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09-9-1 10:17:41

商纣王为何会被推进罪恶深渊

成王败寇,历史多半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隋炀帝因为做了亡国之君,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在《唐史》中被替换成了凶狠残暴,并被戴上了“暴君”的头衔。崇祯皇帝因为做了亡国之君,他曾经的励精图治在《清史》中被说成昏庸无能,甚至被称为“傻瓜”皇帝。那些取而代之的“幸运儿”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向世人阐述自己改朝换代是顺应天意,是众望所归。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过,隋炀帝和崇祯皇帝这种被篡权者称为“无道昏君”的遭遇,比起商纣王被周武王张冠李戴地强加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歪曲事实、践踏功绩的手段来,还真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历史上的商纣王不仅是一个容貌俊美、力大无穷的帅哥猛男,同时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英明天子。《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其它史料中也有“形容俊美”和“帝辛受德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抚梁移柱之力”的记述。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为当时世界超级大国的国君,商纣王同历代帝王一样,固然有淫逸奢侈、骄狂拒谏、横征暴敛的昏暴一面,但这些所谓的“毛病”并不能掩盖其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的主流方面。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商纣王即位后,可以说是励精图治,宏振商邦。针对东夷部落经常入侵国家,骚扰掳掠百姓的现状,商纣王御驾亲征彻底将其消灭,一举解决了历代先王均束手无策的“老大难”问题;他率兵东征西战、攻伐八方,使商朝的疆域不断扩大;征伐的同时,他还不失时机的把中原文化向四海传播,进一步巩固了王朝的统治。河南北部的淇县(即朝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那么,固如铁桶的商朝江山,为何会“忽喇喇似大厦倾”,转瞬间就灭亡了呢?英明神武的商纣王为何会遭遇身败名裂的厄运呢?这与周文王阳奉阴违、伺机篡权地苦心经营,以及周武王处心积虑地制造“舆论”攻势、恶语中伤是分不开的。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说牧野之战,是周武王推翻商朝的决定性战役;那么战前誓师,则是吹响商纣王身败名裂的号角。为了解决自己以臣伐君、不合礼法的篡逆问题,煞费心机的周武王多次信口雌黄,无中生有,恶语中伤商纣王,使商纣王的名声扫地。&nbsp;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与各路诸侯会师后,周武王庄严誓师,发布讨伐纣王的战斗檄文《泰誓》,历数了商纣王执政以来,像“用妇人之言”、“毁坏三正”以及“离逖王父母弟,断弃先祖之乐”等“自绝于天”的种种“劣迹”和“罪恶”。周武王的这一招无疑是毒辣的,但确实是奏效的。他那怒发冲冠、激烈愤慨般的煽动演讲,一下子就把以下犯上的谋反之战,变成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正义之举。 <BR>为了让商纣王成为众矢之的,周武王利用牧野之战前的最后一点空挡,再次做战前总动员,宣读《牧誓》,重申商纣王的罪恶,并“唤起工农千百万”。经过两番庄重的战前誓师,不仅使商纣王荒淫残暴、无恶不做的腐朽统治者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埋土扎根,也使整个队伍同仇敌忾,群情激愤,斗志昂扬。一场在理论上“以有德伐无德”的“人民解放战争”打响了,商朝六百年的基业轰然倒塌。不过,商纣王没有选择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以身殉国,被火焚烧后的他仍是一副铮铮铁骨。&nbs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造宫室、建酒池、宠女色、囚贤人、施酷刑、害忠良”,是周武王为商纣王罗织的主要劣迹,也是商纣王国破人亡、身败名裂的重要罪行。事实果真如此吗?&nbs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曾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之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篇》)意思是说:“商纣王虽坏,但决不象传说中那样历害,他之所以名声不好,是因为人们把天下所有恶事都算到他的头上了。”&nbs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纣王遭受诬陷,不仅子贡忿忿不平,宋朝学者罗泌对此也有话要说。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指出:“帝辛大造宫殿,建造酒池肉林,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忠良等罪恶,与夏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纣的罪恶,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罗泌这样说是有根据的。例如:令人发指的“炮烙”酷刑,本来是夏王桀的发明“专利”,却被人们张冠李戴在纣王的头上。“肉山、酒海、琼室、瑶台”本是夏桀奢侈生活的“必需品”,周武王却把这些“屎盆子”毫不留情地扣在了纣王的头上。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随着商朝的灭亡和纣王的殉国,他对中华民族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几乎被周以来的史学家们全部“封杀”。就连被后人尊崇为“史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没有记载商纣王的丰功伟绩,但像“好酒淫乐,嬖於妇人”、“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慢於鬼神”、“以酒为池,以肉为林”、“重刑辟,有砲格”的劣迹却比比皆是。如果说周武王是造成商纣王身败名裂的罪魁祸首,那么司马迁就是他的一个忠实帮凶。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过,真正把商纣王推向罪恶深渊、万劫不复境地的,却是流行于明、清年间的那部虚构人物情节、诬蔑丑化帝王、内容荒诞糟粕、附和封建迷信、愚弄劳动人民的《封神演义》。在这部神话小说中,作者不惜歪曲历史、扭曲人性,在美化周武王的同时,狂贬商纣王,其残暴无道、罪大恶极的形象,在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nbsp;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商纣王死后,被周朝恶谥为“纣”(按:马屁股后面的革带,有损贬之意),历代史书中也不分青红皂白,人云亦云,使其蒙受了几千年的不白之冤。商纣王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英雄,他为中华民族在扩展版图、传播文明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不朽功绩,将永载史册,这是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写和抹杀的。毛泽东同志和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都曾为商纣王翻案说:“商纣王文武双全,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商纣王为何会被推进罪恶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