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3 发表于 2009-8-16 21:30:09

[转貼]黟县九都屏山风水试论

  九都为黟县屏山舒村, “都”是黟县古时的乡镇的自然建制,通常以“河”为界,九都有两个村落,分上九都、下九都:上九都姓舒,下九都姓朱,为加以区别,人们习惯称舒村为“九都”,而“下九都”却直呼朱村。 <BR>  据有关史资记载:九都舒氏族大势强,朱氏不可与之同日而语,更不可与之同呼地名也,又载:九都舒氏得风水之先机,朱氏得风水之余尾。&nbsp; <BR>  舒氏于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末,从庐江迁来黟县九都(古称长宁里),就极富神奇色彩:当时舒氏祖先舒德舆梦游“洞天福地”,受白发仙翁指点: “舒氏南迁,逢长则止;家族兴旺,荫脱后裔”。故三兄弟一迁歙县长龄桥:一迁八都长演岭;老三德舆则来到长宁里,风水先生称,此为“仙点 胜处,踞含玄机:贵人得宝地,全族当兴矣”。果然如此,屏山九都舒氏千百年来“家族兴旺,名人辈出,长盛不衰”。 <BR>  明永乐年间(1402年)休宁风水大师何可达乘轿经黟县古城,过九都,越虞山溪到宏村为汪氏相墓,后来在返程中停留九都,赞叹不已: “此乃风水宝地,藏风得水,五行不缺”:他在村前水口长宁湖边反复察看,叹曰:“水口胜地妙也,主丁旺,作屏障,趿财源,镇邪狂无一不至……”:当村中长辈知其是名师时恳请其观宗族坟山,看祖先墓地,观后称“挹神风,得吉水,受龙气,族发有源,族发有源”,据说事隔几年后,何先生曾再度到屏山观“吉阳水向”。 <BR>  古人用风水来指导,确定阴阳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造等,虽说江西、福建两省风水为我国风水的两大派系,但全国也因各地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异,古徽州是一块特别地区,崇文重学,徽州虽属山区,但文化深厚,人们认识正统,心理追求、环境选择、村落建筑、安全防范、美学享受等等方面都以“风水”作为——种指导,因而风水大师的足迹走遍各村的山山水水、各家各户。尽管风水在通过不断的演变出现了理论上的高奥晦涩,操作中的粗鄙浮浅,这些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科学欠发达的玄妙解释。其实,风水学的内在本质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得出的—些刘自然界规律的认识,懂得良好的生存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十分有利。人们通过对一处居住环境的选择,追求心中的平安宁静,饱尝山水之美丽,势必出现“祥和”气象。 <BR>  古徽州,无论从村落建筑到民居建造,从祖先墓地到庙宇位置;无论从 气口(入风口)到水口(出水口)等等都离不开风水,然而在九都,风水一块显得越益突出,无论是古代的操作:还是观存的物象都说明了九都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是风水学应用的典范。 <BR>  一、环境选择(重视“天人合一”) <BR>  古九都人刚来长宁里(九都)时,请风水师指导堪察了山水田林路道,堪知九郡北有屏风山(靠山),南对石山(照山),东为三姑峰、吉阳山,西有庙墩岭,(又字双凤山)均为抱山。九都背后屏风山以北,宏村羊栈河诸河水在奇墅汇集后经虞出溪从九都东北角流出,然后汇吉阳水由东北向西南流动,至村边又折而向南,村西庙墩岭外古溪与吉阳水将九都拥抱于中;此地北面屏风心前谷地开阔,村前古城(古县城)为镇,周边田野辽阔,极利村落发达取向,村落建在盆地出口曰之为“扼粮仓之口”,整片土地北高南低,极利排水,更利通风、采光。东北为入水口(源头),西北为气口,南为水口,综观全景,实为“山青水秀,地灵气顺”之地,村落前后良田干顷(尽管当时有的还未被开垦为田),足以“养民积粟”,舒氏选村址于此,确见其独具慧眼。 九都舒村建村依循风水“地理五诀”:大致坐北朝南。各家各户除依全村均不朝正南:应“商不朝南,征不面北”之规矩,其他方向视“五行”所需而定。 <BR>  “地理五诀”即“龙要真、穴要的、砂要秀、水要抱、向要吉”,无论哪一个村落或城镇选址都不能选中“地理五要(诀)”皆全之地,有些必须加以改造,使其完美;有些地方虽然环境较好,但与人们的生存要求、心理追求、美学享受存在着一些不足,为此,人们就必须依靠风水先生指导。帮助拟订计划,按照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环境改造.然后再加以利用,在利用的漫长年代中十分注重环境的保护,这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选择、改造、利用和保护环境”,而古代九都人却是另一种说明方法,叫做“择吉地而居,补阙(缺)处而善,取吉向而利,保风水而旺”。 <BR>  所以, 古九都在建村前后乃至以后的千百年的实际操作中,一直依循 “地理五诀”、 “阴阳相辅”、“五行相济(生克)”和“天干”、 “地支”、 “色彩”等等指导村落扩展及周边环境改造和进行空间安排,镇邪避煞,装饰设障等等。 <BR>  古九都建村建民居时均按左(东)青龙、右(西)白虎、前(南)朱雀、后(北)玄武定向,列五行左木(青——龙),右金(白——虎),前火(红——朱雀):后水(黑——玄武):中土(黄):堪知北山——屏风山一为黄山、黄堆山之余脉,二克镇宏村羊栈岭河之水,防其由北向南直冲九都,挡水走宏村东南角而后从东北角进九都,称作“山脉活而水源长”。东部有三姑蜂,吉阳山高耸入云,由北向南连绵不绝,实为九都的“腾飞青龙”,且三姑蜂、吉阳山都是吉山利脉, “三姑蜂”为村中三姐妹食仙桃化鲤鱼继而化为“三姑峰”、“吉阳山”为吉阳水之发祥地,为村中“做之甘霖,付之福禄”。 <BR>  九都的西与南却略有不足。西边庙墩岭(双风山)虽北上连脉,但村中部处置有一马鞍形“陷口”即“豁口”,不利于“藏风聚气”,故在宋代中”,九都舒氏凑支丁÷技男丁出人头费)淆先生(风水师)雇外姓&lt;外族打工人) “担i填阙,以求白虎平暖”。 <BR>  南向不足就是无天然水口, “石山河远虚而众村争其气运,不足为村之水口”,西部山脉走至村前拐向西南而去,只有一小支脉(山坡)向东略弯,但终难成为九都的自然屏庇,形成不了让水“弯聚而曲行”。为此,村中人又于村前建一人工湖长宁湖,湖南岸植木种树,同时对村中的吉阳河也施以人工让其“曲折环抱”。在村中部让河向西转一大弯,并引入“活龙坑”之水“以增村中之龙气”,在此形成“近水口”,水口上建桥,桥上有亭,名为“上桥亭”,亭左为“孝子牌楼”,水出村时建一石桥,桥上也建凉亭:叫“下桥亭”。亭中画有“雷公电母、观音财神”,在此“中水口”以求庇护村人:镇邪压妖避水患,长宁湖则是“远水口”,长宁湖的建成目的就是“主人丁兴旺,聚万贯家财,为村堂庇护,镇邪恶之气,克南向之"火”。 <BR>  如此一来,九部从大势而言则完全附合“地理五要(诀)”之要求,“来龙山”——一山与远处山脉相连,为真龙;九都建村选址准确,附合“穴要的”, “穴”即“基址“, “的”为准确:九都土地肥沃,地土呈微黄,属风水中的“上土”,实为“砂要秀”, “砂”土也, “秀”,灵气也,古称“地灵方得人杰”; “水要抱”,风水认为; “水要曲折环抱,不可直下无收”,九都东有吉阳河且由人工使其转流西南而成“大弯”,西有古溪.南有长宁湖,于村周相拥:在村落与民居取向上均后背山尖,面朝山坳,“村对笔架山, 门前秀才站”;另外村向、屋向尽力避免朝正南,原因有三:一是皇宫坐北朝南,民居仿之有欺君主嫌:二是南属火,而火克金,与商家金钱不利;三避谐音“南”与“难”同音,出门正南(难)不可取。 <BR>  二、心理追求(讲究心理安宁) <BR>  九都与徽州任何一个比较上规模的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一样,除了对环境的选择,更重视心理平安,其表观为多方面。 <BR>&nbsp;  (一)乞求神明保佑:佛道庇护。为此,村中诸多庙宇显示着九都村当时的鼎盛与。风水追求的狂热,九郡村南有道观,道观建于宋代末年,占地面积六千多平方米,为二院三殿,道观建筑气势恢弘:巍峨壮观,极盛时有道士百名。村北有三姑庙,东有社屋,九都属“江南长丰大社”管,故杜屋称“长丰社:”祭的是“社公社婆”。每年的春、秋分后,村内要进行祭社, 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东有“红庙”祭有观音诸神,在古代,风水与佛、道关系紧密。民国初年,汪秀才与汪罗敷一对被旧礼拆散的恩爱夫妇,在长宁湖中双双“沉湖殉情”,演绎了一个《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但用风水学的角度说, “活人祭湖、祭塔、祭桥必将灵验无比’’。 “三姑峰”又为“三姑”所化并有三姑庙中的三姑:这村周的一切都起到了庇护村落、保佑族人的作用,下桥亭中的“雷公电母”更是“虎视耽耽”,大有随时轰劈邪恶之气势, “族人已无妖魔鬼怪扰害之忧”。 <BR>  (二)避晦克冲属古代建筑风水学;在九都表现得尤为突出,至今从村中民居建筑形式.门向、拱门。墙角、路道等等无一不显露出风水的无所不在。 <BR>  1、房屋正厅左墙一律都高于右墙,只是我们肉跟无法从高大的房屋中看出几寸高低的差别来,原因是“青龙必须高于白虎”。 <BR>  2、非特殊情况,厨房不得做在白虎首(右向),古曰: “火烧白虎,合家无福”,且右(多为西向)为“金”, “火”克“金”则“家穷无耐”。 <BR>  3、门向。除了整个村落和各家门向一律不朝正南外,且有许多小的相肘,比如门不可对山头、瓦头、墙角、烟囱、树尖、坟墓等等,如果对门有 此类物象,都曰为“犯冲”。因此就要采取避晦克冲,具体做法较多:砌照墙,有的以院墙代之,院墙自古至今称“夷墙”, “夷”即“平安”之意。如村口第一冢韩忠平老师家门前照墙,除克冲外,其照墙砌成“内八字”,一为聚财,二求平稳,因为长幅单墙直砌易倒。 有的大门前无法砌照墙,就只得在门口上方正中悬挂铜镜(旧时)、桃木剑、八卦、文字、符号、镇方葫芦(有的在墙上砌葫芦洞)等,更有甚者,在门上挂剪刀等锐利铁器。 <BR>  4、不开冲巷门。门口正对胡同(巷)口,谓之“家门冲巷、人丁不旺”,但因条件有限又不能不开,则将门向边侧开设或将门开成斜向—边的“斜门”,尽力避开胡同中轴线。 <BR>  5、克服“路剪房”。古云:“路剪房,见伤亡”。当一条路直冲某屋然后转弯:这是不好的,九都有好几处,为克服这一观象,人们用青石刻一碑,曰:“泰山石敢当”,将其嵌砌于墙体上以示镇度, “泰山”为五岳之首,具有神化主义。 <BR>  6、巷口拱门。九都每逢巷口均设有拱门, 由于年代关系,许多被拆改,现存已不多见;九都为舒氏聚居:巷道、胡同将村落象切蛋糕一样分割成互相连相的块块,从宗族观念而言,一个家庭在血缘上是一脉相承的,而从建筑群体上说也不可分割开来,所以用拱门将被道路分割的小群体重新连接起采,这也称之为“一脉相承”,这种“一脉相承‘’指的是宗族邻里的一体化,这种拱门的设置伴有“弧线美感”和使道路形成半封闭的院落空间,产生一种“透视”效果。 <BR>  7、切墙角。在九都,有不少地方.道路出现近似九十度转弯时,内向墙角下部柱往被“切”去一角,即砌墙时有意退进,到一人多高时再重新恢夏,这种现象称为“退让”,一方面是尽量不让墙角对着人家大门:二是为了行人方便,古人道: “予人方便则子己方便,经商如是,做人亦然”。 <BR>  8、挂“五行带”古时九都每做一幢房: 门口石门坊两边各要压挂长大约五寸的五色布带,谓之“五行带”,颜色为“白(金)、青(木),黑‘水)、红(火)、黄(土)”五条带撮。后起,一头被门压在门两侧的石门柱上,称为“五行不缺”。 <BR>  9、 切忌门对门。九都村无论是户与户的门或是一家中的门与门,绝对发有“门门相对”者,万一要对,那也得错过“中轴线”,风水认为“家设连心(轴)门,室内无好人(多病人)”<BR>  10、聚财门,得财梯。古时称“水”为财,源远流长的河溪之水谓为“不竭之财”,人们建房造屋多视其门对水来方向为大吉,所以有些近水人家,也有远离河溪人家的门斜对水来方向开设。另外,楼梯大多开在正厅画堂右边:但有人为了达取财之意,见水从其房屋左边而来:因此,将楼梯安置从左边上楼。同时,楼梯级数全为单(奇)数, 单数为天数,楼梯是木的,楼梯脚有一石板与楼梯合成偶数(地数),义为“天地相接”,同时,石板顶住楼梯求稳定;从大势而言,九都以“引水聚财”以达“荫地脉、养真气、兴村运、旺疾丁”之目的,当然,水为生存之必须,其作用还有防火、调温、灌溉、洗涤、美化环境等等;“植树造茎”是九都的一大工程,古时九都从村堂周边乃至周边山场遍植树木,在村内空场也多种吉祥之树,如天竺,冬青、侧柏、紫竹、石榴等树,在水口更是一片“水口园林”之象,这些乔木那是当地名木良材,水口边点缀凉亭庙宇、水榭桥栏等建筑,以求“村之兴旺、丁之壮大”,。为保风水计:九都古时对破坏风水诸如伐砍村中(或水口)、来龙山之林木者,损坏族中祠堂、庙宇者等,均严罚不怠,其处罚方法很多,补棺树(加倍)、重建被破坏的房子, 罚银两,受鞭笞之苦:跪对祖宗忏悔,面壁居过,逐出家族等等,足见族规之森严,家族对风水之重视。 <BR>  从风水角度说,九都的吉阳山、吉阳水是九都人为之骄傲所在,不但其山水之名吉利,而且吉阳山、吉阳水之名气自古有之。清道光十三年黟县人俞正燮(字理初)在其《黟县山水记》中详叙并甚赞之。文中载; “吉阳山在县东北十五里,新安志云:高二百五十仞:周三十五旦,上有山峰并起,斜倚如发髻, 曰三姑尖……新安志又云:中峰有瀑布泉。环宇记云;吉阳水出焉。”更为奇妙的是文中还载有如下文字: “又引新安记:天将雨,此小先有鼓角之音:入以为谁,亦曰东山,有仙人石、仙人盎……邑(村)人舒道翁遇异人, 侍养生诀,逮庵山前,时有双鹤来往之 ……”,这些记载大有仙山琼阁、洞天福地之象,至于雨前山之有音,是否山中有磁性矿产遇雨前低气压而发声尚不得而知,然而雨前这奇妙之音及双鹤往来不正说明九都为吉祥之所、风水宝地吗? <BR>  明万历年间江西婺邑(婺源县, 旧时为徽州所属)汪光生(风水术士)拆(分析)九都舒村诸名曰; “长宁,永安也:里,故乡、邻里也;长宁里,长治久安之地也。吉,大利也;阳,山南水北,蓬勃生气也:吉阳山、吉阳水为大吉大利之山水也。” <BR>在九都, 民居及祠堂、庙宇表观出的风水学其实是风水学在建筑中的实际运用:我们称为“建筑风水学”。 <BR>  三、安全防护(渴求兴盛平安) <BR>  九都村渴求兴盛与平安有两个方面的表观;一是地理环境攻防设施, 一种是心理的精神追求。从地理处置讲,九都山抱水绕:极利防守;同时族旺丁众,也不畏外人侵入。从心理说.除依托神明保佑,村中还有“拟形山脉”,其山形被摈人及风水先生视为象形(山)、狮形(山)、鹤山、鹿山,如此“拟形”也称为“渴(叫作)形”,既为守卫村堂,又取祥和之意; 以求心理安宁, 另外,亭台楼塔也作镇附之能。 <BR>  为避免内讧、纷争,邻里(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之间以“中庸”求平安,以“和气”求生财、空间均等,道路共行,无论绿化还是建房都以不妨碍别人为前提.九都人深信: “气(思气)必生乱,乱则出凶。” <BR>  从单—的民居而言,讲究单体的平安. “高墙深院小窗户”是为防火、防盗之想, 门有两层,外为莲花门,为室内“通气”之用:且驭美观、透视:内为防盗之门。房屋讲究后高前低、左高右低、中间高两边低;细心人会发观,九都;当然其他地方也许是这样),房屋的前檐口高于后檐(背后),正面墙左右上方开小窗为室内吐纳(之气),开大则漏气,也不安全;风水认为:八卦中的离(南)、巽(东南)、震(东)为“三吉方”,而南至:欠不宜门对,故门朝东,朝东南或西南居绝大多数。如村口下桥亭边的小绣楼一家,正厅面东:开门应为吉向,但“门”之中轴将对东山之尖而不吉,故于正厅左厢向偏南方向开一大门,九都有不少门口均避山尖而朝山坳,因避晦而改门向或开斜门。 <BR>  九都的民居门口开设的高宽、天井的长宽大小均十分讲究,除与房屋形成一定比例,多的则用鲁班尺、门光尺。这种尺分为八份&lt;即八寸),古称“八寸为足”,然后将八寸&lt;八个间隔)分成“财、离、义、官、劫、害、病、木”八间,门之高宽和开天井之长短尺寸均应落在“财、义、官、木”之间为吉,只可惜当今这种木工(含砖工)旧制已无法寻找。 <BR>  祠堂风水是九都极为重视的一块。祠堂又名宗祠,分总祠、支祠、家祠,总祠则为一族(村)之总揽,是全村议事、祭祀等等的中心,支祠是家族的分支,也即总族下的几房,这就是古时说的“房头”:支祠下面由兄弟一人或数人建的祠堂称作家祠。总祠、支祠的长称大小族长,家祠的长称“家长”,这种“一家之长”与现代约“一家之长”即“家长”父母不是一回事,古代称父母为令尊、令堂。 正由于宗祠有规格上的区别,因此在建造规模、内饰、门面以及风水相地有着严格的区别,对于村中有些官宦的公建或私建的“官厅”则另当别论。 <BR>  从门向说,总祠大门中轴线比支祠、家祠更趋于近正南,其向为正南往东或西五度左右,这就是—种追求坐北朝南又避免朝正南的现象, 门楼的设置,在九都称为“千斤门楼四两匣”,可见门楼比重之大, 门楼造型为,"四柱三间五分楼”,本宗族有人为达官显贵,则可建“七分楼”:一品官(舒荣都一—付宰相)可建“九分楼”。不管七分或是九分楼,门楼正面墙只允许“五分楼”:这叫作”四柱落地、五岳朝天”,这是一种典型的“接天连地”的风水意识,他跟家中天井一样,•让雨水落在家中,叫作“得日月之精毕:受天地之灵气”, “七分楼”、 “九分楼”所加的“楼檐”则加在正面墙两侧的“八”字形侧墙上。 <BR>  九都有些祠堂和非官宦人家,他们的门口也开成“八”字,这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仕途,而是一种风水,一方面叫作“广开门路”,另一方面由于从分水角度说门口显得小些,与冢中的“运气”不利,但又不可将门开得太大,所以用门前“八”宇以弥补之:所以有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家的门楼开成“八”字:但又不象当官人家那么高大气势。“祭地”是古中国普遍观象,古徽州更甚,而九都却独有其行,他们庄祠堂、庙宇、民居或墓葬,先由风水先生勘址,地址选定后,先敬天地神魂,动土前,则用吾、纸、锡泊烧敬土地,才能开斧(锄头)动上。祠堂建造由族长、家长敬,庙宇由施主或主持敬,民居由屋主或长子敬,无子以侄代,上门女婿也可代,葬坟道理同民居,这就是九都的“祭i地”,用现代话说叫作“奠基”、 “奠:祭祀也;基:基址也、土地也。” <BR>  祠堂设宽大的门,设天井,取采光之便,更为求吐纳之“气量“, 为了象征一个村的兴旺发达,体现其宗族之财势,祠堂建造是村中的特大事,风水先生从选址起一直要在祠堂附近观察施工,把好脉象,指点建筑师,直到全部竣工。 <BR>  祠堂在造大门时,门坊要压“五行布”,意为“五行不缺”,门两边石坊与门斗(户枢石)之间由铜钱垫压,义为“压(押、宝”:架梁时,不让女人进去,梁在架之前的做制过程中要系雄鸡祭“屋神”等神灵。梁不准经“女人眼”,架梁时,梁上横贴一红纸,上书“五星高照”,或“吉星高照”, “五星”、 “吉星"指得就是“福、禄、寿、禧、财”五吉星。屋架上好盖瓦完工,泥水匠在风水先生的指导下,要在祠堂正厅的正脊上安放砖雕的青狮白象,龙凤麒麟以及怪兽;以求镇守,防百邪。。人类创造了风水,后人在以后的利用中又不断地去改进、去影响人们的自身生产和生活,尤其是在村落建筑和民居建设中表观突出。 九都的背山面水,北高南低,气口开敞,水口关销,两山左右环卫的这种“负阴抱阳”的山与村落建筑的模式是最佳的譬间模式,这种模式符合风水理论的一系列要求,而且也恰恰符合了科学规律,更迎合了人们追求安宁和对美学享受的心理追求。我们从科学角度试分析之,不难得出如下一些规律: <BR>  背山(北面:有利阻档北风,气口利于村内空气对流,水口聚水,植树造林有利环保,且成一风景线。北高南低,有利水流和排水,亩向开敞有利南向山谷风北上入杓,特别是采光充分。四周(北、东、西)山脉环卫村落既可有利保护村庄,有利提供财富,有利水土保持:又能满足心理与视觉感受,一句话就是小环境适应大气候。 <BR>  九都《舒氏宗谱•续谱二》载: “地气之兴,虽由天定,亦可人为……顺天意更当遂人愿,投入力以求风水之美……”不难看出古九都人对自己环境选择的严格和对环境改造的热衷,植树造林,填补小阙(缺口)、引水,开渠(沟、圳)、苗池掘塘:建水口、立桥亭等等都是为了顺天意、求平安、补风水,求兴达”,另外各民居建造中的许多形式和迹象,凡此种种,都体观出风水的自然属性和人为痕迹。 <BR>四、美学享受(创造一种美的享受)<BR>  九都人利用风水理论创造了一个“灵杰之所”,营造了一个美丽的环境祁祥和的氛围,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生产,无论是事业还是学业均能心顺而成。千百年来,九都也许真的应了“风水宝地、入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舒荣都、舒斯笏、舒绣文、舒伟光等人成了九都的人杰、村落也日趋扩大。到清末:九都号称“八百烟灶(户)、三千丁男(男人)”,其规模之大仅次于县城,无怪于黟县人说: “三(都)。六&lt;都)九(都)大乡村。” <BR>  今天的九都虽说几经破坏:特别是非常年代,但你如果在村中任何一个角度,特别是上、下桥亭、水口、宗祠等角度随便向一方望去,九都这块“风水宝地”依然有着震憾人的力量,同时又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这就是风水的魅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貼]黟县九都屏山风水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