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y666 发表于 2024-12-11 09:13:32

鼎甲案例数据汇集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4-12-11 10:30 编辑

在九仪夫子的书中,有几个鼎甲的案例数据,汇集于此,便于研究:

《穿透真传》

一、吏部右侍郎邓县仇沧柱葛友序言中葛友案例:丁龙入首,坐卯向酉,取兑纳丁也,发福之期天干在庚甲、地支在卯酉;反馈:友人父己卯乡榜、庚辰鼎甲。


二、文天祥祖地:巽龙辛向,一条辛水望东流中状元而受祸,酉山高起,砂法乃辛向催官而反受祸,定然兼戌,拨酉为八煞也。


三、工部尚书徐德清序言中案例:前状元在庚戌、今状元在壬戌,他祖坟定是壬丙局,西北角乾上有两高峰。


四、无锡王云锦苏州大湖边葬二亲:艮龙癸山丁向,丙戌科二房中状元。穿山穿过寅宫,透地透入坤之末关。


五、得烝山周宅祖地:山顶是艮龙,横下是甲龙入穴,甲山庚向,四丙申课,乾砂远半里,癸卯甲辰联捷,甲辰鼎甲。(砂水要诀该案例详述中探花)


《砂水要诀》
一、卷五,苏州光福烝山下无锡周探花祖地,此案例和《穿透真传》得烝山周宅祖地是同一个案例,数据更详细:正顶系卯、甲脉贯穴,巨门星戌乾峰高,三房周缄斋讳弘,癸卯发贵,甲辰探花;令弟静斋先生讳宜振,壬戌再发一甲。


二、卷五,彭状元祖地,和得烝山周宅祖地同一穴场:艮龙入首,子丙峰高,玉屏作主山,融结木来生火局,生旺并峙,应产台阁大臣,丙辰科彭壮元祖地,乃扦丑山未向侵入艮坤,反为木去生火之局。


《地理铅弹子》
弊郡东山上名碧溪场戴宅祖坟:辰巽龙入首,穴乘巽气,未高峰一塔卓立鬼金度上,日文己未发眼巡抚。被奸究所害!我认为此处的“眼”很可能指是“榜眼”。





fcy666 发表于 2024-12-11 09:39:25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4-12-11 09:43 编辑

得烝山的案例,从后文叙述:二房无砂,渐渐消乏;五房泄旺并见,时富时贫;长房旺气重重,丁财做久;四房亦有砂拱,逊长愈五,但恐树木渐浓,则福力渐减尔。

从这段话,可以判读出来,上文中的“壬戌再发一甲的令弟”为六房。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戌乾砂在六房的位置,何以三房中探花而六房只发甲?是否与年命也有一定关系?

另外我还有一个保留意见:“但恐树木渐浓,则福力渐减尔”,若树木遮挡就福力减少的话,则十子九登科的案例中,九个儿子都能发科就有点解释不通了,因为九峰山在穴中是看不到的。

此处可以验证《入地眼》卷八向说中的一个结论:从主星顶格砂,翻卦得三吉六秀。本案例,穴顶为卯,从卯卦翻卦,得戌为贪狼、乾为巨门(文中有叙述戌乾为巨门星)


补充内容 (2024-12-25 17:42):
再读穿透真传,上面写了周探花的年命为丁丑命。

常道吉 发表于 2024-12-13 10:45:20

归纳中对比,思考中进步。{:3_242:}

fcy666 发表于 2024-12-13 21:11:20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4-12-13 21:19 编辑

常道吉 发表于 2024-12-13 10:45
归纳中对比,思考中进步。
巳酉说的好:天机泄于病处!
故“病例”最值得研究!



按照穿透房份公位图,从坐山朝向分的话,那么六房当发探花,何以本案例却是三房发探花、六房发甲?

fcy666 发表于 2024-12-17 16:51:03

常道吉 发表于 2024-12-13 10:45
归纳中对比,思考中进步。
类似的案例还有:穿透真传序言中,仇沧柱大儿壬午、次儿辛卯发科甲,九仪夫子断坤未峰起。

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需要研究:该坟立何坐向才能使得坤未峰既管大儿、又管次儿,且与穿透房份公位图不矛盾?

补充内容 (2025-2-5 14:51):
仇沧柱两个儿子壬午、辛卯发的都是乡榜,子午卯酉年才开科。

fcy666 发表于 2025-1-30 00:27:01

fcy666 发表于 2024-12-11 09:39
得烝山的案例,从后文叙述:二房无砂,渐渐消乏;五房泄旺并见,时富时贫;长房旺气重重,丁财做久;四房亦 ...

兰溪县唐宅飞凤形祖地:卯龙申向(入首正受甲龙气脉),申砂、庚砂、戌砂、酉砂。父辛酉、戊辰发二任督学总制三边。子己酉、庚戌发,状元及第。子为联捷!

金龙飞舞 发表于 2025-1-30 16:28:43

难得收存有关资料印证和探索风水深意。

fcy666 发表于 2025-1-30 20:20:25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1-30 20:21 编辑

金龙飞舞 发表于 2025-1-30 16:28
难得收存有关资料印证和探索风水深意。
《穿透真传》,无锡左梅花墩右铁芦鞭地,坤申龙,外立巽山乾向,内取透地龙入火,丙戌发王状元。

fcy666 发表于 2025-2-5 14:47:55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2-5 15:28 编辑

结合清朝科举制度一贴的情况,可以看出来了,发甲第者皆为辰戌丑未年,九仪夫子的数据都是真实的。







辰戌丑未发甲第,这是由古代科举制度的年份决定的。当代,每年都有高考、考公务员或者官员获提拔的情况,显然是不符合上述年份的情况的,那么“乾山乾向水朝乾”之类的格局在当代仍然有效吗?

fcy666 发表于 2025-3-14 09:53:56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14 10:34 编辑

《砂水要诀》卷一:无锡县太湖边姚塆西关,秦鉽祖墓,子龙丙向,甲砂圆净,坤峰尖秀。清朝顺治1655年乙未会元并于同年中探花。

明朝吏部尚书,桐庐县姚夔祖墓:乾亥龙,壬山丙向,坤峰卓拔如圭。戊午年解元,壬戌年会元,同年进士及第。

明朝无锡九龙山马鞍坞,孙继皋祖墓,坤龙耸峙。1574年甲戌状元。









补充内容 (2025-3-28 11:13):
秦鉽戊子年举人。

fcy666 发表于 2025-3-14 10:13:26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14 10:21 编辑

fcy666 发表于 2025-3-14 09:53
《砂水要诀》卷一:秦钺祖墓,子龙丙向,甲砂圆净,坤峰尖秀。乙未探花。



孙继皋24岁中状元,姚夔24岁中解元28岁会元并进士及第,王云锦49岁方中状元。


可惜孙继皋墓穴场数据不详。有在附近的可以去考察下。

孙继皋墓位于无锡市西南郊大浮乡白旄山麓(今滨湖区白旄前湾村),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1984年重修墓地。墓地原有面积九亩多,四周有石砌罗城,正中封上坟莹直径约有5米,高约2米,前立青石墓碑一块,正面阴刻隶书“明孙继皋墓”。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孙氏族人集资重修一新。

孙继皋
孙继皋故居称“少宰第”,在无锡崇宁路52号(原小河上18号),是一组明代建筑,于文革期间拆毁,现仅存该院最后一进的藏书楼(即“来鹤楼”,民国期间由其九世孙孙揆均重建)和后花园残迹。在2009年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中,来鹤楼将被保护。


fcy666 发表于 2025-3-23 17:07:21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23 17:19 编辑

德清徐元正口中的前状元为蔡启僔,1670年庚戌状元;今状元为蔡升元,1682年壬戌状元。


纠正:德清是地名,非人名,一楼写成徐德清了,应为徐元正。





补充内容 (2025-3-28 17:30):
蔡升元,有写作“蔡昇元”的。蔡升元是蔡启僔侄子。蔡启僔的父亲蔡奕琛明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补充内容 (2025-3-28 17:59):
蔡启僔为蔡奕琛长子

fcy666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fcy666 于 2025-3-28 10:46 编辑

得烝山丙辰彭状元经历:

       彭定求祖籍江西临江府清江县,后迁入吴县。清朝,改入长洲。彭定求的父亲是彭珑,字云客,进士出身(注:1659年己亥进士)。以研习“理学”闻名江南,人称“吴中醇儒”。彭定求出自书香门第,也以夺魁光耀门楣。

      据说,彭定求参加殿试后,读卷大臣们将他的试卷置于第三呈进。康熙帝问会元卷为什么排在第三,大臣们说彭定求书法不如前两卷。康熙帝说:“会元策末数行,有劝勉朕躬之意。往时周(敦颐)、程(颐、颢)、张(载)、朱(熹)岂俱工书者?”于是,亲自拔置第一。

      康熙十五年,彭定求得中丙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而后,彭定求历任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不久,乞请归省,家居二年。召回京城,呈办纂修太宗圣训、世祖圣训,彭定求晋升翰林院侍讲,在翰林院为官约四年。而后,再次以病辞职,回归故里。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对彭定求学问、品行及家世褒奖,并问及其病况。这一年,他曾奉命,在扬州书局参与校编《全唐诗》。从此,彭定求终生不复出,潜心学问。他曾说:“今决计闲居,甘分隐约,实愿讽泳遗经,荡涤渣滓。”彭定求隐居在家,研习宋明儒学遗书,从事著述。其间,他仍参与地方公益及文化事业,修葺学舍、祠堂、庙宇。

   彭定求以刊印书籍及教授生徒,度过后半生。

   彭定求早年就热衷于理学,在研读周敦颐等理学著述后,更为推崇。由于师承关系,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对于彭定求影响很深。但是他不囿于门户之见,虽倾心于王氏心学,同时又兼采程朱理学的思想。因此,在理学上彭定求独树一帜。虽然刚刚为官,彭定求却已萌生辞官回乡、潜心理学的念头。只因不愿违背父亲的意愿,只好经常告假在家,虚留官位。彭定求常常只是在父亲催促下,才回京复职。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彭定求便毅然辞官归乡,一心研修理学,并以此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从彭定求自撰墓志中可见其志向。在“苏州彭氏有南畇者以孝友称,其孙大司马公(彭启丰)复中元魁(注:1727年丁未状元)。……祖孙状元,世所罕见。科目之盛。为当代冠。”简述之后,就是记述彭定求“知生死如昼夜,乃原始以反终,唯循理而顺命……”的理学观念。充分体现了他“明天理,去人欲”的理学思想。

    据说彭定求尊崇儒学,也出入释道。家中修有文昌阁,供奉文昌帝。

    著有《学易纂录》、《南畇文稿》十二卷、《南畇诗稿》二十七卷、《南畇续稿》一卷、《姚江释诬录》一卷、《儒门法语》一卷、《明贤蒙正录》二卷、《密证录》一卷。

    另有《小学纂注》、《孝经纂注》、《汤潜庵文集节要》八卷、《周忠介公遗事》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鼎甲案例数据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