中,来鹤楼将被保护。


fcy666 发表于 2025-3-23 17:07:21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23 17:19 编辑

德清徐元正口中的前状元为蔡启僔,1670年庚戌状元;今状元为蔡升元,1682年壬戌状元。


纠正:德清是地名,非人名,一楼写成徐德清了,应为徐元正。





补充内容 (2025-3-28 17:30):
蔡升元,有写作“蔡昇元”的。蔡升元是蔡启僔侄子。蔡启僔的父亲蔡奕琛明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补充内容 (2025-3-28 17:59):
蔡启僔为蔡奕琛长子

补充内容 (2025-4-5 15:56):
庚戌状元蔡启僔,己未命;
壬戌状元蔡升元,壬辰命。

补充内容 (2025-4-5 15:59):
蔡奕琛,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进士。

fcy666 发表于 2025-3-28 10:38:11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28 10:46 编辑

得烝山丙辰彭状元经历:

       彭定求祖籍江西临江府清江县,后迁入吴县。清朝,改入长洲。彭定求的父亲是彭珑,字云客,进士出身(注:1659年己亥进士)。以研习“理学”闻名江南,人称“吴中醇儒”。彭定求出自书香门第,也以夺魁光耀门楣。

      据说,彭定求参加殿试后,读卷大臣们将他的试卷置于第三呈进。康熙帝问会元卷为什么排在第三,大臣们说彭定求书法不如前两卷。康熙帝说:“会元策末数行,有劝勉朕躬之意。往时周(敦颐)、程(颐、颢)、张(载)、朱(熹)岂俱工书者?”于是,亲自拔置第一。

      康熙十五年,彭定求得中丙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而后,彭定求历任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不久,乞请归省,家居二年。召回京城,呈办纂修太宗圣训、世祖圣训,彭定求晋升翰林院侍讲,在翰林院为官约四年。而后,再次以病辞职,回归故里。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对彭定求学问、品行及家世褒奖,并问及其病况。这一年,他曾奉命,在扬州书局参与校编《全唐诗》。从此,彭定求终生不复出,潜心学问。他曾说:“今决计闲居,甘分隐约,实愿讽泳遗经,荡涤渣滓。”彭定求隐居在家,研习宋明儒学遗书,从事著述。其间,他仍参与地方公益及文化事业,修葺学舍、祠堂、庙宇。

   彭定求以刊印书籍及教授生徒,度过后半生。

   彭定求早年就热衷于理学,在研读周敦颐等理学著述后,更为推崇。由于师承关系,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对于彭定求影响很深。但是他不囿于门户之见,虽倾心于王氏心学,同时又兼采程朱理学的思想。因此,在理学上彭定求独树一帜。虽然刚刚为官,彭定求却已萌生辞官回乡、潜心理学的念头。只因不愿违背父亲的意愿,只好经常告假在家,虚留官位。彭定求常常只是在父亲催促下,才回京复职。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彭定求便毅然辞官归乡,一心研修理学,并以此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从彭定求自撰墓志中可见其志向。在“苏州彭氏有南畇者以孝友称,其孙大司马公(彭启丰)复中元魁(注:1727年丁未状元)。……祖孙状元,世所罕见。科目之盛。为当代冠。”简述之后,就是记述彭定求“知生死如昼夜,乃原始以反终,唯循理而顺命……”的理学观念。充分体现了他“明天理,去人欲”的理学思想。

    据说彭定求尊崇儒学,也出入释道。家中修有文昌阁,供奉文昌帝。

    著有《学易纂录》、《南畇文稿》十二卷、《南畇诗稿》二十七卷、《南畇续稿》一卷、《姚江释诬录》一卷、《儒门法语》一卷、《明贤蒙正录》二卷、《密证录》一卷。

    另有《小学纂注》、《孝经纂注》、《汤潜庵文集节要》八卷、《周忠介公遗事》等。





补充内容 (2025-4-5 14:35):
彭定求:1645年乙酉命。

补充内容 (2025-4-7 12:54):
彭定求:1672年壬子举人。1676年丙辰会元及状元。

fcy666 发表于 2025-4-5 12:03:48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4-5 12:25 编辑

fcy666 发表于 2025-3-14 10:13
孙继皋24岁中状元,姚夔24岁中解元28岁会元并进士及第,王云锦49岁方中状元。



王云锦,1657年丁酉命,1690年庚午举人,1706年丙戌状元。艮寅砂,透地丑山未向。




fcy666 发表于 2025-4-7 10:26:00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4-7 10:55 编辑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鼎甲:
状元:汪绎(为康熙36年丁丑科进士,本科补殿试。注:汪绎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会试第三名,闻父病,南还。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榜眼:季愈
探花:王露。


汪绎:1671年辛亥命,1697年己卯乡榜,1700年庚辰状元。(此即为仇沧柱口中的“葛友”父亲)。
季愈:1684年甲子乡榜,1700年庚辰榜眼。


王露信息没有查询到。














补充内容 (2025-4-7 16:40):
上述1697会试第三名可能是错误的,应该是乡榜。

补充内容 (2025-4-7 16:42):
1697年丁丑年,是会试年。下面说1697年己卯乡榜是错误的。

补充内容 (2025-4-10 12:17):
仇沧柱序中的“葛友”也许是王露。

fcy666 发表于 2025-4-7 12:17:10

fcy666 发表于 2025-4-7 10:26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鼎甲:
状元:汪绎(为康熙36年丁丑科进士,本科补殿试。注:汪绎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 ...
明朝尚书王鏊,祖地乙辰龙入首,乙砂、丁未砂,丁山癸向。
1450年庚午命,1474年甲午解元,1475年乙未会元及探花。


补充内容 (2025-4-8 17:59):
问询Deepseek,说在《明史·王鏊传》《苏州府志》《洞庭王氏家谱》均明确记载王鏊是王琬第三子:长兄王铭(早逝,未入仕),次兄王铨(字秉之,曾任南京都察院都事)。

补充内容 (2025-4-8 18:17):
关于王铨有说是其胞弟,有说是其表弟。

补充内容 (2025-4-16 09:08):
1475年殿试月份是二月份,非传统的四月份。

fcy666 发表于 2025-4-8 15:46:10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4-8 15:47 编辑

案例数据。

fcy666 发表于 2025-4-9 17:23:58

fcy666 发表于 2025-3-14 09:53
《砂水要诀》卷一:无锡县太湖边姚塆西关,秦鉽祖墓,子龙丙向,甲砂圆净,坤峰尖秀。清朝顺治1655年乙未会 ...



姚夔排行第四。

fcy666 发表于 2025-4-11 09:07:59

弊邑东山郡案例,戴东旻,1612年壬子科举人,1619年己未科进士。

fcy666 发表于 2025-4-16 00:30:36

引用: fcy666 发表于 2025-1-30 20:20
《穿透真传》,无锡左梅花墩右铁芦鞭地,坤申龙,外立巽山乾向,内取透地龙入火,丙戌发王状元。
清朝丙戌年发的王状元只有王云锦,因此此地也是其祖坟。

fcy666 发表于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4-23 19:34 编辑

穿透真传,苏州缪氏坟:缪彤1627年丁卯命,1667年丁未状元及第;缪日藻1682年壬戌命,1715年乙未榜眼。


fcy666 发表于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4-23 21:49 编辑

fcy666 发表于 2025-4-23 19:30
穿透真传,苏州缪氏坟:缪彤1627年丁卯命,1667年丁未状元及第;缪日藻1682年壬戌命,1715年乙未榜眼。
...
缪日藻为长子,弟弟缪日芑(次子)1723年癸卯恩科进士。

缪日藻长子缪敦仁1739年己未进士,次子缪遵仪1710年庚寅命1737年丁巳恩科进士。

有网友贴出来考察缪氏祖坟形峦图片,和九仪夫子书中的不一致。











补充内容 (2025-4-25 20:35):
在这个案例中,九仪夫子说癸砂退气在艮砂旁,导致艮砂寂寂。如果是这样,那么癸砂应该更差,但次子缪日芑癸卯恩科进士。

fcy666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4-25 14:19 编辑

fcy666 发表于 2025-4-7 10:26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鼎甲:
状元:汪绎(为康熙36年丁丑科进士,本科补殿试。注:汪绎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 ...
葛世振(1615~1682),字仞上,号同果,又号确庵,别号寒铁道人,浙江鄞县人,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魏藻德榜进士第二人。


葛姓之友访问仇沧柱时,正值九仪夫子在浙江鄞县仇沧柱家中,故仇沧柱序言中的葛姓之友祖上亦为浙江鄞县人。


原来仇沧柱口中的葛友是葛姓之友。



补充内容 (2025-4-25 16:21):
网上有说其生于1614年的。

fcy666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4-27 13:07 编辑

fcy666 发表于 2025-4-25 14:17
葛世振(1615~1682),字仞上,号同果,又号确庵,别号寒铁道人,浙江鄞县人,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 ...
京都骡马市大小院案例,正房坐东朝西,小院坐北朝南,从小院看正房在坤。乙未年傅玉露中探花。


关于傅玉露的年命,查询乾隆甲戌年,傅玉露为七十七岁,故其年命应为戊午或丁巳,出生于1677年或1678年,即其三十七八岁时中探花。


xiaoyang372 发表于 前天 09:49

你用心了!

xiaoyang372 发表于 12 小时前

本帖最后由 xiaoyang372 于 2025-4-30 09:24 编辑

fcy666 发表于 2025-4-23 21:36
缪日藻为长子,弟弟缪日芑(次子)1723年癸卯恩科进士。

缪日藻长子缪敦仁1739年己未进士,次子缪遵仪 ...

缪氏是吴门名门望族,曾经创造“十榜传家”(连出10名进士,其中有状元、榜眼、传胪各1名)的科举佳话,人们由衷地称赞:“今吴中缪(氏)累叶科第、再世鼎魁,诚世族也”(清乾隆《吴县志》)。成为清朝前期吴门四大家族之一,“迨至本朝,而宋、缪、韩、彭诸家科第冠盖相望,皆近代之名门,吴中之著姓也”(同上)。
  自晚明至清末,缪氏家族结缘光福(邓尉)三百年,或流连于斯,或吟唱于斯,或归隐于斯,或长眠于斯,家族中的第一位进士缪国维、第一位状元缪彤、第一位名医缪遵义,百年之后都葬在光福。
  缪国维及子侄流连光福
  据谱牒记载,缪氏先祖是常熟人,居住黄泗镇(今属张家港市)。大约于明朝景泰、天顺年间,迁居洞庭西山(今吴中区金庭镇),成为吴县籍。弘治年间,缪澄(缪琼孙、缪杲子)始徙郡城(今苏州城区),仍为吴县籍。
  缪国维是缪氏家族第一个进士,也是其家族与光福结缘的第一人。缪国维(1566—1626),字四备,号西垣。父亲病死时,他才出生24天,母亲张氏21岁,他与母亲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母亲常用《曲礼》中“寡妇之子,非有见焉,弗与为友”一语来激励他发奋苦读。他才华炳蔚,器缊端凝,明万历十九年(1591)考中乡试举人,十年之后考中进士。由此,开启缪家“十榜传家”的传奇佳话。

  缪国维历任南安知县、工部营缮主事、虞衡郞中、温州知府,官至贵州新镇道布政司参政。天启三年(1624),平定黔西北势力强大的水西土司安邦颜谋反,力持半壁,居功甚伟。后因“耿介不悦于巡按,论镌一级,(于是)浩然赋归”(康熙《苏州府志》)。回家后,他“角巾单衫,与乡士大夫往来虎阜、邓尉间,以诗文自娱”(光绪《东兴缪氏宗谱》)。他多次到光福游览,并亲自选定今香雪海北侧的官山南麓作为墓地,最后归葬于此。
  因此,缪国维儿子与侄子都爱上了光福。长子缪慧隆,字子京,号藓书,“为诸生不尚虚名,亦不屑章句……闱中七艺,俱经营于胸,一挥脱稿”(缪彤《府君藓书公行述》,下同)。入清朝以后,即弃举子业,全心教育儿子。余暇则“一意山水,时徜徉于天池、邓尉间,壶觞歌笑,竟日不倦”。最后选中光福玄墓山西边的奉慈里为墓地。次子缪慧远,字子长,“学富而溢,文采炳蔚,见者愕眙,莫知其言之所从出”(乾隆《吴县志》,下同)。顺治四年(1647)进士,选任山西寿阳县知县,勤政清廉,不久因“性格耿直逆忤上司,称病归乡”。回家后“肆力古学,尤邃于诗”,著有《宁斋诗集》20卷。去世后,葬在光福太湖边涧里村惊鱼涧。其裔孙缪嗣寅因此爱上惊鱼涧,取号“惊鱼涧樵”。

  缪国维侄子缪慧超,字子上,“少丧父,事母甚孝,家贫,好读书”(康熙《苏州府志》,下同)。因屡试不中,“弃举子业,专心于诗”,效“法景陵,后入唐人,每以孟东郊、贾阆仙自许”。明朝灭亡后,绝意仕进,“移家邓尉,著羽士衣冠以终”(光绪《东兴缪氏宗谱》)。
  缪彤光福庐墓修园筑生圹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缪氏家族培养出了一位状元——缪彤,而缪状元与光福的感情尤深。
  缪彤(1627—1697),字歌起,号念斋,缪慧隆之子,“少异敏,擅文誉。”康熙六年(1667),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院侍讲。在朝廷为官时,缪彤经常向同事讲述光福风景名胜,桐城张英曾有《重九前二日夜同念斋话太湖光福之胜偶成二首》,诗中有“千村花圃延游屐,万叠溪光引画船。梅浪风翻银海雪,梨云香暗锦城烟。与君豫订栖迟日,取次探幽住一年”之句。康熙十五年(1676)父亲去世,缪彤回家守孝,从此不再复出。家居20年间,除了在城里从事教育(创办三畏书院)、参加文化活动(编纂《苏州府志》)外,大部分时间待在光福。门生薛熙曾云:“先生三年庐墓,十载里居,渔阳(洋)、邓尉之间,月必再至三至以为常,郡县诸大夫罕识其面。”缪彤也自称“彤又久在邓尉山中”。庐墓时,他出资在奉慈庵大殿西建造了一座麟趾阁,康熙十八年(1679)十二月落成,“用工料百余金”,不久因“风水不吉”,他(缪彤)将父母的墓迁葬到玄墓山西南侧的竺山。
  竺山墓园占地32.6亩,缪彤营造墓园花了5年多时间,共花费银子近1500两。除墓冢及相应设施外,还建有孝友祠、山神祠、颐野园(一名樱桃园)。曾请著名假山匠张寿臣(号南垣)为颐野园叠假山、理泉池,缪彤特地写下《累石行》称赞张南垣的高超技艺:“点尽溪山花欲落,经营高下绣如错。横看成岭侧成峰,嵚崎磊落无穿凿。知君运筹亦苦心,胸有成竹非苟作。他日天子知其才,星驰召见到平台。大阮小阮同遭遇,一技称旨真奇哉。”缪彤向来办事认真,“庐墓以来,虽一草一木,无不手自种植”,写下《颐野记》《竺山土地祠记》。

  康熙二十二年(1683),缪彤给座主梁玉立写信汇报在光福庐墓的情况,云:“六年庐墓,足迹罕至城市,山中茅屋数椽,春与梅为友,秋与桂为邻,彤何敢竟言终老,永负君恩与师恩。”在光福期间,缪彤曾泛舟至蟠螭山石壁探胜,应永慧禅寺方丈邀请,题写“湖东精舍”匾额(此额悬挂于大殿,民国时尚在),并写下《从竺山泛舟至石壁》等诗。他与玄墓山圣恩禅寺方丈剖石结为好友,称剖石“十二传灯推首席,三千乞士仰高风”。康熙十八年(1679),应邀游览观赏玄墓山上真假山,写有《玄墓太湖石记》。
  缪彤曾邀请好友汪琬等到光福山中游览。康熙二十四年(1685)春,他邀请学生吴江丁大年、常熟薛熙,以及表兄吴县金玉式等邓尉看梅,游览圣恩禅寺、奉慈庵、石嵝、石壁、香雪海等名胜。翌年二月,再次邀请金玉式、薛熙、丁大年以及昆山方玉昭,吴江冯补之、王露湑、赵安臣邓尉看梅,历时5天,遍游山中诸胜,彼此歌咏丰富。

  庐墓期间,缪彤在父母墓旁营筑自己的生圹。他在写给同年好友张敦复的信中说:“迩来经营生圹,地名竺山,背山临湖,七十二峰一览在目,其右则渔洋、洞庭,其左则穹窿、玄墓,梅花数十里,桂与茶间之,春花秋月,颇称乐境。”并准备构筑一座分云亭,“弟欲为先生建一草亭于荒陇梅花丛中,题之曰分云亭,取陆放翁《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落句,有'白云一半肯分无’之语。并求书一联'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亦放翁句也。”又写信给嘉定许自俊,“不佞在山中修葺先人庐墓,又自造一生圹,欲求大作记之。”他特地撰写《分云亭记》。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缪彤逝世后,与妻顾宜人合葬于自己喜爱的竺山。
  缪氏子孙赓续光福不了情
  缪彤之子缪曰藻(字文子)、缪曰芑(字武子)因祖、父墓在竺山,频繁往来光福,经常邀请朋友邓尉探梅寻胜。诗人沈起元、沈受宏有《同冯简缘、缪文子、武子看梅西山,雨后自胥江放棹》《谒缪念斋侍讲墓》等诗。缪彤堂弟缪锦宣、缪继让都以能诗闻名当时,对光福都情有独钟。缪锦宣(字钧闻)曾多次邀请太仓好友毛师柱等游览光福,毛氏有《壬戌二月,吴门访缪钧闻太史,邀同令兄仲华、令弟虞良探梅西山,胥江放船作》《壬戌二月,同缪仲华、钧闻、虞良诸公西山探梅,逾真如岭,由邓尉抵竹山,念斋先生留饮,暮归西庵作》等记游诗。缪锦宣归养后,隐居光福,令同乡同年顾汧十分羡慕,作有《送同年缪钧闻检讨南归戏用拗体》诗:“憧憧何用嗟往来,湖山佳兴偏悠哉。三枝四枝崦西桂,十里五里潭东梅。深林日暖看云出,幽寺明月采药回。故乡风景无限好,愧予两鬓堆尘埃。”缪锦宣去世后,葬在光福南凤凰山。缪继让(字虞良),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授浙江龙游知县,赠儒林郎。曾有《奉慈坞步月至玄墓》《潭山至顾(鼎臣)墓登七十二峰阁》《石壁》等许多描写光福的诗歌。
  

xiaoyang372 发表于 12 小时前

本帖最后由 xiaoyang372 于 2025-4-30 09:54 编辑

xiaoyang372 发表于 2025-4-30 09:13
fcy666 发表于 2025-4-23 21:36
缪日藻为长子,弟弟缪日芑(次子)1723年癸卯恩科进士。


西湾村旁边的小山,名叫竺山,为潭山次峰,海拔101.2米,因其形似天竺而得名。山上盛产竹子,故又名竹山。据当地传说,此山原名“万山”,从前曾有位皇帝来此,因苏州话中“万山”与“万岁”同音,为了避讳改名为竺山。山上旧有土地庙,庙有古井——龙眼泉。小山濒临太湖,湖光山色,风水佳绝,历史上许多名人喜欢归葬于此。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苏州状元缪彤特地将父母的坟墓从青芝山奉慈里迁葬竺山,他在这里修筑园林——颐野、祠堂。后来,缪彤与原配顾氏及副室李氏、邱氏也都葬在竺山。



从以上内容一看,缪家的发坟应当是缪国维的墓,地址在今香雪海北侧的官山南麓







xiaoyang372 发表于 11 小时前

本帖最后由 xiaoyang372 于 2025-4-30 10:24 编辑

xiaoyang372 发表于 2025-4-30 09:33
西湾村旁边的小山,名叫竺山,为潭山次峰,海拔101.2米,因其形似天竺而得名。山上盛产竹子,故又名竹山 ...
缪国维(1566—1626),字四备,号西垣,缪家第一个进士。

缪国维之长子缪慧隆(生卒年不详),字子京,号藓书。

缪国维次子缪慧远(生卒年不详),字子长,号震泽、宁斋。

缪彤(1627—1697),字歌起,号念斋,缪慧隆之子,缪家第一个状元。

缪彤之子缪曰藻(1682—1761)字文子,号南有居士,室名缪晋斋,先世吴县(今苏州)籍,居江苏吴县(今苏州),侍讲缪彤之子。


缪曰芑(?年—?年),字武子,江南省苏州府吴县人。清朝官员。缪曰芑是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状元缪彤之子。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榜眼缪曰藻之弟。缪曰芑于雍正元年(1723年)中式癸卯恩科二甲第二十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缪彤之子缪曰藻(字文子)、缪曰芑(字武子)因祖缪慧隆、父缪彤墓在竺山,频繁往来光福




缪曰藻生子4人:
长子敦仁为乾隆己未进士,选庶吉士,亦擅鉴书画;
次子遵义,乾隆二年(1737年)恩科进士,即用知县;
三子学恭早卒;
四子近智,太学生,翰林院侍诏。







xiaoyang372 发表于 11 小时前

本帖最后由 xiaoyang372 于 2025-4-30 10:22 编辑

xiaoyang372 发表于 2025-4-30 10:12
缪国维(1566—1626),字四备,号西垣,缪家第一个进士。

缪国维之长子缪慧隆(生卒年不详),字子京, ...
缪遵义(1710年-1793年),字方彦,又字宜亭,号松子居士。江南苏州府吴县人。清朝官员、医学家。

缪遵义是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状元缪彤之孙,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榜眼缪曰藻之子。

缪遵义于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即用知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鼎甲案例数据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