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易卦结构研究的不约而同
<p>转自<a href="http://blog.sina.com.cn/fengming12">http://blog.sina.com.cn/fengming12</a></p><p>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易学热潮中,有一些以现代知识为背景研究易的爱好者不约而同的在探索易的结构,他们朦胧中欲将易卦结构的内涵与现代科学认识相复合,从而打开两者看似阻塞的连接。下面就简单写写我见到的这方面研究(下文次序是随意的): <br></p><p>1、一个简单的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做比较的图</p>
<p> 2、05年,一个叫 az08 的江西易友发表过九爻易的预测方法。(大约是九爻,记不清了,大意是这样) <br></p><p>3、萧贺元在《论后天八卦数的错误之处》 中研究太乙九宫与洛书九宫关系时提出了一个八爻八卦的“内八卦”概念 </p>
<p>这个图的本质和我提出的太易八卦完全一致。</p>
<p> 4、西安晚报 2006-10 八卦图及其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种传统八卦图都是平面形态的圆周形。而西安市一位研究传统文化数十年的老人则推出了自己的新理论:圆周式的八卦图可以替换为立体式的八卦图。</p><p> 提出“立体八卦”理论的是西安市文史馆文史艺术院的研究员魏朝鹏先生。这种图形看起来与大家熟知的八卦图完全不一样,差不多是一个立方体。在立方体的各个角上,标注有八卦的符号和名称。</p><p> 魏朝鹏说,他经过20多年对传统八卦理论的研究,认为圆周形八卦存在一定的不足。是人们从外部看八卦得出的,而他自己的“立体八卦”是从内部向外解释八卦理论的。在立体八卦图上标注有八卦的变化方向,可以很直观地呈现出八卦中各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立体八卦”的理论可以更好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研究八卦理论。</p><p> 据了解,年近六旬的魏朝鹏早年研习数学,后来逐渐对八卦产生兴趣。多年来一直研究中国传统的八卦理论。他制作的“立体八卦图”也引起了一些关注。文/图记者肖海波 </p>
<p>5、将八卦蕴涵的的辨证观点与软件工程相结合的 </p>
<p>6、在山大论坛见一易友(名忘了)用视频技术做的立体八卦,很精致。</p>
<p> 7、<乾坤谱>作者团正的立体八卦研究 在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坐标分别是:</p><p> 乾:x=1,y=1,z=1 巽:x=1,y=1,z=0 离:x=1,y=0,z=1 兑: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乾坤谱解释了周易中的数学原理,证明了周易中蕴涵了一定的科学性.</p>
<p></p>
<p></p>
<p> 8、2006年,在易联看到云南易友郑三易一个很短的帖子,原贴如下: 玄武阴阳连环易阴环32卦:000,101,110,001,001,101,010,010,000,110,00. 阳环32卦:111,010,001,110,110,010,101,101,111,001,11. 以上二长蛇,各自首尾相接.各含相综32卦.阴阳互为相错..阴阳64卦无重复; 二阴阳蛇组成一大圆龟,共有大小二变法.各十六种.把玩其乐无穷! 笔者时间不充足.只略介绍一二.望诸位自衍,请见谅. 但愿能于易学共辟一奚径. 郑三易从我没有想过的一个思路却与我殊途同归,这个帖子使我徘徊了大半年的太易研究豁然开朗,进入了太易结构的研究。2007年11月,他贴出了玄武阴阳连环易的图示 </p>
<p>12月,由于兑兑让我来易理版,空手来不好,拿旧货来也没意思,就按郑三易上图的形式做了64卦太极易基础图算做见面礼。</p>
<p></p>
<p> 这个图实际是对64卦太易图的形象化,本质上没有区别,但读者更容易理解了。我04年发布的64卦太易图不少易友见过,如下: </p>
<p></p>
<p>9、易友weihuifeng 从周易六十四卦也许并非由八经卦构成的角度探索了64卦的立体卦变,weihuifeng说:《易》最初只有卦画而无文字,至文王周公始有卦爻辞,后孔子作十翼而成今之《易》。 由此可知六十四卦怎样构成,文王以前的人没说,文王周公也没说。 孔子的说法之一是由八经卦两两相重而来,并依此作“象”,但在大传中又保留了有关三才四象成卦的说法。 孔子以后的人读《易》,多以八经卦两两相重为六十四卦的说法为出发点来分析易理,但两千多年来始终争议甚多。 邵雍和朱熹都提出了自己的构成六十四卦的方法,但在对卦爻辞的解说上仍遵循了孔子的说法,这是一个矛盾。我理解的阴阳相推而生变化:八卦(此指六十四卦)的变化来自两仪的变化,两仪的变化通过四象的相互转化表现出来。四象转化的顺序是:――老阴――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封闭循环,无始无终。变化可以从四个状态(四象)的任一个作为起点。如果从老阴为起点: 从外界来一阳爻到老阴下爻的位置,老阴的下爻上升到上爻的位置,原上爻被推掉,变成了少阳。再往下变:从外界来一阳爻到少阳的下爻位,少阳的原下爻升到上爻位,原上爻被推掉,变成了老阳。这种变化反映的是物极必返的道理。所以老阴变时只能是下边来一阳爻,老阳变时只能是下边来一阴爻。一爻外来所“象”的是新生因素推动原有事物发生变化。依此,由任一六画卦开始,可以推出另六十三卦。</p>
<p></p>
<p> 10、网上见了一个书目,内容未见:《走进伏羲--破解易学千古之迷》,作者:郭志成(吉林社会科学院易学研究所)、郭韬(郭志成之子);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七章 立体易模型体现的易学意义一、三种模型(在三维坐标以系上表示八卦排列的立体模型有三种:1、立方体模型(各面正方形);2、八面体模型(各面三角形);3、圆球体)二、易的两仪分类与四象组合(立体易模型就整体而言,本身就是一太极。易的两仪分布有三种形式:上爻阴阳定,以中爻阴阳定,以下爻阴阳定。)三、易立体模型上的八卦关系 (八卦的卦序排列可以有8!=40320种,在立体易模型上这些卦序分两类三种形态:1、表层卦序,不需要通过立体易的中心点联结的八卦卦序,又可分为两种;2、深层卦序,八卦序列中有一处以上是通过立体易中心点联结的卦序) 第八章 古代立体易模型的证明之一--破译术数学中的三般大卦一、术数学中的三般大卦和大小游年变卦二、解析天定卦三、关于《青囊海角经》--兼论翻卦产生的年代第九章 古代立体易模型的证明之二--破解京房八宫卦编排之谜第十章 古代立体易模型的证明之三--破译陈抟《龙图序》第十一章 古代立体易模型的证明之四--伏羲时代易的立体模型和平面化一、关于伏羲和伏羲时代二、神秘的含山玉片--易立体模型的平面图式三、奇异的带孔石刀组合(薛家岗文化三期发现,一套7件带孔石刀,孔的数目都是奇数,1+3+5+7+9+11+13=49。7件刀叠起来正好是金字塔图形)四、五千年前的球面几何学--天球还是元苞?(考古学者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薛家岗文化等多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六孔陶球,这些圆球画出了三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平面在球面上的交线。上述遗址年代距今5000-6000年。这是立体易模型的实际应用)五、伏羲造六峜--立体易模型的实际应用 (六峜=六基,即祭坛、台,其造作在八卦诞生之前)第十二章无法结束的结束语--寻找中国的金字塔一、三易新说 (《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故《连山》《归藏》《周易》可能是三代不同的易模型或易图或易法,连山是立体易模型分解后的形象;归藏就是龟藏,实物是含山玉龟及玉片图形,是依照立体易模型变成平面图式后放在龟甲之中所作的说明。)二、台与易 </p> <P>少了一附图补上</P>
<P></P> 有应用过没? 本帖最后由 FBI2009 于 2011-1-14 20:12 编辑
请问:能否根据已知的卦象去推导出未来的卦象?
可看晚辈的问题:http://www.fengshui-168.com/thread-80103-1-1.htmlhttp://www.fengshui-168.com/thread-80103-1-1.html 这么排的原理是什么呢? 此文研究成果,實現了天圓地方的64卦立體圖,其實圓圖、方圖應該實都是立體圖,可惜古人沒有用三度空間表現出來,或是受限工具?還是數學邏輯的推理?感謝這些默默研究的學者,公佈研究成果,讓我們這一代人,有眼福去看空間立體圖。我記得25年前,曾花一些時間專研斗數,星曜排列設計原理,參考其他書籍,看過筆名“破青”出過一本書,此位作者是碩士研究生,專研八卦中另一種體系,叫做中天卦,前幾年似乎在書局看過另一位研究卦理者,似乎運用類似?或者相同於中天卦,解析另一套預測卦象方法,末學實不知此些不同理論是否有沾邊關係?期待各方高手能進一步提供看法。 将易学复杂化·过之则不及··形下之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