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大学遗撼,上过大学后悔
多少年来,大学一直是青年人的梦想,先进文化的灯塔。能进入这个神秘的殿堂,憧憬一下时代的脉搏,延续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向往。谁曾想,还是这个殿堂,还是这块土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悄悄的开始了变样。学生素质下滑,教师无心教学;学校只管收费,学生尽兴疯狂;校内一片爱声,校外生子堕胎。大学殿堂,神秘不再,风光全无。有的学生感叹说:考不上大学遗撼,上过大学后悔。 <BR><BR> 一、 投入产出不划算,后悔上大学者逾三成。<BR><BR> 其一、大学学费太高,家庭压力太大。<BR><BR> 现在大学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全家返贫,毕业就面临着失业。<BR><BR>自1994年至今,国内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至每年5000~8000元不等,10年间学费猛涨20倍。大学四年,学生的花费在4万~8万元。“大学质量和收费不符,特别是二类大学。”一名参与调查者留言说。和他一样,19.0%的人因为觉得“学费太高,得不偿失”而后悔上大学。<BR><BR>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上大学就是把父母的血汗钱给糟蹋了!他们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上学,可我念出来之后,不但养活不了他们,连自己都养不了。”这是小赵在接受调查时,对记者说的话。<BR><BR> “那你后悔上大学吗?”<BR><BR> “后悔!”回答很干脆。<BR><BR> 小赵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一个月后才找到了一份工作——保安,每月800元。小赵说什么也不甘心,他和其他三个准备考研的同学一起,租了一间不到 20平方米的民房,白天忙着复习考研,晚上去麦当劳打工挣点儿钱。不要说偿还学费,就是自己的生活费有没有保障,都是问题。<BR><BR>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他们说,上大学高投入,低产出,很不划算。 <BR><BR> 其二、求学年限过长,耗费了过多的青春年华<BR><BR> 现在有种流行的说法叫做“经营人生”。作为“经营者”,时间的投入和产出也要算一笔帐。不少大学生认为:自己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四年的学习时间,可收获的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BR><BR> 调查显示,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39.2%)。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人数超过212万。到了2005年和200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增长到330万与413万。<BR><BR> 如果本科毕业,再进行硕博连读,至少又要七至八年的时间。这样,从大学到博士毕业,就要十一二年的时间,几乎占去了人生五分之一的年华(我们权且以六十年的平均寿命计算)。<BR><BR> 付出了这样高的青春代价,如果日后再找不到工作,岂不是亏的要命。<BR><BR> 其三、专业设置不合理,学非所用,学无致用。<BR><BR> 几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西拉教授,在两校大四年级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中进行的一次调查也发现,2/3的学生对大学前三年的课程“不满意”,觉得“没什么收获”。<BR><BR> “所谓的专业其实并不专,公共课要求很多,而且这几年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占了一大半。我真不知道为什么古汉语专业对英语有这么高的要求。”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说起这些,还是觉得“很郁闷”。<BR><BR> 对此,高等教育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的熊丙奇教授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本身确实需要改革。“现在50%以上的大学生将经历主要用在外语学习上,考四六级、考GRE、考托福、考雅思等等。相反,他们对专业课投入的精力却很少。另外,现在大学开设的很多课,都不是学生想学的专业知识,而是规定学、要求学的课程。”<BR><BR> 其四、就业希望渺茫,毕业即等于失业。<BR><BR> 伴随着数倍于以往的毕业生数量,近年来,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期望也越来越低。据介绍,扩招之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目标月薪普遍在2500~3000元,而到了2005年,求职毕业生主动将月薪要求降至1000元、800元、500元,一些人甚至不惜“零工资就业”。<BR><BR> 调查显示, 67.2%的人赞成“扩招后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尤其是一些二流三流大学,就业更是无望。好多学校为了再次招到生源,纷纷在就业上注水,做手脚,造虚假的就业合同。但是,无论如何掩饰,大学生集体失业,四处求职,却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BR><BR> 二、不上大学,后悔一辈子。<BR><BR> 其一、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还得上大学<BR><BR> 有意思的是,尽管好多人表示对上大学后悔,但被问到“如果重新选择会怎样”时,60.1%的人都说,自己仍然会选择上大学。2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重新选择,自己会“上个高职,学门手艺”。 <BR><BR> “当初我一心想上大学,可现在想起来,真应该听父亲的话,中学毕业去读个高职。那样的话两三年就能出来工作了,有门手艺工作也好找。”<BR><BR> “因为现在找工作要看文凭啊!”<BR><BR> “上大学后悔四年,不上大学后悔一辈子。”<BR><BR> 对此,熊丙奇解释说,“上大学=好的工作单位=有保障的生活”,这在中国几乎成了一条人人认可的社会定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考上某大学,就意味着获得这所学校的学历文凭,也就意味着推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换句话说,不上大学就意味着没出路。而另一方面,长久以来,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招高学历的员工才是硬道理,在高学历的基础上再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这就导致更多的学生一味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浪费。<BR><BR> 调查发现,尽管67.2%的人赞成“扩招后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的说法,但也有44.7%的人承认“上大学找不到工作,不上大学,根本就不能找工作”。<BR><BR> 北京某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小陈,在北京经济开发区一家合资企业实习一年后,顺利留下了。和他一样,大部分技校生都能找到实习单位并顺利签约。踏实肯干、操作技能熟练、可塑性较强,愿意从基层做起,且便于管理、稳定性强是技校生就业优势所在。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北京市技校毕业生签约率均在95%以上。<BR><BR> 根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至少缺口8万名高级技能人才。也有数据表明,现在社会急需的、月薪超过5000元的“十大职位”中,高级技术工人占了4个。<BR> <BR>一方面是普通高校生的严重过剩,一方面又是职高技术生的大量短缺,这就是形成了一个显明的对比,突现了人才供求关系的不畅,反映了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BR><BR> 其二、上大学被看作投资,就业与金钱被看作回报的主旋律。<BR><BR> 人们对大学的期待,已经渐渐超出了“接受教育”本身,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比如说,离开农村、改变身份、提高社会地位等等。调查发现,24.6%的人认为“拿到大学毕业证书才是最关键的”,20.6%的人赞成“不上大学多没‘面子’”的说法。<BR><BR> “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工作=白读书”。<BR><BR> “上过大学,就要好工作,就要高工资。”<BR><BR> 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求学思想,在校园很是流行,四处蔓延。但他也很现实,我们在批评之余,不能不说也有一定的道理。<BR><BR> 中国古代祟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说的都是通过求学,升官发财的道理。<BR><BR> 为了上一个好大学,1999年,上海457名上线考生放弃高考志愿,此后几年,放弃大学入学机会的学生有增无减,高考复读班的“录取分”越来越高。对此,熊丙奇教授曾分析说,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上大学是投资。现在上不同层次、不同质量的大学,投资的时间和金钱差别不大,可今后的就业前景、发展空间却有天壤之别。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越是非重点学校毕业的学生,“后悔”者的比例也越高。<BR> 后悔后悔后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