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照海 发表于 2009-3-22 08:17:07

风水文化第一村----兴国三僚掠影(转帖)

<p><span class="bold">风水文化第一村----兴国三潦掠影</span><br><br></p>
<div class="t_msgfont" id="message222666">三潦之所以出名,缘于风水祖师杨筠松和他的高徒曾文遄和廖金精在此地长期活动,以及后来一系列明师的出现.出于对三潦慕名的敬意,国庆特意去了一趟,可惜天公不作美,到达之后不久即下起一雨,不过也好,在躲雨的过程有时间和一老叔聊天,从健谈的他嘴中了解到一些官面上听不到的故事 <br>&nbsp; &nbsp;&nbsp; &nbsp; 传说曾公在紫禁城出名以后,当上了国师.皇后听说了他的神奇也想看看他长什么样子.她便问太监谁是曾从政?太监说等下你把金钗扔过去,回头看的就是.果然皇后把金钗扔出去的时候打在曾公头上,曾公回头一看......旁边就有奸臣向皇上进谗言,说曾公对皇后有觑觑之心,皇上急问:曾国师你看什么啊?曾公一惊,夺口就说我看皇后什么时候生太子.皇上就问什么时候生啊?曾公随口说出:明年八月十五子时.皇上高兴了,就说那好啊...曾公可是坐卧不安,度日如年.眼看八月十五就到了,可是没有一点皇后要生太子的信息.是福是祸,曾公只好听天由命了....到了第二天上朝,皇上下了宝座就来牵曾公之手,曾公心里暗暗叫苦,莫非这就要牵去杀头?正在神慌神恐之际,只听皇上高兴的说:"曾从政果然有国师之才!"<br>二:杨公祠(曾氏)&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这是曾氏建的杨公祠,以及已建和在建的曾氏族祠,据说是"没骨"蛇形.这几天全国各地来参观的人不少,尤其是福建,广东等地较多,前几天据说车已停满了,今天因为下雨较少人到.<br>三:曾氏虎形墓.据说此"没脑公"才18岁就因偷情通奸被捉,然后被杀害,后通过协商把另姓的这地要下来,也就是这个虎形坟的来历.其时有二儿尚小.在三僚人的眼中,虎形墓更具灵气,能庇护后人。虎形墓依山形而建,感觉犹如一只老虎卧在山头,两尊副碑高约一米,宽约50公分,如同两只睁大眼睛,虎视眈眈,墓碑如张开的大嘴俯视着山下的村落,坟墓保存完好,极为雄壮。 “这也是风水师的杰作,虎形墓刚建好之后,除了长房子孙人丁兴旺外,二、三房子孙都不是很顺畅,后来就在虎头左右两边加建了两座副碑,意为‘开虎眼’,果然此后子子孙孙们都开始兴旺。”在墓顶山坡上,还有一座半人高的石雕望碑。“望碑除了用来象征老虎头顶的‘王’字外,还有更深的含义。”原本虎形墓地势极好,墓前一片开阔,但后来墓前的树木、建筑越来越高,挡住了虎形墓的气运,为了能更好地聚气,后人在虎头上方加建了这座望碑,意为高高在上,又可望尽山水,收在眼底。“其实,在三僚处处都有风水建筑,如章罡土、龟蛇会、石拱桥、狗形祠、蛇形猫眼祠、靠壁天井侧面祠、石仙宫等,以及大量宋、元、明、清古墓如人形山、海螺形古墓群。”<br><br>四:蛇形祠.此祀造作特别,由于角度不好,照不全.实地感觉完全是一条挂在树上的大蛇.<br>  在三僚村,令人不解的古建筑有很多,其中曾氏蛇形祠堂便以怪异而出名。<br><br>  蛇形祠堂位于村北,祠堂后人工堆砌的7级土坡名为“花台”,风水里意为聚气。花台自然与周边环境衔接,颇像曲形卧着的蛇。曾庆弘认为,赣派风水宗师杨筠松所创的风水术又称“形势派”,建筑和自然之间一切都讲究形势,依据花台上的两棵巨大的古樟树,蛇形祠堂被三僚人称为“金蛇挂树”。<br><br>  祠堂外的院墙之所以被砖石围出弯曲的形状,是因为风水里讲究“曲则聚气养气”。于是,记者依着奇特的布局必须先穿过小门,再绕过门前一堵弯曲的照壁,向右穿行才可见到祠堂。祠堂门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深约两米,祠堂左右厢房的深度也不对称,左窄右宽,大厅前的油平则显得较为狭窄。厅的中央有两个香炉,高的放在神台上,低的放于地面上。天井雨檐前高后低,日光无法照到神台上的香炉,但如果蹲下看地上的香炉,则刚好面对天井看见日光。<br><br>  这些奇怪的建筑设计让记者不得其解。曾庆弘说,蛇形祠是明朝初年风水名师廖炳的作品,处处充满了玄机。左右厢房的设计加强了子孙的运势。因为曾姓分有五房,其中一房因为先祖违背传统道德观被香炉和深塘克制后,经人点拨才在地上放置香炉“重见天日”,得到挽救。<br><br>四:蛇形祠.此祀造作特别,由于角度不好,照不全.实地感觉完全是一条挂在树上的大蛇.<br>  在三僚村,令人不解的古建筑有很多,其中曾氏蛇形祠堂便以怪异而出名。<br><br>  蛇形祠堂位于村北,祠堂后人工堆砌的7级土坡名为“花台”,风水里意为聚气。花台自然与周边环境衔接,颇像曲形卧着的蛇。曾庆弘认为,赣派风水宗师杨筠松所创的风水术又称“形势派”,建筑和自然之间一切都讲究形势,依据花台上的两棵巨大的古樟树,蛇形祠堂被三僚人称为“金蛇挂树”。<br><br>  祠堂外的院墙之所以被砖石围出弯曲的形状,是因为风水里讲究“曲则聚气养气”。于是,记者依着奇特的布局必须先穿过小门,再绕过门前一堵弯曲的照壁,向右穿行才可见到祠堂。祠</div>
<p>&nbsp;</p>
<p>&nbsp;</p>
<p>四:蛇形祠.此祀造作特别,由于角度不好,照不全.实地感觉完全是一条挂在树上的大蛇.<br>  在三僚村,令人不解的古建筑有很多,其中曾氏蛇形祠堂便以怪异而出名。<br><br>  蛇形祠堂位于村北,祠堂后人工堆砌的7级土坡名为“花台”,风水里意为聚气。花台自然与周边环境衔接,颇像曲形卧着的蛇。曾庆弘认为,赣派风水宗师杨筠松所创的风水术又称“形势派”,建筑和自然之间一切都讲究形势,依据花台上的两棵巨大的古樟树,蛇形祠堂被三僚人称为“金蛇挂树”。<br><br>  祠堂外的院墙之所以被砖石围出弯曲的形状,是因为风水里讲究“曲则聚气养气”。于是,记者依着奇特的布局必须先穿过小门,再绕过门前一堵弯曲的照壁,向右穿行才可见到祠堂。祠堂门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深约两米,祠堂左右厢房的深度也不对称,左窄右宽,大厅前的油平则显得较为狭窄。厅的中央有两个香炉,高的放在神台上,低的放于地面上。天井雨檐前高后低,日光无法照到神台上的香炉,但如果蹲下看地上的香炉,则刚好面对天井看见日光。<br><br>  这些奇怪的建筑设计让记者不得其解。曾庆弘说,蛇形祠是明朝初年风水名师廖炳的作品,处处充满了玄机。左右厢房的设计加强了子孙的运势。因为曾姓分有五房,其中一房因为先祖违背传统道德观被香炉和深塘克制后,经人点拨才在地上放置香炉“重见天日”,得到挽救。<br>六.古墓群.&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在如此众多的古墓中,造作各异,它不象今天的公墓一样整齐,而是暗藏玄机,一块土包,一条小沟,一个土神位....可能都是别有用意..........此地坟碑全是白色类似大理石一样的石碑,开始我还以为是涂了白石灰呢,从色泽上可以大概看出坟的好坏.<br>七.人形墓.&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人形墓应该是比较好的穴点,从堂局来看,此地不比蛇和狗形祠差,据说它不是现任村领导一房的,所以和虎形祠一样没得到修理.不过从看点来说它的确不如蛇和狗形祠.此坟曾被小偷偷去金,要价1000银元才能赎回,后经谈判,由小偷用仪式隆重送回,曾氏为此付1000银元了事.<br><br>八,猛虎跳墙墓</p>
<p>&nbsp;</p>
<p>九.曾氏砂<font size="7"></font>曾氏砂的建筑,充分体现赣派风水特点,据说为修筑这一砂手,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但花去100担稻田的代价,还因此与沈氏多次发生械斗,造成不少伤亡,最后借助黄力士的威力才建成.据说黄也不是病死的,前天晚上到沈氏吃晚饭,第二天早上即去世,有一种说法是曾姓后来下了毒,然后栽赃陷害.因为在此之前曾姓修筑的砂手已多次被沈氏扒平.果然,沈氏迫于压力不战而败,以至今日完全消失.......在村委会东面,绵延200米长的一堵土墙,名叫“下砂”,是堪舆术中的专用名词。<br><br>  相传明初曾氏的风水师曾从政,发动族人筑起“下砂”,以贮财聚气,但屡次遭到另外一姓氏的强行阻挠,明朝永乐年间曾从政成为国师,病故北京后,明成祖遣宫中的黄衣太监二名,护曾从政灵柩还家,并助曾家筑完下砂。二名太监到达三僚村后,三天内在曾氏水口堆起了一座巍然山梁。但其中一名太监突然身亡,一种说法太监不服三僚水土病故,另一种说法却是曾氏人为了消灭与己斗争的另一姓氏,故意毒倒太监,并将其尸体偷偷放在那一姓氏家门口,嫁祸对方。最终太监被葬于“下砂”,有了太监的“皇家官身”镇守,再无他人敢破坏下砂。<br><br>  600年的时间过去了,“下砂”仍在,太监墓依然存于竹林间,大理石墓碑的碑文仍依稀可辨。<br>十.仙鹅孵蛋&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据说此坟前原是水塘,内有几个巨大的圆石,后被完全炸废.<br>十一,沈氏村庄与曾氏砂&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沈氏村庄原来向曾氏砂手方,有点逆水而向.后来在曾氏砂手修筑成功后果然慢慢衰败以至灭绝.........</p>
<p>&nbsp;</p>
<p>十二,龟蛇相会</p>
<p>剥九尾杉树皮的制约之说<br><br>  在三僚村后龙山上有棵九尾杉,距离至今已有1120多年的树龄,据说是杨筠松亲手种植的古树。记者看到树身围约4米,高达9米,历经千年风雨无数次劫难,虽然至今仍显勃勃生机,但树身已经被掏空,其躯体虽已薄如一张瓦片。<br><br>  祖师栽种的九尾杉缘何变成“空”树?一种说法是,相传三僚村曾氏兴旺发达,其他姓氏村民剥下杉树皮泡茶喝,就可制约曾氏人丁发展,只要曾氏有小孩新生,其他村民就剥一次树皮,加上九尾杉曾遭遇火灾,所以千年九尾杉才会变成如此模样。<br><br>  “这种做法今天在三僚村已经无法找到,村里年轻人之间的宗族意识不再像以往那么明显了,这种说法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镇里的教师曾庆弘告诉记者,“倒是许多外地人闻说九尾杉的灵气,不远万里从外地赶来剥皮泡茶喝。”</p>

慎言 发表于 2009-3-22 20:43:13

这是学地理的朝圣之地。有机会也去走走,现在先在这里过足瘾了。谢谢楼主!!

abclmx 发表于 2009-3-22 22:56:46

图片最好加上说明

廖文强 发表于 2009-4-2 10:26:02

再發些讓大家長見識 廣所聞

千机变 发表于 2009-4-16 09:18:26

果然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slvajra 发表于 2009-4-18 11:27:50

好东西,分享

平原道人 发表于 2009-4-26 16:33:53

终于看完拉 很想知道三僚人都做个那些名墓 尤其是近代作品 有谁知道吗?

太极自心生 发表于 2009-4-27 11:36:15

一气看来,颇为过瘾,楼主辛苦了,非常感谢

sczky 发表于 2009-4-28 16:27:16

要去朝拜一下~~呵呵~

慧舍 发表于 2009-4-28 17:04:50

看不明白-----------

chenbingxu 发表于 2009-5-6 23:41:25

非常感谢 这辈子一定要去的地方 精彩

佛子大侠 发表于 2009-5-18 11:57:40

看完了,恕在下孤陋寡闻,很想知道三僚那些“名”墓,为何而“名”?是荫出天子了还是峦头形象某样东东出名?

hsy459 发表于 2009-6-11 21:25:16

楼主辛苦了!

秋冬 发表于 2009-6-27 10:39:28

有时间也去看看

黄金策 发表于 2009-6-28 10:07:36

风水堪舆之术,于此可谓集大成也!

李丞平 发表于 2009-6-30 17:28:19

感谢楼主提供这么好的资料,供大家学习

ycl6807 发表于 2009-7-19 08:16:21

“中国人研究历史,美国人研究未来。”这句话有点意思,呵呵!

xdw1220 发表于 2009-8-21 20:40:37

很想去三廖,请多发一些数据,让大家分析

子午通 发表于 2009-9-12 15:25:47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感谢这位记者会员,给大家长篇文字介绍以及图片补充。辛苦拉! 151# 倚天照海

zhgfht 发表于 2009-9-23 14:45:41

令人拓开眼界,值得一看.

shengsechina 发表于 2009-9-27 21:10:23

本帖最后由 shengsechina 于 2009-9-27 21:12 编辑

各位大师不要争了,其实只要看到山形就好了,关于来龙水口,是跟以前是一样的,没有变的。只能说用盘的用法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各有各的坐向,和不同的来龙。 欢迎各位大师来做客!

qing059 发表于 2009-9-28 21:54:55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更是中国风水博物馆。

qing059 发表于 2009-9-28 21:56:16

这么好这么有特色的地方,有空我也去看看,才不枉此生。

wyub2008 发表于 2009-10-8 19:52:33

三僚我的梦 啊
谢谢楼主的图片和解说

中七子 发表于 2009-10-18 16:38:06

风景秀丽,虎山柔壮,傍龙果然出太监,

见龙在田 发表于 2009-10-22 10:28:52

多谢楼主,让大家能够网游三僚风水圣地

瑞8丰 发表于 2009-11-27 00:30:00

谢谢楼主,给我们看这么好的东西!再次谢谢!!

yqsh3618 发表于 2009-12-20 17:14:58

谢谢楼主精彩的帖子.辛苦了

LHB 发表于 2009-12-27 14:03:10

多谢楼主,让我能够网游三僚风水圣地 。

鲜易峰 发表于 2009-12-29 19:15:33

感谢!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三僚之行──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