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09-9-4 19:11:22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

唐高宗即位后,新罗联唐的战略意图已经十分明显,频频遣使入贡,或遣王子入卫。百济恃高句丽之援,不但屡屡侵犯新罗,还断绝了对唐的通贡。恰在此时,日本使节来唐朝贡将要回国。唐高宗便赐倭王玺书,要他援助新罗。高宗不了解,日本与百济关系原本胜于新罗,自然不可能援助。660年,唐高宗见屡次劝谕无效,便决定一揽子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方案,战略方针是先灭百济,然后形成南北合围高句丽之势。于是命令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率军13万讨伐百济。苏定方引军自山东成山渡海,从海路进逼百济,新罗王也出兵助唐。很快唐罗联军就攻陷了百济王城,百济因此被灭。 <BR><BR>百济贵族一部分投降唐军,另一部分不甘灭亡,企图收复故国。百济王室鬼室福信坚守周留城,抵抗唐军。为进一步发动民众,鬼室福信遣使赴日迎取在日本做人质的王子扶余丰回国即王位,同时向日本求援。当时正值日本执政的改革派遭遇政治危机,需要参战来转移危机;另,唐克百济也使日本进入朝鲜半岛的梦想可能永无实现之日。考虑到这两点因素,日本决定接受百济贵族的要求,遣师赴百济。 <BR><BR>661年正月,倭王齐明帝率领数万军队亲征,西行至九州时却突然病逝,太子中大兄回京即位。几个月后,新即位的天智帝派阿昙比罗夫为前将军,阿倍引田比罗夫为后将军,统帅大军开赴百济。9月,倭王又派狭井槟榔率军5000,护送百济王子扶余丰回国即王位。在此之前,鬼室福信围攻留守百济王城的唐朝刘仁愿的军队,唐将刘仁轨率唐军与新罗联军联合抵御夹击,鬼室福信退却。高句丽担心鬼室福信的失败使它腹背受敌,便迫不及待地派使敦促倭军迅速开赴战场,与唐军作战。于是,倭军于663年开始进攻新罗军,很快夺取了沙鼻岐、奴江二城。日本的直接参战,使得朝鲜半岛出现了以唐朝与新罗为一方,对阵高句丽、百济和倭国的局面。 <BR><BR>当时,唐军在朝鲜半岛南北皆用兵,北方的唐军主力在苏定方的率领下正围攻平壤城,久攻不下,呈胶着状态。南方由于日军的介入,胜负的天平顿时向日军和百济军方面倾斜。这引起了南方唐军将士的恐慌。恰逢此时唐高宗诏令刘仁轨与新罗协商,尽快先解决北部与高句丽的战事,然后再挥师南下解决百济与日本的联军。然而刘仁轨却不这么认为,一则南部唐军本来人数就不多,北上对高句丽不会增加多大的威胁,况且后面有鬼室福信追击,恐怕一撤即溃;二则他当时已看出鬼室福信飞扬跋扈,功高震主,扶余丰不会容忍,预言百济将有内讧发生,此时应该静观其变。后来事件的发展,也正如刘仁轨所料,百济确实发生了变乱,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BR><BR>◎ 中日历史上第一次战争——白江口海战 <BR><BR>日本为了增加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对抗的力量,在发动对新罗军队的进攻后不久,遣往百济的水军也跟着从海路赶来参战。百济王扶余丰听到此消息后,非常高兴,让王子和先前到达的倭军一同守卫周留城,自己则率军亲赴白江口迎接日本水军。正巧此时刘仁轨向高宗请求的唐朝援军也到了,唐军士气因此大振。诸将商讨攻击重点,最后决定唐罗联军兵分两路,由刘仁愿等率军自陆路进发,刘仁轨等则率水军从白江口溯江而上,夹击周留城。 <BR><BR>663年9月,刘仁轨所率唐军170余艘战舰准备从白江口溯江而上时,遭遇了已经先期来到江口的日本水军。当时日本水军虽有船只千余艘,却船小不利于攻坚,而唐军战舰数量虽然不多,却高大结实。结果一个回合下来,日军便败退了。 <BR><BR>唐军没有追击,而是摆下阵势,继续严阵以待。日军诸将计议,只要充分利用他们船多势众,一拥而上,全力进攻,便一定能迫使唐军后撤,然后再乘胜追击。于是,日本水军也不讲究战斗队形,便蜂拥冲向阵形齐整的唐朝水军。唐舰八字摆开,布下口袋阵,任由日军冲向本方腹部。须臾之际,唐舰马上左右合拢,将日战船围困其中,居高临下,展开攻击。日本水军被困于狭窄区域,舻舳相撞不得回旋,只得引颈就戮,军士落入水中溺死者不计其数。 <BR><BR>此后,唐日水军又数次交战,但日军每战皆败。白江口之战,唐军一共焚毁日本战船400余艘,杀敌不计其数,海水尽皆染红。日本水军惨败消息传至周留城,守城的百济王子率军投降,百济自此彻底灭亡。日本陆军赶忙从周留城及其他地区撤退回本国。 <BR><BR>唐日白江口海战后,既彻底灭亡了百济,又打击了日本的扩张野心。自此次日本失败,直至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日本未曾再向朝鲜半岛用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