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 徒弟 学生(转载)——习易者必读
本帖最后由 张裕山 于 2009-9-2 14:24 编辑<P><STRONG><SPAN style="COLOR: #8b0000" mce_style="color: #8b0000;"><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mce_style="font-size: medium;">这篇文章我酝酿了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很想写出来,一年后的今天,我对这个问题看得更透彻,更明白。也是该写出来让大家共同参考。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的事情就会不同。但角色和位置会随着时间不断的变化,今天你是别人的学生,可能明天你就是人家的师傅。你只能以你现在处的环境去思考一些问题,但请将你的思维转动或者跳跃一下,这样对你的学习和人生都会有帮助。(以下所说只针对于学易、学法、学术)<BR>我当过别人的学生,又为人师表,学生,徒弟,到师傅的复杂路程我都蹒跚走过。里面的学易求法辛酸我都一一尝过。我有资格将自己的学习心态写出来,让学生、徒弟、包括师傅们去体味。不是说我现在很了不起了,连师傅都敢说。而是我多年来求学路上所见到的,所做到的学习心态跟大家分享一下。无论你是人家的学生,人家的徒弟,人家的师傅,我认为都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找到一些什么?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可以问问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师傅?合格的徒弟?合格的学生?如果你不敢确定,证明你在某一方面做得还不够。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去完善自己。<BR>师傅,一个很令人崇拜的名字。很多人学了东西以后,都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别人的师傅,弟子学生众多,香脉遍布。但很多人不知道,做师傅其实是很难的。做一个别人都认同的师傅更难。做师傅有几难。<BR>1、 学习难<BR>都成为别人的师傅了,有机会见到好的东西想学,难了,面子过不去,总不能放下“师傅的面子再去跟别人学东西了吧?<BR>2、 找传人难<BR>空有绝世本领,但传给谁呢?找了一辈子徒弟,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自己儿女又不喜欢这些东西。可悲啊!<BR>3、 教学难<BR>是有不少人来跟自己学习了,但不是资质愚笨,就是狂妄自大。不是对你工于心机,就是对你疑心重重。反正没有一种让你掏心想教的感觉。<BR>4、 保持好口碑难<BR>所谓众口难调,每个来学习之人都抱有自己的想法与目的,学习完后现实与想象是两回事,难免过后有过激的怨言。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能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口碑确实不容易。流言蜚语满天飞。<BR>5、 调解门内纷争难<BR>没有徒弟、学生可悲,多徒弟、学生也会可悲。树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个徒弟说师傅私底下传他最多,那个徒弟说师傅最疼我,掌门的东西都给我了。这个学生说我对师傅最好了,“贡献”多,回报多。这个学生说师傅说我悟性最高,得到的多,层次高,以后成就高。争宠、诬蔑、说背话什么都做得出来。师傅在旁,无言以对,帮这个,得罪那个。最后“无眼睇”。<BR>以上的这些,都会出现在每个师傅身上,都会成为一个难题。师傅的难言之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得到的。在想做师傅前,好好想清楚。<BR>虽说做师傅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会慢慢让你做成了别人的师傅。有时候,你不做也不行。等你年龄大了,名气大了,学问多了,慢慢在你身边会出现很多“徒弟和学生”,无论你答不答应。不是师傅也会被“强迫”成为师傅。<BR>就因为每个“师傅”的人生经历不同,学历不同,见识不同,学问不同,为人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师傅的师傅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师傅”。<BR>我个人就接触过很多不同的“师傅”,有性格怪癖的,有大大咧咧,有温文儒雅的,有豪爽不羁,什么性格都有。在我看来都不奇怪。奇怪的是一些做法是我不认同的。许多师傅就患了以下做师傅的大忌:<BR><FONT color=indigo>1、 我是天下第一<BR>老认为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别人的都不值一提。有人说起谁厉害,自己就受不住。这是明的。还有一种是暗的,口头说是认同别人,但实质心里很不服气,语气与脸色都会透露无疑。这种人更可悲。<BR></FONT>2、 懦弱无能<BR>师傅不象师傅,在徒弟与学生面前没有一点师傅的样子,好听是没有架子,不好听是懦弱无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管理能力。<BR>3、 觉得自己够了<BR>这种师傅很多,老是认为自己学的东西差不多了,足够做人师傅了。不思上进,不肯再学习了。每天都是吃老本,不思进取,对新的事物不接受。对别人的东西不感兴趣。<BR>4、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BR>有这种思维,我想是很多师傅最常见的。这个传统的师徒教育思维已经控制了很多年代的人。就算现在很多师傅说已经看透了,但其实还是有种保护主义,还是放不开。真正懂命理的人,才会真正看得开。其实要做一个好师傅确实不容易,师傅就是一个领导者,你的徒弟、学生在跟你学的不单单止是业务的知识,还有人品,性格,思维,为人处事等。<FONT color=magenta>教好徒弟,首先要教好徒弟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五术知识,学理。否则,徒弟将不成徒弟。</FONT></SPAN></SPAN></STRONG></P>
<P><STRONG><SPAN style="COLOR: #8b0000" mce_style="color: #8b0000;"><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mce_style="font-size: medium;"> 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师傅应该有以下几点,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师傅:<BR>1、 自信而不自满<BR>相信自己的能力,以能力充分感染自己的徒弟、学生。但绝不自我满足。<BR>2、自己努力学习<BR>作为别人师傅的自己,应该抓紧时间学习其他自己不懂得知识。虽然为人师表,学习途径相对较难,但还是应该想尽办法去学习其他知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免得徒弟、学生问的问题自己不懂而影响他们对你的印象。作为师傅,只有不断的学习,令到你的徒弟、学生们觉得跟你有学不完的东西,这样就对了。而不是一昧的阻止自己的徒弟、学生去跟其他师傅学习。换位思考,如果你的徒弟、学生觉得自己的师傅很多东西学,在这里都有想学的东西了还会找其他师傅学习吗?<BR>3、 不要在徒弟、学生面前谈论别人的不好,只可以谈论人家的不足,引导徒弟、学生补其不足。因为有这样的师傅,就会有这样的徒弟。<BR>4、鼓励徒弟、学生不断学习<BR>作为师傅,如果得知自己的徒弟、学生向去外面学习一些自己都不懂得东西。作为师傅要体谅自己的徒弟、学生。而不是用威胁等手段阻止自己的徒弟、学生再次学习的机会。作为师傅要大度。是你的就是你的。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力。<BR>5、 对门下徒弟、弟子要平衡管理<BR>作为师傅,对待徒弟、学生要做到平衡,公正。分清楚什么是徒弟?什么是学生?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话该讲?什么话不该说?这些都需要作为师傅努力做好的部分。<BR>6、 尊重自己的徒弟、学生<BR>既然成为自己的徒弟与学生,代表的是一种缘分。对于徒弟,能成为师傅的徒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意味着你长年跟在师傅身边,你有机会学到师傅很多真东西或者全部东西。但徒弟也是很痛苦的,他不象学生,付出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学到相应的东西。能成为师傅的徒弟,可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可能经过师傅无数的考验,而且要忍受学生体验不到的痛苦,除了金钱,还有很多的感情。好了,有一天师傅终于答应你作为他的徒弟,其实也是一个悲哀的开始。这也意味着,你再次求学的机会不容易了,特别是师傅还在世的时候。其实,(易学,法术,武术)中徒弟是一个特有的现象。在古代因为很多原因,促成了师傅要选择师徒制来达成技艺的传承。但现今的社会相对比较难了,找学生容易,找徒弟难。随着社会的发展,资讯的发达,师徒制会慢慢被取缔,毕竟师徒制不容易实现。条件不允许嘛。<BR>学生既然说学生,就是要学习了。学生是最轻松的,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跟谁学就跟谁学?重要的是口袋的“人民币”够,有时间就可以了。通常你拿着“人民币”去学习,基本不会遭到拒绝。但有一点,教你的人知道你是一个学生,你只是用“人民币”去换取知识。所以作为学生的你只能学到学生该学到的东西,而不会超出很多。毕竟师傅也是人,师傅都是要吃饭的。要生活的。除非你的师傅是“神仙”。</SPAN><SPAN style="FONT-SIZE: x-small" mce_style="font-size: x-small;"> </SPAN></SPAN></STRONG></P>
<P><SPAN style="FONT-SIZE: x-small; COLOR: #8b0000" mce_style="font-size: x-small; color: #8b0000;"><SPAN style="COLOR: #888888" mce_style="color: #888888;"><SPAN style="FONT-SIZE: 16px" mce_style="font-size: 16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mce_style="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SPAN style="COLOR: #ff0000" mce_style="color: #ff0000;"><STRONG>做学生容易,做一个好的学生不容易,因为也有几难困扰着你:<BR>1、 找好师傅难<BR>想学习好的东西,当然是找好的师傅,问题是现在师傅很多,很容易找,但真正好的师傅真的不多。单凭个人,确实不容易找到好的师傅。可能真的需要一点运气<BR>2、 相处难<BR>好了,你找到师傅学习了,但怎么跟师傅相处交往也是很难的,因为你不知道该怎么做师傅才满意,才高兴。只能诚惶诚恐的跟师傅相处。<BR>3、 处理同门是非难<BR>虽然说不是每个师傅都那么复杂,但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特别是现代的师傅们。人多,同门多,是非就多。怎么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确实需要一些技巧。<BR>其实做学生来说,很容易犯以下一些错误,会导致你在学习的路上困难重重:<BR>1、 疑心重,对每个人都不相信<BR>通过某种渠道,好不容易找的师傅了,但自己害怕被骗,总想找些借口考考师傅,看师傅有没有料?是否真的象外面传得那么神?例如:先帮我预测一下,或者先表演一下等等。<BR></STRONG><STRONG><FONT color=darkgreen size=5>2、 不择手段学法学术<BR>很多学生往往因为想学多一些法,一些术,不惜使用偷、骗、哄等手段得到一些东西。再改头换面自己公开传授,售卖,交换。搞得伪法伪术漫天飞。<BR></FONT><FONT color=darkslategray><FONT size=5><FONT color=magenta>3、 贪法贪术贪多<BR>很多学生求知欲太强,学什么都要贪多,好像多了就好。从来不想一下自己这种想法对不对?从来没有对自己有个真正的定位。</FONT><BR></FONT></FONT>4、 造谣是非,破坏同门<BR>很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当中,造谣、搬弄是非。搞得同门和师傅之间,同门和同行之间恩恩怨怨,纠缠不清,引起很大的误会。<BR>5、 朝楚暮秦<BR>很多学生今天跟这个师傅学习,明天跟其他师傅学习,学习目的很不明确,到头来什么也学不到。<BR>说了这么多有关师傅、徒弟、学生的问题,只是想阐明不同的位置,容易犯的错误。因为这些问题我们处在不同的位置时是不容易看清楚的。所谓旁观者清。我想,只要我们自己多了解自己处的位置,少犯一些错误,不能说都能成为好师傅、好徒弟、好学生。起码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师傅,合格的徒弟,合格的学生。<BR><FONT color=blue>还有几点要重点说明的,因为这几点是这三个位置各自最容易犯的错误<BR>作为徒弟,必须有个观念,师傅的东西再好,也要想一下师傅所讲所传的东西都对吗?<BR></FONT>还需要提高吗?否则,作为师傅徒弟的你会受到师傅的限制而无法再次提高,我见过很多别人的徒弟,老认为自己师傅所传的东西已经最厉害了,不需要再学习了。这种徒弟注定层次不高。所谓的眼光短浅就是这种人。<BR>作为学生,有一个最不好的思维,就是找到师傅后,老想先考考师傅水平怎么样?才决定是否跟这位师傅学习。其实这种思维是最“笨蛋”的思维。只有“笨蛋”才这么想。师傅的水平是你能考的吗?如果你能考倒他,他就不是你的师傅啦!有这种考师傅的思维已经是一种很不尊重师傅的行为。不尊重师傅的人,永远学不到真东西。能作为别人的师傅,都会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你想什么他会不知道?要么拒绝教你,要么收下你的学费,乱教你,气死你。让你什么都学不到。<BR>很多人会说,我以前就是被骗过,曾经跟过一些师傅学习,到头来什么都学不到,那些师傅也没有料等等,不慎重一点,恐怕再次受骗。<BR><FONT color=green>我说这是你自己笨,不怪自己笨,还找这么笨的借口去找师傅学习。如果你自己曾经受骗,你应该怪自己没有带上精明的眼光,没有通过其他的渠道作多方了解才去跟这些师傅学习。还是先怪自己笨吧。<BR></FONT>那么怎么才找到好的师傅呢?其实没有什么途径。你可以通过别人介绍,看他的文章,了解他的人品。或者有机会见个面,互相了解一下,凭自己的感觉再决定是否跟这位师傅学习。这个其实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在我跟这么多师傅学习的经验来说,很多时候是不到你作以上的仔细分析。你错过了就没有了。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拿着足够的“人民币”,想都不用想。老老实实的递给师傅拜师学艺。这样就对了。不信你问一下其他的过来人是否这样?或许有意外的收获。<BR>作为一个学生,千万不要抱着“考师傅”的心态去找师傅。你不相信这个师傅,你可以不找这位师傅学习。只有真心的相信,绝对的相信。师傅才会把真东西教你。<BR>作为别人的徒弟也好,学生也好,就算你今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师傅了,你也要不断的介绍人去给自己的师傅处学习。这个是很好的做法。聪明的人是这样做。只有最笨的人才会害怕介绍学生给自己的师傅。做聪明人还是笨蛋,自己选择。<BR><FONT color=olive>作为别人的徒弟或者学生,一定要明白一些道理。跟师傅是在于与“师傅”沟通,而不是在于多学。有时与师傅见见面,打个电话,甚至发个信息,都是很好的沟通。而不是一味的缠着师傅学习更多的东西。往往“沟通”越多,长功越快。学习越多,“干扰”越多。定时的见见师傅,比什么都重要。<BR></FONT>无论徒弟也好,学生也好,一定要理解师傅的一切做法。不要轻易抱怨师傅教得少。太保守。你理解师傅了,你就“得到”了。因为你的师傅可能一直在考验你,观察你的一举一动。连少少考验的接受不了,师傅怎么会将真东西教你呢?师傅保守的原因固然有历史因素,江湖旧习,但是更有其现实的客观因素。</STRONG></SPAN></SPAN></SPAN></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x-small; COLOR: #8b0000" mce_style="font-size: x-small; color: #8b0000;"><SPAN style="COLOR: #888888" mce_style="color: #888888;"><SPAN style="FONT-SIZE: 16px" mce_style="font-size: 16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mce_style="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SPAN style="COLOR: #ff0000" mce_style="color: #ff0000;"><STRONG> <EM><FONT face=新宋体 color=blue>我</FONT><FONT size=4><FONT color=blue><FONT face=新宋体>很喜欢我的一位师兄所说的一些话,你一来不是他的亲生子女,二来你没有侍奉终老的感人行动,三没有黄金买道的大方行为,四没有过命的交情,五不是换艺的兄弟。人家凭什么要无私的将自己终生视为瑰宝的绝技无私传承出来?师傅传不传,什么时候传,传什么?都一定有他的道理!为徒者,只能反观内省,而不是枉自揣测.当你有一天成为别人的师傅,你才会感受到这些师傅的行为。任何东西得来的简单,就不会珍惜,这是至理!!</FONT><BR></FONT></FONT></EM>最后想说的是:没有一辈子的师傅,只有一辈子的学生。</STRONG></SPAN></SPAN></SPAN></SPAN></SPAN></P> 顶~~~~感同身受! 这文章写得好! <P><B><A href="http://www.fengshui-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03169&ptid=54622" target=_blank>3#</A> <I>南海沙</I> </B></P>
<P>我覺文章內容一般 </P> 没有一辈子的师傅,只有一辈子的学生。好 这 真 正 体 现 了 学 海 无 涯 ,不 断 需 要 进 取 . 觉性大开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3>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拿着足够的“人民币”,想都不用想。老老实实的递给师傅拜师学艺。</FONT></STRONG>.. <FONT size=2><FONT color=#999999>张裕山 发表于 2009-9-2 13:30</FONT> <A href="http://www.fengshui-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03125&ptid=54622"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A></FONT></P>
<P> </P>
<P><FONT color=black size=6><STRONG>嘿嘿,有足够多“人民币”的人,不愁吃不愁喝的,才不用费事找罪受呢。</STRONG></FONT></P>
<P><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6>我倒赞成,人人都一辈子挣钱,当一辈子学生,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就大有希望了!</FONT></STRONG></P> 好文章,要顶上去! 看得还有点心酸。 唉~知易行难啊!
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可是可以做的又有多少? 相信自己,看他们的书,悟自己的理, 唉~知易行难啊! 一切随缘,何须自找烦恼 写的感人至深,自己看着这篇文章,回忆过程,好多东西,历历在目。 学海无涯 呵呵 我也想拜师 但是怕找到师傅自己都老了~ <B><FONT color=red size=5>命从来出天然定!</FONT></B> 只能叹一句, 唉。。。。 同感! 这 真 正 体 现 了 学 海 无 涯 ,不 断 需 要 进 取 . 有感悟,谢谢!!!!!!! 写得好!!!!!!!! 1# 张裕山 很有道理,应该作为入门必读。 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
“禅-是心的别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真如实性,禅宗祖师们将此“心”易名为“性”,请问禅师,心与性之差别如何?”
慧忠毫不隐藏的回答道:“迷时则有差别,悟时则无差别。”
学僧又再进一步的问道:“经上说: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为什么你会说无差别呢?”
慧忠国师耐烦的举喻说明道:“你只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时结水成冰,暖时融冰成水;迷时结性成心,悟时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别。”
学僧终于契会于心。 很有道理,应该作为入门必读。 写的真诚恳切,发自肺腑,很感人,确实是这样! 好文章,写得好,頗有同感 好.心里话,赞成............. 道由心生! 唉~知易行难啊!
发自肺腑,很感人,确实是这样!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