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心情可能导致这些病
<P> </P><P> 在竞争相当激烈的今天,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情很容易受影响,不良情绪处处存在,但是,你知道吗,坏心情对身体健康是相当有危害的。</P>
<P>1、胃病<BR> 很早就有“暴怒伤肝、过虑伤心”的中医观点,现在看来确实是很有道理的。从一些尸检的报告来看,长期抑郁或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的病人,其大脑结构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情绪长期处在一个不正常的状态下,会导致肌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发生一些变化,典型的就是胃病。人的大脑中食欲饮食控制中枢和情绪控制中枢离得比较近,细胞活动会相互影响,当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直接表现为没有胃口,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肯定会对胃造成伤害,引发疾病。另外,人们还发现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还可能会发生应激性胃溃疡</P>
<P>2、皮肤病<BR> 众所周知,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但皮肤也是一种心理器官,你知道吗?在胚胎发育上,皮肤与神经系统“同宗”,故心理因素可波及皮肤。高兴时, “喜形于色”;恐惧时, “面如土色”;焦虑时,“愁眉苦脸”;羞愧时, “面红耳赤”,这些都是心理状态在皮肤上的表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甚至发生内分泌功能失调,促进血管壁或组织细胞释放缓激肽、组胺等介质,后者作用于靶组织引起一系列反应:如皮肤血管收缩、扩张,汗腺、皮脂腺分泌,立毛肌收缩甚至刺激角质形成和细胞增殖等,诱发或加重原有皮肤病。此外,争强好胜、欲望高、办事过分认真的人易罹患神经性皮炎;自幼有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过度服从的人易患慢性荨麻疹。</P>
<P><BR>3、糖尿病 <BR> 糖尿病是一种很难治愈的慢性病,因此,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担心自己再也不能和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因此而心情烦躁、生气发怒。殊不知,坏情绪对糖尿病的影响。传统医学认为,七情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紊乱,气郁日久便能化火,以灼伤体液。阴虚则阳亢,引起消渴病。</P>
<P>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情绪因素对糖尿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观察患者情绪发现,保持心情乐观者病情最轻、亚乐观者病情较轻、整天都有坏心情的患者病情最后重,且大多并发眼底病变。医学研究的结果也证实,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的物质基础是肾上腺素。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患者的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较高,不仅可以使血糖升高,还会使血小板功能亢进,造成小血管栓塞,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P>
<P>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加强心理治疗。应当让患者懂得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应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以防病情恶化。</P>
<P>4、冠心病<BR> 冠心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于体内胆固醇过高,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其实,冠心病是一类心身疾病,即症状虽表现为躯体性的,其成因却与心理因素有关。</P>
<P><BR>第一、坏心情如紧张焦虑国内外相关调查发现,紧张焦虑易导致冠心病。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在40~60岁,该年龄段的人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较多的责任,容易陷入焦虑状态;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中,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因为紧张焦虑影响了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致使交感——肾上腺神经系统亢进,血脂与血胆固醇水平增高,血液黏滞度增加,而易发生心肌梗死。</P>
<P>第二、.坏心情如消极消极情绪与心脏病的形成有很大关系。消极情绪会使心脏根据外界的变化而有规律的波动发生紊乱,从而对心脏产生压力,使心脏负担过重。另外,消极情绪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炎症。带有消极情绪的人机体内含有较多的炎症蛋白,对引发冠心病有重要作用。<BR> </P>
<P><BR>5,肝病</P>
<P> 坏心情是一种‘病毒’,会导致许多身体疾病,在医学上称‘身心疾病’。</P>
<P> 据调查显示:在医院的初诊病人中,略高于1/3的人得的是躯体疾病,比如肝炎、胆囊炎、冠心病、肾炎等;不到1/3的人为神经官能症,表现为失眠、头痛、心悸等;其余1/3的人为身心疾病,比如肿瘤、肝病、高血压等。</P>
<P> </P>
<P> 我们常说“怒伤肝”,往往情绪变化对脏腑气血都有影响,其中对肝脏的影响最大。而乙肝的发病过程与人体免疫功能的失调有密切关系。从人体生理功能上看,人处于压抑状态,情绪低落时,人的生理功能便处于低潮,正常的生理功能便发挥不出来,而抗病能力也就低下。只有在情绪饱满,斗志昂扬时,人体内的各种激素水平才能正常分泌,发挥抗病能力。</P>
<P> </P>
<P> 所以现在治疗疾病,不光是单纯的对症下药,寻医求药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给病人关怀,给病人慰藉,疏导病人的心理问题。 </P>
<P> </P>
<P>温馨提醒:<BR> 在遇情绪面临重大打击面前,每个人的应对态度是不一样的。悲观、焦虑、急躁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生理。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注意加强自身修养,遇事不急、不躁、不怒。</P> 心情的好坏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受教了 自己今后要注意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