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 发表于 2005-6-23 08:35:46

【三統曆譜】探微(居然推演出2004年還在三運?)

<P><FONT color=blue size=5 face=微软雅黑>《三統曆》的介紹</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A href="http://www.fengshui-123.com/viewthread.php?tid=8483&amp;highlight=%C8%FD%CD%B3%C0%FA"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3366 size=5 face=微软雅黑><STRONG>什麼是三統曆</STRONG></FONT></A><FONT size=5 face=微软雅黑><STRONG> (<A href="http://www.fengshui-123.com/viewthread.php?tid=8625"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3366 size=3 face=微软雅黑>【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的演變】</FONT></A><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 </FONT>)</STRONG></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三統曆譜》以一元歲為4671歲。一元歲分為三統歲;一統歲為4617÷3=1539歲。為了適合太初元年(前104年)為本元歲&nbsp; “一元複始”之年的要求,劉歆為彌補老曆實施太久所產生的積年誤差,令西元前104年以前的1539年從屬於上元歲的“孟統”(即第三統),</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nbsp;&nbsp;&nbsp; 又以19歲為一(閏)章之歲,從104+1539=前1643年為始,共編81×3=243章歲的每章首歲子月朔日干支曆譜一篇。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1、《漢書•曆律志》說:自伏犧氏研究八卦,萬物的數的研究得以興起。漢王莽執政,為欽名譽,徵集天下通知鐘律的人一百多位,以劉歆領頭,言之最詳。劉歆以《易》數起律,因律得曆,於是就將曆法的諸多參數,一 一歸入其數象研究的範疇。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2、據《漢書•律曆志第一下》載,劉歆《三統曆》以漢武帝太初元年為曆元首歲,<B>“距上元十四萬三千一百二十七歲。(歲)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太)歲在星紀婺女六度,故《漢志》曰歲名困頓,正月歲星出婺女。”</B>指明了曆元起點年的相關星象人事資料。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3、關於《三統曆》月策來源於《易經》“大衍法”的推導,若從其時代已有的數學知識而言,無疑已置身於超時代的水準。在數學上,劉歆眾所周知的是他的圓周率成就,世稱“劉歆率”。 劉歆之《三統曆》在《漢書•曆律志》有詳細記載,但曆譜內容則是有固定編碼及格式,一般讀者恐無法立即窺其堂奧。</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小弟拋磚引玉,此貼的主要內容則是分享清末國學大師<FONT color=blue>廖平</FONT>所補之<FONT color=blue>三統曆譜</FONT>。 </FONT></P>

天機 发表于 2005-6-23 08:36:48

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1&nbsp;

天機 发表于 2005-6-23 08:37:31

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2

天機 发表于 2005-6-23 08:49:08

<P>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3</P>
<P>&nbsp;</P>
<P>&nbsp;</P>
<P>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4</P>
<P>&nbsp;</P>
<P>&nbsp;</P>
<P>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5</P>
<P>&nbsp;&nbsp;</P>
<P>&nbsp;</P>
<P>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6</P>
<P>&nbsp;&nbsp;&nbsp;</P>
<P>&nbsp;</P>
<P>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7</P>
<P>&nbsp;&nbsp;&nbsp;</P>
<P>&nbsp;</P>
<P>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8</P>
<P>&nbsp;&nbsp;&nbsp;</P>
<P>&nbsp;</P>
<P>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9</P>
<P>&nbsp;&nbsp;&nbsp;</P>
<P>&nbsp;</P>
<P>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10</P>
<P>&nbsp;&nbsp;&nbsp;</P>
<P>&nbsp;</P>
<P>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11</P>
<P>&nbsp;&nbsp;&nbsp;</P>
<P>&nbsp;</P>
<P>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12</P>
<P>&nbsp;&nbsp;&nbsp;</P>
<P>&nbsp;</P>
<P>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013</P>&nbsp;&nbsp;&nbsp;

天機 发表于 2005-6-23 08:52:37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三統曆譜】解讀(一)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1、首先,廖平所著之【三統曆譜】(如附圖),共列出【中元】的【孟】、【仲】、【季】三統歲。每一統歲以下,又分為三會(孟會、仲會、季會)。每一會有27章,每9章為一蔀,每一章為19歲。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2、此曆譜要由左而右橫看、由上而下分成三統。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FONT face=微软雅黑>3、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在中間的【仲統】下的【孟會】的【第一章】起始。曆譜記載為由【甲申】至【丁丑】。第二章則由【癸卯】至【丙申】....以此類推。曆譜中每一章的起迄的干支並非代表年的干支,而是該年<B><FONT color=red>【冬至】節交朔之日的【日干支】</B></FONT></FONT></FONT><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即冬月的第一日。(秦漢時代,稱為冬月,冬至所在之月,即夏曆之十一月)。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FONT face=微软雅黑>4、按上述原則,則【漢昭帝、始元二年】為第二章之起始,曆譜記載第二章則由【癸卯】至【丙申】。此【癸卯】即為西元前85年( 104-19=85)冬月冬至交朔之日的日干支。那【癸卯】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微软雅黑>  <B><FONT color=blue>三統曆以每年為365.25日,每一章為19歲,故有 19 x 365.25 = 6939.75。而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的冬至交朔日為甲子日,故每一章之間隔日數為6939.75,把 6939.75 除以 60、取其餘數為 40。即為六十甲子的第40位,即為【癸卯】。</B></FONT></FONT></FONT><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天機 发表于 2005-6-23 08:57:08

<P>廖平之【三統曆譜】解讀(二) 廖平在此圖的註解為【三元之曆、卦在乾六】,其意指如下: </P>
<P><B><FONT color=blue>1、廖平身處清末民初,在此曆譜中,廖平按三統曆的曆法,增補至民國十九年。按其曆譜,民國十九年位於曆譜中的【中元】的【季統】。 </FONT></B></P>
<P><B><FONT color=blue></FONT></B>&nbsp;</P>
<P><B><FONT color=blue>2、三統曆有三元、每一元有三統,洽為九統。配以洛書九宮,由上元孟統起坎一、上元仲統為坤二、上元季統為震三、.....、中元季統為乾六是也。 </B></FONT></P>

天機 发表于 2005-6-23 09:01:35

<P>廖平之【三統曆譜】解讀(三) </P>
<P>&nbsp;</P>
<P><B><FONT color=blue size=4>三統之曆、卦在兌七 </FONT></B></P>
<P><B><FONT size=4><FONT color=blue></FONT></FONT></B>&nbsp;</P>
<P><B><FONT size=4><FONT color=blue></B></FONT></FONT>按曆譜,民國十九年位於曆譜中的【中元】的【季統】下的【孟會】。故若以中元為核心,往下展開成九宮,故由【孟統-孟會】起坎一、【孟統-仲會】為坤二、【孟統-季會】為震三、....、【季統-孟會】為兌七。則民國十九年所在的【孟會】則位於【兌七】。 </P>
<P>&nbsp;</P>
<P><B><FONT size=4><FONT color=blue>三會之曆、卦在震三 </FONT></FONT></B></P>
<P><B><FONT size=4><FONT color=blue></FONT></FONT></B>&nbsp;</P>
<P><B><FONT size=4><FONT color=blue></B></FONT></FONT>遵循相同原則,若以民國十九年位於曆譜中的【中元】的【季統】為核心,往下展開成九宮。一會有27章,每9章為一蔀。民國十九年在孟會下的第三蔀。故由【孟會-上蔀】起坎一、【孟會-中蔀】為坤二、【孟會-下蔀】為震三。則民國十九年所在的【孟會】下的【第三蔀】。 </P>

天機 发表于 2005-6-23 09:03:14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 size=4><STRONG>廖平之【三統曆譜】解讀(四)</STRONG></FONT>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接下來,即是以孟會之上、中、下三蔀為中心,往下展開,相信讀者應可自悟,故不再贅述。但請各位讀者注意最後一圖。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B><FONT color=blue size=3 face=微软雅黑>九章之曆,至宣統三年辛亥,始交艮八運。 </FONT></B></P>
<P><B><FONT color=blue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B>&nbsp;</P>
<P><B><FONT color=blue></B></FONT><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按三統曆的三元的元運規則,則宣統三年(辛亥)始交艮八運。也就是說:宣統三年(辛亥)至民國18年(1929)為八運。故: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1、民國19年(1930)至民國37年(1948)為九運,然後進入【仲會】。1949年為【仲會】的第一章,洽與共產黨在1949年建國,開啟中國另一個時代,不謀而合。</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2、民國38年(1949)至民國56年(1967)為一運。</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3、民國57年(1968)至民國75年(1986)為二運。</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4、民國76年(1987)至民國94年(2005)為三運。 </FONT></P>
<P><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nbsp;</P>
<P><B><FONT color=red size=3 face=微软雅黑>代誌大條了,按【三統曆】之曆法,2004年其實在三運!<IMG border=0 align=absMiddle src="http://www.fengshui-123.com/images/smilies/confused.gif"> 要等到2006年才會進入四運。 </FONT></B></P>
<P><B><FONT color=red size=3 face=微软雅黑></FONT></B>&nbsp;</P>
<P><B><FONT color=red></B></FONT><FONT size=3 face=微软雅黑>小弟只按【三統曆】曆法來推算,並無考慮其他因素,故請各位僅就學術觀點來探討此推論。 </FONT></P>

天機 发表于 2005-6-23 09:04:57

<P>【作者】:慕羲</P>
<P>三元九運20年一運如果是據<FONT color=red>土木星交會</FONT>週期而來,而那三統歷一章十九年是據<FONT color=red>地軸章動</FONT>而來,兩個根據,兩套週期(<FONT color=red>雖然都有九宮的影子</FONT>),自然是兩套代碼,不可強同。 請想想,另外一套,皇極經世的元會運世,一運360年,豈可與20年運同論乎?</P>
<P>&nbsp;</P>
<P>地球 太阳与地球质量比: S/E = 332946.0 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 S/(M+E) = 328900.5 回归年长度: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 逃逸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气压: p = 1013.250毫巴 地球自转 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P>
<P>&nbsp;</P>
<P>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P>
<P>&nbsp;</P>
<P>&nbsp;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约有424天,表明那时地球自转速率比现在快得多。在4亿年前,一年有约400天,2.8亿年前为390天。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长期减慢近2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此外,由于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角动量变小,从而引起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使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变长。除潮汐摩擦原因外,地球半径的可能变化、地球内部地核和地幔的耦合、地球表面物质分布的改变等也会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变化。</P>
<P>&nbsp;</P>
<P>&nbsp;地球自转速度除上述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这种不规则变化同样可以在天文观测资料的分析中得到证实,其中从周期为近十年乃至数十年不等的所谓"十年尺度"的变化和周期为2~7年的所谓"年际变化",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十年尺度变化的幅度可以达到约±3毫秒,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核幔间的耦合作用。年际变化的幅度为0.2~0.3毫秒,相当于十年尺度变化幅度的十分之一。这种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这可能与全球性大气环流有关。然而引起这种一致性的真正原因目前正处于进一步的探索阶段。</P>
<P>&nbsp;</P>
<P>此外,地球自转的不规则变化还包括几天到数月周期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幅度约为±1毫秒。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秋天地球自转加快,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为20~25毫秒,主要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半年变化的振幅为8~9毫秒,主要由太阳潮汐作用引起的。此外,月周期和半月周期变化的振幅约为±1毫秒,是由月亮潮汐力引起的。地球自转具有周日和半周日变化是在最近的十年中才被发现并得到证实的,振幅只有约0.1毫秒,主要是由月亮的周日、半周日潮汐作用引起的。</P>
<P>&nbsp;地球公转 </P>
<P>&nbsp;</P>
<P>1543年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P>
<P>&nbsp;</P>
<P>&nbsp;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P>
<P>&nbsp;</P>
<P>&nbsp;地极移动 </P>
<P>地极移动,简称为极移,是地球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1765年,欧拉最先从力学上预言了极移的存在。1888年,德国的屈斯特纳从纬度变化的观测中发现了极移。1891年,美国天文学家张吕罩赋觯??瓢??礁鲋饕?芷诔煞郑阂桓鍪侵苣曛芷冢?硪桓鍪墙?4个月的周期,称为张德勒周期。前者主要是由于大气的周年运动引起地球的受迫摆动,后者是由于地球的非刚体引起的地球自由摆动。极移的振幅约为±0.4角秒,相当于在地面上一个12×12平方米范围。 由于极移,使地面上各点的纬度、经度会发生变化。1899年成立了国际纬度服务,组织全球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专门从事纬度观测,测定极移。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相继开始了人造卫星多普勒观测、激光测月、激光测人卫、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全球定位系统测定极移,测定的精度有了数量级的提高。 根据近一百年的天文观测资料,发现极移包含各种复杂的运动。除了上述周年周期和张德勒周期外,还存在长期极移,周月、半月和一天左右的各种短周期极移。其中长期极移表现为地极向着西径约70°~80°方向以每年3.3~3.5毫角秒的速度运动。它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北美、格棱兰和北欧等地区冰盖的融化引起的冰期后地壳反弹,导致地球转动惯量变化所致。其它各种周期的极移主要与日月的潮汐作用以及与大气和海洋的作用有关。 <FONT size=4><FONT face=黑体>岁差与章动 </FONT></FONT>在外力的作用下,<B><FONT color=red>地球的自转轴在空间的指向并不保持固定的方向,而是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岁差,而周期运动称为章动</FONT></B>。岁差和章动引起天极和春分点位置相对恒星的变化。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在编制一本包含1022颗恒星的星表时,首次发现了岁差现象。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了岁差。据《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这个名词即由此而来。 牛顿第一个指出产生岁差的原因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绕黄极描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需26000年,圆锥面的半径约为23°.5。这种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日月岁差。除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外,地球还受到太阳系内其它行星的引力作用,从而引起地球运动的轨道面,即黄道面位置的不断变化,由此使春分点沿赤道有一个小的位移,称为行星岁差。行星岁差使春分点每年沿赤道东进约0.13角秒。 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绕黄极作岁差运动的同时,还伴随有许多短周期变化。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在1748年分析了20年恒星位置的观测资料后,发现了章动现象。月球轨道面(白道面)位置的变化是引起章动的主要原因。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分析得到章动周期共有263项之多,<FONT color=red>其中章动的主周期项,即18.6年章动项是振幅最大的项,</FONT>它主要是由于白道的运动引起白道的升交点沿黄道向西运动,约18.6年绕行一周所致。因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也有相同周期变化,在天球上它表现为天极在绕黄极作岁差运动的同时,还围绕其平均位置作周期为18.6年的运动。同样,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也具有周期性变化,并引起相应周期的章动。 </P>

hongjhy 发表于 2007-2-7 05:34:25

請問何處可買到此書,謝謝

天機 发表于 2007-2-7 17:28:16

<P>原帖由 <I>hongjhy</I> 于 2007-2-7 05:34 发表請問何處可買到此書,謝謝 </P>
<P>台北集文書局.</P>

越王剑 发表于 2008-10-4 20:47:28

历法都只是对于当时的天象符合而已,一种历法不可能永远适合的三统历也是如此,以当时的三统历推算至今,当时的天文数据已经不再适用.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三统历的定历根本,即其天文依据

乐风 发表于 2008-10-16 13:40:48

不错顶

堇色玫瑰 发表于 2008-10-17 22:18:51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sg6781 发表于 2008-10-31 20:32:22

越看越搞不懂了!

aoeyuan 发表于 2008-12-7 15:59:23

历法太精神一直没搞懂

潘次斌 发表于 2009-1-22 23:16:17

涉猎奇门,不研究历法不行啊

mcan999 发表于 2009-1-23 20:07:26

明历法,治天下

chenbingxu 发表于 2009-5-7 06:46:58

天机管理员真是博学 佩服

ycl6807 发表于 2009-5-7 11:45:14

看来要报名去台湾的旅游团了啊

sg123 发表于 2009-7-1 21:31:25

都是些理论上的东西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0-8-1 12:14:47

历法,风水学术之基础!能有这样的老师、同学,该多好啊!相见太晚了!

云乔居士 发表于 2010-9-11 19:38:00

历法多种,每部不一,上元不一致,元运有准乎?今居何运?元运之说有根据?

云乔居士 发表于 2010-9-11 19:43:15

现在是八运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天机大大能够告诉易友否?

云乔居士 发表于 2010-9-11 19:46:45

符合上元的天象真的存在吗?

云乔居士 发表于 2010-9-11 19:57:29

本帖最后由 云乔居士 于 2010-9-11 19:59 编辑

最早元运风水之说源于何时?在什么年代发行的风水典籍上记载?很想知道.

一散人 发表于 2010-9-11 20:00:14

到底相信三运还是八运好呢!越变越奇了,

开元运气 发表于 2010-9-11 20:15:02

好,好,好

天機 发表于 2010-10-4 18:50:12

小弟在本帖的最後,丟出一個問題,
那就是:按【三統曆譜】,2004年居然還在3運?

不知是否有易友可以猜猜小弟的結論是什麼 ?

云乔居士 发表于 2010-10-5 07:41:44

本帖最后由 云乔居士 于 2010-10-5 07:44 编辑

上元应是历法之始,即是该部历之第一年,如果三元九运是从上元第一年开始.我们来计算一下,太初元年距上元月143127,太初元年为公元前进104年,加2004等于145235年,145235/180=806......155年,155/20=7.....15,2004年应当是八运的第15年.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三統曆譜】探微(居然推演出2004年還在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