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龙脉玄机 細品皇朝興衰
<br>简介<br>前言<br>第一章 风水寻梦<br>第一个通晓风水术的君主<br>风水之都<br><br>第二章 三龙之谜<br>龙脉<br>三龙云气<br><br>第三章 真龙旺地<br>华阴形胜<br>龙首山王气<br><br>第四章 汴京龙府<br>凤鸟后裔<br>膏腴沃土<br><br>第五章 金陵风水<br>六朝古都<br>三重宫阙<br><br>第六章 紫禁宫阙<br>八朝古都<br>北京风水<br><br><br><br>内容简介<br> 中国三千余年的王朝岁月,五百余位封建帝王,自古以来,都被镀上了一层神秘<br>的天运色彩。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死后还要建造宏大的陵寝,希望身<br>后被供奉高堂大殿,继续享受子孙万代的顶礼膜拜。<br> 这些豪华宫殿和宏大陵寝,选址讲究、布局严谨,人文建筑和自然风水和谐统一,<br>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本书作者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及<br>深刻的思考,为您拨开历代帝王宫殿陵寝的层层迷雾,细说千年皇朝兴衰之谜。<br>前言<br> 中国是一个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度,史官有记言修书的好传统。中国古代负责文字<br>记录的官员称为史,史字在甲骨文、金文之中经常出现,其象形之体,右手持物,表<br>明史家要忠实记录。汉学者许慎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近代学者<br>王国维认为,史是专门保管、研究和书写的官员,就是所谓持册、持书、写书之人。<br>王国维说:史字从又持中,义为持书之人……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官。<br> 三代以降,直至清代,史官忠实地记录历史,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史<br>书成为仅次于儒经的一类藏书,成为中国历代藏书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br>是中国历代朝廷之中皇家收藏之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之中居于重要地位的藏书。<br> 被历代皇帝奉为神圣经典的中国儒家经书,字数并不多。《孝经》只有 2000 余<br>字,《论语》大约是 20000 余字,最多的是《春秋·左传》,大约是 24 万余字,所<br>有《十三经》加起来,大约就是 80 万字。相比之下,被历代皇帝奉为正史的纪传体<br>史书,就庞大得多了,真正可谓汗牛充栋:《二十五史》之中,字数最少的史书是《陈<br>书》,大约 20 万字,字数居中的是《明史》,大约 300 余万字,字数最多的是《清<br>史稿》,大约 500 万字。<br> 历代正史,是我们研究和了解皇帝生活的重要史料。正史一词,最早见于梁目录<br>学家阮孝绪之《正史削繁》。不过,真正将正史作为一类史书分类的是唐大臣魏徵的<br>《隋书·经籍志》。魏徵说:“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br>代之史,至数十家。唯《史记》、《汉书》,师法相承,亦有解释。《三国志》及范<br>晔《后汉》,虽有音注,既近世之作,亦读之可知。梁时明《汉书》,有刘显、韦稜,<br>陈时有姚察,隋代有包恺、萧该,并为名家。《史记》传者甚微。今依其世代,聚而<br>编之,以备正史。”<br> 不过,人们要想了解皇宫的建筑内幕和中国古代风水大师的卓越智慧,要想知道<br>真实的宫殿风水和皇帝对都城选择、宫殿布置的独特见解和对风水术士的重视,就得<br>看一直被儒家斥为奇技淫巧、旁门左道的子部书籍,从汗牛充栋的子部书籍中才能窥<br>见中国真实的皇宫一角和皇帝丰富多彩的部分宫廷生活。<br> 中国官方认可的二十六部纪传体史书,称为正史。正史之中,最为精彩、最有历<br>史价值的是《史记》和《汉书》。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中华大地天下第一龙脉:<br>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省黄陵县之桥山,奔腾不息的沮河蜿蜒曲折、绕山而<br>行。远远望去,这座耸立在黄土高原上的桥山,高耸云天,苍茫挺拔,如同横卧于河<br>水之上,因称桥山。何谓桥?《尔雅》解释说:山锐而高,曰桥也!<br> 中国的高山很多,陕西黄陵的桥山,不是因为高而锐而闻名,而是因为黄帝而扬<br>名天下。陕西以黄陵县著称,黄陵因桥山而闻名,桥山因黄帝名垂青史。中国六大名<br>山,各以其文化特质而驰名: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山天下秀,<br>青城山天下幽,桥山天下圣!桥山之圣是源于它的风水,可称为中国第一龙穴。这里,<br>耸立着中华民族始祖的陵墓:黄帝陵。<br> 桥山的最高点是形状如龙头的盘龙山,龙头下形成北高南低的形势,缓缓向南延<br>伸至地面,结成一座藏风蓄水的天然龙穴。龙穴之佳,在于龙口大开,龙舌绵长,蜿<br>蜒伸展直到汉武仙台的幽静处,犹如龙舌翻卷向上,指向云天。懂得风水的术士们,<br>将黄帝陵选择在龙舌中心,看上去如同龙舌之中耸立着一颗天赐之璀璨明珠,在金黄<br>色明亮的阳光下灿烂夺目,栩栩生辉。风水师们称为:龙珠在颔!<br> 最为奇特的是在龙头两侧,不知道从何时生长的两棵苍劲古柏,形状十分奇特,<br>没有叶子,没有多余的枝节,形状如同龙角。而其周围的柏树则一棵棵都是高耸招挺<br>拔、枝繁叶茂,唯独此两棵柏树没有枝叶,形成天然龙头的天然龙角,蔚为壮观!从<br>龙头到汉武仙台山,形成桥山的一条中轴线,中轴线南伸沮水之南的印台山和巍峨壮<br>丽的长寿山。两侧的空地开阔辽远,炯炯有神,犹如龙眼。起伏的高原在阳光下闪烁<br>着奇特的生辉,如同片片龙鳞。两边的龙湾、凤岭,恰如遒劲的龙肢,伸展在厚实的<br>黄土高原,烘托着巍巍的黄帝陵!<br><br><br> 黄帝陵看上去是一条穿梭于云海的巨龙,腾云驾雾,自由飞翔。黄帝陵之南山,<br>绵延数十里,状如猛虎,虎顾回望,守护着黄帝陵。帝陵之东,山地秀丽多姿,形如<br>凤凰,人称凤凰山。凤凰山之凤嘴是一处浑圆的土丘,丘上生长着繁荣昌盛的古柏,<br>古柏状如凤冠,人称凤凰山之凤冠柏。帝陵之西,山势浑厚起伏,状同万年神龟蛰伏<br>大地,人称玉仙山。玉仙山如神龟伏地,翘望着烘托黄帝陵的盘龙冈。这样,龙头昂<br>首,龙角峥嵘,凤凰山、玉仙山拱卫,龙、虎、龟、凤四灵护佑,共同造就了中国第<br>一风水宝地的龙穴。<br> 古本《宅经》称:凡之阳宅,即有阳气抱阴。阴宅,即有阴气抱阳。阴阳之宅者,<br>即龙也。阳宅龙头在亥,尾在巳。阴宅龙头在巳,尾在亥!<br> 唐本《撼龙经》称:<br> 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br> 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br> 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东西为四派。<br> 西北崆峒数万程,东入三韩隔杳冥。<br> 唯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来奇特。<br> 黄河九曲为大肠,川江屈曲为膀胱。<br> 分肢擘脉纵横去,气血勾连逢水住。<br> 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君公侯。<br> 其次偏方小镇市,亦有富贵居其中!<br> 这部《皇朝天运》,是在翻阅了大量宫廷档案、史料和有关书籍的基础上,历时<br>多年完成的。读者不妨怀轻松愉悦的心情,走进皇帝的风水宝地,去细细体味龙穴深<br>处的清凉意境。<br><br><br>第一章 风水寻梦<br><br> 岐山、渭水流域,就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之地。进入山西、陕西,才真正<br>感觉什么是历史的厚重。似乎那里每一颗飘浮的尘埃,都是伸手可以触摸的、有着厚<br>重历史韵味的远古圣物,也是令人神心向往的鲜活历史。 陕西、山西是中国祖先<br>们生息繁衍的地方,也是他们生龙活虎创造历史、构建文明圣殿的场所。山西、陕西<br>黄褐色的土地,荡漾着历史的神韵,凝聚着远古的神奇魅力,笼罩在一片尘土飞扬的<br>历史迷雾之中。<br><br><br>第一个通晓风水术的君主<br> 周的始祖是农耕业的开创者弃,弃建都于邰。弃的四世孙是公刘,他就是中国第<br>一位用风水选址迁移国都的君王,将都城由邰迁至豳。周王朝的灿烂辉煌,令世人景<br>仰。可是,周的始祖,为何叫弃?弃是私生子,是遗弃之后,因神鸟护佑,捡来了一<br>条生命,所以取名为弃。<br> 渭河流域今景,这里曾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之地史上有这样一个美丽而神<br>奇的故事:<br> 弃的母亲姜嫄是位美丽、浪漫的女人,她最喜欢穿着鲜艳的衣服,在柳絮堆烟的<br>春日踏青郊游。她信步在芳草萋萋的小道之上,柔软的腰肢如风中弱柳。陌上开满了<br>野花,香风阵阵,彩蝶翻飞。阡陌的尽头,是一片山林,苍翠的人物龙凤图山地之上,<br>开遍了清香的兰花。美女为之陶醉,流连忘返。<br> 突然,在疏离的花草之间,显现出了一行巨大的脚印,美女为之惊叹,也为之惶<br>然。她将纤细的小脚放进了巨大的脚印,瞬时之间,一股从来没有过的暖流纵贯全身,<br>她欣喜若狂!电闪雷鸣,她顺着巨大的脚印跑进了一个深邃的山洞。不久,她怀孕了,<br>12 个月,生下一个相貌十分怪异的儿子。<br> 愁眉不展的姜氏心中恐惧,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她抱起儿子,毫不犹豫地将他扔<br>到人迹罕至的荒野。一大朵闪着金光的祥云飘来,遮盖了这个孩子。吃着青草的牛羊,<br>不约而同地围拢过来,将孩子围在中心,保护着他,奶牛为他喂奶。姜氏有些害怕,<br>抱起孩子,再次遗弃在一处黑暗的森林之中。伐木人路过这里,立即放下工作,日夜<br>照料。<br> 姜氏第三次抱起孩子,放到寒冷刺骨的冰上。这时,一只雪白的巨鸟从天而降,<br>张开翅膀温暖着他。巨鸟一离开,孩子就号啕大哭。姜氏知道,这孩子是上天之子啊!<br>她就抱孩子回了家,细心喂养,取名为弃。<br> 姬姓的周王室早年生活在陕西泾水、渭水流域,他们最早的都城是邰,位于今天<br>的陕西武功县西南。这里土地肥沃,草木茂盛,周始祖弃,就选定这里作为都城。弃<br>精于农耕,史称后稷;他播种百谷,让人们丰衣足食,人称他为百谷之王。人民在这<br>里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他们在稻浪翻滚的田头,喝着春酒,在晚霞满天的黄昏,看<br>儿孙嬉戏、鸡鸭归巢,感觉格外心满意足。<br> 方术之士对弃说:“这里充其量只是一个富足的小镇,要选择风水佳地,建立强<br>盛的国家!”弃对方术之说不屑一顾,他只是热衷于农业,看见果实累累的谷子,心<br>里感到十分得意。<br> 四世孙的公刘继承了先祖的美德,继续倡导农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农业繁荣。<br>经济富裕,人口猛增。但这块丰腴的土地,这座美丽的都城,公刘仍然感觉不能满足<br>他那颗不知疲倦的勃勃雄心。他常常在心里嘀咕:太狭窄了!<br> 方士们鼓动说:“应该迁都。”<br> 公刘眼睛一亮:“如何迁都?”<br> 方士们兴奋起来:“佩上美玉,带上刀子,选择风水吉地!”<br> 公刘沉吟片刻说:“好!将舆图拿来。我要亲自选择,实地踏勘,迁一处风水吉<br>地,兴我周室!”<br> 公刘佩带着五彩美玉,系着绿莹莹的丝带,拿着木鞘镶嵌玉石的刀子,带领着文<br>武百官和方术之士,跋山涉水,寻找吉地。公刘爱民如子,让百姓家家富裕,户户粮<br>食满仓。人民感念他的功德,望着他们一行离去之后的滚滚风尘,久久不忍离去。主<br>张民贵君轻的孟子,十分称赞公刘的贤德,感叹:公刘好货!<br> 公刘一行来到特产丰富的胥,这里天高地远,视野开阔,特别是这里的女人分外<br>美丽,让百官们为之兴奋,嚷嚷着:“迁都于胥。”公刘摇头,方士们也摇头。他们<br>继续前进,来到山清水秀、视野开阔的原。许多官员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不想走了,<br>叫喊着:“迁都原!”公刘仍然摇头,方士也是摇头。<br> 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他们一行走到地势高旷、藏风蓄水<br>且充满野性和活力的高地豳时,公刘眼前一亮,方士们也为之赞叹:这就是风水吉地<br>啊,迁都于豳!公刘兴奋地点头:“好,迁都于豳!这样气势磅礴的高原土地,适宜<br>于建造半地穴的房子,穴下竖立柱,出穴是土阶,屋顶盖木梁、陶瓦,形成一个街道<br>纵横的都城,这就是京师之地。把王朝最精锐的军队驻守在这里,就是守卫京师的王<br>师!这样的吉地,大周必兴!”<br><br><br> 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br> “京师”一词,就是公刘时代产生的。京就是公刘建筑的房舍和屋宇,师就是驻<br>扎守卫的军队。公刘在京师建造宫室、厅堂,堂后是最为郑重的居室。厅堂之内,按<br>照一定的次序排定序位,称为依,就是贵族们行礼、奏乐、学习、练武、举行仪式的<br>重要地方。这也是后世的明堂的源头,是接待重要客人和举行典礼之地。<br> 公刘是第一个称公的人,在古代,公、王都是同样的意思,是君主的代称。博学<br>的公刘,爱民的公刘,无愧于他的公的称号,他让周王室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真正<br>是兴盛大周。《诗经》之《公刘》篇中,详细地赞颂和描述了公刘迁都的功德:<br> 笃公刘!好公刘啊!<br> 匪居匪康。不安现状,不守寻常。<br> 乃场乃疆,分疆治田,<br> 乃积乃仓。粮食丰收装满谷仓。<br> 乃裹糇粮,急忙备好干粮,<br> 于橐于囊。装进小袋和大囊。<br> 思辑用光,大家平静和睦,<br> 弓矢斯张,准备着弓箭,<br> 干戈戚扬,盾斧手前行,<br> 爰方启行。一声令下动身向前方。<br> 笃公刘!好公刘啊!<br> 于胥斯原。察看这广阔的好地方。<br> 既庶既繁,选吉地人丁兴旺,<br> 既顺乃宣,建房屋民心顺畅,<br> 而无永叹。没有隐患,永久安康。<br> 陟则在,他登上那草木茂盛的小山坡,<br> 复降在原。他又来到那绿草如茵的平原。<br>何以舟之?他身上佩带着何物?<br>维玉及瑶,美玉和宝石,<br>鞞琫容刀!还有镶嵌玉饰的好佩刀!<br>笃公刘!好公刘啊!<br>逝彼百泉,来到众多的泉水边,<br>瞻彼溥原。眺望无边的好平原。<br>乃陟南冈,他登上南边高高的山冈,<br>乃觏于京。看见京师山环水绕的好地方。<br>京师之野,京师的地域,多么辽阔啊,<br>于时处处,于是定居,建造房屋,<br>于时言言,人们居住在这里,谈笑风生,好不热闹,<br>于时语语。人们生活在这里,七嘴八舌,好生闹嚷。<br>笃公刘!好公刘啊!<br>于京斯依。定居京师这样的好地方。<br>跄跄济济,走路多轻快,工作多繁忙!<br>俾筵俾几。人才济济,群臣入席。<br>既登乃依,宾主入席坐定,<br>乃造其曹。吩咐祭祀猪神。<br>执豕于牢,从猪圈中捉来肥胖的猪立即宰杀,<br>酌之用匏。把美酒将所有的酒器啊全部满上。<br>食之饮之,吃好菜啊,喝美酒,<br>君之宗之!公刘啊是我们的好君王!<br>笃公刘!好公刘啊!<br>既溥既长。豳地肥沃又宽广。<br>既景乃冈,测定山冈日影的方向,<br>相其阴阳,山南山北,勘察繁忙,<br>观其流泉!细心地观察水源,看其流向!<br>其军三单。还把军队分成三股,分地驻防。<br>度其隰原,测量起伏的山地和辽阔的平原,<br>彻田为粮。精耕细作,收获粮食。<br>度其夕阳,山地的西边,也精心测量,<br>豳居允荒!豳地确实肥沃,确实宽广!<br> 笃公刘!好公刘啊!<br> 于豳始馆。高大的宫舍房屋,建筑在吉祥的豳原上。<br> 涉渭为乱,渡过湍急的渭河,<br> 取厉取锻。开采锋利的磨石,寻找美丽的钻石。<br> 止基乃理,基地勘定,田地分治,<br> 爰众爰有。人民富裕,安居乐业。<br> 夹其皇涧,居住在皇涧岸边,<br> 溯其过涧。徜徉在过水河畔。<br> 止旅乃密,移民增多,人丁兴旺,<br> 芮鞫之即!河岸两边,欢歌笑语!<br> 周人居住在豳地,很快繁荣富强起来,人口成倍增长,粮食堆满了粮仓,人民富<br>足,国家强盛。八世之后,野蛮的游牧民族狄人不断侵扰,方士建议再次迁都。新的<br>君主古公亶父仁爱天下,德泽四海,不忍心加兵于狄人。他感叹说:“与人之兄居而<br>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br> 古公亶父勘察好地址之后,迁都于风水更好的吉祥胜地:岐山山麓之下的周原。<br>这里是关中平原的西部地区,北枕巍峨壮丽的岐山,南临波涛滚滚的渭河,山环水绕,<br>西边是清凌的妍河之水,东边是湍急的漆水河。这里藏风蓄水,山水相依,形成令人<br>惊叹的风水吉地。岐山是中国西北部地区众多山峰之中最高的一座,两座山峰雄伟壮<br>丽,双峰并峙,直入云霄,因称岐山。<br><br><br><br>风水之都<br> 古公亶父也是一位笃信风水、堪舆的君主,他带着方士跑了许多地方,最终来到<br>这岐山脚下的周原。他骑着一匹毛发光亮的健马,在黎明时分进入周原。他在山头放<br>眼看去,眼前是雄伟壮阔的地势,他不禁心头大喜。随行的方士们也惊诧岐山的雄伟,<br>更佩服古公亶父的眼光和见识,认为迁都于此,是一项兴国安民的英明之举。<br> 古公亶父办事十分谨慎,他召集文武百官,提出迁都的构想,让百官们也去看看,<br>提出意见。百官们看了,没有人反对。古公亶父集合周民,举行了一场十分隆重的占<br>卜仪式,对于迁都这样重大的举措,想看看天意如何?结果,龟卜之卜辞是吉象。<br> 周人信天敬鬼,一心一意追随着君主,全力以赴地迁都。从豳到周原,路途遥远。<br>他们怀着富强的梦想和日益高涨的热情,以惊人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努力,跋山涉水,<br>一路向西:渡过烟波浩渺的泾水,沿西南方向蜿蜒曲折的山路进入乾县,翻越雄浑的<br>梁山,跨过波涛滚滚的杜水,前方不远就是绿荫掩映下的滔滔漆水。顺着漆水南下折<br>而西行,就是浪花飞溅、气势磅礴的渭水。渡过渭水,就到达了岐山山麓的周原。<br> 离乡背井的周人,不怕艰难,不畏险阻,他们齐心一致地建设家园,开垦土地,<br>营造宫室。他们发明了版筑墙壁的建筑技术,建造了一座座巍峨的宫室、房舍、店铺<br>和高大厚实的城墙。古公亶父特别吩咐,建造一座高大的大祭台,祭祀让他们顺利迁<br>都的神灵,也让雄壮的大祭台充分展示周王朝的实力,以吓跑不断侵扰的狄人,他们<br>用俘虏的活人献祭,割下人头,祭祀众神。<br>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其他,詳附件</span><br> 下来看看… 谢謝楼主分享!!! 揭秘龙脉玄机 <FONT size=2><FONT color=#999999>wuhan 发表于 2009-8-11 06:50</FONT> <A href="http://www.fengshui-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86644&ptid=52595"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A></FONT> 怎麼打不開 下载看看是什么。 多谢楼主 分享 不知讲的什么内容,下载看看 谢谢楼主资料分享! 谢谢资料分享。 怎么个玄机? 不知讲的什么内容 谢谢楼主资料分享。 多謝分享谢谢了 回复 1# wuhan学习 学习 谢謝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