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雄,宝贝不宝(杂文)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TBODY>
<TR>
<TD align=left width="97%"></TD></TR>
<TR>
<TD height=17></TD>
<TD class=p14></TD></TR>
<TR>
<TD height=17></TD>
<TD class=au align=left>
<DIV class=uau> </DIV></TD></TR>
<TR>
<TD></TD>
<TD></TD></TR></TBODY></TABLE><A name=#2></A>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gray align=middle width="3%" height=17>2</TD>
<TD class=p14 align=left><A name=824725916></A><FONT color=#0000cc>英雄不雄,宝贝不宝(杂文) </FONT></TD></TR>
<TR>
<TD></TD>
<TD align=left width="97%">
<TABLE class=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gray14><CC><BR><BR><BR><BR> 认为其“唯心”,我觉得说这话的人才是真正的“违心”。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事实。有的人就是看见了事实还不相信,因为觉得无法解释其现象嘛。但你解释不了,现代科学暂时也无法解释,它就是迷信就是唯心?唯心是主观臆断,唯物讲究客观事实。高喊“唯物”的人却主观臆断,高喊别人“唯心”的人人家不理你却自己在脚踏实地干哪。谁更唯心,谁更唯物?至此,我认为的是所谓“唯心”的人恰恰更“唯物”,而所谓“唯物”的人更“唯心”。就转成了老子的两极互换论。提及老子,老子也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出自《道德经》吧?“知道不如信道难,信道不如行道难”。为了不至于坠入魔道,研究其便是最大的保证。不能一概说是科学,也不能一概说是迷信。只有弄清它的本质,才是真正的科学、治学态度,难道不是吗?我们花费如此大精力、物力、财力去研究它,究竟是为什么呢?自欺欺人有什么意义呢?更富有戏剧性的是中医的变迁史。因为“阴阳五行是迷信的大本营”,中医也一度被打成封建迷信而成为大毒草,但后来事实证明了中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而重新被世人所尊崇……这里的话也不用我多说了,想来读者也是明白的。 <BR><BR><BR><BR><BR> 是的,周易是宇宙之道,是智慧之道,是人生之道 ,是永恒之道…… <BR><BR><BR>在这个一度喧嚣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个宁静的空间,在这个一度荒唐的时代,我们需要并不荒废的精神;在这个令人一度惶然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沉着应战;在这个来去匆匆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点平淡的生活; <BR><BR><BR><BR> 那么,我们就共同学习祖国的灿烂文化吧!不求流芳百世,但愿能无愧祖宗。 <BR><BR><BR><BR><BR> 学易的人,少有能站起来横眉冷对庸夫指的。所以英雄不雄。 <BR><BR><BR><BR><BR> 周易文化,竟然倍受冷落,可见宝贝不宝。不宝也要算好的,怕的是宝贝不保,那就完蛋了。 <BR><BR><BR><BR><BR> 这些话,是我套用某诗人“花生不花,麻花不麻,清官不清,法官不法”的。如此而已!痛快! <BR><BR><BR><BR><BR><BR><BR><BR>补记: <BR><BR><BR><BR><BR> 该文最初在《女友》杂志网论坛里发表,一发就遭到非议。但我还是我,文章还是文章。我还在这里坐着,文章还在那里挺着。可见非议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而且争议的结果是把这篇东西争成了热门帖子,这是我所期望的——这样就有更多的人知道世界上居然有易经这样伟大的东西的存在了。而且在《女友》的那段时间,很好地练了我的口才。也是在那里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女人,真是天生的语言家! <BR><BR>后面那段东西仿佛一段广告词,很有些幼稚的味道。文章题目也有点俗气,,但文章内容却非常有大气,因为我在作此文时一直都是生着气的。 <BR><BR> 这东西是16岁时写的了,那时年少气盛,现在就算想写,也写不出来了。周易六爻网那时是我一个锻炼的很好的场所,也是在那里有幸得见一瑞老师。不过现今周易六爻网早已物是人非,不知什么原因,论坛没了,就算是要学习,也还是要先付费才行。 <BR> 不过《易经》给我的一个启示是:任何一个东西都是要变化的。一个小小的网站又怎能例外?不过这个变化来得太突然,我突然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是人变了,还是网站变了。但无论怎样,钱是不会变的。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当然不会存活很久。是会被很快扼杀的。 <BR><BR><BR>今日浏览诸多网站,在恩师凌志轩先生论坛内复见此文,勾起往事无数,录于此,以供方家贻笑。 <BR><BR><BR></CC></TD></TR></TBODY></TABLE></TD></TR>
<TR>
<TD height=17></TD>
<TD class=p14></TD></TR>
<TR>
<TD height=17></TD>
<TD class=au align=left>
<DIV class=uau> </DIV>
<SCRIPT>document.write("<div class=shi id=p_youa_"+(hiID)+"> </div><div class=auw id=p_hi_"+(hiID++)+" value='周易玄'></div>");</SCRIPT>
<DIV class=shi id=p_youa_1> </DIV>
<DIV class=auw id=p_hi_1 value="周易玄"><IMG id=hi_1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tieba.baidu.com/tb/img/hi/hiOffline.gif" align=absBottom border=0> </DIV>
<DIV class=uau><FONT class=gray12 color=#666666>2006-6-1 22:08 </FONT> <INPUT id=hTitle_2 type=hidden value=英雄不雄,宝贝不宝(杂文)><A class=t onclick="ResetReplyTitle('2','hTitle_2');" href="http://tieba.baidu.com/f?kz=103809757#sub"><FONT color=#261cdc>回复此发言</FONT></A> </DIV></TD></TR>
<TR>
<TD></TD>
<TD>
<HR class=fenge align=left width="87%" SIZE=1>
</TD></TR></TBODY></TABLE><A name=#3></A>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gray align=middle width="3%" height=17>3</TD>
<TD class=p14 align=left><FONT color=#0000cc></FONT></TD></TR>
<TR>
<TD></TD>
<TD align=left width="97%">
<TABLE class=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gray14><CC>对于一切神奇现象或一些常理难以理解和解释的言语和行为,通常的说法是:迷信。而与迷信相对应的理所应当是“科学”了。经常把科学挂在嘴边,但如果要随口说出科学的含意,却一时还真的是会把人懵住的,确实一时很难准确地把科学的概念说清楚。为了慎重起见,不误世人,便从书架上拿来《现代汉语词典》(该典是1979年商务印书馆印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撰、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并且使用范围很广的一本词典)。翻到六百三十一页,看到科学的定义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的概念,自打“出世”以来,世人就这么一直称呼它,熟悉它,使用它,也许是因为太熟悉的原故,至今,也就没有发现这“科学”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然而,当您仔细地用心去瞧它—— 眼神不好的您戴上眼镜,还不行,您就用放大镜。怎么样,看清楚了罢,这科学还真的是有一些先天的缺陷。您再仔细瞧瞧,这不,这问题不就出来了。这“思维”二字就是“科学”的先天缺陷。当初,不知是因为笔误,还是由于粗心或者是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使得这“科学”的定义留下了历史的遗憾!众所周知,世间万物,凡有生命者才有思维,不研究、探索生命本身的客观规律,而仅去研究和探索“思维”的规律,那这“思维规律”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在这大千世界中,人是万物之灵,自然、社会的主体,如果脱离了“人”这一万物之灵来谈所谓的思维规律,那岂不是空谈! <BR> 所以说,要反映思维的客观规律,首先要反映人生的客观规律,只有探索、把握人生的客观规律,思维的客观规律才有研究的必要、研究的价值和研究的现实意义。想明白了这个理后,笔者不敢怠慢,赶紧请来了帮手,抬来了云梯,小小心心、恭恭敬敬地把世间万物之灵的“人”字,慎重地请进了科学的“定义”中。由此,一个全面、准确、客观的科学定义问世了: <BR>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人生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BR> 当今世界先进国家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水平,足以让世人惊讶。尽管如此,国外一位博士近日却说了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笔者愿与大家共勉,并作为本文的结束语:科学不能够创造奇迹,但是明天的科学却可以解决今天被认为是神奇的问题。</CC>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 在说什么东东,不明。 寓意深刻哲理性强好文章支持一下楼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