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271|回复: 2

慕羲老师您好,向您请教磁北真北中,您未回复的疑问。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0-4-4 12: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慕羲老师您好,我是风水初学,看到论坛中您关于磁北真北的研究贴,才知有真北一说。见各贴中,《立向与收山出煞用 磁北/ 正北/ 真北?》(http://www.fengshui-168.com/view ... %B4%C5%B1%B1&page=1)一贴较集中的了您的研究和支持。看后学生也非常支持您的说法,觉得应是正北为用。但是见此贴中,有两个对罗盘使用史记述系统的帖子,您并未回复,而此两回复中,已考证了汉既有罗盘二十四山等。因自己初学,学识没有,实践更少,故又有疑。所以发此贴,想向您请教关于此两回复贴的意见如何,已解后学之惑,非常感谢。

http://www.fengshui-168.com/view ... %B4%C5%B1%B1&page=4的113楼和122楼的回帖如下。
113楼的:
《古今图书集成》卷679《堪舆名流列传》载,在杨惟德撰进《茔原总录》同年,曾有堪舆家吴景鸾应诏选入司天监,据该列传所载堪舆名流师传授受情况,较吴景鸾稍早或同时有谢和卿(字班斋,号玉元子)作有《神宝经》和《天宝经》;较吴景鸾稍晚或同时,又有孙伯刚(名毅臣、号纳斋)撰《珑林国宝经》。

这几篇堪舆著作,较《茔原总录》流传更广,被辑入《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阅检这几篇堪舆之作,确有当时应用指南针于风水择葬的记述。 谢和卿《神宝经》开篇即说:“尝观择地之要,必当明理为先。故知旁道支离,遂使正宗湮没。或用针盘而定向坐,或执卦例而谈吉凶,何殊胶柱调弦、刻舟求剑,承讹接夘,析绪分端。”至其文中,又提到:“穴泥星辰,岂能移其板脚。”注谓:“星辰,罗盘方位之星辰,今人泥此点穴。”云云。明人顾乃德及徐试可编辑《地理天机会元》集有谢和卿《至宝经》,内中亦有谓:“挂定线分为正脉,断然不用使罗经”。 孙伯刚《璚林国宝经》则在篇末述谓:“世俗葬术多因针盘以定坐向,指卦例以言吉凶,此大谬也。学者其镇之哉。”

这些记载,虽流露出作者以流派不同而对世俗问流行用针盘定向坐的择葬之术十分鄙薄,竟至未能记述捕南针的形制及用法(如《茔原总录》“丙午针”之类),但也确实说明了宋初及以前更早,即有指南针在世俗间流行用于风水择向的事实;同时,也证实了《茔原总录》载述的可*,在这层意义上说,他们留下的记述仍是宝贵的。

此外,《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所辑《管氏地理指蒙》中,留有宋初著名堪舆家王伋一段重要注语,说:“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管氏地理指蒙·释中第八》)。按《堪舆名流列传》引《处州府志》载,王伋字肇卿(即注语中“工赵卿”),又字孔彰,其祖父王讷曾在五代后周时会同著名天文学家王朴参与制历,则王伋生平早于或同时于杨惟德是可以判定的。而王伋的重要注说,不仅提到了指南针,也明确提到了磁偏角这磁偏角的角度,显然是以汉代式盘上二+八宿方位,即北方“虚”、“危”宿之间,或“南方张(宿)度上三乘”,来表示的。这又清晰透露了汉代式盘和指南针发明史的不解之缘。

如果按二十八宿星图循王伋所述而画出“虚危之间针路明”的方位角来(图9),则在北偏西或南偏东7度左右。这又正与杨惟德《茔原急录》“取丙午壬子之间是天地中”很好吻合,足见两者的记述是相当忠实,也相当可贵的。

循着堪舆家的传承关系上溯,阅检传世风水著述,的确可以发现,指南针的发明应用和磁偏角的发现,既早于杨惟德《茔原总录》的记载,也早于王伋的记述。 如据《堪舆名流列传》、元代曾葛馨《俯察要览》载,五代至宋初有堪舆名家廖瑀号金精,其传世之作《泄天机》即《金壁玄文》,就有关于指南针与偏角的明确记述,正与杨惟德、王伋等人所述一致。

其谓指南针应用:“四象既定分八卦,先于穴星后分水脊上用盘针,定脉从何方来;次于晕心标下下盘针,定脉从何方去;又于明堂中流水处下盘针,定脉从何方来、何方去”。而论及指南针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其诗云:“八卦支干各有方,古人测影费推详。南针方土常偏定,丙午中间妙用长”;论谓:“古者辨方位,树八尺之桌而度其日出入之影,以正东西,又参日中之景与极星以正南北。《周礼》匠人之制度繁难,智者用周公指南车之规制,以木为盘,外书二十四位,中为水池,滴水于其间,以磁石磨针锋,浮于水面,则指南。然后以臬影较之,则不指正南,常偏丙位,故以丙午间对针,则二!四位皆得其正矣。用此以代树臬,可谓简便,真万古不灭之良法也”(引自明代徐试可《地理天机会元》卷五所辑《泄天机》,徐善继、徐善述《地理人子须知》卷七下《天星》所辑廖瑀《泄天机》)。

所谓“以丙午间对针,则二十四位皆得其正矣”,实际正是杨惟德《茔原总录》“故取丙午壬子之间是天地中,得南北之正也”的说明,是以磁针所指,对位罗盘上二十四方位刻划的丙、午方位之间,则罗盘子午方位即为地理子午方位,而非地磁子午方位,其余方位也因此皆合地理方位。

早于廖瑀还有卜则巍《雪心赋》提到指南针。《堪舆名流列传》载录,晚唐至五代时,有“濮都监,字则巍、号昆仑子,世居赣,荐太史,不就,为黄冠师,作《雪心赋》”。濮则巍即卜则巍,其《雪心赋》也是流传很广的风水名著,其中有记谓:“立向辨方,的以子午针为正”。说到指南针的应用,也隐含了磁偏角问题。 至于更早,则有晚唐风水大师杨筠松的堪舆名作《青囊奥旨》,即《宋史·艺文志》谓:“曾、杨一《青囊经歌》二卷”、宋郑樵《通志·艺文略》所谓“杨、曾二家《青囊经》”。该文为杨筠松撰,其门生曾文迪作序,故有杨、曾之说。该作在明初(洪武四年秋)又有刘基即刘伯温加序备为推崇,后辑入《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内中说到:“先天罗经十二位,后天方用干支聚。四维八干辅支位,母子公孙同一类。二十四山双双起,少有时师知此义……”。在传世杨筠松名著《疑龙撼龙经》中,也同样提到了“地罗”。如“坎山来龙作丁午,却把地罗差使转”;又“不比寻常格地罗”。 据《堪舆名流列传》引《江西通志》,杨筠松,“窦州人,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人昆仑山步龙。一过虔州,以地理书行于世,称救贫仙人是也。卒于虔,葬虔中药口”。如是,则在九世纪末叶,罗经用于风水择向,已是很流行的事了。 当然,仅“罗经”二字,尚无以判断是否用磁针指南;“二十四山双双起”之句,更含糊不清,难于作出磁偏角的具体判断。

不过据杨筠松高徒厉伯韶(见《堪舆名流列传》)传世诗文云:“先将子午定山岗,却把中针来较量”(见明代顾乃德《地理天机会元》),似可明为指南针,并涉及磁偏角。至于杨筠松《青囊奥旨》指明“先天罗经十二位”,也不无重要意义。在王振铎先生《中国古代磁针的发明和航海罗经的创造》一文中,曾述及日本特制之旱罗经,并转载奥替斯·柯雷《日本基督教史》一书中所绘清雍正时(1723-1735)日本罗经图(图l0)。而值得重视的是,这种罗经正以+二支为方位或时辰刻划,正属于“先天罗经十二位”之制。综观日本曾受我国古代文明甜响极深,很多我国古代事物甚至传承至今,或可判断,日本旱罗经或为中国古代“先天罗经”的遗制,也许并不过分。当然,也不容否认日個人民的创造和贡献,至少,迄今为止,可考的历史是,旱罗经在十六世纪上半时传入中国,风水家和航海家经久沿用的中国传统水罗经,即浮针干罗盘中以指向的指南针,才逐渐为旱罗经替代。

明隆庆四年(1570年),堪舆家李豫亨《推篷寤语》云:“近年吴、越、闽、广屡遭倭变,倭船尾率用旱针盘。……但其针用磁石煮制,气过则不灵,不若水针之细密也”。在李豫亨《青鸟绪言》中又说:“至嘉靖间,遭倭夷之乱,始传楼中法,以针入盘中,贴纸方位其上、不拘何方,子午必向南北,谓之旱罗盘”。李豫亨的记述,说明了日制旱罗经的传入过程。可考的历史如此,但也不能不考虑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若干反馈现像。

例如,明末宋应星的名作《天工开物》中,就称事实上我国早在西汉已生产的漳绒(古称天鹅绒)称为“倭绒”,并说它“制起东夷”即日本;又称中国古代至迟在五代时即已冶炼为用的金属锌为“倭铅”(晚清宫廷档案中的仍称锌为倭铅);等等。准此,追索中日之间指南针的交流史,澄清其真实,将不无意义的。 事实上,钩沉风水术书,指南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较晚唐杨筠松记述未详的“罗经”还要早,至少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际以至更早。

明代顾乃德汇集唐宋时风水论著《地理天机会元》,解释指南针,提到“昔金陵得石碑于江中,载李淳风《针石论》,亦谓子午为中道格。”如果此说可证实,则唐初已用指南针,并涉及磁偏角。《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辑传世堪舆著述,有篇幅最大的《管氏地理指蒙》(卷656-664),据载为三国魏最著名的堪舆家管辂(字公明,《三国志·魏书·方技列传》有《管辂传》述其生平事迹甚详)所撰并自序,后有隋代萧吉、唐初李淳风、袁天纲及宋初王伋(即王肇卿或王赵卿)等注释。

其中,多处述及指南针与磁偏角并对磁针指向的机理加以阐释,也比杨筠松的记述更早也更明确。 其中,《望势寻形第四十七》有说:“又况顿格定针而偏中何的,易节转宫而分野多讹”。 《逾宫越分第六十八》更开篇即说:“针指坎离,定阴阳之分野;格偏壬丙,探僭越之津涯”。注释说:“针指子午,万古不易,阴阳之定位也。格偏壬丙者,非天也。盖子之西属壬,午之东属丙,以子午而较之,则有壬子,有丙午,五行各异。其用原出自上古,非后世所可臆度者。或谓臬影较偏于壬丙,纷纷争论,不知此羲和之术,所以正四时,而移之推地气则谬矣”。 这“针指坎离……格偏壬丙”之句,全可澄清嗣后杨筠松的罗经以磁针为用。比较沈括所说磁针“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气或寇宗爽所说磁针“亦指南,然常偏丙位”等,也实为一辙。

注释中“臬影较偏于壬丙”也证实了磁偏角的发现确为磁针指向与臬影相较验的结果。 在《管氏地理指蒙·释中第八》中,对磁针指向偏壬丙,又有用阴阳之说、天地之道来阐释其机理,其中说:“惟壬与丙阴始终而阳始穷,惟子与午阳始肇而阴始生。探阴阳自始自终,之蕴,察天地南离北坎之原。磁者母之道,针者铁之戕。母子之性,以是感,以是通;受戕之性,以是复,以是完。体轻而径所指必端,应一气之所召,土曷中而方曷偏。……是以磁针之所指者,其旨在斯。” 这种阐释,既有与杨惟德《茔原总录》所释相同之处,也类似于王充《论衡·乱龙篇》:“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做他类”,因“气性”同而“相感动也”以及东晋风水大师郭璞《山海图经赞·北山经第三》《磁石赞》:“磁石吸铁,琥珀取芥,气有潜通,数亦冥会,物之相感,出乎意外”。对电磁场的存在,磁性本质,作了虽然朦胧却难能可贵的理论思考。 从《三国志·管辂传》、管辰《管辂别传》记载看,并未提到《管氏地理指蒙》一书。但从《隋书·经籍志》及《宋史·艺文志》所载当时大量风水书传世的情况及隋萧吉、唐李淳风、袁天纲、宋王伋作注分析,该书即或为后人撰著而托伪于管辂,其成书于隋唐之际或稍晚,或是可以判断的。再参证前述唐代杨筠松风水著述中有关罗经的记述,在隋唐之际,指南针配位二+四向应用于风水选择活动,并有磁偏角的认识,或不宜轻易否定。天盘、地盘、人盘与正针、中针、缝针 综观风水历史曾先后以八方、十二向、二十四向划分方位又曾以八卦、天干、地支、二十八宿以至十二律吕即黄钟律等表象天、地、人的合同协调关系来划分和标示方位,再加上定向、测时、占候、观星,一器数用,及纳甲、纳音、像数、星命、谶纬等理论和方法的深刻影响,至磁偏角发现,又须在指南针方位标示中反映出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差异以便实用,在很长时间里,曾引起了罗盘、罗经、地螺即指南针针盘划分的混乱和纷争。真知灼见与臆断附会,改革创新与因循守旧,鱼龙混杂,泥砂俱下。风水术书中有关指南针“天盘”、“地盘”、“人盘”,以及“正针”、“中针”、“缝针”的不同划分和阐释,正充分反映了这一历史真实。(图11)

例如,在被《古今图书集成》编辑者断为早期风水理论著述总汇的《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中,开篇《图说》中载有《浮针方气之图》及《图说》,说及:“玄女以太阳出没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气。因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之精微,始有天干方所,地支方气。后作铜盘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辅而为天盘,地支分而为地盘,立向纳水从乎天,格龙收砂从乎地。今之像占以正针天盘,格龙以缝针地盘,立占圆者从天,方则从地,以明地纪”。而同载《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的另一篇《论气正诀·理气篇》却说:“地以八方定位,正坤道之舆图,而以正子午为地盘,居内以应地之实。天以十二分野,正随度之次舍,故以壬子丙午为天盘以应天之虚。“两则记载,都明确涉及了磁偏角发现后指南针盘面刻划方位的问题,说及天盘、地盘和正针、缝针。如果参考晚唐或五代卜则巍《雪心赋》所谓“立向辨方、的以子午针为正”,以及南宋曾三在《同话录》中“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的记述,这两则早期有关正针、缝针的记述,其含义或可得到解释,即正针标示地理子午线,而缝针表示磁子午线,其间差异即磁偏角。但这两则记载中,天、地盘同正、缝针的对应关系,却全然相反,就是很费解的事了。

在明清之季大量流传的,针与盘的对位关系则更形纷杂了。@的一位现代著名风水师王德薰在他的《阳宅理解》中分析了自明清传承至今的风水罗盘说:“罗经的三盘,一是正针,一是中针,一是缝针。所谓正针,是磁针指于地盘正午的方位;中针,是磁针指在地盘正丙的方位;缝针,是磁针指在地盘丙午两字的中间。以正针为主的二十四方位,称为地盘;以中针为主的二十四方位称为天盘;以缝针为主的二十四方位,称为人盘。”依从是说,则正针、缝针的含义未变,多一中针是正指丙位的,但正针、缝针及中针与地盘、天盘及人盘的对应关系,则又全与早期记述不同了。

至于明清之季正、缝、中针和天、地、人盘对位的应用情况,则有不少风水著作说及。例如清代乾隆间,曾连同其著述被地方举荐于清廷的金陵堪舆名流倪化南,在其《地学形势》卷五《罗经渊源》中说:“子午正针二十四位,分定二十四方之阴阳、五行,乃后天方位之五行,名曰地盘。子午中针二十四方位,乃历家分月令之气候,名曰天盘。子午缝针二十四位,乃历家分太阳中气过宫之月令,名曰人盘。”又说:“罗经,盘为体,针为用;体法璇玑,用法玉衡。璇玑随天转运,以玉衡纪其方位、度数;顺水随地转运,以罗经定其方位、度数,下有方位,上有天机也。”关于指南针的针、盘关系,此聊备一说,也足见指南针针盘方位刻划及应用,早不是单一以定向为目标了。
如果稽考传世早期风水著述的有关内容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 显然,由于指南针沿革的错综复杂,由于一器多用,更由于历代记述指南针的风水述著诸多亡佚、传讹以至托伪,要想根据这些踌世术书中的有限材料来澄明指南针的所谓正针、中针、缝针和天盘、地盘、人盘的产生机制,并据以追踪磁偏角被发现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差异乃至精确数值,可能性恐怕是比较渺茫的。但是,从整体上考察指南针发明史上的这一奇特现像,综合多方面的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则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至少,各种迹像显示出,这问题的发生,的确由於磁偏角被发现,其时间,主要集中在隋唐之际,而所涉及的一重要人物,则是唐初继李淳风之后的大天文学家也是大风水家的僧一行。 前引晚唐杨筠松《青囊奥旨》曾提到:“先天罗经十二位,后天方用干支聚;四维八干辅支位,母子公孙同一类。二十四山双双起,少有时师知此义;五行拨配二十四,时师此义何曾记”。透露了当时指南针针盘划分的变革和在风水师中引起的混乱,但却未说明这一变革发生的详情细节。

至后世,曾有不少风水著述考证并记录了这一情节,多认为:“罗经之制,相传出于九天玄女,以七十二龙加于十二地支之下,曰穿山;以六十龙加于穿山之下,曰透地;一阴一阳,纳音相对。唐时,邱公不象天机,妄扦大地,于是诏一行著《铜函》、《灭蛮)等经,变乱穿山、透地,增入八干四维,隐其实旨,以愚中外”(倪化南《地学形势》卷五《罗经渊源》)。 此所谓邱公,即丘廷翰,为唐高宗至唐玄宗时(约650-740年)大风水师,前述吴景鸾补注的《理气心印》即为丘延翰原著。

《堪舆名流列传》引《山西通志》说:“丘延翰,闻喜人。永徽时有文名;游太山,于石室中遇神人授玉经即《海角经》也。洞晓阴阳,依法扦择,罔有不吉。开元中.为县人卜葬地,理气交见。太史奏曰:河东闻喜有天子气。朝廷忌之,使断所扦山,诏捕之。大索弗获,诏原其罪,诣阙陈阴阳之说。以《天机》等书进呈,秘以金函玉篆,号八字天机。拜亚大夫之官,祀三仙祠。”据《堪舆类纂》载,宋庆历元年(辛巳)吴景鸾承诏进丘延翰《天机》及《理气心印》二书,同时撰进《阴阳天机书》,内中也提及此事。而丘延翰之“不像天机,妄扦大地”诸事,其时正在开元中,也正为僧一行供职司天监之季。在这期间,如《旧唐书》、《新唐书》、《宋史》、《通志》等记载,一行曾研究井撰著了大量风水和六壬、太乙、遁甲等术书。而六壬、太乙、遁甲、合称“三式”,都是应用式盘判定方位时辰以别吉凶的占卜术,如前所述,恰恰都与指南针的起源沿革密切相关。一行的研究与著述,或许正是针对其时指南针针盘划分上产生的混乱而展开的。虽然这些著述现均已亡佚,但前人考据此事,或应有可稽材料。

例如迟至19世纪中叶,一在华两人威烈(A·Wylle}在其所著《中国的学术》(Chinesc Researches,1897)中,即曾引述一本中文有关日规的小书”的有关材料明确地说,一行曾考察并记述了指南针磁偏角的存在。如果参证前述李淳风《针石论》遗碑之说、杨筠松《青囊奥语》、卜则巍《雪心赋》,以及传世早期风水著述《管氏地理指蒙》、《九天玄女青囊海角权衡》等有关记述及历代注说,这一事件也不宜轻易否定为传讹或无稽之谈的。

尚可参证一行与指南针应用重要变苹有关的事实,日前至少还可列举如下两点重要情况,一是二十四分法·二十四时制确在唐以后发生了重大转折;二是与此有关的赤道式日暑的发明,现知最早的确切记载,也是依“一行遗法”而制造的土圭。王立兴《纪时制度考》(《中国天文史文集·第四集》)曾洋细论证了这两点重要史实。 关于二十四分法,古代曾既用以定向,也用以纪时。二十四时作为一种纪时制度,名称与时序,全同罗盘上的“二十四山”即二十四向或“二十四至”、“二十四到”。

这纪时制度在魏晋南北朝的天象记录中尚常用及,但到唐代,就只用于风水选择,流行于民间风水术士中;而其后在天象记录中,则只用十二辰,即以十二地支序分一昼夜为十二等分。以至嗣后,二十四分法竟被一些学者弄错。如东汉张衡等用“古浑仪法”,在浑仪赤道圈上“署以维辰”,即以四维、八干、十二辰,合分二十四时刻划;又在地平圈上以“方位维辰”即二十四向表示地平方位;二十四分法既纪时,又标向。而至唐以后,这种情况竟被误解,人们以为古浑仪地平圈上的“方位维辰”也是时间刻度,直至北宋天文学家周琮及沈括时,才被纠正。而在流传于世的风水术中,自唐以降二十四分法用以刻划仪器以指向、纪时,却从未间断。

而且,除按罗盘二十四山向正中点即子午中线取作正山向、即“正针”取向法外,又有“缝针”,即把罗盘上丙山(即丙时)和午山〔即午时)的分界线,作为取向的正中心线,这叫“应先天之气”的“前缝针”,使太阳到方较“正针”取向法在时刻上提前了30分钟。此外,又有所谓“应后天之气”的“后缝针”取向法,即以罗盘上午山与丁山的分界线作为取向的正中心线,这一取向法又使二十四时较之“正针”取向法延迟了30分钟。这种“正针”、“前缝针”、“后缝针”制度(图12),流行于风水术,也以唐代为始,延续至明清以降。

关于“一行遗法”赤道式日晷,据《安徽宁国府志》载,唐大中五年(851)曾造一“土圭”,为一圆形石盘,其用法“春视其面、秋睨其背,以〔春秋)二分为断,盖一行遗法”。这“土圭”,显然为赤道式或称二分式日晷,正有类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北宋宣和年间(约1120年)曾南仲所制木质日晷:“以木为规,四分其广而杀其一,状如缺月,书辰刻于其旁,为基以荐之,缺上而圆下,南高而北低。当规之中,植针以为表。表之两端,一指北极,一指南极。春分已后视北极之表,秋分已后视南极之表。所得晷景与漏刻相应。……其最异者,二分之日,南北之表皆无景,独其侧有景。以其侧应赤道,春分已后日入赤道内,秋分已后日出赤道外,二分日行赤道,故南北皆无景也”。两则记载比较,前者虽有失过于简略,但实质并无二致。而可贵的是,前者不仅为有关我国古代赤道式日晷的最早记载,同时其明确记述“一行遗法”,时间相去一行也不过100余年,全无传讹、托伪可能。这表明,赤道式日暑即或早在一行之前即已发明,而一行对这种在各类日晷中最为准确的太阳时指示器有重大创造或改进,则无可置疑的。而在事实上,这种日晷在唐代以后已成为一种轻便计时器大行于世(图13)。清代天文学、数学家梅文鼎《勿庵历算书目·日晷备考》:“吾郡日晷依赤道斜安,实为唐制”,说明了它的流行。南宋学者王应麟在他的《小学绀珠》中,也把这种圭表列为当时四种计时器之一。而这种赤道式日晷与罗盘结合,终于演进为后世最为流行,尤其在风水师中流行的典型中国式便携日晷(图14)。在这类仪器发明史上,一行的功绩为后世风水家景仰,并载述青史,是无可争议的。

122楼的:
風水羅盤與二十四山探源


  罗盘有很多名称,例如罗经、罗庚、罗镜、地罗、经盘、罗经盘、子午盘、针盘..等。一般人如果提到罗盘的话,首先会想到我国的四大发明及航海中所使用的罗盘,但是,如果你认为罗盘首先被用于航海学中的话,六愚就会很直接地告诉你错了,历史证明,以航海及风水这两种学问来比较的话,罗盘是首先被用在风水学中的;至于哪位天才风水前辈将罗盘运用在风水的勘察,则已经是无法考据了。

  罗盘是取代殷商时代以前以「土圭法」测量方位的工具,而罗盘的前身应该是「司南」;战国时期《鬼谷子.谋篇》已经有记载:「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韩非子.有度篇》也有说:「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司南是由青铜地盘与一支磁石磨成勺状如匙至于地盘上所组成;地盘内圆外方,圆外盘面分层刻有十天干,十二地支、四卦等,标示着二十四个方位;是用地球南北向的磁力作用,而使勺尾指向南方。(注:近代司南究竟是利用地磁原理,抑或是机械性构造,学界有不同的见解);而《吕氏春秋》中也有提到:「慈招铁,或引之也。」的句子,慈就是磁,汉代以前的「慈石」就是当今的「磁石」;由此可见,我国在公元前大约三百年,也就是距今大约二千三百年以前,就已经有使用「罗盘」的记录了。

  另外,根据《史记.孝武本纪》的记载:「..于是上使先验小方,□旗,旗自相触击。」,就是指术士栾大利用磁铁异性相吸的原理欺骗汉武帝的故事;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也说:「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里的地,是司南的地盘;班固《汉书.艺文志》也提到说:「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而魏晋南北朝时,才子曹植在《矫志诗》中也有:「..尸位素餐。难以成居。磁石引铁。于金不连。」的句子;梁朝的名医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书中说:「慈石,今南方亦有,其好者,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五为佳。」,..等;由此可见,我国魏晋南北朝以前的先民们,就已经懂得充分利用磁的特性了。

  若是司南非以磁力作用来指向的方位器的话,咱们再从汉朝期间所流行的「六壬神术」说起。

  根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袁康与吴平的《越绝书》及《淮南子.天文训》的记载中,就可以发现六壬术在汉朝以来就已经很发达了。然而风水罗盘与六壬术发生关联的证据是汉代的「六壬式盘」,根据在1977年安徽阜阳县出土汉墓的六壬盘中,可以清楚的发觉除了商周以来的二十八星宿的天文观及十二月的历法外,风水学被运用最多的二十四山方位,竟然也出现在六壬盘内,据该出土的六壬盘显示,盘分天盘与地盘二部份代表天圆地方的天文思想,天盘在地盘上,天盘中心有小孔,与地盘之间装上一支可以转动的轴心;根据出土的实物上来看,天盘中有北斗七星的图样,周边写了两圈的篆文,外圈则排列着逆时真排列的二十八星宿,内圈是正到十二的数字,也是逆时针,代表着六壬术的十二月将;而地盘有三层篆文,内层是八干四维,中层为十二地支,每边三支,外层也是逆时针方向之二十八星宿,每边七宿;在使用时,转动着天盘,再以天盘与地盘相对位的干支时辰作为判断吉凶的依据。因此,咱们可以对照出一个结论,若是司南是以地磁为用的方位器的话,那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当今所用风水盘上的八卦、二十四山、二十八星宿等,主要的风水罗盘内容,就已经出具规模了;而若是司南是属机械式的方向器的话,那么,据专家考据该墓主为西汉初时的汝阴侯,也就表示六壬盘至少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再根据清朝王道亨所编注的《罗经透解.罗经序》所言:「..指南针方位定,然先天祇有十二支神,汉张良配至八干四维列于内名,为地盘。..」,由此可见,风水学的二十四山的由来,或许真有可能是汉初张良所创的;而当代有些风水师傅认为二十四山是唐代术士丘延翰所创,自是不攻自破矣。

  不过,六愚将罗盘取代土圭法的时代,归类到「五味杂陈」的风水时代,是因为汉朝以前以地磁为用的指南针尚未与六壬盘结合运用;况且,自汉朝以来的风水堪舆观念,都是以阴阳五行生克的观念或是以易经卜卦的手法为主。

  另外,再根据唐玄宗时期《唐六典.卷十四》中的纪录:「一曰嫁娶,二曰发病,三曰历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禄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发病,九曰殡葬。」,以及唐末杨益风水名著《撼龙经》所说的:「坎山来龙作丁午,却把地罗差使转。」句子,在两者相比较之下,六愚可以确定,在唐朝年间,六壬盘与指南针已经结合,并已经被风水师勘查所用,而如果根据这一点来判断指南针与六壬盘的结合,是因为丘延翰所创,或许有可能吧!

  至于风水罗盘中,所谓「地盘正针」、「人盘中针」、「天盘缝针」的问题,是因为真北与磁北的磁偏角关系,与运用上天文与地理的差别而已,非本文讨论范围,六愚在此略过不谈。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2-12-18 01: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123、168说了10多年了,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风水方位必须用“正北”(地轴北),“正北”千古不变,“磁北”随时随地随人随物飘来飘去怎么立向,飘向还差不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补充内容 (2012-12-18 11:5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补充内容 (2012-12-18 11:5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补充内容 (2013-10-23 17:15):
下面这个图就是磁北飘来飘去的结果,这样用来测量方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4-2-21 12: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言理,则可彼可此之邪说起矣
磁北向,则可彼可此之邪说起矣

补充内容 (2014-2-21 16:3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0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