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牌从中国找灵感
纽崔莱、可口可乐、力士……这些外国名牌我们耳熟能详,有些已经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名牌的创立,有的创意直接来自中国;有些在登陆中国之初,有着种种不为人知的趣事,跟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纽崔莱:灵感来自江南的草根</H5>
<P> 1915年,一个名叫卡尔·宏邦的年轻人踏上中国的土地。作为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卡尔的工作显得有些屈才,因为他在一家英国和瑞士合资的牛奶公司当推销员。就在他跑推销的过程中,一种植物影响了他的一生,也让一个世界营养品牌由此产生。</P>
<P> 在中国江南地区,紫色苜蓿十分常见。按照当地习俗,在立夏的时候,农家都将紫色苜蓿碾碎后掺到面粉中,做成一种名叫“草头摊粞”的煎饼,据说吃了它可以预防疰夏。卡尔在乡间推销牛奶的时候,不仅见过这种紫色苜蓿,而且还时常品尝“草头摊粞”。或许是生物学的专业素养使然,卡尔在品尝之余,便想到了这种食物做法的营养价值,认为大有文章可做。</P>
<P> 卡尔说干就干,在自己的小院里开始实验。然而世事难料,由于上海政治风云变幻,随后卡尔和几百名外商遭到软禁。软禁期间生活条件很差,食物很缺,卡尔便四处寻找苜蓿等绿色植物,然后将它们与食物一起熬成汤。为了补充铁质,卡尔还将铁钉放入其中,一起炖熬。熬好之后,他让同室的难友一起食用。卡尔发现,自己的“汤友”们身体远比其他人健康。这次磨砺让卡尔信心大增。</P>
<P> 1927年,卡尔·宏邦回到美国,继续探索“营养与健康”之路。1934年,他在以紫色苜蓿为主的混合物中,研制出一种含有丰富天然植物成分的粉末,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食品补充剂。1939年,他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纽崔莱”(Nutrilite,意思是营养物)。虽然他在此后的研制过程经历了种种艰辛,但最终获得了成功。1948年,纽崔莱的销售额突破450万美元。</P>
<P> 如今,“纽崔莱”已成为风靡世界的著名营养品牌,而卡尔·宏邦也被尊为“世界维生素工业之父”。</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可口可乐:“口渴口辣”找上阮玲玉</H5>
<P> 早在1927年,可口可乐的瓶装饮料便在中国出现。当时习惯喝茶的中国人对这种带点苦味和辣味的“洋水”不太感兴趣,因此可口可乐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在租界的外国人和一些上层社会人士。怎样才能扩大可口可乐的影响呢?这可让可口可乐公司绞尽脑汁。</P>
<P> “Coca—Cola”初进中国时,中文名称音译为“口渴口辣”,这个名称实在不伦不类,“口渴”之余还要“口辣”,这怎么能吸引顾客呢?为了能找一个好的中文名称,Coca-Cola在中国和英国举行产品命名大赛。当时,一名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教授便以“可口可乐”参赛,随后一举获得金奖。</P>
<P>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还请了大名鼎鼎的阮玲玉作广告代言人。当时阮玲玉正凭借《神女》和《新女性》在影坛大红大紫。阮玲玉喝可口可乐的照片和宣传画不仅频频出现在报刊上,而且以日历的形式向客户赠送。</P>
<P> 借助阮玲玉的人气,可口可乐开始进入市民阶层。到1933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装瓶厂成为美国境外最大的可口可乐汽水厂。到1948年,该厂产量超过100万箱,创下美国境外销售纪录。</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力士:看中胡蝶的肤色气质</H5>
<P> 用国际影星作形象代言人,是英国化妆产品力士一贯的品牌战略。其实如果深入发掘力士在中国的历史便可发现,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力士就已开始了这种广告策略。</P>
<P> 1923年,英国著名的肥皂托拉斯利华兄弟公司,在中国注册成立自己的子公司“中国肥皂公司”。经过一番筹备,到1925年,公司开始投产。</P>
<P> 公司运行之初,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仍有潜力可挖。这时公司的营销负责人把目光投向了广告。当时明星做广告依然是中外公司的流行做法。于是力士将目标锁定在电影明星胡蝶身上。 </P>
<P> 很快,胡蝶手拿力士的广告出现在报刊和张贴画上,力士的销售额随之扶摇直上。到1939年,该公司年产肥皂量达21.6万多吨,基本上垄断了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肥皂市场。<BR></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