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09-9-6 00:42:03

儒家大师 — 董仲舒

董子儒学垂今古,汉室初延天下士。 <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广川儒业得其真,汉代斯文赖此人。 <BR>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远离长安的广川国别墅董家里出了一个名人。他的思想为汉武帝接受,成为汉代的传统思想,并影响中国政治达2000之久。这人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首倡者,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董仲舒。《汉书.匈奴传》称:“仲舒亲见四世之事”。董仲舒一生曾经历过汉代四帝(汉孝惠帝,文帝,景帝和武帝),武帝时去世。 <BR>董仲舒的出生地是现今河北省枣强县后旧县村。董仲舒的祖先世代务农。其父董太公,中等身材,鼻梁高挺,相貌堂堂。他生性节俭,有继承祖上家产,是方圆几十里数得的富户。那时正是汉帝坐天下,国家强盛,世道升平。董太公望子成龙,深知“书中自有黄金屋”,想让孩子有出息就得读书当官。那些年,买书也 要有胆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让人不寒而栗。虽然,西汉时把焚书令废除了,但老百姓仍然心有余悸。董太公有胆识,亲自到城里买了一大车书。董太公是十里八乡数得着的有学问的人。他买来的书,不光是自己学,还让子孙后代学。他已有二女,但都不很聪明,他常这么想,要是夫人再怀一胎生个聪明的男孩该多好。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四月的一天,董夫人果然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与众不同,长颈高鼻,天庭饱满,地还?方圆。哭声响亮,半里外都能听到,就像三四岁的孩子一样。而“董仲舒”这个名字的由来也非同寻常。广川国离孔圣人的家乡曲阜不远。董太公和他 的父亲及弟兄们想了好几个晚上都没想出个好名字,于是决定去找孔圣人的后代赐名。 到达那儿时孔圣人的重曾孙正在看书,于是就赐予仲舒二字,寓意博览群书, “董仲舒”的名儿就这么定了下来了.&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汉文帝前元八年(公元前172年),董仲舒20岁,是年,他在家乡开始了兴学教授的生涯,董仲舒天资聪颖,3岁就能背诗写字,少时酷爱学习,成绩之优秀在村上一带是出了名的,孩子们的家长都愿意让他来教自己的孩子.董仲舒一生,除在汇都国 、胶西国任宰相外,大部分时间是教书和研究学问,其教学水平之高,一般先生难望其项背。董仲舒桃李满天下,堪称一代教育家。董仲舒“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观舍园,其精如此”。下帷讲诵是说,当时来求学的人太多了,学堂里都坐不下,于是董仲舒就拉了一大块布遮一下就在露天开讲了。可见董中舒名望之高,弟子之多。“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是说董仲舒认为,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学生自己能讲解,于是采取了让高等年级中的好学生去教授低年级的学生。许多学生虽然学业已经授完,但任未见过董仲舒一面,可见董仲舒弟子之多。这样既能广收弟子,让更多的人有求学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样能调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求学和讲学等各方面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的想法。董仲舒也十分重视教师的形象。他认为,教师既然为人师表,就应遵循儒家礼仪的要求,以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师要严于责己而宽于待人,要功己之恶而不攻人之恶,要经常自我反省,认识自己的缺点,不看别人的错误;要以“礼”正我,“非礼而不定,非礼而不动”。董仲舒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任何时代的教师都适用。现今的老师也要像董仲舒一样为人师表。进退容止,非礼不行。 <BR>董仲舒经过常年的教学与研究,在对孔子儒家思想及当时百家学术思想做精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之下,顺应历史潮流,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其中他所提倡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大致可以概括为:人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教育的内容、途径、形式、方法特点,以及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等方面。 <BR>董仲舒认为圣人好比良玉,“良玉不琢,资质论美,不待刻琢,此无异于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也”;而万民好比常玉,“常玉不啄,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所以,万民必须接受教育,学而成德。这就相当与普及教育,就像董仲舒当初下帷讲诵一样,广泛接纳所有好学乐学之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认为教育是为了使万民从天生的“善质”变为善,他说循纲五纪,通八端之礼,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及可谓善。为此应当重视“三纲五常”的教育。三纲即君臣、父子、夫妇,是儒家的基本纲领,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他还提出办学校是进行教育的好形式。 <BR><BR>暂且不论他对实施教育的目的,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思想,我觉得他对教育的方法与特点方面的论述是比较精辟的。董仲舒以坦白、谦虚、专心、强勉、博学、边学边教和遵循师说等来教育学生。就我个人理解,“坦白谦虚”应该是在学习中,不要掩盖自己的短处,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恶性循环,以致于最后什么都没学到。“专心强勉则强调的是学习态度,学习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要有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刻苦钻研,而活动的时候就要放开身心,投身娱乐,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不过现在的高中教育,有些学校到了高三文娱课都不开设的,学生一天到晚都扎堆于题海中,弄的身心疲惫,这样恶性循环,反而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博学应该就是要博览群书,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多种技能。边学边教和遵循师说”,既强调了老师的权威性,有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觉得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就现在的高等教育来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差,上课时老师的权威确实有的,只不过就老师一人在讲台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学生就光顾抄笔记,要么就“自杀”(睡觉)。学生边学边教就更谈不上了。 <BR>谈了怎样进行教育之后,董仲舒又指出,教育必须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即教育必须与培养人才,改良吏治相结合。可见,发展教育,传布文化,培养人才,宣扬伦理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是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方面。 <BR>董仲舒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在教育上,他提倡办太学(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培养人才,再用推荐和选拔的办法,选择人才就职,反对贵族世袭和论资排辈,提倡破格任用贤能之士。在当时是有着很大的历史进步性的。当然他提倡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思想,在当时社会下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暴露出阻碍进步的弊端。但谁也无法否认这位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三位思想家之一的董仲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儒家大师 — 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