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09-12-5 12:15:13

两淮盐商的富雅兴衰

http://www.hxlsw.com/uploads/091124/1_120957_1.jpg

到了扬州,才能触摸到两淮盐业的人脉,才能感觉到两淮盐商的富与雅。
    那里有一座个园,一座汪氏小苑;前者早有名气,占地34亩;后者近年才出名,有三千平方米。前者是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与北京熙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后者是盐商竹铭的宅第,有屋九十有七,如山西乔家大院一般古朴典雅。有这么好的建筑承载两淮盐业的故事,你不能不心动心醉。
               两淮盐业兴
    两淮盐业,指淮河南岸和淮河北岸的盐业。在盐业史上,两淮盐场指长江口以北起,至山东交界沿海一带的盐场。两淮地区历来为我国的盐业中心,故有民谚“两淮盐,天下咸”,浙江对盐业史很有研究的陈栋先生如此简洁明了的描述。他还考证说,两淮盐业始于西汉初年,兴于隋唐宋,鼎盛于明清两代,其中尤以清代康、乾两朝最盛,嘉庆、光绪年间逐渐衰败,及至民初而没落。
    扬州,是大运河的发源地,也是得利于大运河而发达的城市之一。她地处长江、淮河与运河的交汇点,便成为两淮盐的管理和集运中心。在扬州汪氏小苑里,有盐业史的展览。从展览中可以看到清代两淮在八百余里的区域中,共有23个盐场,其中淮南20个,淮北3个。两淮盐行销规定区域为六省,即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和湖南。盐行销时分“纲引”和“食引”两种,“纲引”是将盐卖到远离产地的地方,“每引斤轻课重”;“食引”是将盐卖到产盐地附近的地方,“每引斤重课轻”。由此其中淮北纲引盐主要供应六府:即凤阳、庐州、颖州、六安、泗州、滁州。食引盐主要供应二府一州,即淮安府、徐州府和海州。清代在扬州设有盐运使司,下设三个分司。在康熙三年,全国盐税就达274万余两。

   
富与雅
    扬州盐商是很富的。当地史志载,他们个人的财富最高达千万两,最少的也有一二百万两,总积累的财本七八千万两,而乾隆三十七年中央库存银为七千八百余万两,中央一年财政收入也只有四千余万两,扬州盐商之富可见一斑。康熙时,治河经费不足,扬州盐商一下就捐出300万两;乾隆首次南巡,扬州盐商捐银100万两为其修行宫,乾隆下旨给多人封官加爵。嘉庆年间,扬州盐商鲍淑芳捐出大笔银子作为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军费,因而得到盐运使头衔。
    富而有义,富而优雅,可以说是扬州盐商的特点。文人有病无钱,常住在盐商家中养病;不少盐商自己都有书集传世;盐商中有捐钱重修梅花书院、扬州府学的,有捐银购买一千五百亩学田且学的,有捐资在扬州12门各设义学一所的,还有开办书院培育人才的。而个园和汪氏小苑则是他们的文化学养的印证。
“个”是竹的意思。个园的主人黄至筠喜竹。2。3公顷的个园,三分之一是竹,三分之一是石,还有三分之一是屋。园中竹的品种极多,龟甲竹、斑竹、金镶玉竹、玉镶金竹、慈孝竹、佛肚竹、方竹、辣韭竹、高节竹、紫竹、黄皮刚竹、小琴丝竹、毛花竹、金明竹等共有60多个品种,占地达一万两千平方米。加上花园小径,丑石天桥,把竹子的“正直、虚心、气节”的品格发挥到极致。“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从竹林中走过,人便得到一次洗涤。
    汪氏小苑则以“小船”为特色。贩盐必有船,汪家利用一条一头宽一头尖的小巷把它做成了一只船。船上有厅,供文化娱乐活动之用。船边用砖和卵石砌出水波,小船就在旱地里漂了起来。四个花园拱卫宅子的四角,宅子分东、中、西三纵建起,一个大宅就成了远航的巨轮,人生的立意十分高远。
衰落的思考
    盐商富,富于垄断。国家和人民都离不开盐,国家便垄断了盐业的经营——实行纲盐制。国家每年定出可销售的指标(纲),招标认购。这种做法一方面保证了国家的收入,一方面也造成了垄断“企业”——盐总。清顺治年间,盐政衙门于盐商中选数十人为总商,他们负责将应将国家的款税收齐上交。然后他们得到了总经销权利,开始行运包销食盐的业务。由此他们借着垄断获得高额利润,就暴富了起来。
    道光年间,国家想再增加税收,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便打破垄断体制,改掉纲盐制,实行票盐制,即人人交税就可得票,贩盐地点也不予以限定。一时,人人即可贩盐,有小本即可贩盐,国家税收增加了,小民也得到实惠,而没有了垄断权的大小盐总们,走向了衰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淮盐商的富雅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