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o 发表于 2009-7-19 07:02:17

纪念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纪念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命沉思录》<br>

天機 发表于 2009-7-19 08:44:03

<font size="4">感謝上傳。<br>上週觀看了由山東衛視制作的【季羨林】專集,<br>才瞭解到季老一生對學術的貢獻。<br>他的文集也是中國學子必細心體會的文章。<br><br><br></font>

xsdxsd 发表于 2009-7-19 11:49:32

感謝上傳。

bingyuan31 发表于 2009-7-19 17:09:25

季羡林及其生平  

季羡林是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市)。1930年,考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 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  

留学德国是季羡林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大家都知道,30年代蒋介石大搞法西斯主义,大力向希特勒学习。当时,蒋介石力图培养一批法西斯人才。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两年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法西斯德国。留学德国后,季羡林走上东方学研究道路。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即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发明。"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众所周知,法西斯德国的“东方学”是建立在雅利安种族主义理论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季羡林留学德国到底学的是什么,应该是很清楚的。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和法西斯德国关系逐渐恶化。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和法西斯德国相互宣战。在法西斯德国的中国人除了汉奸、叛徒、特务之外,稍有一点进步思想的人都受到了迫害。不过奇怪的是,季羡林不仅没有受到迫害,反而继续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更奇怪的是,季羡林也一直对法西斯德国感恩戴德,宣称"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  

1945年1O月,二战终结不久,季羡林经瑞士东归。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与李长之重逢,经李介绍,结识被鲁迅先生称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梁实秋,两人一见如故。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被时人称为卖国贼的臭名昭著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得到其赏识。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被聘为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  

解放后,季羡林受到宽大对待。继续担任北大 东语系 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8年季羡林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1984年,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 院务委员会主席。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德国、日本、泰国。  

1998年4月,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出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被极右派吹捧为"这是一本用血泪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也有人当时就指出:“这些大师们(其实充其量,也不过是高等院校中一些平庸而毫无创意的所谓专家教授)下放时的经历,也不过是体验了一回,历时几千年的中国平民生活的困境而已,况且,只不过是浅尝辄止,谈不上什么冤不冤的”。如果这些大师们把当一个普通老百姓当成“极其猥琐的事情”,“极其丑恶的事实”,“已经完全失掉了羞耻之心”,“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寒而栗”,“一个人堕落的心理过程”,老百姓又怎么能不反感这些大师?

除了《牛棚杂忆》,季羡林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论文集) (1957年)、,《<罗摩衍那>初探》(1979年)、《天竺心影》(散文集) (1980年) 、《季羡林选集》(散文集) (1980年) 、《朗润集》(散文集) (1981年) 、《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 等。有人指出:“除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的几本散文集外,绝大多数著述都是与印度有关的学术著作”,“纪念 季羡林 先生,称他为印度学大师、梵文大师才恰当,非要加上国学,也应当放在二者之后才说得过去,否则是对季先生学术成就的误读和不敬”。的确,如果说因为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甚大,就把印度学称为国学,那么美国今天对中国影响也不小,是不是美国学也是国学?季羡林个人也说:“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不过,季羡林提出了“大国学”理论,即印度学也是国学,个中意味深长。

季羡林的绝学是吐火罗文。据说,全国只有季羡林一人认识吐火罗文,随着季羡林病逝,吐火罗文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我不知道桃李满天下的季羡林为什么不把这门绝学传给任何一个弟子。是弟子们实在不堪造就,是宁愿绝学失传也要做全国唯一认识吐火罗文的人以自高身价,还是根本不认识吐火罗文害怕骗局被拆穿,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随着季羡林病逝,这可能永远是个谜。只能说一句:季羡林确实够绝,绝学绝,人更绝!  

bingyuan31 发表于 2009-7-19 17:23:07

什么是国学?

作者:宋公明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www.wyzxsx.com/Article/GetHits.asp?ArticleID=94029">null</script> 2530    更新时间:2009-7-14   顶    荐   【字体:小 大】
http://www.wyzxsx.com

什么是国学?  

   

   

宋公明  

   

   

什么是国学?这确实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文学数学之类的学科,外国也有,不过外国人似乎没有什么国学。外国人也有研究中国文化历史的,有所谓中国通,一般称之为汉学家,他们似乎也不知道中国有什么国学。其实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国学这一说。历史上的大学问学家,例如孔子,董仲舒,朱熹,直到清代大才子纪晓岚,都没有被称为国学家,因为那时根本就没有国学这一说。  

   

   

所谓国学,是从上个世纪初才出现的。20世纪初叶,随着腐败的满清政权走向灭亡,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走到了尽头。中国自从出了孔夫子,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把儒家学说奉为经典。而科举制度,又把知识分子牢牢地束缚在做八股文的轨道上,脱离不了四书五经。因此整个教育体系就是死读儒家经典,而与自然科学绝缘。从鸦片战争到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中国的四书五经不堪一击,西方的新潮理论让中国士大夫们的满腹经纶无从招架,从而迫使一部分知识分子睁开眼睛去看世界,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于是就产生了所谓西学,又叫新学。特别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归罪于三从四德,父子君臣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封建礼教。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白话文,主张废除科举,废除跪拜等封建礼节,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主张文字改革,主张废除私塾,开办新式学堂,等等。这样一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也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  

   

   

当然,任何事物都会有对立面,新文化运动也是如此。另外有一批文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否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否定了中国固有的伦理纲常,未免太过激了,于是就用所谓“国学”以区别西学或新学而与之相对抗。所以所谓国学并非是一门独立的或是新产生学科,而只不过是将原有的儒家典籍四书五经赋予了一个新的名称而已。于是一场文化上对抗就在所难免了。  

   

   

其实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们,也有着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在与那些自以为满腹经纶的遗老遗少们的战斗中丝毫不落下风。正如鲁迅所说,从旧营垒中杀出,对旧营垒的情形往往看得格外分明,反戈一击,更容易致敌于死命。所以新文化运动搞得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而所谓国学大师们,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什么是国学,当然也给不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例如国学大师钱穆在其所著《国学概论》的“弁言”中说,“「国学」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也就是说,国学这玩意,以前是没有的,将来也恐怕也不能生存。而“何者應列國學,何者則否,實難判別。”“不得已姑採梁氏清代學術概論大意,分期敘述。”也就是说,不得己只好采用梁启超的说法,以中国历代学说思想为脉络,加以阐发。那么钱氏所谓国学,似乎是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而另一位国学大师章太炎,则认为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为国学之大成。但为钱氏所不取。由此看来,所谓国学,在这些国学大师眼里也是各有所见,这就难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也。  

   

   

当然,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其中也包含有很多闪光的思想和有用的知识。但是作为知识的体系或教育的体系,则远远落后于时代了。现代知识体系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每一科学其中又分为各个学科。四书五经这种以科举为目的、眉毛胡子分不清的知识体系当然是无法与之相对抗的。正如朱自清所说,:“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惟一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  

   

   

再说所谓的国学大师们,他们当中也不乏有识之士,学说上也有一定的成就。可惜的是他们的思想落后于时代。例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在甲骨文研究上有着重要贡献。但是他在思想上无法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中解脱,最终还是投湖自杀了,年仅五十一岁。又如国学大师钱穆,对中国革命造成的“天翻地覆,赤禍橫流,神州陸沉”深表愤慨,晚年又投靠蒋介石,曾作《總統蔣公八秩華誕壽文》歌頌蔣,被李敖骂得个狗血淋头:「知识份子反动到这步田地,真太令人失望!回想钱穆当年给我写信,标榜‘学问’与‘德性’的关系,如今‘学问’竟不胜阻止‘德性’的沦落,我真忍不住爲他悲哀!」  

   

   

由于“国学”本身没有明确的概念,“国学”的知识体系不完整不科学,“国学大师”们的思想落后于时代,因此国学兴于上世纪之初,在五四时期与新文化运动作战时达到高潮,终于免不了落花流水败下阵来,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后走向没落。  

   

   

但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也许是因为气候返潮,所谓国学又有所抬头。进入本世纪,国学更是大有东山再起之势。然而什么是国学?仍然莫衷一是。一般的说法是“一国所故固有之学问”或“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虽然概念是模糊的,但是目的却是清楚的,就是“为了继承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欲以儒家思想再度一统天下。“ 盖五四比年以来,文化为之断层,道统为之不传。”什么文化产生了断层?什么道统为之不传?无非是四书五经,三从四德,父子君臣之类吧?所以所谓国学,目的在于国而不在学也。  

   

   

五四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文化是得到了光辉的继承和发展,还是产生了断层?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传统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不作讨论。但是国学要能让广大民众所接受,就不能光靠耍嘴皮子。由于现代科学的各个学科,溶合了全人类的学说成果,四书五经中的精华部分,已经抱括在哲学,文学,史学,等等各个学科之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单独学习四书五经,知识系统既不完整,更无实用价值。于是现代国学家们就要找现代学科中没有包括的东西,例如风水八卦,奇门遁甲,星相占卜,特异功能,私塾收徒,下跪磕头,祭神拜鬼,等等。把这些东西贴上国学的标签,兴风作浪。至于恢复繁体字,让小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不过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朱自清早就说过,食古不化,徒然摧残了孩子们的精力和兴趣而已。  

   

   

如今的国学家和老的国学大师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崇洋。有人既能峨冠博带作古正经地祭孔,也能西装革履讲性解放,包二奶,打高尔富,吃肯德基,过圣诞节。一会儿全面复古,一会儿盘西化。机关大楼要用白宫的圆顶,门口却又摆上石狮子。要说鸟巢大裤衩之类的房子,那可真的是与中华文化彻底断层。可是鸟巢里面照样跳击缶舞,在大裤衩里面照样讲论语,也不知孔老夫子看了这一出出滑稽戏作何感想也。  

   

   

   

   

   

   

2009-7-14 

海之源 发表于 2009-7-19 22:35:06

<P>谢谢分享!!</P>
<P></P>

bdhuang666 发表于 2009-7-21 15:56:07

鸟巢里面照样跳击缶舞,在大裤衩里面照样讲论语,也不知孔老夫子看了这一出出滑稽戏作何感想也。  
* X; H- h! e+ `. b% L天機風水易學論壇(fengshui-168.com) 提供中國術數風水正統傳承,三合四大局,三元,玄空,玉函,揭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念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命沉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