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uner 发表于 2008-10-26 17:41:51

禅话禅画 锄草斩蛇

<TABLE borderColor=#7c834b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2%" border=1>
<TBODY>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176>
<P class=mtext>有一个学僧到智常禅师的道场来参学。
<P class=mtext>  智常禅师正在锄草,草中刚好跑出一条蛇,禅师举起锄头便砍。学僧很不以为然的说道:“很久就仰慕这里慈悲的道风,到了这里,却只看见一个粗鲁的俗人。”
<P class=mtext>  智常禅师道:“像你这么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
<P class=mtext>  学僧仍不高兴的问道:“什么是粗?”
<P class=mtext>  智常禅师放下锄头。
<P class=mtext>  学僧又问:“什么是细?”
<P class=mtext>  禅师举起锄头,作斩蛇的姿势。
<P class=mtext>  学僧不明白智常禅师的意思,道:“你说的粗细,叫人无法了解!”
<P class=mtext>  智常禅师就反问道:“且不要依照这样说粗细,请问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我斩蛇?”
<P class=mtext>  学僧毫不客气的道:“当下!”
<P class=mtext>  智常禅师用训诫的口气道:“你『当下』不见到自己,却来见到斩蛇做什么?”
<P class=mtext>  学僧终于有省。
<P class=mtext>  禅宗史上有南泉斩猫的故事,有谓杀生究是佛门根本大戒,南泉不应杀生;有谓这是南泉古佛的大机大用,不能以狭义的见解,诬谤大德。南泉斩猫或许以手作势,为斩断大家的物欲和执着。现在智常斩蛇,这可能也是作势欲斩,学僧见风即雨,故脱口批评太粗气了,意谓些慈悲没有。
<P class=mtext>  但智常禅师既有德望可以号召学者,岂容你说粗说细,所以教诫学僧不要停滞在见闻觉知上,禅要割断常情常识,为什么一定要在外境上分别执着,而不能照顾当下的自我呢?
<P class=mtext>
<P class=mtext><BR><SPAN class=c1><BR></SPAN></P></TD></TR>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25>
<P>连接:<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aha/"><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禅话禅画</FONT></A> <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hanhua/first/"><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星云禅话</FONT></A><BR></P></TD></TR></TBODY></TABLE>

铁翅神鹰 发表于 2008-10-26 22:45:59

有闻而未能有悟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2 15:34:56

禅话禅画-不能代替

<TABLE borderColor=#7c834b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2%" border=1>
<TBODY>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176>
<P>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因此几次三番的闹着要回去。
<P class=mtext>  道谦就安慰着说:“我们已发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
<P class=mtext>  宗圆问道:“那五件事呢?”
<P class=mtext>  道谦非常自然的说道:“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P class=mtext>  道谦的话,宗圆终于言下大悟,从此再也不敢说辛苦了。
<P class=mtext>  谚语说:“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起把它捞起来!”世间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烦恼,别人丝毫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啊!
<P class=mtext>
<P class=mtext><BR><SPAN class=c1><BR></SPAN></P></TD></TR>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25>
<P>连接:<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aha/"><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禅话禅画</FONT></A> <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hanhua/first/"><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星云禅话</FONT></A><BR></P></TD></TR></TBODY></TABLE>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2 15:50:32

生活的层面

<TABLE borderColor=#7c834b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2%" border=1>
<TBODY>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176>
<P class=mtext>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的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这么粗气,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一个交待?”
<P class=mtext>  这个名叫李南山的人,非常不满的说道:“撞翻已经撞翻,顶多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嘛那么凶?”
<P class=mtext>  朱友峰非常生气道:“你这是什么态度?自己错了还要怪人!”
<P class=mtext>  接着,彼此咒骂,互相指责的声音就此起彼落。
<P class=mtext>  广圄禅师此时正好从此经过,就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明原委,开示道:“莽撞的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为。能坦诚的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广圄禅师说后接着又说道:“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太多了,如:在社会上,如何与亲族、朋友取得协调;在教养上,如何与师长们取得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入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养夫妻、亲子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体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如此才不会辜负我们可贵的生命。想想看,为了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P class=mtext>  李南山先说道:“禅师!我错了,实在太冒失了!”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道:“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
<P class=mtext>  朱友峰也由衷的说道:“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点小事就发脾气,实在太youzhi了!”
<P class=mtext>  广圄禅师的一席话,终于感动了这两位争强好斗之人。禅,有高调,也有低调。
<P class=mtext>
<P class=mtext><BR><SPAN class=c1><BR></SPAN></P></TD></TR>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25>
<P>连接:<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aha/"><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禅话禅画</FONT></A> <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hanhua/first/"><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星云禅话</FONT></A><BR></P></TD></TR></TBODY></TABLE>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2 16:01:58

炷香增福

<TABLE borderColor=#7c834b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2%" border=1>
<TBODY>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176>
<P>唐朝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的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是裴休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少年仕进。因此就把他送到寺院里修行参学,并且要他先从行单(苦工)上的水头和火头做起。这位少年得意的翰林学士,天天在寺院里挑水砍柴,弄得身心疲累,而又烦恼重重,心里就不停的嘀咕,不时的怨恨父亲把他送到这种深山古寺里来做牛做马,但因父命难违,强自隐忍,像这样心不甘情不愿的做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忍耐不住,满怀怨恨的发牢骚道:
<P class=mtext>  “翰林担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P class=mtext>  寺里的住持无德禅师刚巧听到,微微一笑,也念了两句诗回答道:
<P class=mtext>  “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
<P class=mtext>  裴文德吓了一跳,从此收束身心,苦劳作役。
<P class=mtext>  伟大人物,不是坐在高位上给人崇拜,禅者是从卑贱作业,苦役劳动中身体力行,磨励意志。儒者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佛教更是重视苦行头陀,劳役历练。虽然如斯,这也只是充实福德因缘,乃属世间有为法,若禅者炷香,心能横遍十方,性能竖穷三际,心性能与无为法相应,当然“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了。
<P class=mtext><BR><SPAN class=c1><BR></SPAN></P></TD></TR>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25>
<P>连接:<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aha/"><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禅话禅画</FONT></A> <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hanhua/first/"><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星云禅话</FONT></A><BR></P></TD></TR></TBODY></TABLE>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4 18:38:47

天生暴躁

<TABLE borderColor=#7c834b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2%" border=1>
<TBODY>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176>
<P class=mtext>盘珪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问题,并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道而来的信徒很多。
<P class=mtext>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珪禅师说:“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
<P class=mtext>  盘珪:“是怎么一个“天生”法?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
<P class=mtext>  信徒:“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
<P class=mtext>  盘珪:“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种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就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出来的,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P class=mtext>  信徒经此开示,会意过来,再也不轻易的发脾气了。
<P class=mtext>   
<P class=mtext>  天生的,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东西,大自然因缘聚合会生森罗万象,吾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恶诸法,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任何人只要有心,没有什么改不了的恶习。
<P class=mtext>
<P class=mtext><BR><SPAN class=c1><BR></SPAN></P></TD></TR>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25>
<P>连接:<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aha/"><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禅话禅画</FONT></A> <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hanhua/first/"><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星云禅话</FONT></A><BR></P></TD></TR></TBODY></TABLE>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4 18:39:20

命可以改也。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4 18:41:21

一与二

<TABLE borderColor=#7c834b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2%" border=1>
<TBODY>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176>
<P class=mtext>在中国佛教史上,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师,时常辩论、斗法。
<P class=mtext>  有一个道士向法印禅师说道:“你们佛教怎么样也比不上我们的道教,因佛教最高的境界是“一心”,是“一乘”,是“一真法界”,“一佛一如来”,也是“一”,而我们道教讲什么东西都是“二”,可以说,“二”胜过你们的“一”,比方“乾坤”、“阴阳”,这都是“二”,实在说,“二”要比你们“一”高明。”
<P class=mtext>  法印禅师听后,象是不解的问道:“真的吗?你们的“二”真能胜过“一”吗?”
<P class=mtext>  道士:“只要你说“一”,我就能“二”,一定能胜过你们。”
<P class=mtext>  法印禅师就跷起了一条腿来,慢慢的说道:“我现在竖起了一条腿,你能把两条腿跷起来吗?”
<P class=mtext>  道士哑口无言了!
<P class=mtext>  佛教史上记载我国有三武一宗的教难,大都因为道士嫉恨佛教所引起。西洋有耶稣教的新旧之争,印度有婆罗门教和回教之争,佛教尚和平,但仍难免有道教之不兼容,连一二都成为争论主题,如法印禅师之方便机辩,亦禅之巧妙应用也。
<P class=mtext>
<P class=mtext><BR><SPAN class=c1><BR></SPAN></P></TD></TR>
<TR>
<TD class=c2 vAlign=top borderColor=#fffde1 bgColor=#fffde1 height=25>
<P>连接:<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aha/"><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禅话禅画</FONT></A> <A href="http://www.ebud.net/special/article/chanhua/first/"><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星云禅话</FONT></A><BR></P></TD></TR></TBODY></TABLE>

sunny 发表于 2008-11-29 18:45:42

珍惜现在

日本亲鸾上人九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他要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说:“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
<P class=mtext>  亲鸾:“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离不可?所以,为了探索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P class=mtext>  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P class=mtext>  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的道:“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你那么高年,你也不能保证您是否明早起床时还活着。”
<P class=mtext>  慈镇禅师听了这话以后,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的道:“对的!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吧!”
<P class=mtext>  我国唐代玄奘大师,十二岁出家时,因唐代出家为僧须经考试及格,其时玄奘年幼,未能录取,玄奘伤心痛哭,主考官郑善果问为何定要出家?玄奘答以要“光大如来遗教,绍隆菩提佛种”,因其志愿宏伟,特准出家,今中日两圣者,古今辉映,亦佛教之美谈也。
<P class=mtext>
<P class=mtext><BR></P>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30 19:11:11

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P class=mtext>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P class=mtext>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P class=mtext>  宗臬:“慢慢再说吧!”
<P class=mtext>  将军无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
<P class=mtext>  “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P class=mtext>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
<P class=mtext>  “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P class=mtext>  禅师开玩笑的也用偈语回道:
<P class=mtext>  “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P class=mtext>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
<P class=mtext>  “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P class=mtext>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
<P class=mtext>  “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P class=mtext>  放下!放下!不是口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时似悟,对境生迷”习气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江山易改,习性难除”奉劝希望学道入僧者,莫因一时之冲动,遗笑他人也。</P>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30 19:12:17

我也可以为你忙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
<P class=mtext>  克契禅僧答道:“老禅师每日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
<P class=mtext>  时光迅速,一过又是三年。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克契禅僧,再问道:“你参禅修道上,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不来问我呢?”
<P class=mtext>  克契禅僧回答道:“老禅师很忙,学僧不敢随便和您讲话!”
<P class=mtext>  又过了一年,克契学僧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面,禅师再对克契禅僧道:“你过来,今天有空,请到我的禅室谈谈禅道。”
<P class=mtext>  克契禅僧赶快合掌作礼道:“老禅师很忙,我怎敢随便浪费您老的时间呢?”
<P class=mtext>  佛光禅师知道克契禅僧过份谦虚,不敢直下承担,再怎样参禅,也是不能开悟。
<P class=mtext>  佛光禅师知道不采取主动不可,所以又一次遇到克契禅僧的时候,问道:“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P class=mtext>  克契禅僧仍然说道:“老禅师,您很忙,学僧不便打扰!”
<P class=mtext>  佛光禅师当下大声喝道:“忙!忙!为谁在忙呢?我也可以为你忙呀!”
<P class=mtext>  佛光禅师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打入克契禅僧的心中,禅僧克契立刻言下有所悟入。
<P class=mtext>  有的人太顾念自己,不顾念别人,一点小事,再三的烦人;有的人太顾念别人,不肯为己,最后失去好多机会。禅的本来面目,就是直下承担!当吃饭的时候吃饭,当修道的时候修道,当问的时候要问得重要,当答的时候要答的肯定。不可在似是而非的里面转来转去!
<P class=mtext>  我可以帮忙,你为什么不要我帮忙呢?我为什么不可为你忙呢?人我,不是要分得那么清楚!
<P class=mtext>
<P class=mtext><BR></P>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30 19:15:20

抢不走

一日临济禅师,跟随老师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工作,临济禅师走在黄檗禅师的后面,黄檗禅师回头一看,发现临济禅师空着手,因此就对他说道“你怎么把锄头忘记带来呢?”
<P class=mtext>  临济禅师回答道:“不知给谁拿走?”
<P class=mtext>  黄檗禅师停下脚步道:“你走过来,我有事跟你商量。”
<P class=mtext>  临济禅师向前,黄檗禅师就竖起锄头道:“单单是“这个”,世界之上就没有一个人能拿得动。”
<P class=mtext>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就毫不客气的立刻从黄檗禅师手中把锄头抢过来,紧紧的握在手中,说道:“刚才老师说谁也拿不动“这个”,现在为什么“这个”在我的手中呢?”
<P class=mtext>  黄檗禅师道:“手中有的未必有,手中无的未必无,你说,今天有谁给我们耕田呢?”
<P class=mtext>  临济禅师道:“耕田的由他耕田,收成的由他收成,关我们何事?”
<P class=mtext>  临济禅师这么说了以后,黄檗禅师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回到僧院。
<P class=mtext>  不久,沩山禅师就这件事问仰山禅师道:“锄头在黄檗禅师手中,为什么却被临济夺去?”
<P class=mtext>  仰山禅师答道:“强取豪夺虽然是小人,可是他的智能却在君子以上。”
<P class=mtext>  沩山禅师再问仰山道:“耕种和收成,临济为什么要说不关己事呢?”
<P class=mtext>  仰山禅师不答:反问道:“难道就不能超脱对待关系之外吗?”
<P class=mtext>  沩山禅师一句不说,转身也回到僧院。
<P class=mtext>  黄檗禅师的转身,沩山禅师的转身,转身的世界,就是肯定一切的世界。世人有理话多,无理更是话多,若能在真理之前并回头转身,那不是另有一番世界吗?
<P class=mtext>
<P class=mtext><BR></P>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30 19:17:01

大小不二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
<P class=mtext>  “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份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P class=mtext>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P class=mtext>  “当然!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P class=mtext>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P class=mtext>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P class=mtext>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P class=mtext>  李渤听后,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
<P class=mtext>  一切诸法,有时从事上去说,有时从理上去解,要知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若能明白理事无碍,此即圆融诸法了。</P>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30 19:18:42

安住何处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个白胡苍苍的老人及一个髻龄的童子,丹霞禅师见老者器宇不凡,因此向前恭谨的问道:
<P class=mtext>  “公住何处?”
<P class=mtext>  老人用手一指上下,回答道:“上是天,下是地。”这意思是说宇宙之内都可为家。
<P class=mtext>  丹霞好像抓住了老人的辫子,追问道:
<P class=mtext>  “若遇天崩地陷怎么办”这意思是说宇宙天地毁灭了怎么办呢?
<P class=mtext>  老人高声呼叫道:“苍天!苍天!”这意思是说宇宙天地是成住坏空的。
<P class=mtext>  童子就在旁边“嘘”了一声,这嘘声的意思是透露自家本性的住处是不生不灭的。
<P class=mtext>  丹霞大大的赞美道:“非其父不生其子。”
<P class=mtext>  老人与童子随即入山而去。
<P class=mtext>  住,吾人要住何处?慈航法师说:“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所以上是天,下是地,处处无家,处处为家。
<P class=mtext>  但世间人把自己住在声色货利里,住在功名权力里,而声色货利功名权力都在变异不停,那里能平安无事的安住?
<P class=mtext>  人若能肯定自己,不被五慾六尘的境界牵着鼻子走,心能安住,则天崩地裂又奈我何!
<P class=mtext>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看到月亮在空中四无依靠,象是非常危险,其实非常安全,就因菩萨住在般若空性之中,了无挂罣,菩萨才能生活得自由自在。
<P class=mtext>
<P class=mtext><BR></P>

shauner 发表于 2008-11-30 19:24:00

诸佛不欺

黄檗禅师出家后,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过了三十年禅者的生活,却从来不曾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他内心深处,非常记挂年迈的母亲。五十岁时,有一次在参访的旅途中,不自觉的就往故乡的方向走去。
<P class=mtext>  母亲也思念出家的儿子,可是毫无音讯,每天从早到晚哀伤的哭泣着,把眼睛都哭得失明。为了想念儿子,母亲就在路旁设个司茶亭,不但亲自招待过往的云水僧,并且亲自迎到家中,为他们洗脚,以示礼敬;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她眼睛虽瞎了,但希望凭万分之一的洗脚机遇,或可认出谁是他的爱子。
<P class=mtext>  这一天,黄檗禅师也接受了母亲的招待,他一边让母亲洗脚,一边向母亲述说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亲能因此得到信仰、安心。黄檗禅师只将右脚给母亲洗,却不把左脚给母亲洗。
<P class=mtext>  黄檗禅师接连二次返家,虽然觉得难舍难离,但还是忍痛起程云游行脚,继续参访。邻居们忍不住将这个事实,告诉他的母亲说,那个向你讲释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经常盼望的儿子。母亲听后几近疯狂似的说:“难怪声音好像我儿”。说后就追上去,一直追到大河边,不巧,这时黄檗禅师已经上船,而且船也开动了,母亲情急的跳到河里,非常不幸的淹死了。
<P class=mtext>  黄檗禅师站在对岸看到母亲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从中来,恸哭着说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P class=mtext>  黄檗禅师说后,即刻乘船返回,火葬母亲,说一偈曰:“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华开菩提林,当来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
<P class=mtext>  在黄檗禅师说偈的时候,乡人都看见他的母亲在火焰中升空而去。
<P class=mtext>  黄檗希运禅师,福建人,在江西出家,受法于百丈怀海禅师,但也在安徽南泉禅师处得到印证。黄檗禅师不是一个不孝顺的人,所谓孝顺有三:(一)为小孝,甘脂奉养;(二)为中孝,光宗耀祖;(三)为大孝,度其灵识超升。禅师度母乃大孝中之大孝也。</P>

a432009 发表于 2008-11-30 21:03:05

感谢楼主的分享!

moyuan1983 发表于 2008-12-1 16:37:27

谢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禅话禅画 锄草斩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