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存的“八卦迷宫道观”四川省遂宁市高峰山
本帖最后由 珊亞 于 2009-5-13 17:22 编辑八卦迷宫——高峰山<br>2007-07-23<br><img src="http://www.snxw.com/Photo/UploadPhotos/200804/2008041416242487.jpg" border="0"> <br> <img src="http://www.showchina.org/tour/lyd/sichuan/zt/shuining/msfj/200707/W020070724387320276254.jpg" border="0"> <br><br><img src="http://www.snxw.com/Photo/UploadPhotos/200803/2008032711105532.jpg" border="0"> <br><img src="http://www.snxw.com/Photo/UploadPhotos/200803/2008032711100345.jpg" border="0"> <br> <br><br> 高峰山位于蓬溪县城北25公里处,属文井镇所辖。环山百里皆为中丘地带,而独此山一峰突起,海拔547米,且树木葱笼,覆盖全山。遥望高峰山,恰如绿色宝塔巍然屹立;登山远眺,真有“人在画中游”、“一览众山小”之感。<br> <br> 高峰寺,始建于唐,屡废屡兴,至清未明初所建成的寺庙建筑群尚遗存至今。寺庙全部建筑均为木结构楼阁式,整个建筑群按先天八卦设计修建,5200多平方米的建筑有大小门400多道,在全国宫观、寺庙中实属罕见。其门又分为正门、侧门、虚门、活门、死门、机关暗道门等几种,都沿山势交错设计,故有“川北迷宫” 之雅称。<br><br> 高峰山腰依八卦按乾、坤、坎、离而设4门,依“四象”修4条上下山小道,山顶、山腰、山脚因八卦而呼应神通。全山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古柏 5000余株。在山顶,极目四望。环山有8条山系,恰恰相反似8条巨龙回首向高峰。高峰山顶,又形似长龙,且以唐代古刹为龙头,有如九龙翘首捧太极。<br><br>http://www.showchina.org/tour/lyd/sichuan/zt/shuining/msfj/200707/t120807.htm<br><br> 珊姐不贴个图分享一下? 本帖最后由 珊亞 于 2009-5-13 17:05 编辑
<h1>八阵图</h1>
<div class="text_pic" style="float: right; visibility: hidden;"><a target="_blank" href="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570f8c58473349c79c8204f1.jpg"><img src="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570f8c58473349c79c8204f1.jpg" title="八阵图"></a><h3>八阵图</h3></div><h2 class="first"><a name="1"></a>【简介】</h2> 三国时<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347.htm">诸葛亮</a>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见《<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372.htm">三国演义</a>》)<h2 class=""><a name="2"></a>【记载】</h2> 据《<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6440.htm">三国志</a>_
蜀志_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水经_沔水注》及《汉中府志》说在
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寰宇记》说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区北三十里的牟弥镇。<br>
最近,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
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
术应用。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989.htm">黄帝</a>和<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51836.htm">风后</a>研创《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b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周易</a>》·诸葛亮·“<b>八阵图</b>”<h2 class=""><a name="3"></a>【《周易》的精髓】</h2> <br>
诸葛亮崇尚法家和黄老思想,同时精通易学。陈立夫先生曾为1994年举行的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题词 “明易先知”,就明确指出了诸葛亮的“先知先觉”与其精通《周易》密切相关。 <br>
《周易》的精髓是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把不同质、不同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其运行
的规律。诸葛亮治国、用兵时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综合考察。他在《将苑·智用》中写道:“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强调一个优秀的将领应“上知天文,中
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
(《将苑·将器》)。“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星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
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将苑·兵
势》)这真是将《周易》天、地、人综合一体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br>
周易讲“数、理、相”的统一,“数、理”通过“相”表现出来。而“数、理”则和源本自然的“心”是同一的。正如陆九渊所说,“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而中国哲学的精髓也在把握一“心”,用来感通天地,感悟人生。 <br>
正所谓“相由心生” <br>
周易的预测正是基于“心”所外现的“相”而作出的,是非常准确而科学的。但是,人的“心”却是可变的,“心”则“相”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故根据过去的相所做的预测便不会很准确了。 <br>
但人的“心”又并非变化无常,有一定的稳定性,是有规律的变化。故周易在总体的规律上所做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和天气预报相似,只能得其大概,不能得其细节。对细节的把握只能针对不远的时间段作出。 <br>
但同时,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算出的命并不能肯定必然的说明未来。命运的发展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相由心生”,真正自己努力摆脱命运的束缚,成了贵人,“相”也变成“贵人”相了。<h2 class=""><a name="4"></a>【卦象占筮】</h2> <br>
从传世的诸葛亮的有关著作来看,其中不但涉及《易》理,也透露出诸葛亮对卦象占筮的精通。如
《阴符经注》云:“天垂象,圣人则之,推甲之,画八卦,考著龟,稽律历,则鬼神之情,阴阳之理,昭著平象,无不尽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转而
用之,神出鬼入,万明一矣。”所谓“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就是指《周易》的占筮方法。<h2 class=""><a name="5"></a>【相关记载】</h2> 今人感到颇为神秘的“八阵图”是不是子虚乌有呢?诸葛亮是否真的创有“八卦阵”呢?<br>
《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68408.htm">木牛流马</a>,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作为古代战争中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图,诸葛亮的原“图”今虽不见,然有传说为诸葛亮练兵遗址的所谓“八阵图垒”。<b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9497.htm">郦道元</a>《水经注·江水》云,这种“图垒”皆垒细石为之。共有三处:一在陕西沔县;一在重庆奉节;一在四川新繁,尤以在奉节者最为著名。奉节原为古鱼复县,治所在今奉节东白帝城,三国时刘备改名永安,唐改称奉节。<br>
诸葛亮“八阵图垒”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根据唐代李鉴《太白阴经》、<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4691.htm">李靖</a>《问对》等记载,以及当代学者的推演(见《孙子学刊》1994年第9期封底),现将诸葛亮的“八阵图”示意如下:<h2 class=""><div class="text_edit"><br></div><a name="6"></a>【八阵图的命名和组成】</h2>
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
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h2 class=""><div class="text_edit"><br></div><a name="7"></a>【发展历程】</h2> 纵观《唐太宗李公卫问对》全书,可发现八阵图的发展和改进的全过程: <br>
黄帝《握奇文》------五阵,握机阵,丘井之法 <br>
↓↓↓ <b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742.htm">姜尚</a>《太公兵法》---太公阵 <br>
↓↓↓ <b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69438.htm">司马穰苴</a>《司马法》---五行阵 <br>
↓↓↓ <b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810.htm">管仲</a>--------重新整理〈太公兵法〉 <br>
↓↓↓ <b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2676.htm">孙武</a>《孙子兵法》-----八卦阵 <br>
↓↓↓ <br>
诸葛亮《八阵图法》----八阵图 <br>
↓↓↓ <b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56556.htm">韩擒虎</a>------九军阵法,即八阵图的别名 <br>
↓↓↓ <br>
李靖《卫公兵法》----六花阵 <br>
↓↓↓ <b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16595.htm">李绩</a>《卫公兵法》----六花阵 <br>
可以看出《八阵图》渊源极深,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经过姜太公,司马穰苴,管仲,孙武等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使他达到了顶锋,完善为八阵!唐代李靖由于九个阵指挥过于复杂而简化为六花阵。<h2 class=""><div class="text_edit"><br></div><a name="8"></a>【八阵图的特点】</h2>
八阵图的特点,正如李靖《问对》所指出的,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而其构想,则与《周易》是分不开的。八阵
的排列,实际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图”(即“后天八卦图”)。八阵中的每一阵都由六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阵加中军的总共六十四个小阵,与《周
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于八阵图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孙子注》所说的“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则更是《易》理在布阵中
的具体应用。(林花甲2005年2月) <br>
“八阵图村落”就坐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八阵图村落”早已面目全非。上图为“八阵图村落”的分布图。<h2 class=""><a name="9"></a>【内容记载】</h2>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就载有“八阵功高妙用藏与名成八阵图”的诗词赞歌。 <br>
<b>天覆阵赞</b>: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br>
<b>地载阵赞</b>: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br>
<b>风扬阵赞</b>: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br>
<b>云垂阵赞</b>:云附於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出,云能晦异,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br>
<b>龙飞阵赞</b>: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名象为龙。 <br>
<b>虎翼阵赞</b>: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br>
<b>鸟翔阵赞</b>:鸷鸟将搏,必先翱翔,势临霄汉,飞禽伏藏。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br>
<b>蛇蟠阵赞</b>: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 <br>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3304.htm">青龙</a>(阵),右为<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3620.htm">白虎</a>(阵),前为<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9269.htm">朱雀</a>鸟(阵),后为<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4702.htm">玄武</a>蛇
(阵),虚其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
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
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
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h2 class=""><div class="text_edit"><br></div><a name="10"></a>【相关诗词】</h2> <b>八阵图</b><b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211.htm">杜甫</a><br>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br>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br>
<b>解释</b><br>
【注解】: <br>
1、盖:超过。 <br>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br>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br>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br>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br>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br>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br>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br>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6213.htm">刘备</a>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br>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
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
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br>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br>
据《荆州图副》和<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4752.htm">刘禹锡</a>《嘉
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
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
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br>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
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
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
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
绵、余意不尽的感觉。<br>
<b>八阵碛</b> <b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517.htm">苏轼 </a><br>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br>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br>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br>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br>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br>
自従汉道衰,蜂起尽奸杰。<br>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br>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br>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br>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br>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br>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br>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br>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br>
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h2 class=""><div class="text_edit"><br></div><a name="11"></a>【孙膑兵法】</h2> <br>
八阵(1) <br>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2),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3),此王者之将也。 <br>
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后(4),皆待令而
动。斗一,守二(5)。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6)乱,先其选卒以乘之(7)。敌强以治(8),先其下卒(9)以诱之。车骑与(10)战者,分以为
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11)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12)则多其弩。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13)。 <br>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古人讲布阵之法多称“八阵”。“八阵”不是指八种不同的阵。 <br>
(2) 万乘国,指可以出兵车万乘的大国。 <br>
(3) 诤(zheng证),借为静。意谓没有取胜的把握就按兵不动。 <br>
(4) 诲,疑借为每。锋,先锋部队。后,后续部队。 <br>
(5) 意谓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敌交战,以三分之二的兵力等待时机。 <br>
(6) 以,犹言“而”。下文“敌强以治”同。 <br>
(7) 乘,凌犯。意谓先以精兵攻击敌人。 <br>
(8) 治,严整。意谓敌人战斗力强,阵容严整。 <br>
(9) 下卒,战斗力弱的士卒。 <br>
(10) 与,参与。 <br>
(11) 易,地形平坦。 <br>
(12) 厄(e饿),指两边高峻的狭窄的地形。 <br>
(13) 生、死,指生地、死地。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 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 变化万端 可当十万精兵。(见《三国演义》)
及至后代 精通此阵者已十分罕见 却不料出现在明代太湖山庄。太湖山庄庄主澹台仲元化用此阵 训练八人立于八门位置上 攻敌时进退自如 来去如潮 古怪厉害之极 并曾用此阵法困住大内八大身怀绝技的高手。(见梁羽生《萍踪侠影》)
再如任天吾家的假山树木即按八阵图古法布置 普通人若不熟悉此阵 绝对走不出去。(见梁羽生《鸣镝云录》)
据《三国志_蜀志_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绘成图形 见《武备志》。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水经_沔水注》及《汉中府志》说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寰宇记》说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的牟弥镇。
最近 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该图共分九幅 一幅为八阵正图 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 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
《周易》·诸葛亮·“八阵图”
诸葛亮崇尚法家和黄老思想 同时精通易学。陈立夫先生曾为1994年举行的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题词 “明易先知” 就明确指出了诸葛亮的“先知先觉”与其精通《周易》密切相关。
《周易》的精髓是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 把不同质、不同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其运行的规律。诸葛亮治国、用兵时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综合考察。他在《将苑·智用》中写道:“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强调一个优秀的将领应“ 上知天文 中察人事 下识地理 四海之内 视如室家” (《将苑·将器》)。“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 二曰地 三曰人。天势者 日月清明 五星合度慧星不殃 风气调和。地势者 城峻重崖 洪波千里 石门幽洞 羊肠曲沃。人势者 主圣将贤 三军由礼 士卒用命 粮甲坚备。善将者 因天之时 就地之势依人之利 则所向者无敌 所击者万全矣。”(《将苑·兵势》)这真是将《周易》天、地、人综合一体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从传世的诸葛亮的有关著作来看 其中不但涉及《易》理 也透露出诸葛亮对卦象占筮的精通。如《阴符经注》云:“天垂象 圣人则之 推甲之画八卦 考著龟 稽律历 则鬼神之情 阴阳之理 昭著平象 无不尽矣。八卦之象 申而用之 六十甲子 转而用之 神出鬼入 万明一矣。”所谓“八卦之象申而用之” 就是指《周易》的占筮方法。
今人感到颇为神秘的“八阵图”是不是子虚乌有呢?诸葛亮是否真的创有“八卦阵”呢?《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 损益连弩木牛流马 皆出其意;推演丘法 作八阵图 咸得其要云。”作为古代战争中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图 诸葛亮的原“图”今虽不见然有传说为诸葛亮练兵遗址的所谓“八阵图垒”。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这种“图垒”皆垒细石为之。共有三处:一在陕西沔县;一在重庆奉节;一在四川新繁 尤以在奉节者最为著名。奉节原为古鱼复县 治所在今奉节东白帝城三国时刘备改名永安 唐改称奉节。诸葛亮“八阵图垒”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根据唐代李鉴《太白阴经》、李靖《问对》等记载以及当代学者的推演(见《孙子学刊》1994年第9期封底) 现将诸葛亮的“八阵图”示意如下:
http://www.blog.com.cn/user11/27472/upload/20051146576.gif
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 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 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 天、地、风、云为“四正” 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蛇)为“四奇”。另外 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
八阵图的特点 正如李靖《问对》所指出的 是“大阵包小阵 大营包小营 隅落钩连 曲折相对” “内圆外方”;而其构想则与《周易》是分不开的。八阵的排列 实际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图”(即“后天八卦图”)。八阵中的每一阵都由六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阵加中军的总共六十四个小阵 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于八阵图的奇正之法 即杜牧之《孙子注》所说的“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 彼此相穷 循环无穷” 则更是《易》理在布阵中的具体应用。(林花甲2005年2月)
“八阵图村落”就座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 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 “八阵图村落”早已面目全非。上图为“八阵图村落”的分布图。
http://www.blog.com.cn/user11/27472/upload/20051149383.jpg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 兼容了天文地理 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就载有“八阵功高妙用藏与名成八阵图”的诗词赞歌。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 外方内圆 四为风扬 其形象天 为阵之主 为兵之先。善用三军 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 其形正方 云主四角 冲敌难当 其体莫测 动用无穷 独立不可 配之於阳。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 附之於天 变而为蛇 其意渐玄 风能鼓物 万物绕焉 蛇能为绕 三军惧焉。
云垂阵赞:云附於地 始则无形 变为翔鸟 其状乃成 鸟能突出 云能晦异 千变万化 金革之声。
龙飞阵赞:天地后冲 龙变其中 有爪有足 有背有胸。潜则不测 动则无穷 阵形赫然 名象为龙。
虎翼阵赞:天地前冲 变为虎翼 伏虎将搏 盛其威力。淮阴用之 变为无极 垓下之会 鲁公莫测。
鸟翔阵赞:鸷鸟将搏 必先翱翔 势临霄汉 飞禽伏藏。审之而下 必有中伤 一夫突击 三军莫当。
蛇蟠阵赞:风为蛇蟠 附天成形 势能围绕 性能屈伸。四奇之中 与虎为邻 后变常山 首尾相困。
“八阵图”的组成 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 为天地风云正阵 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 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 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 艮者为山 山川出云 为云阵 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 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 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 后为元武蛇(阵) 虚其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 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 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 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 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 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 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 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 两阵相从 一战一守;中外轻重 刚柔之节 彼此虚实 主客先后 经纬变动 正因为基 奇因突进 多因互作 后勤保证。”
回答者: 琉璃の小恶魔 - 助理 二级 10-5 21:02
【八卦知识】
八卦的"卦", 是一个会意字, 从圭从卜. 圭, 指土圭, 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 卜, 测度之意. 立八圭测日影, 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 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 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 爻有阴阳两类, 阳爻表示阳光, 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 三才的天部, 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 这些星象之学, 古称天文. 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 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 人部指把天文, 地理和人事结合, 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 最下一横叫初爻, 中一横叫二爻, 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 乾为天, 坤为地, 震为雷, 巽为风, 艮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总称为经卦, 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组合, 则构成六十四卦.
【先天八卦图】
先天八卦讲对峙, 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 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 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 称为天地定位; 震巽两卦对峙, 称为雷风相薄; 艮兑两卦相对, 称为山泽通气; 坎离两卦相对, 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 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 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 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
第一周期: 从坤卦左行, 表示冬至一阳初生, 起于北方; 从乾卦右行, 表示夏至一阴初生, 起于南方, 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 即由卦的初爻组成. 这一寒一暑, 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
第二周期: 由卦之中爻组成, 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 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 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象.
第三周期: 由卦之上爻组成, 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 即朔; 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 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年月日时周期.
【中天八卦图】
中天易的天文依据,乃本地法之晷景而来, 晷景又决定于"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之历数. 参阅中天八图我们可以了解中天八卦与节令宫辰的关系.
【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讲流行, 形容周期循环, 如水流行, 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 五行的母子相生. 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 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 万物的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每周天360日有奇, 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 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
每卦有三爻, 三而八之, 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
实质了. 八阵碛
苏轼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従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
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珊亚姐是遂宁人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