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流变与派系
<H2>密宗流变与派系</H2><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1847343>密宗流变与派系<BR> <BR><BR>密宗,或称密教、真言宗、秘密教、金刚乘等。国际上一般通称但多罗佛教。它是<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3%A1%B6%C8">印度</SPAN>佛教发展的后期阶段。而作为<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6%D0%B9%FA">中国</SPAN>佛教宗派之一的密宗,是<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3%A1%B6%C8">印度</SPAN>的密教传来<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6%D0%B9%FA">中国</SPAN>后,吸收了<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6%D0%B9%FA">中国</SPAN>的文化因子形成的一个宗派。得名密宗是由于此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 ( 相应 ) 而获得悉地 ( 成就 ) ,故名。从密宗的立场说,全部佛法'分为教、证二法,显教为教法,密教为证法,二者互为表里,直趋菩提。显教即是应身佛枣释迦牟尼所说,密教则是法身佛枣毗卢遮那所说。密宗传说,大日如来 ( 毗卢遮那 ) 授法金刚萨垂,释迦牟尼逝世 800 年时,龙树菩萨开南天些铁塔,亲从金刚萨垂受法,后传龙智,龙智传金刚智和善无畏。但考诸史实,实际情形复杂得多。 <BR><BR>1. 印度佛教密教 <BR><BR>公元六世纪以后印度进入了大乘佛教的晚期,也是佛教在印度步入了衰蜕期。这时,被钎年前释迦牟尼所禁止的真言咒语在佛教内部合理化,极为盛行,被称为密教。教典总称为但多罗。密教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前提,,在实践上则大量吸收婆罗门教一印度教和民间信仰诸因素攘灾、祈福、祟祀众神等,不断发展,渐升为印度佛教的主流;它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礼仪、本尊信仰崇拜等为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 ( 语密 ) 、手结契印 ( 身密 ) 和心作观想 ( 意密 ) ,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另外,在修法时建筑坛场' ( 曼荼罗,意为“轮圆具足” ) ,配置诸佛菩萨。密教成为独立的思想体系和派别;一般认为在 7 世纪中叶《大月经》和《金刚顶经》成立以后。最初流传于西南印度、德干高原,后来再向南印.度和东北印度传播,由于波罗王朝大力支持而迅速发展。当时,波罗王朝第二代君主达摩波罗极崇密法,于恒河南岸建立超戒寺 ( 又名超行寺、超岩寺 ) ,规模之大超过<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0%FA%CA%B7">历史</SPAN>上著名的那烂陀寺。超戒寺有 l08 座小院。 6 处研究院,中心为大菩提佛殿 ( 一说观音殿 ) ,周围 53 座殿堂环绕,其供奉几乎全是密教男女神像。有 6 重门,每门置有守门学者接受各方问答、辩论或挑战。<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E%F7%B2%D8">西藏</SPAN>密教大师阿底峡在入藏前于 1034 —1038年在该寺任住持。寺内名憎大德极多,研习密法之外,又育密教僧才,成为印度密教传播、研究中心。 <BR><BR>《金刚顶经》出现以后,密教被称为金刚乘。其后从金刚乘中又分出一支称俱生乘或易行乘。这派经典很多是导师所传歌诀。主张佛身四身说 ( 法身、报身、应身和俱生身 ) ,宣传自我是“与生俱有” ( 本性 ) 的性质并是实现的目的。在实践上重视导师的作用和秘密的仪式。 <BR><BR>在 11 世纪西亚突厥系的伊斯兰军队侵入南亚次大陆以后,密教今又出现了时轮教。有些学者认为时轮教即是俱生乘。他们宣传现实存在像<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A%B1%BC%E4">时间</SPAN>的车轮一样,倏忽即逝。“般若与方便二而不二”,只有信仰宇宙的绝对者本初佛方能从迷妄的世间中解脱出来。另外。宣传佛教的理想国香巴拉 ( 今人熟知的“香格里拉”一词即源于此 ) 的思想。在时轮教出现以后不久。中印的佛教寺院受到入侵军队的彻底摧毁。超戒寺也于 1203 年被焚毁,所以,这年成为古代佛教在印度绝迹的标志。但佛教密教传入中国,又传至<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8%D5%B1%BE">日本</SPAN>、朝鲜、韩国等。至今不绝。 <BR><BR>2 .汉地密宗 <BR><BR>密教输入中国及其流传演变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BR><BR>初期即由度古密教传入时期,后世称为杂密。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实践传入中国,始于三国时代。自 2 世纪中至 8 世纪中的 600 年间,汉译佛经中约有 100 多部陀罗尼经和咒经。最早汉译密典类的是三国时代东吴僧人支谦,他所译的秘密经咒,见诸《经录》的有 7 部: <BR><BR>《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一卷 <BR><BR>《华积陀罗尼咒经》一卷 <BR><BR>《七佛神咒经》一卷 <BR><BR>《八吉祥神咒经》一卷 <BR><BR>《摩诃般若波罗密咒经》一卷。 <BR><BR>《陀罗尼句咒经》一卷 <BR><BR>《摩登伽经》二卷 ( 与竺律炎共译 ) <BR><BR>上述 7 经,除《无量门微密持经》外,其它 6 经是否为支谦所译尚有疑问,在此不赘。稍后,竺法护等也译出《密迹金刚力士》、《八阳神咒》等不少有关密教的经咒,但未被当时人注意。 <BR><BR>到东晋时,此法门由于佛图澄 (232 ; 348 年 ) 的影响才广为普及。佛图澄,西域人,于西晋怀帝永嘉四年 (3lo 年 ) 来到洛阳,“志弘大法,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杂燕脂涂掌,干里外事,皆彻见掌中,如对面焉;亦能令洁斋者见。又听铃音以言事,无不效验。” ( 《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 ) 所以深受上下崇信,北地佛事大兴。此时又有帛尸梨密多罗 ( 意译吉友 ) 入中土,善持咒术,在建康<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7%AD%D2%EB">翻译</SPAN>了三部经,全是密教典籍。这三部经是: <BR><BR>《大孔雀王神咒经》一卷 <BR><BR>《雀王杂神咒经》一卷 <BR><BR>《大灌顶经》十二卷 ( 据僧佑核查,该经前 9 部 9 卷为帛氏所译,后 3 部 3 卷非帛氏所译,为后人民羼入。见《出三藏记集》卷四 ) <BR><BR>后一部经为陀罗尼和真言的汇编性质。后世以他为密咒传入中土之始。稍后又有县无兰在扬都译出 61 部经典,其中 20 余部为杂咒,如《陀邻尼钵经》 ( 即《持句神咒经》 ) 、《摩尼罗宜经》、《玄师弗陀所说神咒经》、《龙王咒水浴经》、《请雨咒经》、《止雨咒经》、《咒小儿经》、《咒牙痛经》、《咒眼痛经》等。 <BR><BR>北方最著名为县无谶,他“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神咒师”。之后,译传密教典籍的日渐增多。到初唐,印度僧人阿地瞿多来到唐长安,他从梵本《金刚大道场经》 ( 即《持明咒藏》,有十万颂 ) 摄要钞译成《陀罗尼集经》十二卷,其中包括有佛顶、如来、观音、菩萨、金刚、诸天;杂部等坛法咒术,为印度旧密咒法的集成之作。阿地翟多并在长安建立陀罗尼普集会坛,传授灌顶。此外,传译密咒的梵华僧人还有许多,此不详述。 <BR><BR>第二期是印度纯粹的瑜伽密教传入,也就是中国密宗正式建立时期。由于创派于唐朝,又称唐密。此期开始于善无畏,他在唐开元四年 (716) 以 80 岁高龄从中印度携梵本到唐都长安。他原从那烂陀寺密教耆德达摩掬多传授瑜伽三密总持法门。来唐京后,玄宗礼为国师,设置内道场,尊为灌顶大阿阇梨。先译出《虚空藏求闻持法》一卷,又于洛阳大福先寺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即《大日经》 ) 七卷,唐沙门一行亲承讲传,笔受口诀,撰成《大日经疏》二十卷,为中国密教正式传授之始。后善无畏继续译出《苏悉地羯罗经》等二部六卷,并撰《禅要》一卷。他的传授以胎藏界变法为主。后于开元二十三年 (735 年 ) 在洛阳圆寂,年 99 ,葬于龙门西山。下录一则在唐人著述中广为流传的善无畏求雨故事: <BR><BR>暑天亢旱,帝遣中官高力士,疾召畏祈雨。畏日:“今旱,数当然也,若苦召龙致雨,必暴,适足所损,不可为也。”帝强之日:“人苦暑病矣,虽风雷亦足快意”。辞不获已,有司为陈请酉具,幡幢螺钹备焉。畏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急撤之。”乃盛一钵水以小刀搅之,快言数百,咒之,须央有物如龙,其大如指、赤,色,矫首瞰水面,复潜于钵底。畏且搅且咒,须之有白色自钵底而兴,径上数尺,稍稍引去。畏得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驰去,回顾见白气疾族自讲堂而西,若一匹素翻空而上,既而“昏霾、大风、震电,力士才及天津桥,风雨随马而骤,街中大树多拔焉。力士入奏,而衣尽沾湿矣。帝稽首迎畏,再三致谢。 ( 《宋高僧传》卷二《善无畏传》 ) <BR><BR>善无畏在唐 19 年,以传胎藏界密法为主,另外还译了几部禁戒类的密典。总计 6 部, 18 卷: <BR><BR>金刚顶部: <BR><BR>《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BR><BR>一卷 <BR><BR>《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一卷,与一行共译。 <BR><BR>胎藏部: <BR><BR>《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 即《大日经》 ) <BR><BR>七卷。 <BR><BR>苏悉地部: <BR><BR>《苏悉地踢罗经》三卷 <BR><BR>《苏悉地揭罗供养法》三卷 <BR><BR>《苏婆呼童子经》三卷 <BR><BR>在善无畏来唐后 4 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携弟子不空,经海路从广州上岸,抵洛阳,大弘密法。金刚智原从南印龙智阿阇梨修学金刚顶瑜伽诸部秘藏,至唐京后也被礼为国师。金刚智在唐 22 年主要传金刚界密法,所住之刹必建大曼荼罗灌顶道场,广度四众。僧传中曾载有他为唐玄宗第 25 公主治病,使其魂灵回体的神奇经过: <BR><BR>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钟其爱,久疾不救.移卧于域宜外馆,闭目不语已经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终,故有是命。智诣彼,择取宫中七岁二女子,以绯增缠其面目卧于地,使牛仙童写敕一纸焚于他所,智以密语咒之,二女冥然诵得不遗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思议力令二女持敕诣球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闻之,不俟义卫,驰骑往于外馆,公主奏曰:“真数难移,今王遣,略觐圣颜而已。”可半日间然后长逝。自 尔帝方加归仰焉。武贵纪宠异六宫,荐施宝玩,智劝贵妃急造金刚寿命菩萨像,又劝河东郡王于毗卢遮那塔中绘像,谓门人曰:“此二人者,寿非久矣。”经数月皆如其言。凡先觉多此类也。 ( 《宋高僧传》卷一《金刚智传》 ) <BR><BR>金刚智的译经为密教经典,共有 l0 部, 14 卷: <BR><BR>金刚顶部: <BR><BR>《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四卷 <BR><BR>《金刚峰一切瑜伽经》二卷 <BR><BR>《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一卷 <BR><BR>《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一卷 <BR><BR>《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一卷 <BR><BR>《观自在如意轮菩萨喻伽法要》一卷 <BR><BR>《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 <BR><BR>杂咒部: <BR><BR>《钎手钎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 ( 即《大悲心陀罗尼》 ) 一卷 <BR><BR>《钎手钎眼观自在菩萨大身咒本》 ( 勘同《大悲心陀罗尼》 ) 一卷 <BR><BR>《七俱服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一卷 <BR><BR>另有一部《钎臂干钵曼殊室利经》十卷,传系金刚智所译,《续贞元录》收入。金刚智于开元二十四年 (736 年 ) 八月十五日病逝,享年 71 岁。 <BR><BR>金刚智的弟子不空继承了金刚智的全部密法,并遵遗命回天竺广请密教经典于中土译传,得玄宗允准,率僧俗 37 人赴印度求法,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 从密教大师普贤阿阇黎学法,被授以十八会《金刚顶瑜彻经》和毗卢遮那大悲胎藏五部灌顶真言秘典经论梵夹 ,学法三年后携干余卷梵本经论回到长安。后翻译了 77 多部 120 多卷,在我国四大译经家中,译经最多,他所住持的长安大兴善寺被后世尊为密宗祖庭。 <BR><BR>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史称“开元三大士。” <BR><BR>不空灌顶 30 余年,入坛授法弟子颇多,但从学五部大法的只有 8 人,两人先不空亡故,余 6 人,世称“六哲”,他们是:金阁含光、新罗慧超、青龙惠果、崇福慧朗、保寿元皎、觉超。五部即指金刚界曼陀罗之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 <BR><BR>惠果承不空法系,后又从善无畏弟子玄超学胎藏界密法。不空之后学贯两部密法者,惟惠果一人。代宗敕为内道场护持僧,德宗、顺宗亦优礼维渥,后世称为“三朝国师”。惠果承受两部密法,又把两部密法的思想融会在一起,建立“金胎不二”的思想。惠果在青龙寺设灌顶道场大弘密法,其法嗣既有汉僧,又有外国僧人,如日本、新罗、爪哇等。 <BR><BR>延至唐末五代,连年战乱,密宗法脉断绝。 <BR><BR>第三期为印度晚期密教输入时期。在汉地则北宋初期,中印度沙门法天、天息灾,北印度沙门施护等各资梵夹 先后来到中国,宋朝设译经院,令各宣译。但此时密教典籍,以印度波罗王朝晚期所传的乐空不二的所谓无上瑜加密法占主要部分,和中国的伦理思想相抵触,因而译时多被修改走样,有些密经被限制翻译、流行,印度后期的金刚乘密教终未为汉地佛教徒所接受。 <BR><BR>直到近代,中国与外国佛教文化交流活动大增,各语系佛教也活跃起来,汉地失传的密宗引起佛教徒的注意,结果形成两个动向:一部分僧人东渡日本求取唐代密法,如持松等,另一部分僧人西去西藏求学晚期密教,如大勇;法尊、能海等。如此才使汉地密宗重兴。时至今日,藏传佛教密宗的传法方兴未艾。 <BR><BR>3 .日本密宗 <BR><BR>唐贞元二十年 (804 年 ) ,日僧空海来唐学法,在长安青龙寺从惠果受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佛法,并受传法大阿阁梨位。 3 年后回国,以平安 ( 今京都 ) 东寺为中心弘传密教,并建高野山金刚峰寺为传教“根本道场”,创立真言宗,以传金刚界密法为主,称“东密”。其教义与中国密宗略同,但重视空海的《十住心论》、《秘密宝钥》、《辩显密二教记》、《即身成佛义》等所言的基本要义。镰仓时期,赖瑜创新义真言宗,认为大日如来的法身不说法,其化身说法,以和歌的根来寺为中心,现有真言宗丰山、智山两派;反对此说的为“古义真言宗。”;以东夺和高野山为中心,现有高野山真言宗、真言宗山阶派,真言宗醒酗派;真言宗东寺派等。此外,又有日僧最澄、圆仁、圆珍等先后来唐学天台宗和密<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7%DA%BD%CC">宗教</SPAN>义,回国后在比睿山等地进行弘传,被称为“台密”,以传胎藏界密法为主。此派基本上可分为根本大师 ( 最澄 ) 派,慈觉大师 ( 圆仁 ) 派和智证大师 ( 圆珍 ) 派,由是瑜伽密教盛流于日本,代代相传,至今不绝。 <BR><BR>4. 园地密教 <BR><BR>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密宗通称“藏密”。由于西藏与印度接壤,西藏所得的密宗传授既多又纯粹。早在 7 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最初输入的佛教中,即传有《阎曼德迎法》等密部经典。 8 世纪问迎请印度密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入藏弘法,莲花生入藏用密咒降伏了土著宗教枣本教,并将本教的神祗封为密宗的护法神,于公元 766 年在拉萨郊外建成密教根本道场桑耶寺,这也是西藏第一所寺庙。莲花生的弟子 25 人并在西藏布教,使“因陀罗部底”系的密教在藏区各地流通。其后又有法称来藏传瑜伽金刚界法、大曼荼罗等灌顶;无垢友、施戒等来藏译出《集密》等许多密宗典籍。但无上瑜伽部的典籍当时曾被限制翻译,未广流行。 <BR><BR>其后藏地佛教由于赞普朗达玛 (838 ?/FONT> 842 年在位 ) 禁佛受到严厉打击。这之前,史称“前弘期”,之后,称“后弘期”。到 10 世纪,藏地阿里地区统治者智光派沙门宝贤等赴印学习《集密》、《时轮》等经续及注释与仪轨等,并迎请印僧作信销、作莲密、佛详静、佛护、莲花密等来藏,从事显密经论的翻译,而以瑜伽密部尤其是《集密续》为重点。东印度僧人法护和他的弟子等在藏地译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密乘典籍,使密教在藏地又得到弘通。 11 世纪中期,中印度超戒寺僧入阿底峡应请入藏,宣扬显密观行具备的教法,使密教得到相应发展。其弟子仲敦巴续其法灯,‘奉四尊 ( 释迦、观音、救度母、不动明王 ) 法,分别四密 ( 事、行、瑜伽、无上瑜伽 ) 次第,而以上乐、集密为最胜,奠定了西藏无上瑜伽部弘通的基础,并首开西藏密教噶当一派。此外,又有宁玛 ( 此派传承前弘期莲花生、无垢友、遍照护等所传密法,注重大圆满教授,为藏地密教中最古的一派 ) 、边举 ( 此派起自后弘期玛巴译师,传承东印度弥勒巴之学,弘集密、喜金刚等法,尤注重于空智不二解脱的大印教授 ) 、萨边 ( 此派始于后弘期卓弥译师,注重道果教授,以清辩系中观学为密乘解释 ) 、觉时刻曩 ( 此派创自不动金刚,以时轮、集密等教法为主 ) 等,以及其后又形成希结、觉宇、廓札、响巴边举、霞鲁等许多教派。 <BR><BR>15 世纪初,宗喀巴及其弟子贾曹杰、克主杰等创立格鲁派,或称黄教,下传达赖、班禅两大系,为现今藏地盛行的一大密宗教派。 <BR><BR>西藏密法一般分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但以上各派的密乘修习,几乎全以无上瑜伽部各种教授为主要修习法门。这是西藏后弘期的特色。 <BR><BR>西藏保存了许多密宗典籍,在西藏大藏经《甘珠尔》中收密部经典 728 部,《丹珠尔》中收各种经疏、仪轨、成就法印度僧人法护和他的弟子等在藏地译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密乘等计 3120 部,全部约合 100 余万颂,约当汉译 3000 余卷。 ( 见表 1 、表 2) 而各派关于密宗的著述数量亦极庞大,目前尚无确切统计。汉地有一些汉译密法书,如元朝译的《大乘要道密集》、当代译的《密宗道次第广论》 ( 宗喀巴著 ) 、《密宗道次第论》 ( 克主杰著 ) 。还有近代康藏上师来内地弘法时,或口授,或笔著,或翻译了一些法本,散在人手,流通较少。</DIV> 谢谢分享{:6_201:} 好帖子内容很好呀学习了 感谢楼主上传支持楼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