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zuhao 发表于 2008-9-10 12:35:19

武术气功

<P>武术气功</P>
<P>武术气功简介</P>
<P>武术技击与气功养生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功。武术气功强调把神气集中到形上,加强形的功能;主张动静双修,内外兼顾。武术气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武当派、少林派、峨嵋派、昆仑派、南宫派等大的门派,包括轻功、硬气功以及点穴等内容。现在流行的武术气功有以技击为主和以养生为主之别:以技击为主的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以养生为主的有少林派功法易筋经的神勇余力、峨嵋庄法等。在历史上,武术气功的发展对否定宗教起过重要作用。 武术气功作用内练一口气的武术气功,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世空”。气功门派虽多,但总的可分三大类:即医疗气功、内家气功、武术气功。武术气功,花三、五年时间练就这门功夫,既可为人治病,又能为己去疾,还可以与拳术一起运用于技击,当然,主要是为了护卫自身不受侵袭,而非妄自伤人。学习这类武术气功必须有恒心,耐艰苦,否则是不可能取得成果的。武术气功是锻炼人体内的气与力在意志支配下自由上下来去,是一种气与力的内在运动。它是旁人所看不见的,只能自己体会,因此必须自下决心,一旦练到量变到质变,即是功成之日。 武术气功练气法练气法,亦即吐纳法、呼吸法,有6个步骤。练功者需根据自己的身体强弱,体态阴阳来适当掌握练功进度。 (一)咽气法:张口吸气,卷舌,将口中气聚成团,如咽硬物,直入丹田。 (二)文吸法:在咽气后,闭口、舌抵上腭,以鼻渐渐吸气,轻轻悠悠送入丹田。 (三)武吸法:咽气后,口微开,闭齿,卷舌,以口吸气,然后轻轻悠悠将气沉入丹田。 (四)沉气法:与武吸法同时,以口吸气时足跟提起;沉气时借上身之沉劲使足跟着地,使气沉得更深。 (五)转睛法:此法又称瞳子功,双目左转50圈,右转50圈,左右横扫10次,上下直扫10次。 (六)吐气法:以舌抵齿,渐渐吐气,越慢越好。吐时略用力,收腹,将气吐尽。以上6法可以同时练,也可分开练,不必强求一致。初练时若有不适,也可停几天再练。练习中气不顺,可随意呼吸。求速硬练,易出偏差。若熟练后,必须一次练完,唯文吸法与武吸法可据身体强弱选练其中一法。呼吸时,最好配合动作,动作可自由选择。 武术气功中的特技 吞吐功是武术气功中的基本功,是在练气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时采用武吸法,即用口吸气,吸气时勿用力;鼻呼气,呼气时用力。丹田气盛则气力足,气行在先,力随后到。练习吞吐功必须与实物相接触,接触人体的哪一部分,一旦固定,即不改变。若是见异思迁,今天练掌,明天练头,是不会练出功夫的。吞吐功是练任何功夫的基础,所以说它是个基本功。武术气功中的特技,是指没有拳式、体操等连贯动作配合的单式功夫,是直接与实物接触的单一的敲打动作。练时需沉肩,开胸,使下腹有力,静神宁思,心气力三者一致,专一于练功。武术气功中特技颇多,这里介绍的是自卫的特技。 一、拍打功(采用武吸法)拍打功是用自己的拳猛击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击时配合呼吸(即吞吐功)。握拳,吸气,拳落身体时呼气,同时拳落点部位挺出迎击。这里主要是落拳、呼气、迎击三者同时完成,不能有迟早差误,参差不齐。初练时不用猛力,力量逐渐增加,否则易被自己打伤。练习时,思想一定要高度集中,严禁与旁人讲话以防误伤自己。拍打部位:先击胸部,继而下降至左右肋、左右腰部。再拍打胸部正中、胃脘部、肚腹正中与左右两侧。 二、操功 (采用武吸法) 三、运气法这是与操功结合练习的方法,是在身体被击打时如何运气,鼓气迎击的功法。 首先,用帆布或数层粗布制成茶杯粗细、长约一尺半的口袋,内装黄沙、缝口,以备击打之用。 操功开始,先以咽气法吸一口气直送丹田,同时立即注意被击体表,不是用硬劲抵抗,而是提劲用意护卫,以不痛为宜。</P>
<P>操功拍打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每个动作前都要吸一口气直入丹田,接着用沙袋轻微拍打身体的某一个部位。 2、拍打时,思想、注意力要集中在被敲打部位,不能开小差,以免精神松懈,气血涣散而被击伤。 3、拍打程序必须从上到下,紧密地依次拍打。如果拍打过稀或跳跃,也不要缩回补打,否则会造成气血截断、阻流而不流通。 4、在拍打区域,意气跟着沙袋逐渐移动。不能贪省力,不能不用意气地随手乱打。这种锻炼对大脑、心力的负担很重,它们要使指气血跟着沙袋的移动而抵抗沙袋的拍击;气血要在大脑、心力的指挥下移动,对自身进行护卫。这种内在活动很难训练,只有日久功深,才能量变到质变,得到成功。 5、拍打步骤与人体部位,是先右后左,先上肢后躯干与下肢。其次序如下: 上肢部:右臂正面——右臂反面——右臂下侧面——右臂上侧面。前躯与下肢:右侧胸部自肩前起,经乳部,直下至大腿正面、脚背、脚趾。抬右臂,自右肋下开始,向下至右腿外侧,经踝至脚外侧达脚趾。自颈下始,经胸正中,过小腹转大腿内侧面,经踝至足尖。背与下肢部:背部自肩开始,直下至大腿、小腿、足踝上止。从脊背大椎穴始,沿胸椎直下至臀部止。右半身拍打完毕,再拍打左半身,次序同上。 以手臂为例,在拍打前先把手臂分成5段,每段规定一个小区域作为打的范围。这一范围是意、气、力集中的点,打时只能在这个点上,两者要相互配合正确,若是把意、气、力超越这范围,而打则集中在范围内,在这范围外的肌肉会僵化,皮肉内的通道即会被堵塞,今后气息无法畅通,影响练功效果,还会引起疾病。  一条手臂分为五段,以肩臂为第一段,肘上为第二段,肘下为第三段,腕上为第四段,手背为第五段。打时应根据排列次序,打完第一段,将意、气、力运向第二段再打,如此一段一段拍打,天天如此锻炼。  其次,从肩到手背、指尖用的是推挤压力,从指尖、手背到肩是用抽吸上提的劲力,两者所用的意、气、力不同。初练时不能掌握,久练后即能体会。  一旦熟练后,即可用实力推动气、力前进。运用实力在开始时要慢,要使劲,劲到气也到。若全身都能如此,不论身体的任何部分都能做到这点,劲的运行也会由慢到快,这将是功成之日。  拍打后可能出现关节弹响、肌肉酸胀,这都是应有现象。 四、按摩功 此功也称调和功或散火功。凡练过武术气功之后,都必须做去火的按摩功,否则日久积火成疾,会出现耳聋、目糊,这是一般的通病。尤其是在操功拍打练习时,发现抗击力不够的部位,应在该部位多做按摩功。若儿童练武,应多给孩子做全身按摩功。按摩功重点施功部位是头顶、目、耳三处。  练气功日久,最易出现郁积火毒、眼红、耳背、头部拧胀晕眩,而功后按摩可消除这些现象。除头顶、目、耳外,胸部、胃脘部、腰部都要作按摩散火功。  按摩不同于推拿。按摩只是摩擦皮肤,推拿是多种手法,以渗透力治病。 五、散步式 练武术气功,不论哪一种功法,练功后都不能立即坐下,必须摇摆走动,或练拳,或体操,或舞枪弄棒,做到彻底散气、散火、散郁。经过数年的拍打和操功锻炼,全身皮肉之间自然形成功夫,不再畏惧重打猛击。同时可以在全身任何部位都做到气随意注,甚至有气包鼓起。 练武术气功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可自备几种药物,如胸廊胀痛服用木香顺气丸,练功中暴怒伤肝,服舒肝丸等。练功时要避风避湿,否则风寒湿由毛孔入体易致病患。 武术气功运功 动功,首先要分清用力与用劲的区别。用力又要分清柔软力与生硬力的区别。 </P>
<P>力与劲的区别是: 用于外为力,称为外力;存于内为劲,称为内劲。  柔软力与生硬力的区别是: 柔能克刚用的是柔软力;硬打硬拼用的是生硬力;四两拨千斤用的是借力。 如何正确运用,要在练习时注意该用力时不用劲,该用劲的不用力,该用柔软力的不用生硬力。练习时不能马虎图省事,熟练后即能得心应手。  </P>
<P>所谓以柔克刚和以软克硬,不是用全身放松的柔软动作或不用劲的拳术练出来的,而是一种内劲与柔软力到达登峰造极的程度转变来的。  力是通过锻炼产生的。不锻炼的人手无缚鸡之力。锻炼的人双手有力。练武术气功的人,意、气、力同时集中于一点,被称为“神力”。这一种力是在意识的指挥下,调动全身气血、精力,加之以呼吸的配合,使肌肉产生爆发力,聚集于一点击出或迎出而形成的。   这里所说的运功,是指内劲,柔力与“神力”,而非一般的拙力或单纯的运气。因此,在拍打、操功、运气的练习阶段就需要注意运功。 武术气功治病练功者自己有病,可以自己运功把气、力运到病灶部位,该处可能出现超过平时的酸痛,这是反应。若坚持运功治疗,病灶不久即能消失。 若用自己的武术气功为人治病,必须掌握距离、分寸,免得使病人难受,或得到相反的效果。 </P>
<P>峨嵋派武术气功 </P>
<P>峨嵋派武术气功概述?????????????????????????   </P>
<P>峨嵋派武术源远流长,与少林,武当同列为中国三大门派之一,在峨嵋派武术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气功内容。  从古至今,峨嵋武术都极讲究气功之配合。拳谚讲:外要练“砣子”内要练“桶子”,砣子指拳头上的外家功夫,桶子指内功修养。只有外功和内功都修炼,才能达到峨嵋武术中的“神功”,神功以气为本,以神为用,乃功夫中的上乘。  峨嵋气功内容丰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历代蜀人还兼行医。蜀中拳谚云:学武不学医,终是傻东西,将医道作为武术内容之一。这样就将中医理论(包括中医气功理论及养生法)融汇进峨嵋武术中,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峨嵋武术气功。  现在峨嵋武术“内功”通常分为“南,填,静,气,柔,轻,禅”七类。  </P>
<P>南功:即“神拳”,以符篆咒语,焚香礼拜,观师默像等方式为诱导而出现自发动功峨嵋派“会门”武功最讲究此道,形成独具特色的峨嵋派自发动功。  填功:或称“桶子功”,讲究以各种呼吸方式(吃气,咽气,吞气,喷气,运气,腔气等),配合“安桶做架”(即各种形体练功动作,拳套等)进行锻炼,内壮桶子,外强筋骨。许多现在称为“硬气功”的皆属此类,如“金钟罩”“铁布衫”“铁汉碑”“太子功”“金刚锤”。。。。等。  </P>
<P>静功:峨嵋派武术中的静功,除了静养调息吐纳外,主要是指以各种武术桩功内外兼练的武功形式。如“弓箭桩”“含机桩”“骑马桩”“雀地龙桩”“金鸡独立桩”“梅花桩”“三角桩”。。。等。比如练好“骑马桩”气沉丹田,吸气则全身蓄力,吐气则冲拳而出,反复练习,峨嵋武术各门派均很重视这种练气练力地“静功”,比如峨嵋每门武功,在练功时桩功要求甚高,要求内外合一,三尖相照,意形紧随。  </P>
<P>气功:峨嵋派武术中地气功有两层含意,一是指“参贯玄机,超脱生死”地内气修养,以求临阵较技时神气自若,胆气不虚,相当于现在素质训练,心理训练之意。二是指气功(内功)锻炼非常重要地峨嵋武术中地拳种流派。如蜀中“松溪内家拳”,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气运为主,蛮力为下地练法,和太极八卦有相同之处。又如峨嵋太极拳,同北方太极有区别,而讲究柔运,调气,凝神则同。至近年来从一些峨嵋武术中衍化出许多气功导引方式,究其实质,不外峨嵋武术气功中地气功部分而已。故蜀中拳谚云:快打拳是拳,慢打拳是功“,即意谓武术快练狠打就是“练拳”慢练调气就是“练气功”。  </P>
<P>柔功:即盘功,峨嵋武术狠讲究关节,肌肉,韧带之轻灵柔软,故练武时每将柔软性训练配合呼吸吐纳,形成峨嵋武术中著名的“盘功”,常见的有“十大盘功”,“峨嵋盘功易筋经”等。因盘功最宜自幼开始训练,大时则见效较难,故又成“童子功”。其训练范围包括头颈,肩,肘,腕,指,腰,臀,胯,踝,趾等各部关节及肌肉韧带。必须说明:峨嵋柔功(盘功),并非单纯象体操之类的柔软性训练,而是严格配合吐纳调息的“内功”形式。柔软若无骨,伸缩开合变化随心应手好像能透针眼,从大动至大静时呼吸平和,安详自然,状若木偶。  </P>
<P>轻功:轻功在冷兵器时代有很高造诣,因为那时实战讲究“飞檐走壁,疾走快跑”,如纵步上房,飞步越崖,云腿跳涧等。现在有的人然认为轻功狠玄妙,甚至怀疑究竟有无轻功实际存在,实为不妥。酒时武人在这方面是要花大气力的,否则实战中会吃大亏。练成后,两人多高的墙壁可转眼之间越墙而过。  峨嵋武术中的轻功有“千斤腿”“跳沙坑”“扶杆纵”“水上漂”“铁爪链”“百尺绳”“踩鸡蛋”等名目。最常见的训练方法是“戴铁瓦”或者“包沙包”即在两腿上各缠上半斤到五尽重的铅瓦或沙袋,行走跳跃。其次是“纵沙坑”,在一直径约三尺沙坑内身带铅瓦或沙袋,运气后向上纵跃,并逐渐加深沙坑。此法说来容易,实则要坚持不懈则难。此外,峨嵋派轻功中有的还融合进符篆(甲马),经咒等运气调息形式。  </P>
<P>禅功:亦称“玄功”,峨嵋禅功,通常指某些奇门绝技。如“天罡掌”“指禅功”“点穴十八手”“五毒阴风掌”“剑仙”等等,其中有的确属真实功夫,虽然少见确确实存在。比如有位气功大师,专练“硬耳朵功”,能两耳用细麻绳悬一大水桶飞舞旋转,堪称一绝。又如气功师郭信武的“虾蟆功”,以十指触地成“俯卧撑”状,运气后整个身子离地腾起如虾蟆跳跃,可连续跃数十次,常人难及。这些玄功,都丰富了峨嵋派气功而使之绚丽多彩。 </P>

helena9898 发表于 2008-9-10 14:53:22

多謝樓主資料

tangwchen 发表于 2008-9-10 16:23:30

多謝樓主!!!!!!!!!!!!!

chenhuichun 发表于 2010-3-1 14:27:27

谢谢楼主的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术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