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横及其五百壮士
前202年,楚汉相争终出结果。项王自刎,汉王称帝,成王败寇,此理千古不易。这个乱世赌局,刘邦笑到了最后,他是最大的赢家。陈胜项羽只笑了一时,但他们不是最大的输家,输的最惨的是一直在流血从没笑过的芸芸大众,其次是还没来得及笑就僵在脸上的赔衬,如陈馀如魏咎如韩广,田横兄弟也是其中的一份子。<BR> 田横的从兄田儋,差不多与项梁同时起兵反秦,死于秦将章邯之手;兄长田荣,率先反楚,死于项羽之手;田横收拾残兵,再定齐国,却又败给了韩信,被一路追逐成为亡国奴。他们三兄弟相继败给依次而起的三股最强势力,也是天不佑人,叫人空叹既生瑜何生亮。<BR> 田横失了齐国,一度躲到彭越的势力范围,彭越那时虽已投靠刘邦,不过仍有较大自由的空间。但是刘邦灭楚后,封彭越为梁王。彭越正式成为汉的臣子,空间陡然缩小,田横的安全得不到保证,于是带着门客部属五百多人逃到海外荒岛上去了。<BR> 但是绝迹<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4%F3%C2%BD">大陆</SPAN>不等于消灾弥祸,这边刘邦还惦记着他。田横出身王族,兄弟三人相继称王,在齐国有一呼百应的威望,游离在股掌之外,总归是个隐患。<BR> 刘邦于是遣使到岛上招降。田横明白,在岛上他好歹是个小菩萨,出了岛就什么也不是,不仅什么也不是,还有可能变成一具死尸。他不知刘邦的宽容到什么程度,于是他以退为进,请刘邦亮出底牌:“罪臣昔日,烹了陛下你的使者郦食其,罪孽深重,如今听说郦生的弟弟郦商在朝为将,罪臣恐惧,不敢承诏,恳求陛下允许罪臣作一介草民,在这小岛上了此一生。”<BR> 不知道田横提及郦食其的时候,脸上的肌肉会不会抽搐。失齐国是他一生的大痛,这痛就与此人有关。当年他在历下屯重兵迎韩信,就是轻信了这个儒生的游说,撤了历下的战备,结果被韩信一举击破,直捣临淄。如果当初不解历下军,一战胜负也未可知,如果早一点联楚抗汉……唉,无数种可能,就是晚了。<BR> 刘邦一眼看穿了田横的小把戏,他召来郦商,下旨:“齐王田横即将入朝觐见,谁敢乱动兵马门徒报私怨,我灭他三族。”他使人把这道旨带给田横看,同时又下了一道旨:“田横,你入朝后,大者封王,小一点也能封候。但如果你不来,那我就发兵诛杀你。”后一道旨显示了刘邦作为强者的不耐烦,他是警告田横:“不要太把自已当回事,你还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条件由我来出,你只能服从。”<BR> 话说到这份上就说死了,田横如果不想死,只有入朝。故事按说到此只有两个结局:一,田横抗旨,被诛;二,田横入朝,当官。但事情的<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7%A2%D5%B9">发展</SPAN>却是,田横入朝了,田横又死了。<BR> 太史公是个史学家兼浪漫主义文学家,在他笔下,末路英雄和刺客死士总是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田横故事里,田横是英雄末路,他手五百人是死士。好题材当然尽量发挥。<BR> 于是在《史记》里,田横故事就成了令壮士扼腕逼<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4%D0%C8%CB">男人</SPAN>掉泪的悲壮史歌。太史公安排田横自杀,为什么要自杀呢?因为田横感到了“耻”,往日与刘邦一样南面称孤,如今却要俯首称臣,还要受人庇护,(不然就会死于郦商的报复),士可杀不可辱,“斯辱固已甚矣”,所以田横杀身成仁。<BR> 田横死只是个序幕,更壮烈的才开始上演。刘邦听闻田横身死,“为之流涕”,以王候的规格葬他,并封田横的两个随从为都尉。两随从葬下田横后,双双自刭。刘邦大惊,“知田横客皆贤”,赶紧派人去海岛招余下的五百人来朝,哪知门客们听说田横已死,齐刷刷的自杀死个精光,“天下乃知田横能得人也。”<BR> 我对这段总是存有疑问:田横既已下了死志,为什么还要罗罗嗦嗦的和刘邦讨价还价,既然田横以为刘邦的臣而耻,他完全可以不降啊,等汉军一到,大丈夫战死沙场,岂非死得其所,而且知其不可而为子,何其壮哉!<BR> 如果说田横出降可以看作他讲义气,因为汉军一到玉石俱焚,全岛不留活口,他出岛再死就保了五百人性命。但这个理由很牵强,当时只听说士为知已者死,没听说知已者为士死的。再说田横想保住这五百人,他不会把他们赶出岛啊。<BR> 再说田横在驿站对随从说出心里话的时候,刘邦的秘探也未必听到。百年后的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那段话若非臆想就是传说,传说传了近百年,肯定变形不小罢。<BR> 回过头来说田横的五百壮士,太史公想说明他们的忠义。但仔细一想,他们最不忠义最无能了,田横与两随从深入险境,危机四伏,莫名其妙的死了,来了个素不相识的汉使者说他们的齐王是自杀的。五百多人竟然无一个表示怀疑,无一个表示要去查明真相。五百多人除了自杀一途,别无他想别无他法,是不是太不合理?<BR> 田横是怎么死的?这已是个谜。他可能确实是自杀,也可能死于暗杀,甚至可能死于意外伤害。表面上看来刘邦暂时还有没杀他的必要,但是谁知道呢,伴君如伴虎啊。<BR> 那五百人,我几乎可以断定他们不是自杀,或者说不是心甘情愿的自杀。田横死了,只要其中有一个存疑,就会感染一大片五百人虽然说不多,但也够造成一个小骚乱。不管事实上是否有人怀疑,是不是会有人造反。为安全起见,刘邦会做最坏的打算。往海岛上派的只怕不止一两个使者那么简单,后面还会跟上数千重装执锐的甲兵。使者带去的圣旨不是招安,而是“杀无赦”。那时正是六月,某个清晨,汉军消然凳陆,五百人在睡梦中惺忪醒来,发现已被重重包围。随后,使者宣旨,屠杀开始。阳光下,血肉横飞。<BR> 太史公在自序上说,《史记》书成后要立副本,正本“藏在名山,副在京师”。这说明太史公浪漫归浪漫,还是比较冷静聪明的。《史记》传了这么多年,后来人增增删删改改,变掉的不在少数。<BR> 田横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被改的可能性不大。再说这段写得那么和人心意,何必要改呢,不仅不改还要多引。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关于田横的那部分就全引《史记》。司马光那么聪明的人,小时候就知道砸缸救人,怎么会不感到五百人死的那部分不近人情,他是不是在装糊涂?这个看看《资治通鉴》的读者就知道为什么了,那个读者可是皇帝啊。想想,六月的阳光下,青青的草地上,五百个忠臣孝子,齐刷刷的跪着抹脖子殉主,一腔腔热血酒向天空。这是一幅多么令君主心醉向往击节赞叹的场面啊。 <BR><BR>说五百壮士都自尽了,浪漫一点看,的确壮烈,但若老实一点的话,结果就难说了。 <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