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屮 发表于 2009-3-26 11:35:21

[原创]简单说《易经》

<FONT color=#666666>1:《<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2%D7%BE%AD">易经</SPAN>》的实质,简单讲: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和两种规律。<BR><BR>一种方法,就是全局和重点兼顾的“三才”分析法。“三才”的每一才都有“有利—”和“不利- -”的情况,组合起来就是八个母卦。可以涵盖一切事物的各个<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7%A2%D5%B9">发展</SPAN>阶段的情况,而事物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规律:一是生老病死的“<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9%FA%C3%FC">生命</SPAN>规律”,一是兴衰更替的“事业规律”,也就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两种卦序 。<BR><BR>“一粒种子”,怎样才能完成“发芽、生长、繁殖、老化”的全部“生”的过程的呢? <BR><BR>“二”,是“<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2%F5%D1%F4">阴阳</SPAN>”,不仅是构成万物的具体的“阴阳”,还是构成“万物之所以能生的一系列必要的条件”。<BR>如“一粒种子”能否发芽生长,不仅取决于“种子本身的质量(人和)”,还要看“土壤营养的情况(地利)”,更要适合“节气的温湿程度(天时)”。三者结合起来,才是万物生长的根源。<BR>“二”,阴阳是纵向的原因,而三,是横向的环境。“三”中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每一项都是由“阴阳”构成的。 <BR><BR>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对<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1%D0%BE%BF">研究</SPAN>的难度来讲,阴阳的内部阴阳比例的层次改变起来比较困难,如现在的激素治疗和烂吃补品造成的性早熟;而在“三才”的层次上改变互相的配合<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9%D8%CF%B5">关系</SPAN>,则相对比较简单,如塑料大棚改变的是“天时”,测土配方改善“地利”等。Qu320s<BR>“三才”也不仅适用于生物,同样适用于我们干事业的必要分析中。如开一个小卖部,就要先考虑“政策(天时)”,“铺面位置(地利)”以及“自己的专业(人和)”。 <BR><BR>“二和三”,是不同的层面的问题。由此研究“三才”的综合变化规律的就是《易经》,八个卦就是“三才”变化的排列组合,可惜至今学界还没有认清这一简单原理,还在“天地日月”等具体事物上徘徊,也就必然陷入<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F%D7%D7%D3">孔子</SPAN>的解《易》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了。<BR>《阴符经》和《<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5%C0%B5%C2%BE%AD">道德经</SPAN>》则是将“总结的规律”用于实践的佳作。《阴符经》 比《道德经》要更客观,《道德经》是慈悲用道的极值。<BR>天时、地利不如人和,研究三者的关系,这就是古老文明体系的内部联系。<BR><BR>一切学识的横断面的分析方法,不出“三才”的框架;而纵向整体的规律,又逃不出“两个规律”的根本轨迹,所以为“诸经之首”。<BR><BR>2: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关系<BR><BR>八卦和六十四卦,是细化而不是叠加的关系。“三才”里面的每一才,有“有利”和“不利”的情况,这是比较笼统的综合定性。而“有利”要详细分析起来有“有利、比较有利”两种程度,也就是“太阳、少阳”;同样,“不利”也有“不利和比较不利”的情况,既“太阴、少阴”,和起来就是“四象”。<BR>“三才”和起来共有12种具体的“象”,排列组合起来就是六十四卦。而六十四卦又可以还原为八个母卦,从而找到在八卦中的母系统,再根据先天、后天两种顺序,就可以总结出不同的卦序了。<BR><BR>3:《易经》有预测功能吗?为什么泄露天际的人,下场会很惨?<BR></FONT><FONT size=3><FONT color=#666666><FONT size=4>我们东方文明有两大特色: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周行不殆”。<BR><BR>“天人合一”是侧重横向联合的和谐观,“周行不殆”是侧重纵向远景的发展观。而一切事物的“两种规律”,就象环形跑道 一样,“生命演化”和“兴衰成败”就是相对固定的跨栏。<BR>因为我们每个人进入跑道的时间、切入点不一样,遇到跨栏的次序当然会不同。但是,只要“进入的时间和切入点”一确定,那其他的就是可以推算的。<BR><BR>只是命运的推算,要同时结合两种规律的共同作用,才能比较准确。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这个预测原理虽然神妙,也只是适用于我们这个<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A%C0%BD%E7">世界</SPAN>或者说“娑婆世界”。至于究竟有没有“天命与人”的事,或者说“伟人”是“几率”还是“必然”的事,就要有更高的智慧才能认识到。<BR>修道,学佛,就是获得高级智慧的渠道。</FONT><BR><BR><BR>下场的问题,有很深的背景值得注意。<BR><BR>天机不可泄露,确实是一个大原则。佛,不以神通弘法;道家,潜居深山、与世隔绝的原因,都在于此。这么做不是不愿传法度世,而是为了不造成混乱,是一种慈悲心。<BR><BR>至于下场很惨,这个倒不是主要原因。更主要的是,获得这种预测能力的方法有问题。这方面比较深奥,简单讲也可以,智慧的提高和挣钱差不多。如果是靠自己辛勤的汗水获得的,就不会有什么隐患。而如果是借的高利贷,就会后患无穷。修学高级智慧,为鬼神忌,方法如是祭祀恶灵而来的,结果可想而知。<BR><BR><BR>许多的佛、道<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4%F3%CA%A6">大师</SPAN>,皆有慧眼而得永年,原因也在于此。</FONT></FONT><BR>

张无屮 发表于 2009-3-26 11:35:55

三,在《道德经》中没有具体说明,给千古学人留下个大难题。这方面,我觉得没有说明,无非两种原因:一是“三”只是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二是“三”的内涵在当时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不用说明。就如同我们今天讲数理化,56朵花的意思一样。
最可能的,是后面的情况。证据如下:

1:《易经.说卦》中讲:“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以立天道曰阴与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是以六画为卦象,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是以六画为章”。因而“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2:《阴符经》: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即宜,三才即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因躬,小人得之轻命。

3:《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我们的文明的一大特色“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天地人合一”。这方面的实践应用的例子,大到国家兴衰,武王伐纣的时机选择,小到买卖铺户的决策实行,无不考虑个天时地利人和。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不可须臾离也。

请参考,谢谢!!

张无屮 发表于 2009-3-26 11:37:38

关于“易经 中的四把泥”的图表问题
各位先学:
拙文没有图表,使我的观点的表术受到了很大限制,今如果有兴趣者可到daobaohua@sina.com邮箱自由转发,密码是123456q,谢谢关照!
引录一段,供参考:

1:八卦是怎么来的?
《八卦》有先天伏羲八卦、后天文王八卦两种不同顺序,但八个母卦是如何来的呢?这是先人对“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在不同的情况下,互相影响关系的组合,试推如下:以乾    为例:
   单 项 变      双 项 变                     三 项 变
天变地变人变 天地变 地人变 天人变      天地人变
兑   离巽         震    艮   坎               坤

2:《易经》中的四把泥

有了上面一个概念,知道了两条路径,可以学《易经》了。但现今社会普遍流行的、洋洋大观的《易经》书籍,有几个根本问题要仔细研究,这方面要说的东西太多,也是几天来屡屡下笔,想写又往往不成的原因。一提到这方面,就有无数感慨涌上心头,如同万人围绕,争吵不休,这也要辨、那也要驳,致使越写越多不能自已,可回头一看,已离本意渐远!如此几次,都是一样。后来干脆抛开一切,将所写扯成碎屑,扔在一边,而直抒己见!老子讲:善者不辩;俗讲:真法一张纸,假传万卷书。要尽量简捷、平实、淳厚、清静才行!
《易经.说卦》中讲:“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以立天道曰阴与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是以六画为卦象,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是以六画为章”。因而“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里面讲了《易经》建立的原理、使用规则等一系列内容,但这里面的问题不少,让我们来逐步分析!!
一、第一把泥,蒙住了眼:
《八卦》每一卦中由三“爻”组成,是天、地、人三“才”的代表和抽象化:其中上爻为“天”才,中爻为“地”才,下爻为“人”才,《八卦》也就是用来研究天、地、人三才之间的影响变化关系的。而其中每一“才”又有阴阳两性,从而三爻各分两爻为六爻,来演示三“才”中各“才”四象在不同情况下的综合影响,这就是六十四卦的来源,并不是什么乾三画,坤三画而分为六画,更不是八母卦的简单组合,如此一把泥,彻底蒙住眼也!
二、第二把泥,涂了面:
所谓:八母卦、乾坤、离坎、震巽、兑艮是三才相互影响的八种关系,它代表了万事万物中的内在原理,而并不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的代表,这里面有一个关系弄反了,就是《八卦》是怎么产生的,《易经》中讲由“象及理而知数”《八卦》是由自然界万事万物中的现象,变化中通过归纳总结而得出的内在道理,是本质,是普遍存在的规律,先不讲八卦和八种自然现象是否相符,如果讲代表,也应该是八现象是八原理的阐述,是八原理的形象代表,因此不要弄反了关系,那样就局限住了视野,也埋没了《八卦》“三才”的真相。
如果非要代表的话,也是古人的应用,如现代人用时间的十二点代表平面方位一样,是一种使用关系,也是表面型式的推广应用,而时间和方位不可浑为一谈,这是相同道理,但八卦中,各卦和其对应现象是有一定联系的,通过前面对“三才”的了解,可以知道《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在应用到不同领域中,代表的对象的各不一样,之所以出现上面的对应关系,是《八卦》原理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乾三才皆阳,可以用天代表,也可以用气代表;坤三才皆阴,可以用地的静性代表,震上二才都静,而下才燥动,而引起震动,自然界中采用雷的效果代表,但不确切,更确切的应是阳从地生,是万物萌动引起地动,如节气中的惊蛰更符合原意,雷只取其感觉而已,巽下才静、上面二阳相遇,而搅动可用风为代表,如此艮用山,兑用泽原则相同,而离和坎代表日和月,又是一种原理到现象再到引申的第二次引用,离二阳夹一阴,最符合的应是火,而代表日是火的进一步引用。坎为二阴夹一阳,最适合的应是水,而水主阴,用月亮代表也是如此引用。而这样引用还有一层意思,是“水火不相射”,古人认为日、月永远分开、不相见,因而也作为一种性质代表离、坎关系。同样,《八卦》中的东西南北四方向,因为天地日月的代表关系,进尔也就成了四向的代表。因此,不要以为《八卦》就是八种现象,或甚至认为《八卦》代表了自然界的八种基本元素,那就离《八卦》“三才”的本意差远了。
如此一把泥,涂了面,使人不得相识。

三、第三把泥,糊了心:
第三把泥不易发觉,我是在看《系辞》中发觉的,因为《易》中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为卦象和系辞,而《易传》则是指《十翼》,是辅助篇章,我最初看《易》,是为了寻找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根源。因此,只看《易》当中的《系辞》部分,确实收获不少,但因其文字简捷,内容跨度大,往往不得要领,而广西人民出版社的这套丛书,只是简介,筋骨虽有,但欠详实。如此,在看完《系辞》及书中对“德”的总结后,便想看的更深入一些、细致一些。谁知,这一看、看出了问题,按照《易》前面讲的原理,卦象和《系辞》无法连系起来。如按每一卦都由上、下两卦组成,根据不同卦象代表的“八种”现象,根本解释不了其中的道理!如此,疑情大生!而如果按“天时、地利、人和”来看,则要顺的多、矛盾少的多!那问题出在哪呢?自已对三爻的三才理解的对不对呢?不敢确定,于是又跑到安阳新华书店,去查书。果然查到了前面的《说卦》所言,但为什么《说卦》中那么明显的事,会被弄得面目全非呢?一看,其中有注解,虞翻讲:六画者,乾三、坤三也。而崔憬也无异议!!如此,天下人误矣!但不知二者何人?但这也给了自已一个压力,从而产生理一理《易经》的心来!!
而进一步看书,当看到其中的《彖》和《象》时,一下觉得非常别扭。直觉感到解释的非常片面、牵强,明显充斥着儒家思想,再一看其作者为孔子,不禁有些怀疑起来。从《易》学思想看,本来讲的是朴素的自然之理,其中并没有什么男尊女卑思想,并且一再用“母”性来比喻大地之德、万物生命之根、天地之母,怎么会有男尊女卑的念头呢?从《八卦》变易循环中,看不出此一观念来,而从《彖》和《象》中才有此解释,而这些又和原经中《系辞》部分差异很大。而所有这些是孔子所作,相传,孔子晚年好《易》,终日研习,以致于将绑书简用的牛皮绳都断了三次,因而作了《十翼》或是其中的几章。这里面孔子的意图不得不令人起疑了?
众所周知,老子和孔子对世事的观念有很大不同,且老子对孔子学说很不以为然,并在《道德经》中讲“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些言论和孔子有点针锋相对的味道!而道家学说,上出《易经》,是有圣人之学作基础的,可谓根正苗红!那孔子自已的学说怎样也言有所据呢?如此,孔子研《易》,颇有深意!而以前“三皇五帝”时治理天下,以《易》学为根基,以“让贤、养民、无为而治”为根本作法,且以身作则!抱朴守素、潜居养德,尽量不扰动民生,而使万民可以安居乐业,并且一有贤人,马上谦让天下!深以自已不能为万民表率而自惭,这些“应天治世,无为之道”,与孔子提出的忠君思想正好相反!那怎么办呢?三皇五帝的光沾不上,只有从《易》学下手了。于是废尽心机,终于在《易经》中找到了可依附的地方:乾坤卦象来!只有在此可作文章。其实,古人作《易》是以变化为主,并没有分出高低来,一切都是变化中的一部分,将卦排为圆形,一方面内显其理,另一方面外示其象,本无差别!而如果非要从《八卦》中找出好坏、高低来,也不应是乾、坤两卦,因为两卦是变化中的两极,不可持久、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状态,而且其卦意从发展眼光看,乾卦是盛极而衰,走的是下坡路;而坤卦反而是静极生动,是上坡路,从中也得不出男尊女卑的意思来。最好的反而是《泰》卦,从其命名就可看出,卦理是小往大来,且是生机调合的最好状态,而一切变化也可以达到泰卦为持久,而《泰卦》却是阴上阳下不能被其用,因而孔子从乾坤卦中挖出了天尊地卑的观念,并由此推广出去,则儒学有根矣!
这样做,孔子还觉得根扎得不牢入土不深,又将《易经》中的原始《说卦》这一讲解卦理的部分作了加工、修改,如《易经说卦》中的“以立天道曰阴曰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等句,从句式上和前面精短简捷的风格不符,且意思也前后矛盾,并且其中的“天道曰阴曰阳”本身也言不达意,天道指的是什么?如讲自然之天,则阴阳应具体化,如生、杀、恩养、寒热等,而如果讲的是万物本质之道则又与后文不连贯!并且其中“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明显失去了阴阳相对的本质,人之道如讲自然人似应为善恶,如讲社会众生当为民心向背或生息休养方面内容,怎么会出了仁与义这一对不能称为相对的关系来,如此,孔子之心明矣!而原文应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兼三才,而两之,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是以六画为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知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如此,以儒解《易》不亚于缘木求鱼,这第三把泥糊了心!
四、第四把泥,转了向
这把泥更不易发觉,非理解八卦原理而难知道,但你可以感觉出来,就是八卦中的数字问题,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事,你在地上画一个圈,走走看,非晕头转向不可。但你先转着,到后来就转明白了。

张无屮 发表于 2009-3-26 11:38:02

关于“易经 中的四把泥”的图表问题
各位先学:
拙文没有图表,使我的观点的表术受到了很大限制,今如果有兴趣者可到daobaohua@sina.com邮箱自由转发,密码是123456q,谢谢关照!
引录一段,供参考:

1:八卦是怎么来的?
《八卦》有先天伏羲八卦、后天文王八卦两种不同顺序,但八个母卦是如何来的呢?这是先人对“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在不同的情况下,互相影响关系的组合,试推如下:以乾    为例:
   单 项 变      双 项 变                     三 项 变
天变地变人变 天地变 地人变 天人变      天地人变
兑   离巽         震    艮   坎               坤

2:《易经》中的四把泥

有了上面一个概念,知道了两条路径,可以学《易经》了。但现今社会普遍流行的、洋洋大观的《易经》书籍,有几个根本问题要仔细研究,这方面要说的东西太多,也是几天来屡屡下笔,想写又往往不成的原因。一提到这方面,就有无数感慨涌上心头,如同万人围绕,争吵不休,这也要辨、那也要驳,致使越写越多不能自已,可回头一看,已离本意渐远!如此几次,都是一样。后来干脆抛开一切,将所写扯成碎屑,扔在一边,而直抒己见!老子讲:善者不辩;俗讲:真法一张纸,假传万卷书。要尽量简捷、平实、淳厚、清静才行!
《易经.说卦》中讲:“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以立天道曰阴与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是以六画为卦象,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是以六画为章”。因而“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里面讲了《易经》建立的原理、使用规则等一系列内容,但这里面的问题不少,让我们来逐步分析!!
一、第一把泥,蒙住了眼:
《八卦》每一卦中由三“爻”组成,是天、地、人三“才”的代表和抽象化:其中上爻为“天”才,中爻为“地”才,下爻为“人”才,《八卦》也就是用来研究天、地、人三才之间的影响变化关系的。而其中每一“才”又有阴阳两性,从而三爻各分两爻为六爻,来演示三“才”中各“才”四象在不同情况下的综合影响,这就是六十四卦的来源,并不是什么乾三画,坤三画而分为六画,更不是八母卦的简单组合,如此一把泥,彻底蒙住眼也!
二、第二把泥,涂了面:
所谓:八母卦、乾坤、离坎、震巽、兑艮是三才相互影响的八种关系,它代表了万事万物中的内在原理,而并不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的代表,这里面有一个关系弄反了,就是《八卦》是怎么产生的,《易经》中讲由“象及理而知数”《八卦》是由自然界万事万物中的现象,变化中通过归纳总结而得出的内在道理,是本质,是普遍存在的规律,先不讲八卦和八种自然现象是否相符,如果讲代表,也应该是八现象是八原理的阐述,是八原理的形象代表,因此不要弄反了关系,那样就局限住了视野,也埋没了《八卦》“三才”的真相。
如果非要代表的话,也是古人的应用,如现代人用时间的十二点代表平面方位一样,是一种使用关系,也是表面型式的推广应用,而时间和方位不可浑为一谈,这是相同道理,但八卦中,各卦和其对应现象是有一定联系的,通过前面对“三才”的了解,可以知道《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在应用到不同领域中,代表的对象的各不一样,之所以出现上面的对应关系,是《八卦》原理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乾三才皆阳,可以用天代表,也可以用气代表;坤三才皆阴,可以用地的静性代表,震上二才都静,而下才燥动,而引起震动,自然界中采用雷的效果代表,但不确切,更确切的应是阳从地生,是万物萌动引起地动,如节气中的惊蛰更符合原意,雷只取其感觉而已,巽下才静、上面二阳相遇,而搅动可用风为代表,如此艮用山,兑用泽原则相同,而离和坎代表日和月,又是一种原理到现象再到引申的第二次引用,离二阳夹一阴,最符合的应是火,而代表日是火的进一步引用。坎为二阴夹一阳,最适合的应是水,而水主阴,用月亮代表也是如此引用。而这样引用还有一层意思,是“水火不相射”,古人认为日、月永远分开、不相见,因而也作为一种性质代表离、坎关系。同样,《八卦》中的东西南北四方向,因为天地日月的代表关系,进尔也就成了四向的代表。因此,不要以为《八卦》就是八种现象,或甚至认为《八卦》代表了自然界的八种基本元素,那就离《八卦》“三才”的本意差远了。
如此一把泥,涂了面,使人不得相识。

三、第三把泥,糊了心:
第三把泥不易发觉,我是在看《系辞》中发觉的,因为《易》中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为卦象和系辞,而《易传》则是指《十翼》,是辅助篇章,我最初看《易》,是为了寻找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根源。因此,只看《易》当中的《系辞》部分,确实收获不少,但因其文字简捷,内容跨度大,往往不得要领,而广西人民出版社的这套丛书,只是简介,筋骨虽有,但欠详实。如此,在看完《系辞》及书中对“德”的总结后,便想看的更深入一些、细致一些。谁知,这一看、看出了问题,按照《易》前面讲的原理,卦象和《系辞》无法连系起来。如按每一卦都由上、下两卦组成,根据不同卦象代表的“八种”现象,根本解释不了其中的道理!如此,疑情大生!而如果按“天时、地利、人和”来看,则要顺的多、矛盾少的多!那问题出在哪呢?自已对三爻的三才理解的对不对呢?不敢确定,于是又跑到安阳新华书店,去查书。果然查到了前面的《说卦》所言,但为什么《说卦》中那么明显的事,会被弄得面目全非呢?一看,其中有注解,虞翻讲:六画者,乾三、坤三也。而崔憬也无异议!!如此,天下人误矣!但不知二者何人?但这也给了自已一个压力,从而产生理一理《易经》的心来!!
而进一步看书,当看到其中的《彖》和《象》时,一下觉得非常别扭。直觉感到解释的非常片面、牵强,明显充斥着儒家思想,再一看其作者为孔子,不禁有些怀疑起来。从《易》学思想看,本来讲的是朴素的自然之理,其中并没有什么男尊女卑思想,并且一再用“母”性来比喻大地之德、万物生命之根、天地之母,怎么会有男尊女卑的念头呢?从《八卦》变易循环中,看不出此一观念来,而从《彖》和《象》中才有此解释,而这些又和原经中《系辞》部分差异很大。而所有这些是孔子所作,相传,孔子晚年好《易》,终日研习,以致于将绑书简用的牛皮绳都断了三次,因而作了《十翼》或是其中的几章。这里面孔子的意图不得不令人起疑了?
众所周知,老子和孔子对世事的观念有很大不同,且老子对孔子学说很不以为然,并在《道德经》中讲“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些言论和孔子有点针锋相对的味道!而道家学说,上出《易经》,是有圣人之学作基础的,可谓根正苗红!那孔子自已的学说怎样也言有所据呢?如此,孔子研《易》,颇有深意!而以前“三皇五帝”时治理天下,以《易》学为根基,以“让贤、养民、无为而治”为根本作法,且以身作则!抱朴守素、潜居养德,尽量不扰动民生,而使万民可以安居乐业,并且一有贤人,马上谦让天下!深以自已不能为万民表率而自惭,这些“应天治世,无为之道”,与孔子提出的忠君思想正好相反!那怎么办呢?三皇五帝的光沾不上,只有从《易》学下手了。于是废尽心机,终于在《易经》中找到了可依附的地方:乾坤卦象来!只有在此可作文章。其实,古人作《易》是以变化为主,并没有分出高低来,一切都是变化中的一部分,将卦排为圆形,一方面内显其理,另一方面外示其象,本无差别!而如果非要从《八卦》中找出好坏、高低来,也不应是乾、坤两卦,因为两卦是变化中的两极,不可持久、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状态,而且其卦意从发展眼光看,乾卦是盛极而衰,走的是下坡路;而坤卦反而是静极生动,是上坡路,从中也得不出男尊女卑的意思来。最好的反而是《泰》卦,从其命名就可看出,卦理是小往大来,且是生机调合的最好状态,而一切变化也可以达到泰卦为持久,而《泰卦》却是阴上阳下不能被其用,因而孔子从乾坤卦中挖出了天尊地卑的观念,并由此推广出去,则儒学有根矣!
这样做,孔子还觉得根扎得不牢入土不深,又将《易经》中的原始《说卦》这一讲解卦理的部分作了加工、修改,如《易经说卦》中的“以立天道曰阴曰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等句,从句式上和前面精短简捷的风格不符,且意思也前后矛盾,并且其中的“天道曰阴曰阳”本身也言不达意,天道指的是什么?如讲自然之天,则阴阳应具体化,如生、杀、恩养、寒热等,而如果讲的是万物本质之道则又与后文不连贯!并且其中“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明显失去了阴阳相对的本质,人之道如讲自然人似应为善恶,如讲社会众生当为民心向背或生息休养方面内容,怎么会出了仁与义这一对不能称为相对的关系来,如此,孔子之心明矣!而原文应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兼三才,而两之,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是以六画为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知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如此,以儒解《易》不亚于缘木求鱼,这第三把泥糊了心!
四、第四把泥,转了向
这把泥更不易发觉,非理解八卦原理而难知道,但你可以感觉出来,就是八卦中的数字问题,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事,你在地上画一个圈,走走看,非晕头转向不可。但你先转着,到后来就转明白了。

书童 发表于 2009-3-26 19:36:17

学习了。请您继续。

pjtl 发表于 2009-3-27 00:43:58

在学习,请楼主继续.

dyc358 发表于 2009-6-25 19:51:04

在学习,请楼主继续

xacom 发表于 2009-7-10 16:01:34

謝謝樓主分享

tbwolf 发表于 2009-7-10 17:47:24

此文一家之言,看看无妨。。个人感觉。。孔夫子论命注重德与谦。有他的高深之处。人生之灾祸多缘于。。贪,嗔,痴,慢。酒色财气!广结善缘,守身立本,自可趋吉避凶。以儒家之道论易,亦可通解天人合一的道理。所谓万法归一。何分儒道耶?我等后学应以正确的态度来加以认知。。。。

高隐 发表于 2009-7-10 20:02:06

南无阿弥陀佛,谢谢楼主

dusen520 发表于 2009-7-25 11:06:42

謝謝樓主分享

张无屮 发表于 2011-11-22 09:05:07

最好的反而是《泰》卦,从其命名就可看出,卦理是小往大来,且是生机调合的最好状态,而一切变化也可以达到泰卦为持久,而《泰卦》却是阴上阳下不能被其用,因而孔子从乾坤卦中挖出了天尊地卑的观念,并由此推广出去,则儒学有根矣!

javacd 发表于 2018-6-7 18:55:49

易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因为语言和文字不可能精确地表述最高上的东西。

javacd 发表于 2018-6-8 18:42:25

俺也总结一下“易经”
总的来说就是,告诉你,世界是变化地。
论事的总则,就是阴阳论。
方法就是“类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简单说《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