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干地支的一些论述
<P>朕为尔等说</P><P> 我看到诸位在讨论天干地支 和年月日时的关系 今天为诸位略说梗概 仅为一家之言 权作消遣</P>
<P> 天干从何而来?</P>
<P> 天干之意本是圣人观察万物生长化收藏 变化的阶段 用十个自来表示其递进之意义 请参看 史记天官书 有详细解释 </P>
<P> 那么为什么是十个数呢?</P>
<P> 古人认识世界的发展 主要是观察实物的周期变化 大自然中多数环境中在中国区域内 都受四季变迁的影响 所以季节天气的变化 是最直观的影响和参照物 于是人们根据冷暖划分时令 分割季节的变换都有强弱之分 因此出现了二节二至 孟仲之别 </P>
<P> 在古人的长期观察中 还发现虽然是四季明显的交替变换 可是会出现 当至不至 当迁不迁的表现 所以实际上季节的变化往往会出现太过不及的表现 所以实际上综合季节孟仲 与太过不及 就出现了十种组合方式 </P>
<P> 古人认为 万物皆秉气而生 四季的变换是天气下降交感的表现 较之每当季节变换之时 会有对应方位的风 如 初春风从 东北至 中春 正东 初夏东南 仲夏正南 当季节太过不及的时候 会出现反季节的风向 有时强有时若 正好与方位相等 于是著名的九宫八风说由此而生 从方位上而言 又与八方上下等齐 </P>
<P> 可以说 天生四时 四时生八风 八风有顺逆 以诚十位 是天气交感的十种归纳概括</P>
<P> 为什么是木火土金水的排列呢</P>
<P>甲乙属 春木 居十干之首 说一切有者 莫不先生后死 万物皆崇生气而成 一岁之始万物首发于春 长于夏 成与长夏 收于秋 藏于冬 正和天之道 故十干象之首于春</P>
<P> 地支从何而来?</P>
<P> 地支本是星家所用 古人认为世界之初 清阳上升为天 浊阴下降为地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 交感而生万物 如易经所言 天地氤氲 万物化醇 所以天气下降为雨为水 地上升为云为星辰 古人观天 最重星辰运行 更以天之最高 为基准 就是所谓的北极 就出现了 北斗与北极星 成为了观策满天星辰的标准 因为他们比较固定又是处于最中的位置 通过观察 北斗七星会随着季节和月亮的圆缺 运转 基本上分十二个阶段 为一周期 而节气冷暖 月亮圆缺 也随之吻合 因此划定十二个阶段来代表 其意义也是代表着实物生长的变换过程 天官书也有解释 </P>
<P> 为什么十二支首于水</P>
<P>因为地支之意起于北极帝星 驾斗车而行 既然是北极之处而来 按照方为即是北方 北方属水自然 五行首水 另外古人认为天是虚无的 万物是从无而生有 既然生者从木开始 那么生木者水 自然位之前</P>
<P> 何以分土为四行之末?</P>
<P>前文所说 天星本是地气上升而成 天有寒暑之异 地有冷暖之别 斗柄运转 亦受天气变换影响 为了保持均匀运行 在每一阶段有较大变化时 须得地气感应 保持规律运转 所以分土行于四末 况且就事物而论 木无土不立 水无土不存 火无土不附 金无土不生 木得土而有根 火得土而蔓延 水得土而成势 金得土而不竭 皆于土关系密切 不可相离 亦为此意也</P>
<P> 碍于篇幅 打字实在辛苦 细细讲解 还会牵扯很多问题 就此稍住 阅者明鉴</P>
<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