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药君臣佐使的真正含义
现在一般认为,君臣佐使就是中药的配伍原则,错了,这不仅是不懂得中药的君臣佐使的含义,更是对中医深湛的用药认识背景的无知。中药的的配伍是什么?是中药的七情,行、须、使、畏、杀、恶、反,即中药可以单用(单行),可以联合应用互相增进疗效(相须),可以用一种或几种药物辅助其他一种或几种药物加强疗效(相使),应当避免几种相互矛盾药物之间的配伍(相畏、相恶),可以利用几种药物之间的制约减低甚至避免药物毒副作用(相杀),注意几种药物因相互作用会带来不良甚至毒副作用而应避免配伍使用(相反)。
君臣佐使,不一定是指方中具体的药味,而是中医药的结构描述,是一种格局,“方之有解,始于成无己”,成无己之前,《神农本草经》就已提出君臣佐使,直到宋代以前,都不对方子解具体的君臣佐使药味,为什麽?因为君臣佐使只是方子结构,而不是对应具体药味,尽管可能,方中某味药在其中具体主要是起君或臣或佐或使作用,但君臣佐使本来不是这个意义。
在中医看来,中药每味药,在人体这个空间中,其药力是都是具有空间矢量的信息、能量流,当构成处方,各药形成的能量信息流在人体中是一个空间立体结构,彼此之间各自的力量合起来的整体应当平衡,应当合于人体的前后、左右、内外、上下的一体状态,否则人就会有不适感。例如参苓白术散,方中用柴胡开郁,用升麻升提,不仅仅是方中要用到它们各自的功用,用这两味药相配,柴胡左行,升麻右升,药物的力量得以平衡,患者服后不会感到额外的不适。再如2003年北京的非典预防方,苍术12g藿香12g银花20g贯众12g黄芪15g沙参15g防风10g白术15g,共8味药,防风、藿香、贯众、黄芪四药形成的合力在肩背第一胸椎及左右,银花、沙参形成的合力在胸骨向下,与苍术、白术形成的在脾胃中上的合力,造成了背热、重楼空虚、下腹空虚,从而不可避免地服用者会感到咽干、颈部不适,腹部不适甚至腹泻。这也从反面告诉我们要注意处方构造的结构平衡。
中药根本的药性把握还是采用人体直接感应,这个原来我也不信,后来跟着老药师2年多,他最后指点给我的时候,我觉得真实一层窗户纸,一点就透,怎么证明呢?如果你要试一试,建议你到药店去,对每个药斗子中的饮片都拿来亲自闻一闻、摸一摸,掂量掂量,长此以往,什么时候阁下站在药斗子前,拿着药方,看到病人,手从药斗子里抓出的药自己觉得跟病人的病的分量相当,你自己就能感觉出来,我上面所说的四味药的力量是在肩背第一胸椎及左右位置,有一股热哄哄的燥烈感觉。后来我调查了当时喝八味方的人(大约调查了300多人),70%反映服后肩背发热发紧,有沉重感,而腹部则是有空痛而且泄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