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奧旨是否是楊筠松所著疑点
<p><font color="black" size="3">《青囊奥旨》“先天<font color="red">罗经</font>十二位,后天方用干支聚。”</font></p><p><font size="3"><font size="6"><font color="black" size="2"><font face="宋体">个人对此句有疑点,疑点就是“<font color="red">罗经</font>”二字。罗经一词在唐宋尚未出现,皆称指南鱼,指南龟,指南针,地螺或地罗。罗经一词应该是在明清时期航海盛行时产生的。除了《青囊奧旨》,在宋唐以前典籍未有罗经一词。</font></font></font></font></p>
<p><font size="3"><font size="6"><font color="black" size="3"><font face="宋体">不知大家怎样看?欢迎探讨!但反对攻击谩骂。个人声明绝无贬低《青囊奧旨》在风水上伟大成就的意思。只想做学术探讨,以释心中疑惑。<br><br></font></font></font></font></p><font size="3"><font size="6"><font color="black" size="2"><font face="宋体"></font></font></font></font> 本帖最后由 script 于 2009-5-6 12:48 编辑
<P>有道理 </P>
<P> </P>
<P>罗盘,又称罗经,取“包罗万象、经纬天地”之意。古代,航海、探险、旅行、军事等领域多用其测定方位,民间则用其测定宅基朝向等。日规,亦名日晷,是根据日影(月影)测定当地时间的计时器。罗盘、日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技成果,罗盘的前生为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应用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利用天然磁铁矿磨成“司南”;宋代又发明了“指南鱼”,应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演变为罗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据考,明嘉靖( 1522年)以前指南针为无支撑的磁针,或悬浮水面,或以丝线悬于空中。此后,罗盘工艺更加完善,并经阿拉伯传至欧洲。</P> 是阿 有很多的經書 都有被後人修改過了 有道理的猜想
很多问题讨论的人越多。。问题越深入。。
但青囊奧语有很多创新。。
三合有三合的版本。。玄空有悬空的版本。。。 哎!看来这样的问题,高手也要选择回避了!
青囊奧旨是否是楊筠松所著疑点
<P><FONT color=black size=2>《青囊奥旨》“先天<FONT color=red>罗经</FONT>十二位,后天方用干支聚。”</FONT></P><P><FONT size=2><FONT size=6><FONT color=black size=2><FONT face=宋体>个人对此句有疑点,疑点就是“<FONT color=red>罗经</FONT>”二字。罗经一词在唐宋尚未出现,皆称指南鱼,指南龟,指南针,地螺或地罗。罗经一词应该是在明清时期航海盛行时产生的。除了《青囊奧旨》,在宋唐以前典籍未有罗经一词。</FONT></FONT></FONT></FONT></P>
<P><FONT size=2><FONT size=6><FONT color=black size=2><FONT face=宋体>不知大家怎样看?欢迎探讨!但反对攻击谩骂。个人声明绝无贬低《青囊奧旨》在风水上伟大成就的意思。只想做学术探讨,以释心中疑惑。<BR></FONT></FONT></FONT></FONT></P> 对唐宋文化没有研究 看来是有很多种版本。
《青囊序》:先天罗经十二支,后天再用干与维。 全部都套在杨公身上。。。。。 楼主说的 有道理啊 著名易学家郭彧在《风水实话》中考证出杨公根本就没有留下任何书面的著作。 楼主说的 有道理啊 疑点肯定是有的,但是谁所著不是一般人能够考证的.
一些经典,流传千年,一些字、词在流传中出现变更或缺漏是在所难免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
不管是谁所著,我想只要它的理论切合实际、并且千百年来一直被沿用,就应该值得我们去研究! 应该值得我们去研究! xl_mo 发表于 2009-5-9 09:51
著名易学家郭彧在《风水实话》中考证出杨公根本就没有留下任何书面的著作。
有理,其实我也可以编几句似是而非,似迷而迷的东西(哈哈,已经编过一些了)(,有些人越是看不懂越觉得你神,如再经几位有点名气的大师吹捧一下,就会有更多的人趋之若骛,这是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