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僧摧毁南宋六陵 宋理宗颅骨被制成酒器
南宋朝廷不思奋发图强,满足于纸醉金迷,苟且偏安,一味妥协求和,屈害忠良。公元11 41 年,赵构以称臣、割地、纳款为条件与金订“绍兴和议”。公元1162年,赵(“慎”的古 体) 遭“符离之败”,又与金订“隆兴和议”。公元1207年,赵扩当政,再与金订“嘉定和议” 。到 其后期,史弥远、丁大会、贾似道等专擅朝政,朝风日益腐败。有当时人林升为诗讽刺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莫把杭州作汴州。”后北方蒙古可 汗兴起,灭夏、灭金,继攻宋。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俘恭帝。祥兴二年(公元1279 年),文 天祥战败被俘,陆秀夫负帝赵日丙投海,张世杰亦以身殉国。至此,南宋经9主,凡153年而亡。 <BR><BR>杭州建都,绍兴设府。绍兴仍是赵氏宗室的聚居地,宋室的宫学仍留在那里,所以将皇陵 也确定在绍兴城东南35公里上皋山下的赵家岙里,取名“攒宫”。攒(cuan),聚也。 <BR><BR>意思 是就近攒殡,攒集梓宫,等收复失地后再隆重归葬。这样,南宋9帝就有6皇葬在这里。葬 于此地的6个皇帝是:高宗赵构永思陵、孝宗赵永阜陵、光宗赵淳永崇陵、宁宗赵扩永 茂陵,理宗赵昀永穆陵,度宗赵棋永和陵,总称“南宋六陵”。 <BR><BR>最后三世:<BR><BR>恭帝赵在位二年,被元朝统治者掳去北方,降为瀛国公,后剃发为僧,居甘州(今甘肃张掖)白塔寺。<BR><BR>端宗赵日正(xia)在位二年,死葬广州新会南80里崖山。<BR><BR>少帝赵日丙(bing),祥兴一年(公元1278年),由抗元将领陆秀夫、张世杰等拥立于匈州(广州雷州湾外东海岛),不久迁崖山(广州新会县南)。在公元1279年2月元军进迫时,陆秀夫负帝投海。现深圳市赤湾有赵日丙陵墓,辛亥年(公元1911年)曾重修,立石碑一方镌刻“大宋祥兴少帝陵”8字,两侧刻有“黄裔于今延宋祀,赤湾长此巩皇陵”的对联一副。 <BR><BR>南宋六陵呈十字形排列,永思、永阜、永茂三陵东西并列,南为永崇陵,北乃永绍、永穆园陵。陵园建筑大体沿袭北宋上宫、下宫的规制,但其规模远不如巩县宋陵,既无高大的陵台,更无精湛的石雕,加上累遭破坏,已是荒烟蔓草,道不可行,只剩下几个土墩和几块残破碑石。 <BR><BR>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西藏僧人杨琏真珈得宠于忽必烈,被任为江南释教总摄 。他伙同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勾结宰相桑哥,对南宋六陵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盗掘。《辍耕录》和《癸辛杂识》记载了当时盗掘经过: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杨连真珈和允泽率部众蜂拥到来陵地,陵使罗铣竭力相争,不让开陵,允泽拔刀相逼,罗铣无奈大哭而去。这伙歹徒有恃无恐,先盗掘宁宗、理宗、杨后等陵。理宗在位30年,死后随葬财宝特别多,在撬开他的棺材时,有一股白色的气体冒散出来。理宗的尸体保存完好,栩栩如生,珠光宝气缭绕 其身。棺底铺垫织棉,尸体用金丝网罩包盖着。歹徒将棺中宝物尽数取走后,又把理宗的尸体倒悬,撬出含在口里的夜明珠和沥取注入腹中的水银。不久,又接着盗掘徽宗(死于五羊城。后接回灵柩,亦葬此)、高宗、孝宗、光宗诸陵。这次对南宋陵地的大洗劫共计达101处(包括后妃大臣墓),掠去随葬的金银珠宝有:徽宗陵的“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高宗陵的“真珠戏马鞍”,光宗陵的“交加白齿梳”、“香骨案”,理宗陵的“伏虎枕”、“穿云琴”、“金猎晴”,度宗陵的“玉色藤丝盘”、“鱼景琼扇柄”;另有黄金1700两,白银6800两,钞116260锭,以及田23000亩。在毁陵盗物之后,尽将帝后骨骸弃之草莽之间,任其日晒雨淋。时有绍兴人名唐珏者,年32岁,闻悉此事,激愤万分,当即变卖家产,备办酒席,邀约乡里 少壮辈,酒至半酣,唐珏提议说:“今请诸位到来,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前往收埋先帝遗骨。如何?”当下有人说:“山上将官把守,虎视眈眈,事情一旦败露,如何是好?”唐珏又进而说明,用拾取荒郊兽骨放置莹地,以假乱真的办法。夜率众潜人陵地,用散在四周的猪羊骨殖换取帝、后遗骸,各以黄绢为囊装盛,并分别置上帝陵名号,装入木柜,私下迁葬于兰 渚山天章寺前(今绍兴兰亭附近),上植冬青树为记。逢寒食则密祭之。惟因理宗赵昀的颅骨特大,调换后易被杨党发觉,未敢更易。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等书记载:在唐珏收取帝、后骨骸后7天,<FONT color=red>杨琏真珈竟命人将理宗颅骨镶银涂漆,制成酒器,饮酒作乐。又将布散于坟地的骨殖收集于临安故宫中,上筑高13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取压胜江南人民之意。</FONT>南宁杂事诗有云:“故宫忽见旧冬青,一塔如山塞涕零。领访鱼影香骨案,更从何处哭帝陵。”传说,此塔已在元朝时毁于雷火,“火燃三日而止”。 <BR><BR>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将元宫遗留下的宋理宗颅骨(酒器)归葬原陵,并从元章寺将其他五陵遗骸迁回攒宫,重建陵园,现可觅见的只有孝宗永阜陵、理宗永穆陵的享殿。理宗享殿额题为“过去佛”,两旁有“五季风颅昌正学 ,卅年泽厚育真儒”的对联,乃后人推崇理宗生前倡导理学之作。并造建碑座,刻石记事。同时在附近建立“义士祠”,以表彰唐珏等人的功绩。洪武九年,朱元璋曾又下令保护陵区,500步内禁止山民采樵砍伐,并设陵户二人,每三年香帛祭祀。抗战期间,绍兴沦陷,<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8%D5%BE%FC">日军</SPAN>屯兵于宝山上,陵周古木被砍殆尽。 <BR><BR>世事沧桑,南宋六陵今天已不复存在,只在攒宫山下(即上皋山下)略留遗迹而已,那就是尚存六丛苍劲的古松。据说,每丛古松下就是南宋一帝陵。呜呼!南宋诸帝,生前图个沉醉偷安,死后落得破国毁陵。如此悲惨下场,难怪后之封建文人要闻之痛心疾首,不禁抒发一通感之叹之的了。吴人悲叹南宋的诗文颇多,现录清人王居琼一首《穆陵行》,以了六陵之记。 <BR><BR>“六陵草没迷东北,冬青花落陵上泥。黑龙断首作饮器,风雨空山魂夜啼。当时直恐金棺 离,凿石通泉下深锢。一声白雁(“白雁”乃“伯颜”谐音,借指高宗朝奸相汪伯颜)渡江来,宝气竞遂奴僧去。金屋犹思宫女侍,玉衣无复祠官护。可怜持比月氏王,西汉时,匈奴压迫西域诸国,将大月氏国王的头颅作饮器。宁饲鸟鸢及狐兔。……百年 枯骨却南返,雨花台下开幽宫。流萤夜飞石虎殿,江头白塔今不见。人间万事安可知,杜宇声中泪如霰。” <BR><BR>杨琏真伽盗发宋陵的事件正史载于《明史·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三·文苑一·危素传》,也见于一些地方通志。在明史中是为杨辇真珈,但明史的外族人名与<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0%FA%CA%B7">历史</SPAN>通认的人名出入很大,这就要怪清朝的编者了,取的近音字不太恰当。<BR><BR>《明史》所载如下:“……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危素仕元在翰林时于宴上见过理宗颅骨,改仕明后向太祖备细言之。太祖叹息良久,命北平守将购回颅骨敕葬故陵。<BR><BR>一说是当时的南宋遗民唐珏察知番人此恶行,先期冒死以家畜之骨换出陵中帝后遗骸,埋往他处。只有宋理宗的颅骨奇大,怕被识破有人动过手脚,未敢调换。<BR>。<BR><BR>另一说是并没有遗骸被换出,杨琏真伽在盗掘南宋六陵时,见理宗尸身保存完好,以为其中有秘宝,就把理宗的尸体身倒挂在树上三天,结果流出很多水银,可能尸体浸泡水银用以防腐。杨琏真伽是番僧,他认为用帝王的头骨做成法器,有厌胜之效,而将理宗的头制成骷髅法器。另将各位帝后曝尸荒野,其后,又捡出帝后的骨骼遗骸,混杂在畜骼里。并且在上面建造了一座塔以示镇压南人。<BR><BR>杨琏真伽,又写作杨琏真加、杨辇真珈。元朝臭名昭著的番僧,由元世祖忽必烈派来江南作“江南释教总统。”其人在江南盗墓毁殿无恶不作。据《元史》卷二0二记载:<BR><BR>“有杨琏真加者,世祖用为江南释教总统,发掘故宋赵氏诸陵之在钱唐、绍兴者及其大臣冢墓凡一百一所。”<BR><BR>其盗掘经过在周密的《癸辛杂识》续集卷一上讲得很清楚:<BR><BR>“至元二十二年八月内,有绍兴路会稽县泰宁寺僧宗允、宗恺,盗斫陵木,与守陵人争诉。遂称亡宋陵墓,有金玉异宝,说诱杨总统,诈称杨侍郎、汪安抚侵占寺地为名,出给文书,将带河西僧人,部邻人匠丁夫,前来将宁宗、杨后、理宗、度宗四陵,盗行发掘,割破棺椁,尽取宝货,不计其数。又断理宗头,沥取水银、含珠,用船载取宝货,回至迎恩门。有省台所委官拦挡不住,亦有台察陈言,不见施行。其宗允、宗恺并杨总统等发掘得志,又于当年十一月十一日前来,将孟后、徽宗、郑后、高宗、吴后、孝宗、谢后、光宗等陵尽发掘,劫取宝货,毁弃骸骨。其下本路文书,只言争寺地界,并不曾说开发坟墓,因此江南掘坟大起,而天下无不发之墓矣。”<BR><BR>杨琏真伽不但盗墓“劫取宝货,毁弃骸骨”,更有甚者,把统治宋朝时间最长的皇帝宋理宗的头给截了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