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章事郭正一
在唐朝时出现了一个很拗口的官职名,叫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现代人大概十有八九不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官,其实翻译成大家都熟知的一个词就都明白了,这就是宰相。在唐代,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为中央行政三大机关,行政长官分别为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三者并为宰相,官秩正三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中书、门下二省往往并称为中书门下。后来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预政事,但又不能再称宰相,于是就有了这个拗口的官职名,意为享受与中书令、侍中同等权力和待遇(正三品)。“平章”意为评议辨别,如宋代诗人卢梅坡的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由此 引申为决断处理。受此衔者,即有在中书门下处理政事的职责和权力。故实任宰相者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能古人也觉得这个称呼太麻烦,故简称“平章事”。<BR> 中国历史上首次享受这个名称的有三个人,他们是唐高宗永隆年间的郭正一、魏玄同、郭待举。看到郭正一这个名字,可能有的读者觉得脸熟,是的,枣强县令张怀庆抄袭别人的诗,被嘲为“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这个郭正一即是首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郭正一。<BR> 郭正一,定州鼓城人(今河北晋州),贞观进士,曾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中书侍郎。永隆元年(680),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去东都洛阳,留太子监国,任命郭正一等为同平章事。期间朝廷的圣旨、诏书、露布、敕书、制诰等文书多出自其手,由于他学识丰富,文采又好,朝野上下都认为他十分称职。郭正一是以读书中举而进入仕途并迅速升迁的典型代表,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对知识分子非常尊重的社会风气。<BR> 前面说到张怀庆“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说明郭正一与王昌龄诗名相当,但奇怪的是我们今天检索典籍,只能找到郭正一的一首御制诗《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并无多少文采和特色,全诗如下:“桂宫初服冕,兰掖早升笄。礼盛亲迎晋,声芬出降齐。金龟开瑞钮,宝翟上仙袿。转扇承宵月,扬旌照夕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武则天执政后,郭正一即被免去平章事职务,降为国子祭酒,不久又调任晋州刺史,后又任麟台监、检校陕州刺史。永昌元年(689),郭正一遭到酷吏周兴的陷害,被流放到当时的“蛮瘴之地”岭南,最后含冤死在那里,家人也被籍没,削去户籍,沦为奴仆。他的所有文集也都散失,这就是我们看不到郭正一诗的原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