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dcliang 发表于 2009-12-25 22:20:10

家居南岳

南岳,是个花岗石堆砌的名字。我的青少年时代就在这里艰难的度过。褛褴一身依伴着山间明月泉鸣松涛,天真童心琢磨着巍峨寺观中六根清净的佛道,耳中聆听着古寺晨钟暮鼓悠扬的撞击声,心中激荡着世事的艰辛,肩上沉重地压着生活的负担,憧憬着周游世界的期盼;还有那在夏月乘凉熏蚊艾草蛇形火把的袅袅轻烟中,二伯公缺牙的齿缝中吐出的有清一代衡山名进士彭俊,还有那禾枪、柴刀、草鞋和一溪深山烟云……。

  在红毡绿茵的湘南丘陵区,汽车沿着青郁拥夹的长衡柏油公路奔驰到衡阳市境内,南岳衡山横空突兀出世,傲立苍穹,扑面压来,重岩迭嶂如凝固的碧浪排空,扑天映日,雄视湘南八百里翠微。在朱明峰、集贤峰前的山间盆地上,镶嵌着古老的南岳镇。

  南岳山明水秀,山泉淙淙,溪流潺潺。发源于巴巴岭的西街水穿过镇西的将军桥、镇岳桥在107国道南与白龙溪会合。发源于镇麻姑桥的寿涧溪从镇东穿越东风桥、回龙桥、青龙桥、司马桥、南桥汇入龙隐河。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过小镇,夹岸生长着竹、枣、樟、柳、栗、荆……爬满何首乌、喇叭花、葛藤……缠树绕竹,杂花生树。河道中满是细沙和花岗岩乱石,河石如鲸奔栖息,如象群吸水,如熊罴斗殴,如巨龟浮波。明净的溪水牵扯着远山、竹树的倒影,任鱼蛙嬉戏,慢慢地绕过沙石滑向远野。我们生产队以桥为名,号称青龙桥生产队。青龙桥是清代寻真宫道士唐仁茂九十岁时独自捐金二百两修建,桥栏原有石刻存记。桥坐落在东西向,桥东南侧河边有一棵巨大的槭树,枝繁叶茂,团团如盖。夏夜,几个年纪相差无几的伙伴坐在青龙桥花岗石桥栏上谈天,桥栏石被白天的太阳晒得还没有完全散掉热气,微微地温暖着屁股。桥下清流哗哗,萤飞蛙鸣。晚风徐来,吹走了一天在生产队出工的辛劳,吹抚了一下午筛二百余担菜水压在肩上的灼肿,吹散了对前程命运的忧烦。到海南岛当过兵的旷运桂一曲清脆悦耳的竹笛《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荡过桥下的清波,射入夜空,惊起树鸟:把我们的心提到嗓子边上,思绪飞到树梢、飞到山巅、飞到云端……

  那时的南岳镇,房屋稀疏,十字街上坐落着前清年间斑驳的双层铺面,柜台高耸,台面龟裂,棱角磨得圆亮。商店有“吉祥兴”药店,还有我小学同学家开的“辛三元”药铺、“三友”文具店,南街有家染布店……当然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北正街与北边街拐角处的面食店,母亲每每卖掉自留地上的蔬菜,拿出五分钱买一个包子给我和妹妹对半分享。这是我童年的奢侈。街道是用花岗条石铺就,条石是两排竖三排横着铺砌的。站在街边往街心看,整条街就像是一架排列整齐的石头书柜。是呀!南岳镇从唐初聚集成市,一千多年来,它的每一天都是一页书。街上的每一幢建筑都是一本厚厚的书,南岳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图书馆。北支街尾的初唐宰相李泌(公元722——789年)的邺侯书院,时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为中国最早的书院,开中国的学院之先河,是我国学院史光辉灿烂一页的写照。我想在松风石泉下和李泌切磋行藏退舍之道,不知他是否肯点拨精要?岳云路旁衡岳寺的遗址,古寺早已毁弃。依稀记得六七十年代仅剩一个大水池,已废为衡岳生产大队的鱼塘,依伴集贤峰的两间僧房已成民居,另外还有一口麻石砌就的老井。当年韩愈就住在这块空间,写下了大气磅礴的《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是题咏南岳的千古绝唱。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兵败后潜逃来寺中出家,法名住括。我能否以南岳米酒邀韩、徐两位老翁雪夜秉烛长谈。围火炉,沽米酒、吃冬笋,我把盏。韩老指点探寻迷蒙岣嵝峰的禹碑去处,雄论南岳创作诗律的灵感。住括老纳一袭袈裟,手浮大白,豪兴英发,遥想当年金戈铁马、兵锋直指武则天老娘们,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东街的祝圣寺,柳宗元与若般和尚们是至交,雄浑淋漓的墨渍写下了《南岳般若和尚碑》。柳河东以儒学从政,皈佛门清省。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为逝去的南岳和尚立传勒碑,却使墨宝光照万代。北正街南岳大庙,唐宰相张九龄(公元673~740年)奉唐玄宗之命到南岳祭祀。张相韶关人氏,讲广东白话,我们语言可通,他回归自然吸精返璞的自然思想,震撼了我的心弦。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一生三次当过南岳庙的监祠官。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十一月,朱熹、哲学家张拭、林用中踏雪同游南岳。十九日宿东街祝圣寺。一路唱酬诗赋、一路争辩哲理。朱熹对南岳佳胜的泉石、妙奇的竹树、凛然的雪月、瞬变的烟霞有着无限眷恋。我想在度假的日子里翻过岳庙的红墙,坐在石凳上和朱老聊聊天,仔细观察他那颗思辨的头脑。范成大在乾道八、十年(公元1172年、1174年)两次游南岳写下《骖鸾录》和大量诗词,有诗《赠董峄久居岳市》:“祝融峰下两游春,雨宿风餐老病身,莫笑五湖萍梗客,海边亦有未归人。”徐霞客游历衡山,芒鞋竹杖,从衡岳寺边辗转而上山。我很想为他带路,斗胆告诉这个不爱功名爱山河的老头,小时爱爬树的我,那登山路边的古树我没有爬不上去的……这些千年陈芝麻烂谷子只是掌上风云,手谈故事。它像夏天深夜敲打街上石板的木屐,那木琴般清脆的旋律,深深刻在我大脑皮层的沟纹上,伴随着我的童年,一直陶醉着我这个萍飘南海的游子,魂牵梦绕,日夜北望。

  南岳镇六七十年代人口当时只有三千,平民百姓居多,但儒家、道家、佛家、兵家、医家、阴阳家也杂居其中。南街陈家园人袁梅园,身长一米六左右,秃顶,是齐白石的真传弟子,早年随白石先生习画治印。同乡湖南省长赵恒惕系衡山白果人,慕名到南岳求刻印章,付银元六十元,并赠礼物,希袁去省府任职。袁梅园淡然将钱物退还。他曾在国民党政府任过科员,后自甘到国立师范学院当一名印刷工。青年时期与......结识交往,互有诗词唱和。1950年......亲笔给他写了信。袁自撰联语:“度日如年六两米,消愁解闷几卷书。”袁老先生于八十年代作古。我在这里编排他,但愿他九泉下别怪罪我。六十年代,我在南岳岳云中学就读时的数学老师吴家振,学识渊博,爱才如命,为人豪爽诙谐。文革中才三十岁左右,挨批斗,剃阴阳头。有红卫兵在他家门贴对联:“曲率半径处处相等;磨擦系数点点为零。”横额:“老狐狸”。他看后哈哈大笑,连声说:“这才像我的学生的水平。”这所百年老校坐落在南岳镇后的云居峰、集贤峰与紫云峰、赤帝峰、朱明峰间谷地,校址是唐、宋、明以来几所著名创立湖湘学派的南岳书院、甘泉书院、文定书院、白沙书院的旧址上。近千年来,这山坳里英才辈出,文经武略,如鹰击长空,翱翔在中国的政坛文坛。近百年间,这里飞出的人才更是撒遍五洲四海,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搅得地覆天翻,走出何叔衡、杨开慧、上将邓华、作家丁玲、叶紫……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岳云弟子的足迹踏遍全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____,到处都能见到他们才华横溢的身影。

  都市霓虹美,月是故乡明。谁不忆南岳山岚美?谁不爱南岳人杰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居南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