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我們為何要公祭大禹
<FONT class=fbody id=zoom><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450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align=middle><IMG src="http://society.people.com.cn/mediafile/200703/19/F200703190820523507182311.jpg"></TD></TR>
<TR>
<TD align=middle><FONT color=#000000>大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的奠基者,又是中國古代的治水英雄。圖為祭禹現場。袁雲攝</FONT></TD></TR></TBODY></TABLE></FONT><BR><BR><SPAN style="COLOR: blue">你的腳步已經遠去,卻分明在眼前,萬水千山都有你的足跡印遍;你的背影已經遠去,卻分明在眼前,九州歸一都因為你的心血相連……”</SPAN><BR style="COLOR: blue"><BR> 委婉、深情的歌聲,唱的就是大禹,那位治水的上古英雄。<BR><BR> 春天來了,通向大禹陵的長長陵道邊,綠樹抽出了新葉、花叢發出了嫩芽。每到這個時節,紹興人又在謀劃,如何祭祀這位華夏先祖。<BR><BR> <FONT color=red>祭禹活動歷史悠久<BR></FONT><BR> 鳴銃、擂鼓、撞鐘、獻酒、祭舞……每年農歷三月初五,華夏兒女們都在大禹生日這天,來到大禹陵,紀念先賢。<BR><BR> 大禹同炎黃兩帝一樣,是華夏兒女共同敬奉的始祖。大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的奠基者,又是中國古代的治水英雄。他在治水中不畏艱險、身先士卒、公而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偉大品格,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瑰寶。<BR><BR> 紹興祭禹的歷史十分悠久。公元前2059年左右,從大禹的兒子夏啟開端,祭會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啟首創的祭禹祀典,是中華民族國家祭典的雛形。公元前 210年,秦始皇“上會稽,祭大禹”。公元960年,宋太祖頒詔保護禹陵,開始將祭禹正式列為國家常典。明清兩朝的祭禹儀式和制度最為完備,典禮也最為隆重,明清兩朝大祭禹陵各達20多次。清代康熙帝、乾隆帝都親臨紹興祭禹。1933年,禹廟再度修復並舉行了隆重的祭禹活動。<BR><BR> 1995 年4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紹興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行了公祭大禹陵典禮,開啟了新中國祭禹的新篇章。不久,江澤民同志親臨大禹陵視察,充分肯定大禹精神和紹興祭禹活動,並親筆題寫了“大禹陵”坊額。接著,大禹陵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R><BR> 1995年以來,紹興市本著“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公祭、十年一大祭”的原則,每年舉行祭祀活動。2006年的祭祀規模最大。那天,在祭禹廣場上, 3000多名參祭人員組成12支方隊,自發前來的群眾超過7000人;民樂吹打隊、古旗隊、儀仗隊、古樂隊、鑼鼓隊、放銃隊、禮生和導引隊、祭舞隊等9支表演隊伍也有500多人。<BR><BR> 祭祀的儀式也很有講究。一般祭祀典禮從9點50分開始,意寓“九五之尊”,是對大禹這位立國之祖的尊重;隨后鳴銃9響,寓意大禹平洪水、定九州的不朽功績;鼓手擂鼓34響,表達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對先賢的緬懷;撞鐘13響,傳達出13億中華兒女對先祖的綿綿追思。鼓樂聲中,參祭人員向大禹獻上50年陳釀,全體參祭人員面向大禹陵三鞠躬。主祭人致祭文畢,便是身穿古代服裝的少男少女跳起粗獷的祭舞,由衷贊美大禹澤被后世的豐功偉績和臣服萬民的道德操守……<BR><BR> 據了解,今年的公祭大禹陵活動,大致也按這樣的程序進行。但祭典時間將從去年的1個小時縮短到45分鐘左右。<BR><BR> <FONT color=red>今年祭禹規格提升<BR></FONT><BR> 今年3月1日,文化部復函浙江省政府,同意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禮由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紹興市人民政府承辦。這就意味著,祭禹不僅僅是紹興乃至浙江的事,也是中華民族祭祀民族先祖的大事。<BR><BR> 自1995年開始公祭大禹陵以來,將“祭禹”活動提升規格、擴大規模,爭取形成“北有黃帝陵,南有大禹陵”的文化格局一直是紹興人的夢想。紹興先將公祭大禹陵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候選項目向國家有關部門進行申報,很快得到批准。這一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類文化空間大類”中。今年2月12 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一號函件向文化部商請共同主辦2007公祭大禹陵典禮,得到了文化部同意。“紹興市已經為祭禹升格做好了物質准備。”紹興市一位領導說。近年來,紹興市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新建了祭禹廣場、水上祭台、守陵村和夏禹文化園。守陵村——新禹陵村佔地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目前,有20戶村民代表整個家族守陵。<BR><BR> 作為全國唯一的守陵村,新禹陵村隨處可以感受到濃厚的“禹文化”:禹陵村記、古戲台、禹祀館、宮河埠頭、禹裔館、禹會茶館,還有古色古香的禹裔住宅,沿著修繕一新的禹陵村道一路行走,到處可以看到禹文化的印跡。<BR><BR> 而今年,大禹陵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新裝修”:恢復大禹陵享殿,設立香火堂,改造祭禹廣場,對禹廟拜廳進行維修。<BR><BR> 紹興市有關專家認為,現在的大禹陵,陵道悠長,鐘樓、鼓樓齊全,周圍環境優美如畫,有山有水,有樓有亭,人文景觀與自然山水相融,特色鮮明。<BR><BR> <FONT color=red>整合資源文化唱戲<BR></FONT><BR> 與以往“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辦節模式不同,在公祭大禹陵活動中,文化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它不僅成為各節會的“粘合劑”,使紹興的各種文化資源得到了充分挖掘、整合,而且使紹興的魅力和實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BR><BR> 紹興市節會辦一位負責人介紹說,2007年,公祭大禹陵活動,將與第23屆中國蘭亭書法節、2007紹興水城風情旅游節、2007中國紹興茶文化節聯動,以“四節聯辦”的形式舉行。<BR><BR> “這種組合方式,在去年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功!”紹興市節會辦負責人說。<BR><BR> 去年,紹興市將公祭大禹陵活動與中國蘭亭書法節、紹興茶文化節、國際書法朝聖節等節會進行整合,實現了市縣聯動,資源共享。祭禹活動提高了茶文化節、書法節、西施文化節活動的檔次,而其他節會又可以豐富和充實祭禹活動的內涵。<BR><BR> 一位專家認為,一節帶多節,形成系列,整合好節會資源,是十分有意義的。祭禹形成的拳頭產品和整體效應,必將帶動紹興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的形成,並將進一步打破以往“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格局,使文化成為主角,成為一種經濟。<BR><BR> 紹興的名人、文化、名產、旅游聯系緊密,將祭禹和書法節等節會組合起來,將形成紹興的文化制高點。一位專家認為,將書法節與祭禹放在一起,是非常明智的。祭禹和書法節都是在春和景明之時,大禹與王羲之都是先賢,既祭大禹又祭書聖,非常合適。兩節合辦,既可以培養人們的高尚情操,又可以增加人們的文化修養。<BR><BR> “我們要通過整合,擴大文化內涵,進一步打響祭禹的品牌和書法的品牌,讓這些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紹興市一位領導這樣對記者說。<BR><BR> <FONT color=red>大禹精神影響深遠</FONT><BR><BR>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紹興可謂家喻戶曉。他公而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他艱苦朴素、卑宮菲食、勤政愛民的精神,他“改堵為疏”的創新精神一直激勵著千秋萬代,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應該大力提倡。<BR><BR> 大禹“敬民、養民、護民、教民”的民本思想,更值得人們學習、紀念。2002年,香港發現一尊有著3000年歷史的國寶級青銅器,上刻銘文經專家考証是記載大禹的“德政理論”,核心內容就是“有德於民”,即為老百姓做實事。<BR><BR> 紹興市一位專家說,大禹創新是為民生的,重民生是大禹治水的方法論,原則是創新,動力是為民生。因為在大禹那個年代,隻有把水治好了,農業才能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才能實現真正的和諧。我們要學習大禹精神,從百姓的切身利益出發,重創新促發展、重民生促和諧,為實際工作提供借鑒。<BR><BR> 公祭大禹陵帶給紹興的無形資產,也在日益增加。紹興自1995年公祭大禹陵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公祭大禹陵,還引來了海內外人士到紹興尋根, 並由此形成了以“大禹風”為紐帶的華夏尋根情。據了解,自1995年后,每年都有多批前來禹陵尋根的海內外人士。這些人來紹興參觀,了解了紹興,回去又宣傳紹興,擴大了紹興歷史文化在外界的影響。<BR><BR> 公祭大禹陵也給紹興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應。1995年公祭大禹陵后,紹興一下子就有30多家企業注冊了帶有“禹”字的商標。而在祭禹之后,禹陵的游客逐年上升,現在大禹陵已成為紹興的一個重要景點。<BR><BR> 大禹屬於紹興,大禹屬於浙江,大禹更屬於每位華夏兒女。公祭大禹陵活動今年升格后,將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大禹精神將成為更多華夏兒女的精神財富。<BR> <BR><BR>來源:《光明日報》 2007年03月19日08:20 (責任編輯:史江民)<BR> 及时!谢谢! 学术数的人也不应忘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