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09-9-19 09:57:30

尽发六国剩男剩女,秦军之百越丛林战记

<DIV class=f14 id=read_tpc>先说说南征军团,百越丛林里发生了什么? <BR>早在秦统一中国的当年或此后不久,秦始皇便派遣大军南下攻打百越,这支部队,或许是灭楚秦军的一部分,补充了一部分当地兵源,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上说"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可见兵力达五十万之多,分为五路,这里的几个地名,镡城、九嶷在湖南,番禺就是今广州,南野、余干都在江西,所以双方的主战场应该就在湘赣粤的交界地带。 <BR>那么,南征秦军的对手是谁,情况又如何呢? <BR>对手是百越,从文化渊源上说,都是夏朝的后裔。所谓百,是虚指多而已,并不存在真正的一百个越人部落,而且这个"越"和广东的简称"粤",应该是相通的。而"越"这个单词的意思,实际就是汉语中的"人",所以所谓"百越",就是"好多人"。"百越"人口众多,却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也不存在统一的部落联盟的组织,这可能是地理环境过于复杂所导致难以统一。比较大的部落,有生活在浙江南部的东瓯越人,福建一带的闽越,江西湖南一带的扬越,广东一带的南越,广西一带的西瓯越人,越南一带的骆越等等,《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越人的种类,确实多而复杂。 <BR>从人种、语言的角度,现代的壮、侗、苗、瑶、台湾的原住民以及泰国的泰族、老挝的佬族、缅甸的掸族、越南的京族和芒族,与古代的百越族都有一定程度的渊源关系。这些百越族人,喜欢凿穿牙齿,截断头发(和汉人的蓄发相比),流行纹身,擅长游泳打水仗,当然也爱吃生猛海鲜,制作工艺也蛮发达,擅长制作青铜宝剑,战国时期的一流铸剑师,几乎都是越人,如欧冶子,就出自瓯越部落。天下闻名的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等宝剑,都是他的杰作。 <BR>对手似乎并不能形成强劲的合力,南征秦军的战绩又如何呢?"三年不解甲弛弩",可见战事持续三年,仍未分出胜负,有陷入持久战的危险。这支秦军的统帅,是屠睢,他的官职是"尉",或许他就是当年尉缭的后任。他的部将,有任嚣、赵佗,赵佗是河北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其他几位,应该也是北方人为主。这些北方人来到南方的亚热带原始丛林,想必有不少困扰。一是这里没有城市与大片农田,无法实现当地补给。这就要求秦军有一条漫长的补给线,从中原源源不断地把粮食运来,这在古代,绝对是一个艰难的课题。二是复杂的地形利于游击却不利于大兵团作战。秦军习惯的平原战场,在这里几乎没有。淮南王说得好,"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20世纪中叶的越战,越南游击队正是利用丛林地形,伏击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当年秦军与百越之战,颇有几分相似。论单兵战斗能力,论集团对阵战术,论武器装备,百越人根本不能与秦军匹敌。但正是丛林、溪谷、毒蛇、瘟疫,这些因素让秦军一筹莫展。可以想像百越人的战术,一是丛林狙击,埋伏在丛林中用小弓毒箭狙击秦军士兵。一是在秦军的饮用水中下蛊投毒,造成人心惶惶。一是挖陷阱、设机关,用对付野兽的办法对付秦军。一是夜袭,使秦军不能安寝,人马疲惫。最后,就是引诱秦军分散,各个击破。 <BR>不过屠睢的部队中,还包括水军楼船之士,在水陆联合作战的威力下,终于迫使闽越屈服,秦朝在福建设立了闽中郡。但在南越和西瓯,战事急剧恶化,甚至秦军主帅屠睢也在战斗中阵亡,史称"伏尸流血",极为惨烈。在不利的形势下,秦军被迫退至五岭之线,战争陷入僵局。 <BR>为了解决补给问题,秦朝"使监禄凿渠运河",即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此后,运输队和援军可以顺江而下,抵达前线。在新的主帅任嚣的部署下,秦军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终于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百越,在此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 <BR>虽然战争结束,但显然治安尚未恢复,南征秦军奉命留守岭南,成为岭南军团,后来秦始皇又把六国的贵族、生意人和一万多"剩女"发配到这里,开发岭南。 </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尽发六国剩男剩女,秦军之百越丛林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