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如何辨别佛教的真经伪经?
如何辨别佛教的真经伪经?解脱之道戒为第一
以戒为师是诸佛教
佛在世时,既有人胡乱说法,佛灭度后,伪造经律,大有人在.那么,如何辨别正法邪法,如何辨别真经伪经?通过考证原始经典,我们自然会找到答案.
1.<<长阿含经.游行经>>
(1)第二初
阿难。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云何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阿难。比丘观内身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观外身.观内外身。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是谓。阿难。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佛告阿难。吾灭度后。能有修行此法者。则为真我弟子第一学者。
(2)第二后
阿难。汝谓佛灭度后。无复覆护。失所持耶。勿造斯观。我成佛来所说经戒。即是汝护。是汝所持。阿难。自今日始。听诸比丘舍小小戒。上下相呼。当顺礼度。斯则出家敬顺之法。
以上两段经文说明,佛灭度后,佛弟子当以法为师,即以佛所说经和戒为修行指导方针.
(3)第二初
尔时。世尊从跋只游行至拘利村。在一林下告诸比丘。有四深法。一曰圣戒。二曰圣定。三曰圣慧。四曰圣解脱。此法微妙。难可解知。我及汝等。不晓了故。久在生死。流转无穷。
此段经文中,四深法即解脱之法,成佛之道,其中戒最重要,排在首位.故以法为师,具体来说是以戒为师,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戒定慧三学,才能解脱成佛.
(4)第二中
佛告诸比丘。当与汝等说四大教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何谓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闻。躬受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此为第一大教法也。
......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所言非经.非律.非法者。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于一比丘所谬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法.依律。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当勤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是为第四大教法也.
此段经文中,佛告诉我们如何辨别正法邪法,如何辨别真经伪经: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本文通篇基本上以经律和生活常理来辨别正法邪法和辨别真经伪经.而本节则偏重于以律推演.
2.<<中阿含经.舍梨子相应品分别圣谛经>>
......诸贤。云何正命。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非无理求。不以多欲无厌足。不为种种伎术咒说邪命活。但以法求衣。不以非法。亦以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是名正命.
3.<<五分比丘尼戒本>>
诸大姊。是二百一十波逸提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若比丘尼诵外道咒术。若教人诵。波逸提.
以上一段经文和律藏比丘尼戒本之戒条说明,佛弟子严禁持咒,咒为外道婆罗门之邪术.所以,在修行方法上,若经中有与戒律,如淫戒、金钱戒、珠宝戒、酒戒和咒说戒等相矛盾的言词或有与“以戒为师”相矛盾的言词,甚至否定戒律的言词,就可以将这些经认定为伪经。编造者的目地在于给外道和邪道包上佛陀的外衣,拉信徒拉供养,传承邪法外道,满足他们的财色名食等贪心。请看以下伪经(注意其中与戒律相矛盾或与“以戒为师”相矛盾的内容):
1.《佛说秘密相经》卷下
...作是观想时,即同一体性自身金刚杵(阴茎),住于莲华(阴户)上而作敬爱事。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白诸如来言,所有金刚杵住于莲华上,彼金刚杵及与莲华,二法和合相应成就。获得妙乐无灭无尽。
2。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五 入秘密漫荼罗位品第十三
。。。大莲华王出现。如来法界性身。安住其中。随诸众生种种性欲。令得欢喜。
3.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一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佛言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4.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上 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轨品之一
...大根本大黑 大染欲大乐 大方便大胜 诸胜宫自在.
...一切如来随染三昧耶。名一切如来心。从自心出.
...奇哉自性净 随染欲自然 离欲清净故 以染而调伏.
5.地藏菩萨本愿经卷 中
如来赞叹品第六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旛、钱、宝物等供养...
6.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第七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7。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二 入漫茶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余
行者护摩竟 应教令儭施
金银众珍宝 象马及车乘
牛羊上衣服 或复余资财
弟子当至诚 恭敬起殷重
深心自忻庆 而奉于所尊
以修行净舍 令彼欢喜故
已为作加护 应召而告言
今此胜福田 一切佛所说
为欲广饶益 一切诸有情
奉施一切僧 当获于大果
无尽大资财 世说常随生
以供养僧者 施具德之人
是故世尊说 应当发欢喜
随力办肴膳 而施现前僧8.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否?’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9.或多或少穿插外道邪咒的伪经有:<<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法华经>><<药师经>><<心经>><<楞严经>><<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
以上几个方面是贫僧对伪经编造和辨别方法的介绍.由于贫僧出家时间不长,对佛教经典研习不深,更重要的是修行不精进,未修证正果,从而智慧不圆满,故文中必有错误和疏漏之处,而且颇多,深望各位佛学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附录一:真经真律是什么?
1.真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三部汉译本佛经最接近原始经藏,但其中一些篇章、段落和词句仍然存在很大误差,因为结集者是通过回忆、推测、想象及神化手段编辑的。<<增一阿含经>>中伪经太多,南传五部尼可耶中长部,中部和相应部基本内容为真,但佛法中最微妙的细节和具体内容丢失太多,增支部和小部伪经太多.
2.真律:<<五分律>>最接近原始律藏,其中与金钱戒相关的某些片段被贪僧邪师删除;<<四分律>>次之.
附录二:
佛教出家人杀戒.
<<五分比丘尼戒本>>
若比丘若人若似人。若自杀若教人杀若自持刀与若教人持刀与。若教死若赞死。若如是言。咄人用恶活为死胜生。是人因是事死者。是比丘犯波罗夷罪不应共事.
佛教出家人金钱戒及相关戒条(比丘和比丘尼同).
<<五分律.比丘戒本>>
1.若比丘。自捉金银及钱。若使人捉若发心受。尼萨耆波逸提.
2.若比丘。以金银及钱种种卖买。尼萨耆波逸提.
3.若比丘。种种贩卖求利。尼萨耆波逸提.
4.若比丘。若宝若宝等物。若自取若教人取。除僧坊内及宿处。波逸提。若僧坊内及宿处取宝等物。后有主索应还。是事应尔.
佛教出家人淫戒.
1.<<五分戒本>>
若比丘共诸比丘同学戒法。戒羸不舍。行淫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2.<<五分比丘尼戒本>>
若比丘尼。共诸比丘尼同学戒法。戒羸不舍随意。行淫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尼得波罗夷不共住. 以三法印印证 修行容易守戒难,不守戒律魔一般。
很多人都觉得,戒法应随世事而修改,然而不论世事如何变迁,成佛的标准不会改变,如果改变,那只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了。
记住:末法时期以戒为师,且因末法时期大多中下根器,最好求生净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