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村落風水林~六愚
談談村落風水林~六愚風水林,一種經常被視風水為迷信的學者與現代風水師忽略的大型風水物;更遑論從科學角度研究風水林對於村落與陰陽宅之實質作用。我國種植風水林思維,或可溯源至秦漢之前;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之《帛書》記載可為證;《周易.臨卦》:「初九:禁林,貞吉。九二:禁林,吉,無不利。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六四:至林,無咎。六五:知林,大君之宜,吉。上六:三編復敦林,吉,無咎。」嚴格說來,風水林可分為陽宅風水林與陰宅風水林二種。1、陽宅風水林:陽宅風水林依其大小、地點、作用等,又可分為村落風水林、陽基風水林、寺廟風水林與田園風水林四種。2、陰宅風水林:陰宅風水林亦源自傳統禮制及護墓思維;我國目前最大陰宅風水林,應屬山東曲阜「孔林」(註:孔林,又稱至聖林)。今之孔林,面積廣達二百萬平方米,古樹十萬多株。另一陰宅風水林,則為陝西之黃帝陵,面積亦達八十九公頃,種植古柏樹達八萬餘株。數千年以來,華夏大地各處之城鎮村落與傳統建築附近,相較於西方各國之城村與住宅,風水師所規劃種植之風水林,尤屬一大特色。平心而論,古代村落或墓地旁所植之風水林,絕非環保之因,乃為傳統禮制、鎮墓、避邪、防煞等,諸如此類之風水思維。惟若以現代環境生態之角度而言,其功能則是相當科學。《青烏先生葬經》:「草木郁茂,吉氣相隨,內外表裡,或然或為。生氣充備,亦一驗也,或本來空缺通風,今有草木鬱茂,遮其不足,不覺空缺,故生氣自然,草木充塞,又自人為。」此等敘述,則或可謂已將風水林之功用,作了極佳之注解。風水林,或可謂多屬風水理論下之產物;依風水理論而言,風水林之作用實乃擋風、避煞、聚氣;《雪心賦》:「脩竹茂林,可驗盛衰之氣象。」《宅譜指要》:「每見有村落自來不發者,一旦人旺財興,雙榜聯科,只因宅合元摺溟L林茂、煙霧團結、豈非吉氣鍾於此地者乎?使木盡伐、屋稍解、風吹氣散,又未有不敗者。」然而,從科學角度論證之後,卻也證明風水林之種植,不僅能調節村落或住宅附近之風向與風速,同時也兼顧了採光與溫度調節之作用。六愚且以我國傳統村落之風水林為例,說明之。我國傳統村落之風水林,多種植在村落、山邊、河畔、住宅、寺廟,甚至墳場墓地附近等,屬於風水理論中之「吉位」,以達到所謂「陰陽沖合」之功用。因此,風水林所在之位置,名稱亦隨之各異。一、屏障林:我國種植于村落附近之風水林,除了用於區別村莊裡外之作用外,亦屬一種綠色屏障;有兼具村落安全之防衛考慮;清魏青江《宅譜邇言.向陽宅樹木》:「鄉居宅基以樹木為毛衣,蓋廣陌局散,非林障不足以護生機,溪谷風重,非林障不足以禦寒氣;故鄉野居址樹木興旺宅必興旺,樹木敗宅必消乏。大欒林大興,小欒林小興,苛不栽樹木如人無衣,鳥無毛,裸身露體,其保溫暖者安能在歟...惟其草茂木繁則生氣旺盛;護陽地脈,斯為富貴坦局。」清初風水家林筠《陽宅會心集》:「村鄉之有樹木,猶人之有衣服,稀薄則怯寒,過厚則苦熱,此中道理,陰陽務要衝和。」則又指出風水林與我國傳統村落間之調和關係。二、水口林:繆希雍《葬經翼.水口篇》:「夫水口者,一方眾水所總出處也。」水口林即位於村落出入口或水口附近之風水林;此說乃依據風水之「水口」護氣理論。由於水口林具有護托村落生氣,決定居民盛衰榮辱之特別意義;因此,村落水口處附近,經常可見亭、樓、橋、坊、寺、廟、塔、書院等,諸如此類之建築物。當然,亦或有區別村莊裡外之指標作用。三、擋煞林:風水林若是用於抵擋冬天寒風刺骨之「煞氣」者,稱之擋煞林;亦即可為眾所周知之「防風林」。擋煞林或防風林之作用,亦屬風水理論之護氣概念;惟以環境生態之角度而言,則兼具顧及村民健康與舒適之功能。從整體性之環境規劃而言,古人於村落附近所種植之擋煞林與水口林,卻是構成村落建築群之寧靜自然生態美。四、龍座林:風水林若是種植於村落之山邊、山腳、山腰,或後山者,則稱之龍座林。龍座林乃依風水理論之所謂「來龍護托」概念名稱之。民初浙江舟山之《普陀洛迦新志.山中舊規》:「後山係寺之來脈,堪輿家俱言不宜建蓋。故常住特買東房基地,與太古堂相易。今留內官生祠外,其餘悉栽竹木,培蔭道場。後人永不許違禁建造。其寺後嶺路,亦不得仍前往來,踏損龍脈。」即屬風水龍座林之禁令。五、墊腳林:風水林種植在村落附近之河邊或湖畔者,則可稱之墊腳林。唐《敦煌寫本.占傷敗法》:「凡居山澤,有高地樹木茂盛,名澤藏之地,居南,大富貴;居北,凶。」《地理新書》:「宅在大澤之南有高地,及樹木茂好,謂之澤藏地,居其林南,吉;居其北,凶。」依現代環境科學而言,「墊腳林」確實具有水土保持與視覺平衡之效果。六、宅基林:風水林種植在陰陽宅、寺、廟附近或周圍,則稱宅基林。宅基林通常是以護衛居宅安全、美化庭院環境為主;我國傳統建築宅居內,經常可見。寺院風水林,則更可顯出宗教勝地幽深、莊嚴肅穆,以達到超脫紅塵,潛心修持的目的。《普陀洛迦新志.山中舊規》:「凡本寺前後左右山場,不但不可侵漁,且風水攸關,竹木務悠久培蔭,斫石取泥,俱所當慎。」佛教《坐禪三昧經》:「閒靜修靜志,結跏坐林間。」七、填虛林:填須林一如風水塔之填虛作用。填虛林之概念,乃依據晉郭璞《山海經圖贊》:「地虧巽維,天缺乾角」與唐代《敦煌寫本,陰陽宅經》:「宅有五虛令人貧耗,五實令人富貴。」..等,諸如此類虛實之說。風水林便是依此將其虛處填實,以達到風水理論所須之效果。如《青烏經》:「障空補缺,天造地設,留與至人,前賢難說。草木郁茂,吉氣相隨,內外表裡,或然或為。三岡全氣,八方會勢,前遮後擁,諸祥畢至。」《青烏先生葬經》:「草木郁茂,吉氣相隨,內外表裡,或然或為;生氣充備,亦一驗也。或本來空缺通風,今有草木鬱茂,遮其不足,不覺空缺,故生氣自然,草木充塞,又自人為。」《宅譜邇言》:「惟其草茂木繁,則生氣旺盛;護陰地脈,斯為富貴坦局。」其他如陰宅附近所規畫之風水林,則多有傳統禮制內涵;諸如,《禮記》:「尊者丘高而樹多,卑者封下而樹少。」《墨子.明鬼下》:「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聖王,其始建國營都日,必擇國之正壇置以為宗廟,必擇木之修茂者立以為叢位。」《漢書.祭祀志》:「富者積土成山,列樹成林,台榭連閣,集觀増樓;中者祠堂屏閣,垣闕罘罳。」...等。依風水角度而言,風水林之規劃依然是著重在「得氣」概念;如北宋年間道士李思聰《堪輿總索雜著》:「樹木榮盛可徵山有氣至,朱侍郎祝禧寺祖瑩,先是植木皆枯,人疑為不祥。乙未前,樹木或皆蔥倩如油,公發大魁。」綜觀上述,風水林之作用,雖僅依風水理論之「護氣」、「檔煞」概念所種植;惟在建築整體規劃之中,卻也顯示出風水林的確顧及環境生態與自然美。此等自然美學規劃,卻是現代建築學之規劃與設計所追求之意境。六愚不禁感歎,先人們之真知灼見,令人肅然起敬啊! 摘自六愚~《風水本義》一書
写的好!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