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644|回复: 19

[皇家墓陵] (转帖拼合)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清永陵 坐乾亥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9-9-17 18: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永陵简介

    永陵,满语称“恩特和莫蒙安”,坐落在新宾县城西21公里启运山脚下的苏子河畔。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远祖及伯父、叔叔等皇室亲族的陵墓。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窖、果楼等部分组成。启运殿是永陵的主体建筑。整个陵寝占地1.1万余平方米。

    据何荣伟、张晓风、佟福所著《清永陵》一书介绍:永陵,也称永陵、老陵、二祖陵、四祖陵、兴京陵、位居盛京三陵之首,位于新宾西21公里。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努尔哈赤当时任明朝建州左卫都督并龙虎将军,在此安葬了其曾祖福满的遗体和六祖猛特穆的衣冠,建了两座功德碑,名为“兴京陵”。攻占沈阳后,在阳鲁山建东京陵。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元称帝,按中国古代帝王称帝后追尊四祖的惯例,追尊远祖孟特穆为泽王,高祖福满为庆王,曾祖觉昌安为昌王,祖父塔克世为福王。在“兴京陵”的庆王墓旁为泽王设立衣冠冢。兴京陵与位于沈阳的东京陵同时行四时祭祀之礼。

    顺治元年(1644年),清王朝进关入京,定鼎中原。建国之初,追尊肇祖原皇帝(泽王),兴祖直皇帝(昌王),景祖翼皇帝(庆王),显祖宣皇帝(福王),这些人的墓葬也就变成了帝陵。并大兴土木,开始扩建祖莹,增建了启运殿、东西配殿、方城、神功颂德碑亭等。同时,封祖莹后山为启运山。顺治15年(1658年)葬在东京陵内的景祖、显祖也迁回祖莹安葬,罢东京陵祀典,并增建景、显二祖的颂德碑及碑亭。顺治16年,更兴京陵为永陵。康熙年间,永陵部分建筑重建、改建,整个陵墓趋于完善。

    随着清王朝的衰败,永陵也经历了无数劫难。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修缮,逐步恢复了原貌。196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启运山昭示“皇运”?
  永陵背靠启运山,濒临苏子河,依山傍水。清朝,永陵陵山被统治者视为龙脉之中心,受到清皇家的重点保护,由此神秘之感油然而生。
  后来人们将启运山错落起伏的山峰同清朝的国势联系起来,说启运山绵延起伏的十二座山峰正是清朝十二代王朝的象征,其中间的主峰最高,两侧越来越低。东侧第一、二座小峰分别代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启运山的第四座至第六座山峰是海拔最高处,有人说这是康乾盛世的象征。嘉庆、道光二朝,清朝政治、经济走向衰退,以后的皇朝一代不如一代,启运山的山峰也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一个山头几乎已不能称其为峰了。所以人们说,就是由于清朝皇室选择于此山脚下建祖茔,并封此山为祖陵陵山,因此注定大清王朝只有十二个朝代,注定第十二个皇帝为亡国之君。
  启运山其实并无些许特殊之处,只是它被一代王朝选取为祖陵陵山,才引起了人们太多的揣测,并将历史附会其上,诠释了皇陵风水的作用。

皇陵宝顶为何“坚固”? 
    在永陵启运殿的后面,有一座不很规则的半圆形院落,这就是永陵的宝城,也称“月牙城”。宝城分上下两层,上层台地上有三座宝顶,下层有两座陪葬墓,这种形式,在清陵中也是很独特的。
      据说,皇陵的宝顶是用白灰、砂土、黄土掺合的三合土一层层夯实,用糯米汤浇灌,而且中间加筑铁钉,十分牢固,既不怕风雨浸蚀,也不惧盗墓者盗挖。每年清明皇陵举行大祭时,要举行一个为宝顶敷土的仪式,称上土礼或敷土礼。

   上土礼举行时,如果皇帝亲自祭陵,由皇帝亲自敷土。在祭祀前,由礼部官员二人引导内大臣、扈从大臣等人来到宝城内,其中一人担土一担。皇帝来到宝城后,接过盛土的竹筐,再由礼部官员引导来到宝顶前,毕恭毕敬地跪下,将土倾倒在宝顶上,再按原路返回,退出宝城,敷土礼即告完成。为显示对祖宗神灵的尊崇,敷土时,凡至宝顶前上土的人,无论大小官员,还是皇帝,都要在脚上罩上事先准备好的黄袜套,所用土也是精心准备的客土,即非陵寝附近的土,且要未被牛羊践踏过的净土。永陵建成后,并没有后嗣皇帝在清明时前来祭陵,因此,其上土礼应当由主祭大臣恭代完成。
  永陵的三座宝顶由左至右依次为景祖觉昌安及其福晋、兴祖福满及其福晋、显祖塔克世及其福晋。宝顶的排列是按昭穆之制,福满居中,左葬觉昌安,右葬塔克世。景祖宝顶的北侧,是没有封土的肇祖原皇帝及其福晋的衣冠冢。


葬祖和“神树”有关?
  永陵宝城内兴祖墓前原有一株高大的古榆树,此树高数十丈,主干离地三尺分叉,三根支干挺拔向上。乾隆八年(1743年),风华正茂的乾隆皇上首次率文武百官至永陵祭祖,拜谒祖陵之时,见到了生长在宝城内的榆树,乾隆大加赞叹,并在行宫即兴作《神树赋》,这棵榆树从此成为“神树”。
  关于神树,民间还有许多传说。相传,努尔哈赤起兵之前,一次,他被族人追杀。他背着父母的骨灰匣逃到了苏子河畔。此时,疲于奔命的汗王已精疲力竭,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儿。他来到一个僻静山脚下,找到一个长着树叉的小榆树,将骨灰放在了树叉上,躺在树下不知不觉睡着了。等到他醒来,打算拿下骨灰匣继续亡命时,骨灰匣怎么也拿不下来了,情急之下,努尔哈赤拿出随身携带的腰刀照小树叉砍去,却见受伤的小树往外冒着血浆,转瞬间“伤口”又愈合了,可骨灰匣却还卡在原来的地方。努尔哈赤心想,这是上天让我把父母的骨灰葬在这里,我就顺应天意吧!于是,他便在榆树旁埋葬了父母,并选择近处的佛阿拉居住,招募部族,发展壮大,并最终建立了大金国,当上了汗王,又重新建造了父母的坟茔,这便是后来的永陵。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4-5-18 13: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2.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于2003年2月报送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的申遗文本《清永陵》(摘载2003年8月18日《抚顺晚报》)第3部分“描述?山川形势”写道:“清永陵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的启运山下,地处群山环抱的河谷盆地之中,在选勘陵址时,以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为依据,刻意追求‘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川形势,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清永陵完美地体现了这一境界。陵寝北依启运山,山如青龙盘卧,环护着永陵。山之西端,有悬崖临于苏子河,有如龙头俯饮。山之东端,有山之余脉渐伏,犹如龙尾摆舞。首尾之间,山峦起伏犹如龙背,人称‘龙脉’,其上共有12个山峰,恰与清朝12位皇帝之数相合。陵寝之南,有长316米的神路至东南公路,公路之南的苏子河犹如玉带横陈在陵前。再其南3070.5米有海拔814.6米的烟囱山作为陵寝的朝山,形成虎踞。陵寝东南7820米的鸡鸣山似金鸡报晓,俨然左辅;西南3450米的凤凰岭似鸾凤欲飞,宛如右弼。点将台其形如日位于陵东3850米,月牙泡其形如月位于陵西1185米,陵寝之前沃野平畴,明堂开阔坦荡。天造地设的山川形胜拱卫、环抱、朝揖着清永陵,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一体,成为清王朝的‘霭霭兴王地’。”这段文字既符合深奥的堪舆理论,又浅显易懂,描绘非常具体。
http://www.fs024.com/news/newsshow-10848-1.html
-------------------------------------------

清朝发迹的风水传说--清永陵和赫图阿拉城的风水

7解說.jpg

    导读:博主曾有幸于在2004年12月份,组团到辽宁等地考察,在当地党政领导的陪同下,在沈阳、抚顺等地,到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镇参观考察游览。那时,刚巧在五个月前的7月1日,清永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博主就清朝发迹的风水与传说,整理与朋友们共欣赏。

     一、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

     清永陵位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座落在永陵镇西北一公里之启运山南麓。陵寝依山面水,四周群山拱卫,众水朝宗,山环水抱,风景壮观,交通方便,气候宜人。

     清永陵是清皇室的祖陵,位居清初盛京三陵之首。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初称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兴京陵为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这里埋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和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顺治五年清世祖福临追封孟特穆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并追封礼敦为武功郡王,塔察篇古为恪恭贝勒。

    永陵古建筑群由下马碑、前院、方城、宝城、省牲所等部分组成。陵寝总占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米。陵前有八百多米笔直的参拜道。参拜道的南端东西两侧,及参拜道的北端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下马石碑。陵寝建筑,黄瓦红墙,琉璃瓦顶。形制简陋、朴实无华。陵山、享殿、方城门皆冠名“启运”以示满族发祥于此,清朝肇基于此。前院内并列四皇帝,四皇后圣德神功碑楼是清帝陵寝中的特例。小木作硬山式正红门别具满族特色。碑楼“坐龙”石刻为清帝王陵中仅见。君臣一陵、四帝后聚葬亦为中国帝王陵葬制中所罕有。建筑早、规模小、墓主多、辈分高、形制简、特色浓是清永陵的主要特征。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和满族艺术风格。

     记得好象是《地理原真》书上,有句这样的话:“自古以来,出圣出贤尽在朝阳俊秀之处,清雅之地。”

     概观中国历史,王朝更替之际多有风水逸话伴之先后,而出现在“真命天子”左右的“王气”或“天子之气”更是频出不穷,王朝的正统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这种“天命”观念所支撑的。

     当年秦始皇深谋远虑,得知五百年后金陵之地将出现“天子之气”,于是掘山断脉,以扑灭该地所孕育的山川灵气;刘伯温望天相,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新王朝的创建是以否定旧王朝为前提的,这就意味着需要暂时割断历史的连续性,而连续性的断绝又代表了新王朝正统性的丧失。于是,为了确定正统,重新建构历史合理性便成为当务之急。这个合理性就是所谓的“天命”标志——“天子之气”,亦即风水。

     当年被汉人们称为异族王朝的清朝,当然不会忘记援用风水说和天命说来主张其正统地位,也许正因为是异族,就更需要强调它在中国王朝谱系中的历史连续性。主张这种天命说的风水故事,主要靠传说和故事的形式流传于民间,而在正史《清史稿》中却几乎不见其踪影。口头传承有时会转化为文字记录,并作为王朝历史的一部分被人们传播,被人们所记忆。而当这个记忆被引申到政治场域时,它便会由“多声道”切换为“特权化了的被控制的记忆”。

    在与风水相关的这种历史记忆,不是在生活实践的场域,而是在“传统文化”的脉络中被唤起的,在这种情境下,风水从以往的“迷信”话语中解放出来,扮演着一个创造“传统文化”的助手角色。而对满族而言,“传统文化”始终伴随着征服王朝的历史性特征。

    今天,我们来到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历史记忆就被人们重新唤醒,无形的记忆变成了具体有形的“神树”或赫图阿拉城的宫殿,而“风水宝地”,如今也成了满族认同的依据之一。

    二、清永陵神树传说

     相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当政的时候,与钦天监夜观天象,忽然发现辽东有望不断的紫气滚滚而来,就像百条神龙在腾云驾雾。他怕混龙出世自己皇位被篡,就从南方找来一个风水先生到东北破除100条龙脉。他带领一班人马来到东北,走东沟,串西岗,发现龙脉,就在龙脖子上挖一道大深沟,意思是割了龙首,或在龙头上压个小庙,以表示镇住了龙气。就这样,他们一连破了99道龙脉。剩下一条离地三尺的“悬龙”。他想,既然是悬龙,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龙脉,谁也葬不上,就成不了混龙,不破也罢。于是,他便回京复命去了。

      恰在此时,努尔哈赤祖先在长白山被其他部落打败,于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背着父亲的尸骨,沿着长白山走下来,打算给自己的部落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这天,他来到苏子河畔,烟囱山下,见天色已晚,就住进附近一个小店。可是,店主人见他身背骨灰匣,说什么也不让他进店。无奈,他只好背着父亲的骨灰匣走出小店,来到龙岗山脚下,见有一棵大榆树,树干离地三尺分叉,于是便把骨灰匣放在上面,准备次日来取,然后回客店住下。

      第二天,他来取骨灰匣想继续走路,可是却怎么拿也拿不下来,越使劲越往里长。一着急,他急忙借来一把斧子,想把树杈劈开,可是一斧子下去,大榆树竟流出几滴血来。他赶紧找来一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来到这里,看了看大榆树,又看了看周围的山形地势说:“这儿是块风水宝地,前有呼兰哈达(烟囱山)相照,后有龙岗山相依,龙岗山有12个山包,你家里将有12代皇帝可作,天意不可违,你就把尸骨葬在这里吧。”原来,那条“悬龙”正盘在这棵大榆树上,被努尔哈赤的祖先给压中了。

     努尔哈赤的祖父葬好骨灰匣,就回到长白山,把部落迁到离龙岗山不远的赫图阿拉住了下来。后来,努尔哈赤以父祖被害为由,发布“七大恨”起兵,他东征西讨,真的打败了明朝,做了清王朝开国皇帝,清朝也真的出了12代真龙天子。

     此题材的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于辽宁省新宾地区,上述故事不但导游给我们讲解,考证抚顺市社会科学院新宾满族研究所编《新宾旅游景点导游词》上记得非常详尽。

     民间流传更多的故事版本,背尸骨占风水的主人公,并非努尔哈赤祖父,而是努尔哈赤个人。

     我们听了,也作了考证,注意到故事主人公虽说祖父,但没有出现具体名字,整个叙述是围绕着努尔哈赤展开的。这说明,该传说的记忆核心不是“祖父”,而是“努尔哈赤”。

     故事龙岗山,就位于清永陵后面的启运山,从远处望去,确实可见蜿蜒起伏的12个山头。陵内埋葬着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满、祖父觉长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李敦、叔父塔察篇古。

     据说,1599年(万历26年)陵墓建成之初只葬有福满一人的遗骨,其它都是1659年(顺治15年)从辽阳东京陵迁来的。从这点看,故事版本更接近于“史实”。而民间流传的努尔哈赤葬父之说,虽不符合史实,但与前者相比,在百姓中流传更为广泛。

    《新宾旅游景点导游词》是随着旅游开发工作的展开,于1999年编写而成的,其内容多取自当地的民间传说。也许是编者在采集故事的过程中发现了上述事实而加以修改的。例如,在沈秀清、张德玉主编《满族民间故事选》中的“神树”故事中,葬父于悬龙之上的主人公就是小罕子(努尔哈赤的爱称),在参观考察中,收集到的几个故事版本,也具有同样内容。

     1779年(乾隆43年)乾隆帝第三次东巡祭祖时,曾经将这棵榆树封为神树,并写下《神树赋》一篇。乾隆御笔《神树赋》石碑现保存在永陵的西配殿内。如果说在此碑文之前,关于榆树盘悬龙、努尔哈赤占风水的故事只是以口头形式传承下来的口碑记忆的话,那么乾隆御笔碑文的出现便意味着口碑记忆到文字记忆的转化,或者是从民俗记忆到权力支配者记忆的转化,同时它也代表了口头记忆变成历史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给清朝带来12位皇帝的这棵“神树”曾经是清朝自身的一个象征。据传,1863年枝繁叶茂的大“神树”被大风连根拔掉,巨大的树枝将永陵启运殿的屋顶都压坏了。紫禁城的同治皇帝感到此事不吉利,为了保住清朝的“气数”,他急忙命令两位大臣赶往东北,用木敦子撑住神树。然而,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神树的“天根”最终还是抵挡不住天意,连根烂掉了。若干年之后,神树旁边又长出了一棵小榆树,名曰“配榆”。人们原以为这棵配榆会给清朝带来新的生机,而正如风水师所预言的那样,这棵小树也渐渐地枯萎,大清帝国到了第12代便谢下了那长长的历史帷幕。

    半个多世纪以后,“神树” 再次被吹入了生命的气息,曾经被人遗忘的永陵重新开始受世人的瞩目。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下展开的辛亥革命,将满族等同于清王朝,满族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情况逐步好转,文革后随着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1985年全国第一个满族自治县于辽宁省新宾县诞生了。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制定了大规模的旅游开发计划,当时利用的主要是包括永陵、赫图阿拉城(1616年努尔哈赤为后金所建的都城)在内的清前史资源。永陵文物管理所“为了满足广大满族人民的愿望”,在启运殿又栽了一棵榆树,名曰“瑞榆”。

    如果说“神树”曾经是清朝命运的象征的话,那么这棵新的“瑞榆”便可谓是当代满族命运的象征了,如今,它正亭亭玉立地在矗立在永陵启运殿的后山坡之上。

    清永陵于1963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永陵和赫图阿拉城的风水

     努尔哈赤(或其祖父)授天意将先祖遗骨葬于永陵,从风水角度来看,永陵自然是一个山青水秀,“王气葱郁”的吉壤。

     精通风水的同行朋友说,这里左有青龙之首,右有白虎之尾,前方是龙山(烟囱山),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

    清永陵前方有朝山——鸡鸣山(又称凤凰山),玉带河宛如一条玉带缠绕永陵,二道河、错草河、苏子河三条河流形成“三水入库”(“库”意为“墓”)之势。

     朋友不无感慨地说:“这个绝妙的地形非人间风水师所能及,此乃天意啊!”

     传说中的神圣性与风水地势中的神秘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努尔哈赤当年建立后金政权时,首先设都城于赫图阿拉,故此地又称后金第一都。据民间传说,努尔哈赤最初在离赫图阿拉几公里远的费阿拉城建了一座城堡,但是在那里每天都发生一些不顺心的事,努尔哈赤找来一位风水先生,问其缘由。风水先生道:“罕王爷,您每天仔细听听,看有没有鸡叫声,如果有,那便是您应该去的地方。”

    一天早上,从鸡冠山的北边果然传来了响彻云霄的鸡鸣声,努尔哈赤相信了风水先生的话,带着家人和官兵到达此地,重新修建都城,此地即赫图阿拉城。后来,努尔哈赤统一了周围其它女真部落,并于1616年创建了后金政权。

     关于赫图阿拉的好风水还有另一个传说。

     有一天,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到赫图阿拉的一个村民家借宿,恰巧有两个道士也在那里。道士们对主人的盛情款待感激不尽,便向他们道出了一个秘密:“此乃非寻常之地。城北两个莲花池为神龙二目,八月十五莲花盛开之时,你可将祖先遗骨掷于莲花之上,花瓣即会闭合,如此,你的后人便会成为天下之王。”塔克世听罢此言,赶在那个村民之前将自己祖先遗骨投掷于莲花之上。只见满池的莲花含羞般地收起那鲜美的花瓣。村民来迟了一步,就这样,好风水被塔克世抢走了。努尔哈赤后来成为后金国的大汗,就是因为其父塔克世占了好风水。

     后金第一都——赫图阿拉城的选址,是风水先生所预言的结果,清朝之前身后金国创建的必然性也由风水得到了证实。于是,清王朝的正统性在赫图阿拉城又一次找到了有力的依据。关于努尔哈赤祖先遗骨埋葬的故事有很多版本,而在此重要的是这些传说所具有的隐喻性效果。

     风水先生提到的“神龙二目”(两潭荷花池)于日俄战争期间遭到俄军大炮的轰击,导致莲花池决堤,池水流出城外。1999年“恢复”赫图阿拉城时,首先恢复了“神龙二目”,以确保赫图阿拉的好风水。
     
     四、赫图阿拉城内的“神龙二目”

     饶有兴趣的是,赫图阿拉城的复原工程自始至终有一位风水先生参与其中。手拿堪舆古籍和罗盘,在建筑工地上四处奔忙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光

     赫图阿拉城原来是一个普通村庄,村子里原来有81座大小庙祠分散于村庄各个角落。施工开始后,全村居民搬迁异地,整个村庄一夜间被夷为平地,这些庙自然也不能幸免。据说,此后,工地上经常发生事故,比如,卡车出故障、经常有很多人出现头晕目眩现象等等。风水先生认为这是原来住在庙里的胡仙(狐狸)、黄仙(黄鼠狼)、长仙(蛇)、蟒仙等在作祟,于是,经头领批准,在城内一个角落修建了一座 “万神庙”,以便安置那些无家可归、四处游荡的神灵。

     赫图阿拉城是新宾满族自治县利用满族的历史和文化开发旅游的重要一环。民俗知识在“传统文化”名义下开展的旅游开发中,获得了重要的位置。

     在这里,风水实践由日常的生活实践转为创造传统文化的实践,通常被禁止的各种“迷信活动”在这个特殊的空间获得了合法性。

     由此可见,标榜“传统文化”的观光地,有时是允许暂时脱离国家意识形态的非日常空间。

    五、风水力量种种

     长白山为东北最高的山脉,龙气旺盛。中国历史上的金朝、清朝就是兴发于这里。清永陵为长白山来龙,一路绵延上百公里,层层簇拥,最后在苏子河畔形成一个有十二个山包,长约数公里的龙脉,在龙脉的东部结一龙穴宝地。努尔哈赤的祖坟清永陵就位于这里。

     永陵背靠启运山,前朝烟筒山,左边青龙蜿蜒,右边凤山翔舞,堂局苏子河如玉带环抱,清顺治朝钦天监杜如予评为“天下第一福地”,风水绝佳。

     在考察参观中,有幸与风水师同行,结合工作人员解说,了解和目睹清永陵启运山龙脉,从西部的龙头到东部的龙尾大大小小的山峰总共12座,与清朝有12帝相吻合。这里左有青龙之首,右有白虎之尾,前方是龙山(烟囱山),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

     清永陵前方有朝山——鸡鸣山(又称凤凰山),玉带河宛如一条玉带缠绕永陵,二道河、错草河、苏子河三条河流形成“三水入库”(“库”意为“墓”)之势。令人不无感慨地说:“这个绝妙的地形非人间风水师所能及,此乃天意啊!”

     在风水界有种说法,人死后一旦火化,就没什么风水灵力了。通过清永陵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火化后的骨灰,还是有很大的风水力量的,不可轻视。

     关于神树,乾隆皇帝曾有题词。该神树后来于同治二年七月十三日,被一场暴风骤雨刮倒。后人就在原神树的位置新栽榆树一棵。

     后人把这些加以形象的说明,说山峰高的对应的皇帝在位时间就长,山峰低的对应的皇帝在位时间就短,山头高低代表了各代的兴旺程度,回顾清朝历史,居然一一对应。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冥冥宇宙之中的一种无形的必然,请诸位朋友评说。

     今天,满族被定位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成员之一。在“传统文化复兴”之风盛行之际,很少有过关于何为满族传统文化的真正讨论。

     不管其构成如何复杂,清朝作为“异族王朝” 装点了中国帝国史的最后一个篇章,这个“异族”指的当然是“满族”。对于将自身认同诉诸于王朝历史的满族而言,他们的传统文化恰恰是他们的“源自历史的文化”。而对于地方政府和满族精英而言,再现辉煌的王朝史可能比恢复正在消失(经常是不得不在地下活动)的萨满教要重要得多。

     其实,从某种意义说,满族已超越“少数民族”的框架,作为清王朝谱系承继者的身份出现,而王朝的正统性,就是意味着满族谱系的正统性,天命说与风水说,作为其有效依据深深地刻印在满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9解說.jpg
2.jpg
3.jpg
4解說.jpg
6解說.jpg
8細解說.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8: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陵的传说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境内有座山.山的南坡下面是努尔哈赤(罕王)先祖父辈的坟墓.有一天,罕王外出回来,请风水先生来墓地观测.风水先生指着祖坟上面的山说:这座山形似条龙,南面那座山形似凤凰,中间平原上有一条河(苏子河),这是龙风夹一杠,后辈必当皇上.此后,罕王雄谋大略,驰骋战场,统一了东北地区,为入关做好了准备.后来,罕王的孙辈们真的做了皇帝,他们先后出关祭祖,追认祖坟里的先辈们为各种名誉皇帝的称号.

    罕王祖坟上面的龙山,有十二座山峰.恰好与清朝十二位皇帝的数字相吻合.而且,按照这十二位皇帝执政顺序的时间长短也恰好与十二座山峰依次排列的高低相吻合.自然与历史何其相似乃尔!(清永陵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解說.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9: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陵在空照图上的位置。
Snap2.gif
Snap1.gif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9: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se111 于 2009-9-17 19:45 编辑

清永陵平面布局及宝城简介。

 

    宝城分两层,上层三宝顶,从左到右依次为景祖觉昌安及其福晋(努尔哈赤之曾祖)、兴祖福满及其富晋(努尔哈赤之高祖父母)、显祖塔克世及其福晋(努尔哈赤的父母)。

    显祖宝顶的北侧,是没有建封土的肇祖原皇帝及其福晋的衣冠冢。

    宝城下层台地上有两座陪葬墓:左为显祖觉安昌之长子、努尔哈赤伯父礼敦巴图鲁之墓,右为显祖觉昌安五子、努尔哈赤叔父恪恭贝勒塔察篇古之墓。是顺治15年(1658年)随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从东京陵迁回永陵陪葬的。 

pmt.jpg
jieshao.jpg

宝城

宝城
从前门向后照.jpg
从后面山上向前照.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9: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se111 于 2009-9-17 19:16 编辑 来自网上易友的实地图片
清永陵后山来龙.jpg
后山全貌.jpg
前方堂局.jpg
右前方堂局(苏子河在烟筒山脚下从左往右流).jpg
右前方堂局2.jpg
左方堂局.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9: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se111 于 2009-9-17 20:20 编辑

     满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历来实行火葬,有背着祖先骨灰游走草原,四处为家的习俗。努尔哈赤也不例外,清永陵所葬除一个衣冠冢外,其他都是葬的骨灰。 清永陵,应该属于努尔哈赤的后天风水。葬下祖先后,努尔哈赤起兵东北建金,以后清兵入关,驱逐中原,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最后打败了明王朝,建立起清朝天下。 由此可见,骨灰葬与大棺葬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努尔哈赤的先天风水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清永陵是文字纪录中清王朝最老的风水地。永陵的形峦特点,又恰恰与清王朝的历史惊人地对应。所以,应该承认清永陵虽然属于努尔哈赤的后天风水,但后天风水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清永陵是催动努尔哈赤成就帝业的主要风水因素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9: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呢”易友的发言:
   我就是抚顺市人,我在昨天已经去过永陵陵园,并用罗盘度得其为亥山巳向。若论1598年建,则是五运造。
此地我已经登山观望,其实背后之启运山不假,在高山之上一看就是一条饮水之龙,只不过在其东边处,则是一条展翅凤,位置对应的恰到好处,其东南方为赫图阿拉老城,为三水汇聚之所。其离方为高大的烟囱山,烟囱山为从西南而来,而长白山走势为东北向西南走势,故为回龙顾祖之局,其皇陵遥遥相望的是鸡鸣山,赫图阿拉老城即是在此,其背后之启运山如活龙一般,奇就奇在龙睛处,远远望去,犹如龙在睁眼饮水。
努尔哈赤祖坟葬在龙腰处,我从大格局上看,是在龙肾处,其地其实并无穴,只不过当年有一棵大榆树作宝盖,自榆树被雷电劈中后,慈禧即掌权,树死时为1863年。由于葬在龙肾处,自榆树死后,清朝皇帝便不能再生育了,观清朝历史便得知,同治,光绪,溥仪,皆无后。这不能不说是葬在龙肾之悲也。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9: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炳火”易友的发言:
   此地个人于今年7月(2009年)去过实察
是个金星吐唇,尽头龙结穴,来龙白虎枝桡与穴星,形成13个金星相连,芙蓉大帐,似如龙盘,白虎有力拦于河边,左水倒右,白虎下砂收尽源头水,第2层外白虎砂体拦于河而形成大太极之水口,堂局开广山山来朝,似有万山汇聚之势,烟囱山位于右前方为朝山,是火是旗并三旗为三台是凤形,
后为龙
前为凤
中间一条杠【一条河】
龙凤呈祥
儿孙代代做皇上
此地值得看看,出帝王还是看看老城的祖地
发表于 2009-9-17 23: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明清十三陵。。。
发表于 2009-9-18 12: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楼主! 个人开眼界了!
发表于 2009-9-18 1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是不错!!!!!
发表于 2009-9-19 10: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好案例研究,提供數據參考研究。
1616丙辰年建國1636丙子年稱帝1644甲申年入關
皇太極1592癸已年癸亥月辛酉日生
順治1638戊寅年乙卯月甲午日生
康熙1654甲午年戊辰月戊申日丁已時生
雍正1678戊午年甲子月丁酉日生
乾隆1711辛卯年丁酉月庚午日丙子時生
发表于 2009-9-23 1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风水就能王天下了
发表于 2009-10-3 16: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兴关外地陵相助。
发表于 2012-3-2 21: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后人亲手葬?
二、素面朝天?


三、依树立向?

看此帖想起阿新哥的、龙真穴地不论向?

福人葬福地、人葬地开花!
发表于 2014-5-18 20: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地确实是王地,其他易友也发过图片,很精彩!
发表于 2014-5-20 18: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水平是不够,看了半天看不出什么好来。
发表于 2014-9-4 09: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是好,但立向可能有问题的吧,该不会伤成材之子吧
发表于 2016-7-21 17: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太极的皇子

  • 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继妃乌拉那拉氏,肃武亲王。
  • 皇二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同皇长子,幼殇。
  • 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元妃钮祜禄氏,幼殇。
  • 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庶妃颜扎氏,辅国公。
  • 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侧妃叶赫那拉氏,承泽裕亲王。
  • 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庶妃纳喇氏,镇国悫厚公。
  • 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庶妃伊尔根觉罗氏,辅国公。
  • 皇八子:未命名(1637—1638),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幼殇。
  • 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章皇帝。
  • 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 ,庶妃克伊克勒氏,辅国公。
  •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懿靖大贵妃,襄昭亲王。

看看皇太极的儿子寿命吧。十一个儿子四十岁以上的只有2个。25岁左右以下死的占的太多。帝王风水也并非完美无瑕。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