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城关风水喝形(转贴)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span><font size="3" face="楷体_GB2312"> 喝形派风水是对山川河流的形象进行类比,然后依状喝形,再依形进行风水操作。像泉州城被喝为鲤鱼形,而毗邻的永春县则为网形,为了不被永春的网罩住,泉州建了东西双塔把网撑起。这就是古代喝形派风水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喝形派风水先生对清流城关及周边群山也有着许多形象的喝形,这些喝形有时还能影响一个时期人们的行为规范,说来有点意思。</font></span><span><br><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
<span></span></font></font></span><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span>首先是对整个大城关的喝形。龙津河呈</span><span>s</span><span>形穿过清流城关,把城关分割成东西两瓣,北山坐落在西北片的北边,南寨坐落在东南片的南边。</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ue;">南寨象个打坐的老道,和东华山的鹅峰,俨然像两位专注的老人面对城关,所以堪舆家就把城关喝形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ue; font-family: Arial;">“</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ue;">两老观太极</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ue; font-family: Arial;">”</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ue;">。</span><span>历史上曾经在东南片沿河筑墙为城,所以这一片又叫小城关。如果站在北山上看,就可以看到一条山脉从西南方蜿蜒而来,象是一条青龙奔腾而至,到城关南寨就伏下龙头,张开宽大龙嘴畅饮龙津河的清流,这就是清流城关的龙山。在风水上来说后龙山关乎地方的兴衰,历来备受保护,清朝</span><span>“</span><span>乾隆四十年,内文武各官会立禁碑于亭</span><span>”</span><span>,禁止</span><span>“</span><span>木客在岭凹拖运杉木</span><span>”</span><span>以免</span><span>“</span><span>大伤龙脉</span><span>”</span><span>。而站在南寨上眺望北山,只见北山向南伸出弯曲的一溜小山,像正展翅向龙山飞来,形家们把它想象为翔凤。所以又有人把大城关喝形为</span><span>“</span><span>龙凤呈祥</span><span>”</span><span>。可惜上世纪</span><span>80</span><span>年代末开公路把凤凰的一个翅膀斩断了,尽管当时还有一个钻洞通过的规划。当地老百姓把清流</span><span>90</span><span>年的政坛振荡(从县委书记到一般干部</span><span>80</span><span>多人出事)和它联系起来,在风水理论上可能是不能成立的,倒反映了群众对破坏风水完美形象的不满。</span></font></font><span>
<br><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
<span> </span></font></font></span><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span>站在北山如果只看南寨和小城关,那么小城关又像撒到河里的一张手网,和它连在一起的南寨就是老渔翁了,所以又有</span><span>“</span><span>渔翁撒网</span><span>”</span><span>一说。为此还引发过一场争论:在城关的东南边有一座小山包,位于衙门的巽方,一些风水流派认为在这里建塔主发文贵,而喝形派则认为建塔则将撑起鱼网让鱼溜掉而出不了人才。所以明末曾在小山上建过塔,而后又被拆掉(拆塔原因另有一说是塔影投射在一个财主家的屋顶上而致)。</span></font></font><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span> <br>
</span><span>再看看</span><span>s</span><span>形之外西南边的那座山,它和来龙山隔着南区南北相对,来去相迎。如果站在来龙山脉边的水厂看它,活生生的一只匍匐在地的大象。确实维妙维俏,你看象头朝向龙山所来的南方,鼻子长长伸出,前后脚位置恰到好处,比例也很有分寸,因此被形家们喝形为</span><span>“</span><span>拜象山</span><span>”</span><span>。匍匐着朝向龙山表现了它的臣伏和欢迎,衬托了龙山的主人地位,这是非常符合大地来龙的要求的:“有迎的、有拜的”</span><span>
</span><span>。</span></font></font><span> <br><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 <span> </span><span> </span></font></font></span><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span>在大城关</span><span>s</span><span>形之外的东边也有一座东华山,它发脉于较远的笔架山,从东方横穿过来,在</span><span>s</span><span>形龙津河的东南出口处刹住,形成鹅山,与南寨相对而立,紧密夹住清流的水口。两山最接近的地方,还相对各伸出一条石崖,所以喝形家们就把它命名为</span><span>“</span><span>狮象交牙</span><span>”</span><span>。这个水口在古代也是深受保护的,早在</span><span>“</span><span>明朝天启七年,知县万汇英缉获渠魁,重罚建亭,勒石严禁。</span><span>”</span><span>解放后破除迷信,没有人会来关心水口的保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span><span>“</span><span>狮象交牙</span><span>”</span><span>的石头破坏严重,</span><span>“</span><span>狮象的牙</span><span>”</span><span>已被蛀了不少。如果站在城关东门桥看对面的东华山,来山象是一只亮开翅膀,飞扑而下的鹅,那样子就象要把头钻到龙津河寻鱼虾似的,所以就被喝为</span><span>“</span><span>鹅山</span><span>”</span><span>。</span></font></font><span>
<br><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
<span> </span></font></font></span><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span>站在北山下遥看清福寺上的东华山。可以看到东华山象一只一脚前一脚后的下山虎。据说因为猛虎下山,惊动了山下百兽,慌乱奔窜,所以它下面的群山和对面的小山丘,都像惊慌的百兽呈横七竖八不规则排列在北区周围。在拜象山下看水厂后面的来龙山山顶,象一面倒扣在山上的铜锣,所以被称为铜锣山。它好像要提醒大家注意</span><span>“</span><span>龙</span><span>”</span><span>来了。在大城关</span><span>s</span><span>形龙津河的西北入口处有一个浅滩,紧贴河滩边有一绺逆水而上小山,象只小鲤鹅山和南寨鱼正摇头摆尾在跃</span><span>“</span><span>龙门</span><span>”</span><span>呢,怎么喝形不说也知道了。</span></font></font><span>
<br><font size="3"><font face="楷体_GB2312">
<span> </span></font></font></span><span><font size="3" face="楷体_GB2312">你看,在喝形风水家的眼里,清流山川竟变得如此生动活泼而丰富多彩,如此的联系紧密而和谐安详。</font></span><span> </span><br>http://i.cn.yahoo.com/qlzsf/blog/p_35/<br> 本帖最后由 707820581 于 2009-4-11 11:56 编辑
<P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1>从风水戏谈清流城关规划</FONT></SPAN></P>
<P align=left><FONT size=1><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 首先整个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关的流水就是非常典型的太极形;来龙山和北山构成游龙戏珠</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的景观;龙山又和西山构成龙凤呈祥;还有活生生的拜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山、鹅山、鲤鱼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只要就现有地理景致略作修饰改善,就能</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创造出天下独有的自然景观,足以吸引世界的目光。</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Arial"><SPAN> </SPAN></SPAN></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1></FON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Arial"><SPAN> </P>
<P style="TEXT-INDENT: 28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left><FONT size=1><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龙津河呈</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Arial">s</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形穿过清流城关,把城关分割成两个半圆,构成典型的太极阴阳两仪。南寨象个打坐的老道,和东华山的鹅峰,俨然像两位专注的老人面对城关,所以堪舆家就把城关喝形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Arial">“</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两老观太极</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Arial">”</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从风水角度来看美中不足的是原来龙津河太浅,水流哗哗作响,风水认为“水鸣则哀,”所以不宜人居,嵩口电站建起后有所改变,但冬天水浅时仍然会出现水鸣。清流水口两山紧夹,相对伸出两片岩石形成水口,所以喝形家们就把它命名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Arial">“</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狮象交牙</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Arial">”</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惜已遭破坏,且出水巳字,字向欠佳。原来在水口上游建了一座戌辰走向的大桥,让水出未字,后大桥改建走向略有改变。如果能在下游筑一水坝略高嵩口坝水面,长期保持恒定的水平。这样可以改善清流河水的水质,风水也要求水质清洁,才能化水为“财”的。因为拦河坝不象发电水坝让水从底下走,而是让它从坝面上走,油迹污水就能及时流走;同时可以借这个水坝来变水口走向,则会更适合人居。</SPAN></FONT></P></SPAN></SPAN>
<P><FONT size=1></FONT> </P>
<P><FONT size=1>从风水戏谈清流城关规划 (二)</FONT></P>
<P><FONT size=1> 对清流太极的两仪即小城关和坪背的布局。从形体上看城关背靠来龙雄强有力是为阳极,应在阳极的城关中心点建一亭子或假山,这样体现了阳中有阴,因为风水认为山静为阴。坪背背靠凤凰山相对低伏是为阴极,所以应在阴极的坪背中点挖一水池。因为风水认为水动为阳,体现阴中有阳的平衡观念。并且今后城关坪背建筑和街道的所有规划布局,均围绕两个中点对称展开。逐步完成两仪的建设,把不规则的道路切割逐步消除。同时把省道从牛石塘拐向供坊、桥下、王家排,过刘坊接三角坑出十里铺,绕开小城关;风水认为路为“旱水”,所以它也就成为今后大城关的腰带水。</FONT></P>
<P><FONT size=1> 如果站在北山上,可以看到一条山脉从西南方蜿蜒起伏而来,象是一条苍龙奔腾而至,到城关南寨即伏下龙头,张开宽大的龙嘴吮吸龙津河的清流,象随时要抬头把水洒在北山上,这一景观被喝形为“游龙戏珠”。从风水上说北山是清流来龙的案山,但太近太高,给人以逼压感,风水认为“前山逼压,人丁不旺”,县志也认为“局面太促”。清流城关人口每发展到一定数量时,就有天灾人祸发生,使人口降下来,这不知道是不是风水真的在发挥作用。因此现在挖去北山是做大城关的必要之举,但如果全部挖掉,则龙无珠而山无案,也不可取。应保留必要的高度,以没有逼压感为度。</FONT></P>
<P><FONT size=1> 站在南寨上眺望北山,只见北山向南伸出曲折的一溜小山,从化工厂后面伸展到县医院后面,像只展翅的凤凰,正向龙山飞来,形家们把它想象为翔凤。所以又有人把城关喝形为“龙凤呈祥”。可惜上世纪80年代末开公路把凤凰的左翅膀斩断了。老百姓把清流90年的政坛振荡和它联系起来,在风水理论上可能是不能成立的,倒反映了群众对保持风水完美形象的要求。如在原来山脉处建跨街的房子连接斩断的山脉,把翅膀接回去,也算补救的措施。为了美化这只“凤凰”,应该改变西山植被,种上红叶植物,使它变成一只“火凤凰”。独立看是“西山红叶”,合起来看则“龙凤呈祥”更绚丽多彩。</FONT></P>
<P><FONT size=1> 站在北山如果只看南寨和小城关,那么小城关又像撒到河里的一张手网,和它连在一起的南寨就是老渔翁了,所以又有“渔翁撒网”一说。为此还引发过一场争论:在城关的东南边有一座小山包,位于衙门的巽方,一些风水流派认为在这里建塔主发文贵;部分人认为在此建塔,则将鱼网撑破让鱼溜掉,而出不了人才。所以以前曾在小山上建过塔,而后又被毁掉( 毁塔原因另有一说是塔影投射在一个财主家的屋顶上而致)。但考查历史在明末有塔的40几年里,人口不足八万的清流县,五品以上的官员出了8个,七品以上的出了24人,似乎有塔是起了促进出人才的作用。所以有人认为网罩住的是清流的人才,要象泉州一样用双塔撑起永春的“网”,清流人才才能脱网而出。在大城关龙津河太极水的西北入口处有一个浅滩,紧贴河滩边有一绺逆水而上的小山,象是只漏网的鲤鱼,正摇头摆尾在此跃“龙门”呢,所以就叫“鲤鱼跃龙门”。因此再建“雁塔晓钟”,让大量的清流“鲤鱼”脱网而出,到此跨越龙门,走向世界,应是不错之举。</FONT></P> 清流“雁塔”的风水效应
福建清流城关有八景,“雁塔晓钟”是八景之一。清流八景说法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42)陈桂芳修纂的《清流县志》,那么‘雁塔晓钟’的景观出现于何时,以后为什么又徒有空名呢? 是不同流派的风水争论,那么实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从头谈起。
据嘉靖《清流县志》所载:“万寿寺,在县东马家山。宋淳佑五(公元1245)年,县令赵必达建。元至正六(公元1346)年毁于寇。国朝洪武二十(公元1388)年重建,始题今额。正统戊辰(公元1448)毁于沙寇,景泰五(公元1454)年,僧有俊募缘重建。成化十一(公元1476)年灾。僧会正觉重建殿宇,视昔有加。旧名‘塔院’,故八景有‘雁塔晓钟’。”在这一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地点是在县衙门东南边的马家山即“塔山”,始建时间是公元1245年,但是当时建的是“塔”还是“寺”或者“院”,则没有说明,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曾经建过塔,因为“旧名‘塔院’”,而且屡废屡建几经反复。同时县志又载::“塔山,在县治东南,即龙山之枝山也。旧建塔于颠,故名,塔今废。”可见建过塔,但当时也只有山,而没有塔了。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重建了,因为到了“明朝万历七(公元1579)年”又“灾”了。
万历二十九(公元1602)年,因为“巽位宜塔”“上应太乙,式建允昌”,知县阮宗文开基,接任县令翟廷策继续完成塔身建设,并写了《雁塔铭》。南京吏部尚书裴应章为建塔这件事做了记,并且在塔上写了“雄凌五岳,秀孕二元”的题字。这是县志里唯一一次明确记载建塔的历史。从明朝时期的清流城关图来看,清流的塔是七层的,是木头还是砖头的则不得而知。可惜清顺治四(公元1644)年又“火”了。从此以后塔山上有没有再建过塔,县志没有记载。后民国14年知事徐赞初才在山上建了个阁楼,而且一直保存到解放后,文革中期才被人拆掉。
为什么延续了几百年的景观会废于一旦?是缘于一个传说。这个传说称:清流城关风水喝形为“渔夫撒网”,塔把网刺破,破坏清流风水,会使清流出不了人才,所以不能再建塔。那么我们对清流的历史进行一些考证,让我们看看清流历史:
清流宋元符元(公元1098)年建县来,各代中进士的:宋朝近200年间有进士4名,14名文举特奏名(略次于进士);元朝虽近百年,因开考迟,罢考早,再加上对南人的歧视,所以清流才有1名进士;明朝276年有11名进士;而没有塔的清朝262年中(从清流公元1643年入满清版图到公元1905年废科举止),清流只出两个文进士,可见流传的说法不能成立。
我们再看看确切有建塔的公元1602年到公元1644年,清流的人才情况:县志上是说塔“落成,果应魁荐”。在这短短42年里,清流县出了李于坚、伍禺(左加土字旁)两个进士,举人就不一一例举了。在这42年里只有七万人口的清流更是人才辈出,裴应章荣登二品吏部尚书;伍可受进位山东布政司参议;伍仪任工部营缮司主事;李于坚出任浙江按察使司提学副使加参政;裴养清授监察御史;李言为三品兵部员外郎;裴一樵工部主事;伍禺(左加土字旁)升广东雷州知府。其他任州府通判或县令的还有邹时丰、伍可爱、裴汝宰、伍谨、张东煊、伍可愿、伍可庆、裴应试、裴应征、邓鹏、巫千仞、雷同升、罗炳、邹观夔、雷同升、雷应春。可见在这40几年里是清流出人才的鼎盛时期,是空前的到现在为止也是绝后的。
清流县在明朝有60个知县,任上不得善终的有16个,扣除朝末一个,还有15人出事,出事率达25%。而在这有塔42年里,有17任知县,没有一人出事,有4个知县事迹还入选《名宦》中。在塔被烧后的清顺治四(公元1644)年到康熙二十八(公元1690)年46年间,清流有12名知县任职,只有三个平安“致仕”,其他9个均“以贪去官”、“以事去官”或“卒于官”。可见建塔会破坏清流风水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实际上从风水角度来看这个传说也是不成立的。中国风水认为东南方即“巽位”为文昌位,主管出文人秀士;又代表声望名气,代表在竞争中独占鳌头。具体从各派风水理论来说,从代表清流的衙门来看,也是适宜建塔的。三合风水看来,衙门坐子向午,从坐山来讲巽为贵人位,从向上来说巽为临官位,都是宜高宜峰的;三元玄空风水因地随运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作用,但总体认为巽为文昌位,也是适合建塔的;八宅风水从衙门角度看,也认为巽位为生气位,是八宅风水中最好的位置,有山峰或高塔都意味着有强大的贵人帮助;二元大卦风水认为现在是下元,坎、坤、震、巽为不当运的位置,需要高山大峰来镇住,风水才会发旺;金锁玉关(即过路阴阳)风水也和二元大卦风水持相同看法;九宫翻卦风水认为巽为“三吉六秀”贵人之位,从衙门的坐上翻卦观砂,巽为“贪狼”第一好的位置,最宜有高砂(山)耸立;二十八宿消砂风水认为衙门子午均为火,巽位为木,木生火,巽位有山有塔为生砂,即旺人丁又出人才;很少有风水流派认为巽位不宜建塔的。
再说清流城关风水喝形为“渔夫撒网”,渔夫临河撒网,罩住的是清流的鲤鱼----人才,为了解放这些被罩住的鲤鱼,就需要一个东西把网撑起,让鲤鱼得以脱网去跃龙门,塔正发挥了这个作用。就象泉州风水喝形为“鲤鱼”,他们为了不让永春的“网”打走,特地建了东西两座塔不让网落下来,保住泉州的风水。实际上清流的塔和泉州的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发挥着保护地方风水的作用,但却因一个无稽的传说,使她们的命运迥然不同,不能不让人兴叹。
历史上中国许多城市为了多出人才,提高竞争力,都会在这个方位建塔,因为塔尖直冲云霄,象征文笔高耸。一般塔都是两层,或七层,当然也可以九层,因为二、七为先天火,而九为后天火,而且九还是二和七的“和”,所以它们象征火势炎炎冲天起。
是不是塔让清流多出人才呢?不得而知,但风水可以这样联系,这符合风水的思维。 形象风水影响是比较长久的! 4# kung <br><br>罗隐秀才和清流奇迹异景(一)<br><br> 清流有许多景观和奇迹,象远近闻名的七星岩,王家寨涌流不竭的古井,还有温家山村没有一只蚊子,新村的雀爪石和不吃谷子的麻雀。而这些奇迹和景观都和一个人有关,这人就是罗隐秀才。罗隐秀才是唐末余杭人,著名的诗人,他“龆年夙慧,稚齿能文”,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可是以后"十举进士而不第"。虽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毕其一生的最高学历就是秀才,他也因此有时间周游天下,在民间留下了丰富的传说。<br> 据说,罗隐秀才是天上紫微星转世,玉皇派他下凡当皇帝。罗隐秀才成年后才华出众,玉皇大帝闻报,决定起用罗隐,特派鲁班为他造皇宫。那天晚上,灯火辉煌,罗隐的母亲正在洗碗筷,听说这事,就把手上的筷子往灶头上一拍,叫起了:“儿呀,你要当了皇帝,先把上边叔婆杀了。”原来她与邻居为一只鸡闹翻,正在气头上。灶王爷一听,连夜上天奏本:“罗隐万万不能登基,未曾登基,他娘就打了我十几重棍,为只鸡,还要罗隐杀上边叔婆。”玉皇听后很生气,命人将罗隐“脱胎换骨”。罗隐疼痛难忍,死死咬住尿壶嘴,因此没有换成他的嘴,这样罗隐秀才就成了一个“出口成谶”,有"圣旨口"的人。<br> 话说罗隐秀才骑驴离开邵武,就直奔清流嵩溪的高地来了。因为他早就听说高地产贡米,知道一定是个好地方。到高地一看,果然四面环山,中间一片平阳,是块风水宝地,如果在这建造紫禁城,朝廷一定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人民安居乐业。于是他非常认真地环高地周围进一步进行考察。罗隐秀才下山来到清溪黄坊水口龙寨缺,发现这个水口把龙山切成两半,断了高地的龙脉,又放走了财气。他到永安桃源洞去赶几块石头过来,堵住水口,接通龙脉,拦住财气。赶石头来堵水口这件事被土地公知道了。他怕罗隐秀才在高地建皇宫造反,会搅得百姓不得安宁,所以决定进行阻挠。<br> 土地公变成罗隐秀才的老乡来给罗隐报信。说他的孩子罗塞翁病危,家里要他快回去。罗隐说孩子不止一个,没有关系,又继续赶他的石头。土地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摇身一变,又成另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跑来给罗隐说,家中夫人也病倒了,请你速速还家。罗隐说妻子不在了可以再娶,不能因此坏了我的大事。说完照常赶石不辍。眼看石头已赶到元山,就要到黄坊水口龙寨缺了,土地公急得不知怎么好。他最后想到罗隐母亲虽然不很贤慧,但罗隐秀才却是个大孝子。于是再变个样子,赶到罗隐面前说:老夫人病重不起,请速归料理后事,若迟了,怕见不到老夫人了。罗隐想母亲死了,可就永远没有了,那怎么行,一定<br>要赶回去。他顺手把赶石头的竹鞭就地一插,就赶路回家了。罗隐秀才回到浙江老家一看,一家人都好好的,知道上当了。马上转身赶回嵩溪的元山来,想继续把石头赶到龙寨缺。可是当时插下的竹鞭已经生根发芽,长成一大片,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一根了。没有竹鞭就赶不动石头,无可奈何,罗隐秀才也只好作罢。<br> 现在的嵩溪元山七星岩的石山,传说就是这样来的。这些岩石和周围群山的石头很不一样,倒确实像永安桃源洞的石头。而且现在在元山七星岩山上也确确实实长着一种独特的竹子,它竹节向下,倒着生长。传说就是罗隐秀才赶石头时,插下的竹鞭长成的。<br><br><br>罗隐秀才和清流奇迹异景(二) <br><br> 罗隐秀才想起温蛟王家寨出了个富可敌国的富王,决定去这个地方看看。王家寨在上阳山的山腰,他进入村中,环顾四周不禁赞叹道:好地方,好地方。正好给一个要去挑水的妇人听到,她接口说:有什么好啊,挑一挑水都要跑老远到水口去。罗隐秀才跳下驴子,从背上解下雨伞,就地一戳。说:这不就有水吗?果然泉水顺着雨伞涌出。后来村里人就在这地方挖了口井,井水清彻甜美,千年不竭,至今水清苔绿,王家寨人还在饮用它。但从那以后,王家寨再也没有出什么富王了,这是后话了。 <br> 罗隐秀才离开王家寨,赶了十几里山路来到四面环山的温家山村。到村里时,已深夜,他想找个地方投宿,走过几家都已关门息灯。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还没关门,急忙上前求宿。主人说:我家就我老太婆一个,既没有多余房间,也没有多余床铺。你如果一定要借宿,就只有厨房灶前那张长凳子了。若不嫌弃,你就将就吧。晚上蚊子多,你可以点着松明睡,会好些。罗隐秀才说:蚊子都到山上去了,没有蚊子了。奇怪的是从那以后,环境并不整洁的温家山村里,就没有了蚊子,而村外的山上却还是群蚊乱舞。到现在温家山人还在沾罗隐秀才的光,睡觉还不要用蚊帐。<br> 一天,罗隐秀才来到田源新村,烈日当空,罗隐口渴难忍,看到有个妇人在坪里晒谷子。就走上前去讨要茶水。妇人说:茶水家里倒是有的,现在谷子已经铺开,四周这么多麻雀,我一走开,它们就会来吃谷子啊。罗隐秀才说:没事,麻雀都到山上和小河里去找食了,你看石头上不还留着它们的脚印吗?麻雀也不吃谷子。妇人一看周围的麻雀都不见,也就放心地去提了一壶茶水给罗隐喝。现在新村一是麻雀极少,二是麻雀不吃谷子,三是新村的石头上都有麻雀的脚印。<br> 清流奇迹异景 喝形派,自古在形法风水中,就是一个形象独立的门派. 喝形派,自古在形法风水中,就是一个形象独立的门派. 说的是峦头了 喝形派,自古在形法风水中,就是一个形象独立的门派. 这就是峦头派风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