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与汉画专题一:奥运与汉画
<H2>奥运与汉画专题一:奥运与汉画</H2><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3328480>
<P align=left>近年来,第29届(2008)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大事,同样也牵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BR>2003年2月28日,北京奥组委带着会徽样板来到中南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第29届奥运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李岚清在看到会徽和听取了相关汇报后,对会徽表示了高度赞许,并批示“同意”。北京工美集团大师们用同一块新疆和田玉精心雕刻成了两方“北京奥运会徽徽宝”,其中,一方将珍藏在中国有关博物馆,另一方将作为13亿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见证,被送往坐落在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珍藏。 <BR> 2003年8月3日20时30分,中国首都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奥林匹克史上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 <BR> 第29届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人们的关注与期待中揭开神秘的面纱,赢得了世人的喝彩。 <BR>“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将肖形印、中国字和五环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尺幅之地,凝聚着东西方气韵;笔划之间,升华着奥运会精神。承诺,以印为证,中国北京要办一届世界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328968.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328968.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A></P>
<P align=left><BR> 奥运会会徽作为一种标识物,应该是最能体现奥运主办城市所在国家文化特点的东西。对于一个博学的人来说,如果把历史上所有的奥运会徽摆在一起,他一眼就能从会徽上分出不同的国家。<BR>奥运会徽展现于世人的面前,它既充分展示了这一世界性运动盛会所代表的全世界五大洲人民积极自信、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又独具匠心,融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结晶与现代世界文化艺术理念为一体,迅速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同。<BR> 从形貌特征看,奥运会徽的设计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分明使汉画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神韵融为一体,赋予作品以简约的中国舞蹈传统造型风格,以人物形象激越的张力紧扣现代奥运精神,再衬以中国独有的印章图案背景,活脱脱地展现了古今中外艺术精神、艺术手法与艺术形态的高度和谐一致。<BR> 会徽的图案线条简洁,内容也很简单,只是一个活动着的人物造型:一臂微屈,一臂向前扬起,两腿微弯,一脚翘起,整个人物的造型展示出热情、奔放、跳跃、舞动的神韵。会徽图案中简洁明快、神形兼备的人体图案,简直就是巧妙地将汉画乐舞艺术中最常见的长袖舞、七盘舞、俳优谐戏等艺术形象的造型风格直接融入其中。会徽的造型与汉画像中的乐舞形象竟然出奇的相似。同样都是没有细部的刻画和修饰,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只是动作,并且只是异常单纯简洁的完全的写实,却以简洁明快、疏密相间的构图布局,舒展流畅、动静适度的肢体语言,神采飞扬、一往无前的人物形态,极其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风采和魅力。手舞足蹈的人形图案似在昂扬飞奔,这一点和体育运动的主题密切联系了起来,代表了一往无前的奥运精神。</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340969.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340969.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A><A href="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352971.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352971.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A></P>
<P align=left><BR> 有识者看出了会徽与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磅礴大气的汉画艺术联系并作了这样的评价:“会徽的主题图案‘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和汉画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无独有偶,另见中国-希腊联合改选的一组奥运纪念邮票《奥运会从雅典到北京》的图案,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为雅典帕提农神庙,右为北京天坛祈年殿。而在此图背景的衬图中的武士画像选自出土于南阳市方城县汉墓的画像石。纪念邮票小版张中,右下角边饰的三名武士也选自出土于南阳市方城县汉墓的汉画像石武士图。会徽与纪念邮票所反映的主题如此相似绝不是一种巧合,而是设计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奥运精神的深入理解和高度囊括。<BR> 有关会徽设计者郭春宁先生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这样说:<BR> “如何把奥运精神和中国五千年文化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考题。<BR> 能够做出这样的会徽,灵感其实也就出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奥组委组织曾召开的两次奥运视觉形象设计研讨会,其中,奥组委顾问何振梁先生的一番话让我感受很深,他说,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早就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现在会徽要体现的就是要把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正是我创作的思路。”<BR>从着手思考到提交作品的三个月时间里,郭春宁总是清楚地记起何先生的这句话,他希望自己能成为解答这道难题的人。<BR> “有了一个具体思路,我想要尽最大可能将我们中国最传统最精粹的东西体现出来。我要寻找中国视觉,让我们的会徽看上去就是‘中国造’。”<BR> 自2002年7月2日会徽设计大赛启动后,郭春宁就进入了设计状态。<BR>“前期创作过程里,传统的装饰绘画、壁画、石刻、石雕、甲骨文、铭文、篆刻,这些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运动精神以及节日特征,全部在我脑海里相互交汇。” 那么究竟选择什么最能代表中国,最具有中国特色?郭春宁首先想到了汉字汉画。<BR> 郭春宁查阅了一些书籍,最终确定了“京”字作为会徽的主体。“京”在现代汉语中特指北京,而且“京”字的形态与人的形象很接近,具备可变性。选择“京”作为中国文化的视觉表现符号后,为了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郭春宁将“京”字演变为一个运动中的人形,这个人形似跑、似跳,双臂张开,显示出力量。对郭春宁来说,这个人形还象征着一名舞者,表达中国人民盛邀五大洲的人们来中国聚会,共同庆贺这个盛大的庆典。</P>
<P align=left> 在围绕“京”字做文章的同时,郭春宁也在思考中国最早的人文标志,他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印章。“印章是符号艺术的一种,在方寸之间可以包容万物,文字与印章是非常好的一个结合体。篆刻又是中国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在艺术史中占一席之地,方寸之间能包容万物,是一个浓缩的视觉符号。另外,印章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还有承诺、诚信的含义,这也为会徽创作提供了新的理念,那就是我们中国郑重承诺要举办世界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一方印章后面是一个人的诚信,一个民族的诺言。” <BR> 城市加年份的“BeiJing2008“,使用的是汉代竹简文字的书法风格。我们都知道,任何美的东西都应该是和谐的,这种和谐是需要有关事物间充分的内在一致性,这种具有古拙典雅、雄奇浪漫宏大意象的独特设计,不仅神奇地拉近了传统与现代的距离,而且出乎意料地让世人的目光共同投向了中国——汉代——汉画。</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375975.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375975.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A> <A href="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392977.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392977.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A> <A href="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406979.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space.tv.cctv.com/image/20080619/IMAG1213840948406979.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A><BR></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