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史上几个著名神童的结局
曹冲 十三岁时,因病而亡。 <BR> 周不疑 (曹操)乃遣刺客杀之。 <BR> 孔融 他多次与曹操搞恶作剧,最后被曹操所杀。 <BR> 吴国少主孙亮 皇帝被废。 <BR> 诸葛恪 被孙峻设计杀掉。 <BR> <BR> 结论:古人为小孩起名阿猫阿狗是有道理的。 <BR> <BR> 《三国志?曹冲传》记“冲字仓舒。少聪察歧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近二千年前的小孩子,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真是绝顶聪明。不仅如此,尤其是他的聪明还含有仁爱的成份,这更是人们所喜爱的形象了。有个管库的小吏,所管的马鞍子被老鼠咬坏了,在曹操以法治政的威严之下,后果是多么严重可想而知。曹冲给他出主意帮忙,先把自己的衣服拿刀刺坏,象鼠咬过的,然后装出一付愁眉苦脸的样子。曹操看到问及他,他说,鼠咬坏衣服,对人不吉利。曹操是不信天命的,马上批驳,这时库吏来报告马鞍子被咬坏,曹操很宽宏大度地说,小儿的衣物在旁尚咬破,何况马鞍?没再对事故加以责问,曹冲不露声色略施小计救了库吏。 <BR> <BR> 据《续汉书》注,引《孔融别传》说孔融四岁时,大人拿给孩子梨让他们吃,小孔融有哥哥,他最小。按今天看来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全宠爱孩子,有什么吃的肯定都是先寄他们,过去可能也是这样吧,都是先给小孩子,而小孩子都是争夺大的,质量好的。没想到孔融从那盛梨的盘子里专挑了一个最小的拿去吃。大人看见了很奇怪,就问为什么?孔融回答:“我最小,所以应该拿最小的梨。” <BR> <BR> 十岁时,随父进京。河南尹李膺很有名气,不大见一般的人。“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通家应解释为,两家为师生、老朋友的关系,几代人关系一直很密切的。孔融想见这个名人,就来到李膺家门前。看门的不让进,他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看门的通报后,放行。李膺问:“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孔融说:“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引自《后汉书》)(那是几百年以前的事了,孔子是与老子李聃有过比较多的来往,说孔子让老子为师也不是没影的事,但因此就说他与李膺就是通家还不成立,因为如果成立,凡李姓与孔姓都成了通家,岂不乱了套。)听了此话,举坐感叹。太中大夫陈炜后到,在座的有人讲给他说有小儿以通家来见主人之事。陈炜不以为然,说:“小时了了(了不得),大未必佳。”孔融听了立即接着话头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一下子把陈炜堵的没话说了。这是两头堵的说法,你承认这话,你就等于承认你现在不佳;如果你不承认他的这个说法,那你就得说小时候你苯,不管你是承认还是反对,你都得说自已不行,因此这个大人只能是无话可说。(引自《世说新语》) <BR> <BR> 《吴历》上有这么一件事,“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侍中刁玄,张邠曰:‘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推尽。’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俱当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BR> <BR> 张昭是东吴的老臣,很有威严,也是很有口才的,很少人能与之辩而使之屈。一次大会,命诸葛恪行酒,到张昭席,老张不肯饮。说:“此非养老之礼也。”孙权怂恿诸葛恪,“你能使他理屈没话说,他才会喝。”孙权很有些个性,平常他可对群臣随便点评独不敢对张昭无礼,但他看张昭无人敢与争辩也不舒服,因此怂恿小孩子来恶作剧,含有折张昭锐气的意思。诸葛恪说:“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张昭无话,只得饮了。《恪别传》曰:“太子尝嘲恪:‘诸葛元逊可食马矢。’恪曰:‘愿太子食鸡卵。’孙权奇怪这个回答,一个吃屎,是让人难堪,另一个吃蛋,是好事,难道以德报怨不成。权曰:‘人令卿食马矢,卿使人食鸡卵何也?’恪曰:‘所出同耳。’权大笑。”这个小孩子抓住所出都是屁股这一点来反击太子给他的难堪,还让人们一时反应不过来,自是巧妙聪慧。《江表传》“曾有白头鸟集殿前,权曰:‘此何鸟也?’恪曰:‘白头翁也。’张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恪以鸟戏之,因曰:‘恪欺陛下,未尝闻鸟名白头翁者,试使恪復求白头母。’恪曰:‘鸟名鹦母,未必有对,试使辅吴(张昭的将军称号)復求鹦父。’昭不能答,坐中皆欢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