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好的修炼强身资料─混元桩(无意大师)
<p>此为无意大师的留言, 本人整理如下(未完待续):</p><p><br></p><p>说到混元桩勾起了我的很多回忆,想起曾起早摸黑在寺院、操场、江边所流过的汗水。想起了前些年气功时期人们的盲然,今看到易坛的功友们如此认真地畅谈自己的练功心得体会,也点燃了吾的热情。</p><p><br></p><p>吾从小随师练习武术,深得清朝天津武术会会长张占魁后传之教,习得老传八卦拳、深洲形意与陈氏太极,其桩功来源于八卦夹马桩,基础则是混元桩,站桩二十来年,对于每天的站桩体会,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心力交瘁,神清气爽”。</p><p><br></p><p>近年网上交流方便,混元桩及大成拳的爱好者也层出不穷,畅谈混元桩的网友也络绎不绝,吾闲下之余亦到专业大成拳网站看看,苦无深学知音,渐渐地淡忘了此事。日前见本网无量版主与思杰版主,对于混元桩及其推崇,转来大量老前辈的心法、也出了不少自己练功的体会,这真是一件大好事,随及在思杰版主的贴中,补发了几张吾的弟子站桩的照片,借此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混元桩的重视,让大家在桩功中得到锻炼,以强身心。也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持己见。 <br></p><p><br></p><p>请问:一,我站桩未加任何意念假借,请问这样能站出力量吗? 站桩大体分为两种:第一种、以意念为主导的气功之路,它讲究采补,以知白守黑之法,添精补漏行运周天的丹道之功,由站桩的采补收集,到坐功的炼精化气等,初果则是“马阴藏象”佛教称“罗汉果”,我今天看了一个网站对它的解释,则是乱七八糟,曲解经意,将会害人害己。和尚、道人为何出家?其实就在这“马阴藏象”之中,吾不多言,明者自明。此种桩功不在桩,而在意念里,桩只是它的一种修炼形式而已,古称“浑圆桩”而不是大成拳的“混元桩”,这也是众多功友混淆不清的原因。 <br></p><p><br></p><p>第二种、则是靠桩的结构间架,进行筋、骨、肉的洗涤,校正人体大梁“脊柱”,从而体会地心引力,由此达到筋肉的整体合一、身如铅灌,从而改变人的筋肉结构,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这是身心并练的功夫,每次站桩中都有“心力交瘁”之感,功后方“神清气爽”。这与前者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叫“混元桩”不是“浑园桩”。由于桩法的内在要求与功法的内在变化,加上传承的隐密与保守,许多内含都鲜有人知。加之国人对于气功的敏感及气功意念的印象与体认,所以王芗斋有言“有的人一生练功,只能是养生桩,不能真正进入混元桩之境,对此多曲解”所以芗翁煞费苦心地几次改名,从意拳到大成拳,也作过《拳经》口诀,但至今还是让人误解!我想也只能自己去体会或找到真正懂行之师,才能明白其中的奥意吧。(当然除站浑园桩之外) 你的问题是意念与力量,那么你所练的功法为第二种。我分两面讲,<span style="color: Red;">练功无意念是不成的</span>,但过重意念与吸呼则成了第一种“浑园桩”而不是“混元桩”,如果是为了力量,则要从力量方面用意。如果只是养生,则可以不用意念,得力就要难点了,这个“意”字是有很大区别的。似问“站桩”为何?“得力量”,那么,得力量的功法就有它的内在要求,不然又怎么得力呢?</p><p><br></p><p>比如首先是养生阶段,就是洗涤心灵,放松后天劳作带来的浊力,从而恢复先天的绵延之劲,让僵化的筋肉与毛孔得到充分的营养,从中体会地心引力的存在。这步功要求与第一种“浑园桩”差不大多,也所以让人们容易混淆。第二步,则是脱胎换劲与校正脊柱,(由于后天的影响,从侧面人的脊柱己变成了S形。校正之法则要蹋腰、含胸、拔背、实腹,开肩、吊顶)充分拉开两肩挟骨与锁骨的量,从而进入阳面筋肉的绷起,整体如束,这就有一点费劲了,这是用劲而不是用力,要有举重若轻之感,虽然身上用了劲,但意念都要轻松愉快,而这些要领都<span style="color: Red;">要靠意念的假借才能完成,才能达到筋肉的连接与放长,才能得到力量的增长</span>。不然空站一生也谈不上搏击的力量。</p><p><br></p><p>所以虽是一个桩形,但内在要求不同,进入的渠道也有本质的区别。从另一方面讲,不能过重意念,忽略筋肉的连接,让人在站桩中进入混屯的盲然境地,把混元桩站成了浑园桩,从而出现一些幻象,追求虚无的无上之力,我记得以前中功的“剑指桩”就是这样误导人的,由于筋肉的足部连接后,产生一点阻力,就认为那是气感,从而为人治病的荒唐之举。以我之见,如果只想锻炼身体,站养生桩就行了,用意与不用意都一样,只要静下来“立禅”就能身心并练,也不必每天花几小时来站桩。如果想从桩功中得力,就要按桩功的内在要求,进行筋骨肉的层层烘炼。</p><p><br></p>
<p>二,我现正在学钩挫试力,也是自学。书上说站桩得力,试力知力,那么试力对技击有什么作用?只站混元桩和试力能出一般的技击功夫吗? 站桩为得力的过程,也就是改变人体筋肉结构的过程,它只是一种静态的烘炼,让人在外形不动中得力、知力,在得力与知力后,就要进入从微动到速动的过程,才能把桩功中所得之力用于搏击。试力则为微动训练课程,也就是从慢动中体会筋骨肉连接后的整体运动过程,这种运动过程只要动作能协调一致,保持桩形的间架,就会在每个动作中出现阻力,先由大动作做起,由大至小,最后看不出动作,就会出现筋肉的蠕动或叫振颤,(芗翁举手抬足周身都会有这样的蠕动,所以许多高手一触及败)谈到这里,大家会想到太极拳了,其实它就是一种试力方法,由大圈到小圈等,微动的训练过程,如果不明白其中玄机,就算打一生的太极,也没有一点功夫。这种阻力会遍及全身上下,就好象人的身体被死死地粘在空中欲罢不能,只有试力动作的一个方向,劲力略领,切不能出现有够人的欲望,应做到力、意不滞,力不出尖,不丢、不顶,自然而然地体会这种阻力,方能试力有得。用时一旦失去这种阻力,人的整体就会冲向对手,再一突然停止运动,就会暴发出惊人的炸力,俗称“杀车力”此力特点“冷、弹、惊、脆、快”。当然这中间还有许多功法的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动中求整、速动求整、推手、断手、器械等。 如果只站桩与试力能有一定的功夫,但不能成为高手,而且也不能在激烈的搏击中运用,当然在普通人的玩打中,还是占优势的,不过总比站养生桩收获大得多,因为身体筋肉的结构在慢慢地改变,从而得到身心的训练。</p><p><br></p><p>我说了一大堆话,其中有词不达意的地方,望同好们谅解,混元桩确实是中华武术的瑰宝,让它为我们的健康与自卫起更大的作用,这也是我的心愿。古之武者以形意、八卦、太极并称三式,什么少林、武当等诸家外练武功无与比之,而三种拳法之中,首推八卦、次取形意,太极居末,从养生到搏击都无法相提并论,由于理法均出于易经,所以功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亦能相互借鉴,共养太和之气。</p><p><br></p><p>从养生来看,习八卦者寿90至100多岁之人,大有人在,重庆八卦名师吕紫剑先生,110多岁至今健在。习形意者亦多八旬以上老翁,而习太极之名家,则多短寿,杨露禅与其师陈长兴寿至七十三岁,而短寿者比比皆是,露禅之子杨班候寿五十有三、杨澄甫寿六十有八,陈发科五十有九等等,陈兴还算长寿之人,八十有二,吾不是否定太极的科学性,而是从各门名家寿辰的来看长寿的秘诀与功法原理所在。从清至今的搏击擂台赛,没有一人是用太极拳,<span style="color: Red;">力战群雄,而获得过前三名。而多半是习八卦拳与形意拳获前三</span>,因此深研拳道,必须从科学角度出发,才能对身心有宜。 <br></p><p><br></p><p>一九八四年左右,河南太极拳之乡陈家沟,登报面向全国首次招生,由陈氏太极拳名家陈小旺、陈正雷主讲,吾市一小孩时年十二,弃学专程前去学拳,深得正雷与小旺爱戴,在陈家沟一呆就是十几年,日夜苦修陈氏各种拳法与推手,亦练混元桩,可对于桩的内含及要求知之甚少,96年时弃拳回家,学习汽车修理,经人介绍与吾相识,相互印证,对于搏击劲道的运用之法,他确如一片白纸,对于混元桩的内含更是肤浅之极,他只说“小旺师叫他每天立禅站桩”,并说“太极拳之功全在这桩上”可站桩的目的与运用之法,却秘而不宣,不谈深浅利弊与优劣,真是浪费光阴与青春。</p><p><br></p><p>当然吾不是抵毁太极拳,也不否认小旺与正雷先生的功夫,可这种态度待徒方法,却让人不敢恭维。思杰六楼回芗翁对太极的评价内容,我认为亦不太公平全面,可能是时代封闭的原因,芗翁当时只看到杨露禅儿子的拳法与功要,因为陈家沟的拳师们少在外面走动,外面的习拳者又少得太极之精髓,而杨家之改良太极拳,就占了大量的市场,所以让芗翁产生了许多误解,不过真正对其创拳之初的意境来看,太极拳之立意之初衷,就逊于八卦与形意。从形拳架来看,太极以立身中正,则不利于动作的灵活转换,在搏击时就处于四面临敌的状况,而且受招式外形的限制,从而出现擒拿等无用的死招,不能拳拳服膺,并且缺少速动的动中求整训练方法,则难以应敌获胜;形意拳则是以倚养正,演式灵活多变,劲力刚猛,速度极快的动中求整方法。而现代流传的横、钻、劈、炮、崩等,都大失形意创拳之初衷,以外形的动作来硬套五形的相生相克易学原理,则有失自然之态,从而进入另外一个呆僵的胡同,但深洲原传形意,只有三拳“践、钻、裹”并且三拳必须合一,若奔马连环一气哈成,每一个动作演式都有这三拳的拳意、拳劲,方曰“拳拳服膺”,而它的桩法主要是三体式,内在要求与混元桩相同,由于过重倚的桩形斜面,所以许多功深的老拳师,老年时功力大减,腿脚带残,芗翁之师,郭云深先生老年时腿亦拐,因此芗翁才深入地研究,终于<span style="color: Red;">从八卦、太极中悟出真机,综合优点而另创大成拳</span>。</p><p><br></p><p>八卦拳原传亦非目前所见的只走圈子,它的演式则是立于倚正相依之上,从创拳立意之初,则优于前面两种,它强调左中右三者的平衡,并且有利于大脑神经的调配与和谐,能抑制人的阴阳分离,从树新的生命机能,而在走圈子的外面之初,则是混元桩,其内在要领,则是夹马式的裹、卷、回、环,劲力则为“崩、劈、钻、炮、横、穿、削、蹋、推、拉、提、按、挡、托”,特别是对于老牛筋的烘炼,更有科学性,<span style="color: Red;">从劲力角度来说,太极是柔中见刚或叫柔中偶刚,形意拳则是刚中见柔,而八卦拳则是刚柔相济,似柔似刚。芗翁在师兄张占魁先生处得到了大量的拳学精髓,总结归纳为大成拳,从而推行混元桩之精义,把毕生研究心得作《拳道中枢》以教后学,这可是武术界与爱好锻炼养生的人们之福,从而揭示了神密的中国功夫,这堪称千古第一人。</span> <br></p><p><br></p><p>又说了一大堆话,还没有谈到晓般若的问题,你说得很对,<span style="color: Red;">拳法与医学、八字、风水、佛道等诸多学科都是以易经为理论基础的,</span>它们的内含是相通的。无论你做什么外形演式(动作或拳路)都要包含易学的原则与桩法的要领,这样才能做到“拳拳服膺”。要想做到这点,首先要明白什么叫拳,一不是一个什么拳种的套路就称为拳,也不是非要形意、八卦、太极之演式之外形动作才称拳,更不是意念打人,遥空取物谓之拳,而是在<span style="color: Red;">每一个举手投足的动作里,所表现出身体间架结构的任何动作,都充分地表现出你的内在修为,筋骨肉的整体合一,意念与劲力的充分鼓荡,方才谓之拳</span>,这个拳乃是拳拳服膺的拳。它可以以不变而应万变,可以以万变而不离其中,随时随地,任何动作都包含了拳义的精华间架,所以有些武侠电视里说得好“此是无招胜有招“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则是最可怕的招法,但它确实无招,又包含了武术的精华所在,这才叫拳。 <br></p><p><br></p><p>你练陈氏太极24式,虽是两年时间,但没有混元桩的内含要领,所以事倍功无,就谈不上丢与顶、倚与中正等,而打拳的目的和练拳的收宜是什么就更不清楚了,又何能精进呢?所以还是<span style="color: Red;">先站桩,从桩功中体会到劲力是什么后</span>,在打拳的过程中,寻找站桩中的那种劲力,而且每一个动作的转换都不能丢了那种劲力,也不能过份地滑过去僵硬地顶助这种劲力,在不既不离之中有目的地打拳,你就会精进神速。无事时就站站混元桩吧!你会明白更多道理的。 <br></p><p><br></p><p>吾苦于时间紧,所以没有时间按序编写秘专功法及内在要求与练功的目的与要领,不过前面两步功法我会尽量抽时间编写,希望能为爱好者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晓般若真是有心不错啊!就开始站起来了。我告诉你,站桩之初以轻松愉快为度,站起来费力、腿酸是正常的,不过告诉你行功的意念与假借,不用多久你就会轻松愉快,而且能够体会到劲力的存在,通常的内家拳手所说的“摸到劲”了,这样你就开始入门了。 <br></p><p><br></p><p>我先说说基础的简单动作要领与意念假借: 首先是放松精神,动作轻盈,两脚略比肩宽一点,微向下蹲。蹋腰(指盆腔骨向前顶,从而达到腰椎向后凸的脊柱直),胸向后含空(胸后靠,两肩峰就自然向前争了,呼吸才能畅通)下颌骨与颈之间象夹了一个乒乓球,不能掉下来(从而达到颈椎向后凸的直)。两手向前环抱于胸前,掌心向内,中指相对,掌高与颈平,目视前方,自然呼吸。 达到上面的动作后,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放松,一是数吸,二是沐浴,三是听风吹,四是阳光浴等等,以达到轻松愉快为度。</p><p><br></p><p>站的时间略久一点,就会出现手累、腿酸、腰胀,胸闷等现象,这是正常的反映。这时我要告诉一些假借之法,你的这些现象就会减轻,久之就会消失,而延长站桩的时间与收到好的效果。累一点后,你的动作不要变,如果自己发现变了,就得马上纠正,这是关键,此时你可以<span style="color: Red;">意想</span>一条绳子从天上吊下来,系在自己的头顶,自己的体重由这条绳子担着,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感,从而轻松许多。然后<span style="color: Red;">意想</span>嘴里叼着一条绳子,一头系在左手腕上,一头系在右手腕上,由嘴叼之法,而减轻手的重量,还可意想身前是一个扶手,两支手放在扶手上休息,这样手就不会累了。再意念自己坐在一个凳子上休息,坐法只能挂角(也就是屁股占在凳子的一个角上,借一点力休息,这样腿就不会酸了。</p><p><br></p><p>当然一次站柱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些意念,不过在站桩过程中,<span style="color: Red;">想到一点,就做一点,久之就能全面做到了,从而轻松愉快地站桩</span>。 这只是<span style="color: Red;">站桩的意念假借,以此来减轻累软</span>,不然身体就会僵紧,而没有收到应得的效果。</p><p><br></p><p>下面我简单说一下在上面的基础上的练功初级意念。 心平气和,保持桩形后,就可以开始自然的鼓荡与悠起来。悠起来是关键,不然就没有好的收宜。 此时意想怀中抱了一个很大的气球,这个气球它是一个圆形的,帖着你的整个身体及两个手臂,人的身体也随之成为弧形,双手抱着它,但不可太用力抱了,因为抱力太大,它的外形就会瘪,但也不可太小了,因为用力过小气球就会掉下来。应在不既不离之中,抱着它。这时它就会随着你的呼吸涨大、缩小,(气球的涨大是朝四面八方的,所以你的整个身体就会出现,头上下涨缩、背前后涨缩、手掌前后涨缩、手臂左右开合,腿也上下涨缩与左右开合,这样细心体会,人就会随着一呼一吸地朝四面入方涨大缩小,只要你抱的气球不丢不瘪,不一会就会在你的整个身体内侧,包括两手内的空气中,双腿内的空气中出现一种阻力,拉不开,合不拢,人的桩形也随之悠悠然,这时你就不会累了,而且功夫也开始上身了。 思杰版主改了贴名,给我上纲了,我也就只好抛砖引玉地先写一下我得传的第一、二步,混元桩的内念密诀,望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酌情而取之。练桩功只能平和中求进取,就会有好的收获,切忌急功近利,特别是练到高深一点的老牛筋功法时,更是要以玩的态度,切不可有贪快图进的想法,所谓欲速则不达也,不但功不能进,反而对健康不利。</p><p><br></p>
<p>第一章、改造身心 整体换劲 人们由于后天的劳作,已经慢慢失去了先天的整体力量与运行原理,形成了新的局部力量,由笃实的浑然的太极,变化为后天灵巧的肢体力量,而足部肌肉开始发达,其力量的承受能力也随之加大,但先天朴实的整体力量就离我们远去了,一些科学的力学原理也随之丢失,筋骨肉的敏感程度也越来越差,以工具代替劳作加上地心引力对人的影响,人们的力量化整为零,而人体力量与骨髓的流通大梁“脊柱”也越来越弯,从而产生许多不利于健康的病等。混元桩是修复人的先天力量,克服后天的拙力,让人体大梁畅通的功法,它要求身心并练,从而改变人的心理与身理上的承受能力,大字到超出常人的智慧与力量。下面我先讲述原理,再谈每步功法的间架结构与内在要领。</p>
<p>(一)独立守静 独立守静是站桩各阶段的基础,必须达到这样的静思程度,才能收到好的功效,它是以形和意同时放松为主的要目的功法,是为今后的功法进步打下基础的功法。所以必须好好练。此功首先是认识练功中的松与紧,并对它在练功中把握适度,才能达到练功的目的与效果。</p>
<p>松——指不紧,凡物虚而不实,宽而不急和不用力的一切现象都称为松。练功中的放松,强调意识的诱导,使其尽快地达到松的效果。而在养生桩的训练阶段,它是最低级、最基础的松,此松应叫——松懈,其主要用意中克服心意紧张,情绪散漫和不愉快等,一切不利于练功的情况,通过松的调整达到心平气和,精神愉悦混屯状态,从而感受地心引力与倾听海水潮的意静神闲之境界,从而为下面的功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时对于肢体间架的要求,则是松懈的抱球姿势,身体各部位除支撑桩形骨骼和肌肉外,其余各部位均不着力的松静无为,这种功法的内在要求与“浑园桩”差不多。这种功法要求可以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同时能使长期劳作而形体僵硬的肌肉得到渐渐放松,为重新锻炼和改造这种后天生理现象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在一些关于介绍大成拳桩功的书上及网上是最多,最为普遍的,许多人由此入门,但无法深入其精要,从而失去了继续练功的信心,甚至不少人由此误入道家的丹功法,在桩功中运周天、练精化气等(除专以此法修道家丹道功之外)对于练拳法或练大成拳,则成了桩功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误区,也是对大成拳的误解,这冤那些大师们密不外传,让人们争论这中间之是非,真是很可悲之事,芗翁在九泉之下也不安也。</p>
<p>(二)形体齐动 形体齐动是以基本桩和试力为主的锻炼阶段,是独立守静阶段的深入,开始意仿要求是精神集中,渐渐诱导并随时检查纠正身体各部位的桩形间架结构的到位准确程度,每个部位都要求到位,以经发现立即改正。其首要要求是“头如线牵”的正直和肩松肘平(肘与肩平)的基本桩要领。其放松要求随之改变为松开之意念,让保持桩形的肌肉再度增加运动量,并使其放松,尤其是双肩窝和胸窝的放松,随着是以前的“松肩垂肘”要求改变为“松肩平肘”等新的要求 ,站桩的运动量也会随之增大,又会开始累起来,练功者会因后天的习惯重新违反桩形间架,而犯“耸肩和憋气”这就需要用意念去着意克服,努力做到增加了运动量之后,也能仍然放松,这样就会在功态中得力或叫知力,此功法就是大成拳初步功“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要求与过程,反复训练一段时间,身体间架就会有新的感受。 此时的入静程度非气功要求的程度,大成拳称为“相对入静”,也就是在相对的入静的条件下,要使形和意都合符协调一致的要领,在此功之后就可以进行试力和步法的训练了。各种试力动作要诀是:各种有关桩形的外形联结,也就是把有关桩形的外形连在一起训练,就是试力。这个阶段训练有得后,就能使你精神和形体同时发生质的变化,不仅能做到站桩松、紧适度,同时在各项外形运动中,也保持正确的桩形移动,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的整体运动。这是大成拳混元桩的初级功夫,由初步的气功态进入武术态质的飞跃。(后面的再细讲桩形上的要求与训练方法)</p>
<p>(三)去拙换劲 前面的功夫是使练者安泰内守,四肢面骨和五脏六腹得到合理的调节与滋养,并能培养出合理的实战动作与缓动协调性,其主要效果是强身健体,此过程虽然后天拙力在练功中得到了克制,但作拳时所需要的劲力还没有产生或者劲力很小,所以芗翁说“养生与搏击训练是一回事,养生定基后,就须学习锻炼肌肉和力学原理”又云“欲求技击之妙用,须以站桩中换劲为根始” 所谓换劲,就是通过站桩的方法,克服后天拙力,求取强大的拳劲,而在求取拳劲时,必须克服后天拙力的重犯, 拙力——解释这后天的局部力量、后天劳动之力,如:推车、挑担、举重等等僵硬之力量。拳劲阐述为自然之力、内劲、内功、六面力等,目前外面流传的功法与功友们修炼最多的人,都只到了换劲的阶段,更莫说体会大成拳的精深内含了。 有不少朋友苦练多年都没有明白其中的奥义,有误于“探求外形之变化与动作之转移”把桩功练成了没有套路的套路,还在见招拆招,以形打人之外家之法。不过也有不少人,确实在苦练站桩,甚至长年累月只练一个桩式,仍不能登堂入室。追其原因,前者把大成拳当成了外家拳,后者把大成拳当成了气功形的“意念”拳。 芗翁立“意拳”为大成拳,其主要是泯灭门派之争,反对“十二形”“六十四腿”等外家套路,寻求返朴归真,恢复人的先天动物功能的敏感性,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的目的,马家军的田径训练,也取用了仿生学,而形意拳中的十二形与八卦拳中的八形,还有华佗的五禽戏等,都是取动物的先天特点,进行训练的。但取其神意之足,而非其形象之似,所以界定在人之一意之间,收效则相差甚远。意者精神之渊,意乃行动之导航,有意则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无不胜的精神,所以芗翁以“意拳”命名。下面我细说一下换劲的功法内在要求与意念假借之法,只有在练功中明白此阶段的训练目的,才能在练功站桩中纠正错误,从而提高练功效果。</p><p><br></p><p>先谈谈此阶段常用的几种意念方法。 (1)橡皮筋牵连 <br></p> 無意易網的資料,歡迎轉載分享,但請勿賣貼。轉載時註明原創網址,以示尊重。<br><br><a href="http://www.wuyiyitan.com/dispbbs.asp?boardID=22&ID=16921&page=1">此主題原文請見 http://www.wuyiyitan.com/dispbbs.asp?boardID=22&ID=16921&page=1</a><br> 谢谢楼主轉載好文章分享 练此道已经有很多年了这个确实还不错 可惜他们也有门派之争本人很不以然说到底不过是为了争夺谁是正宗后面是什么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功夫是很好的 大家喜欢的话我们可以讨论讨论 不错的功法! 好资料 怎没下文了?楼主继续!
好贴!顶!
不过,王乡斋先生的弟子秘静克女士要求浑元桩不要加意念。 谢谢楼主 好文章 学习了!! 太多东西学了。。。怕不知道,学到100岁都没学完 谢谢楼主轉載好文章分享 多谢楼主的好帖。受教了。 好东西,帮顶。 多谢 不错的功法! 怎么后面没有了,可惜 谢谢楼主轉載好文章分享 练了好久也没什么进步 謝謝樓主轉載好文章分享 谢谢楼主轉載好文章分享 好功法,但易发胖 谢谢楼主,很好的文章 好人有好报你是个好人 谢谢楼主 !!!!! 有视频,在百度搜里打上“大成拳”,点击“百度搜索”即可找到有关教学视频。有点差别,意拳气功更重站桩 先收藏了 再学习 回复 1# lln235
謝謝您的混元樁資料分享值得收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