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乱世的饮食文化
大约公元八世纪时,信佛教的嵯峨天皇首发肉食禁令,字后历任天皇又多次下诏禁止吃肉,日本的贵族们被逼养成了食素的习惯,连吃鱼也被禁止。同时,日本平民受吃素的僧侣的影响,也逐渐远离了肉食。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才解除禁令。在举国素食的环境下,武士阶层也不能超身世外。最早登上历史舞台的平氏武士,由于成为国家的实际的统治者,也就理所当然吃上了贵族食品,以素为主。平氏武士们还经常能吃些远方各国进贡的食品。这些进贡的食品为了保质,往往含盐极多,难以消化,如咸干鱼、蒸干的玄米等,此外,平氏武士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且不爱沐浴、不讲究个人卫生,特别是平氏的女眷,住在深宅大院中,基本不与外界接触,因此他们多死于结核病。<BR> 当时,平氏的对头—源氏武士,以鸟兽的肉食为主。为了促进消化,他们常常喝喂噌汤、吃梅干等食物。源氏武士在东国大山中,长年不懈地进行武艺锻炼和长途跋涉的修行,有着强健的体魄。特别是公元1180年开始的饥荒,主要发生在关西地区,东国却是一片丰收良景,形势更有利于源氏。在1185年的源平决战中,平氏军队大败。源氏打败平氏,除了军事上原因,双方武士不同饮食造成的体质差异,也是很重要的原因。<BR><BR> 日本的战国时代,武士们平时仍以谷物,腌菜,海带,紫菜和鱼为主,他们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吃‘干饭’(一种类似中国年糕一样的食物)、茶泡饭和饭团。茶泡饭大致做法就是把米饭烧熟置凉,吃的时候用热茶冲下去,再加一点盐,并佐以梅干、海苔等配料。泡饭所用的茶一般是绿茶,压紧之后切成条状,和饭一起冲泡。茶泡饭充饥尚可,却严重发缺乏营养,当由于制作方便,取材简单,原料便于携带,吃起来也很节约时间,因此武士阶层在战斗中,普遍是以茶泡饭为主食。战国时代的寿司指的是一种保存鱼的方法:在鱼身上抹上盐,用重物压紧,使之自然发酵。当产生酸喂后,即可实用,其味更佳。其后寿司成为一种用米饭包着馅,外面再一层海带的团子。寿司制作简单,便于携带,是日本战国时代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但这种食品有一个缺点——很干,容易使武士们口渴。为了解决问题,武士们都携带烤过后的味噌块,上战场时只要把它溶于汤后便能饮用。除茶泡饭、寿司、味噌汤外、武士们的饮食里还有一种重要的食物——挂面。像是乌龙面一般的面条和蔬菜一起煮,然后用味噌来调味,这种面很有营养,对体力消耗巨大的士兵很有益处。<BR><BR> 战国时期的日本军粮供应分两种情况:如果是短期战斗,军粮都是自备;只有当战斗旷日持久,领主们才会给手下卖命的武士提供粮食,普通的士兵吃的都是麦、栗、芋等粗粮;武士们伙食要好些,他们可以吃糙米和蔬菜一起煮的菜饭,运气好的话还能吃到白米,最豪华的军粮由白米、蔬菜、鱼、贝、鸡肉等组成,但是只有领主或更高级武士才有资格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