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09-10-1 22:58:21

朝鲜的箕子陵与檀君陵

<P>约公元前11世纪前后,商周交替之时商的重臣箕子被周武王封于朝鲜。这在《史记·宋微子世家》、《尚书大传·洪范》中都有记载。周武王灭殷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朝鲜侯国正式成立。其受封之地即今之平壤。《三国遗事》记载:“都平壤城(小字注:今西京)。”箕子朝鲜的历史延续千余年,直到西汉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建立了卫满朝鲜。箕子朝鲜可以说是朝鲜半岛文明开化之始,据说今之朝鲜喜爱白色之民俗即商代尚白之遗风。箕子胥余是殷末著名贤臣,因其品行高尚,被孔子誉为殷之“三仁”之一。因纣王无道,受到政治迫害的箕子率其族人出走朝鲜。箕子入朝鲜半岛不仅传去了先进的文化,先进的农耕、养蚕、织作技术,还带入了大量青铜器,另外还制定了“犯禁八条”这样的法律条文,以致于箕子朝鲜被中原誉为“君子之国”。大量中国古代典籍和朝鲜史书的记载与在朝鲜出土的青铜器、陶器以及朝鲜的地面古迹三方面相互印证,都证实了箕子朝鲜的存在。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都珍视这一有据可查的史实。在朝鲜有自己的历史记载以来,或者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朝鲜、韩国的史书、教科书都沿袭了这一历史学说。</P>
<P>位于平壤牡丹峰的箕子陵始建年代不详,据《高丽史》记载:肃宗7年(1102)10月壬子朔,“礼部奏:我国教化礼仪,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这段记载是说高丽礼部为祭祖箕子,经过调查,认定位于平壤牡丹峰的墓为箕子墓,因而在墓旁建立了箕子调(平壤市原箕林过去还有“箕子墓斋室碑”等古迹)。从那时起,箕子陵受到历代王朝的祭扫与修缮,由于陵寝地处平壤中心的牡丹峰脚下,与乙密台、七星门、浮碧楼等名胜比邻,因而历来亦是平壤的著名景观之一。</P>
<P>1959年春,在建设牡丹峰青年公园时,金日成主席亲自下令毁掉了箕子陵。据说此墓未见文物出现,但至今未见正式发掘报告,朝鲜政府也未就此事作过宣传,所以现在我国以及韩国、倭国的一些介绍箕子的著作或论文中仍然在说箕子陵现位于平壤牡丹峰。笔者于1993年访问平壤时曾慕名前往牡丹峰凭吊,在当地华侨的指引下,看到原古墓遗址已是一片树丛,所有古迹都荡然无存了。在朝鲜的一本宣传金日成事迹的书中对此做了这样介绍:</P>
<P>“(主席)问有关人员将怎样处理‘箕子陵’的问题。当时,他们没能马上做出回答。他们还没认清‘箕子陵’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事大主义思想的产物。主席环视着他们,通俗易懂地给他们讲了“箕子陵’出现的由来。据说。箕子是公元前十二世纪殷人。距他生存的年代过了一千年的公元前二世纪初,为了借口侵略古朝鲜就凭空捏造出他来朝鲜建国的谣传,尽管如此,从柳又过了一千多年的十二世纪初,封建士大夫歪曲历史说朝鲜是箕子所建立的国家,竟在牡丹峰修了箕子陵崇拜它。主席给他们讲解了这样的历史,然后说,把朝鲜民族看成箕子的后裔是对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我们民族的侮辱。又说,箕子与朝鲜人是毫无关系的,箕子陵也不是真正的箕子的坟墓,即使掘墓也不会有什么东西,趁这次机会挖掘出来看看也是好的”。挖掘平壤的箕子陵时由于遭到很多人的反对,金日成特地嘱咐举办了“老人宴”,把反对的老人们请来,当他们知道陵里什么也没挖出来时,“把‘箕子陵’信以为真的老人们都红着脸掉过头去”。</P>
<P>其实平壤的箕子陵很可能是古朝鲜人为纪念先祖而修建的一座衣冠家。因为胥余是殷王族,是受封于箕国(今之山西蒲县)之君,故称“箕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受礼仪思想影响极深的箕子要求在其死后归葬故国应在情理之中。《史记》集释:“杜预日:梁国蒙县(今之河南商邱县)有箕子家”,此墓至今尚存,从未开掘,应为归葬墓无疑。那么平壤的箕子陵被挖掘后未见尸骨并不意外,奇怪的是据说“什么东西也没发掘出来”,即使是古时衣冠家也不应一无所有。在朝鲜出版的《朝鲜建国始祖檀君》一书也提到了挖掘箕子陵一事:自高丽肃宗(l906——1105)时期起,开始传布说平壤城里有所谓箕子墓。可是,这是假坟。所以战后挖开该墓一看,那里甚至没有任何放尸体的墓棺设施,只有破砖头和破瓷片”。衣冠家可能没有“放尸体的墓棺设施”,但那些“破砖头和破瓷片”究竟是些什么?对于外界来说尚且是个难解之谜。</P>
<P>&nbs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朝鲜的箕子陵与檀君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