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10-4-16 23:21:13

瑞士雇佣军全史

14世纪早期可以被称为瑞士的不过是阿尔卑斯以北,苏黎世湖以南的森林四州即施维茨同盟,周边一些山地部落都依附于巴伐利亚或哈布斯堡。1315年施维茨同盟加入到反对哈布斯堡家族夺取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战争中。哈布斯堡亲王英俊的弗里德里克(Frederick the Handsome)认为森林四州不过是叛乱农民,派他的弟弟率领3000名(另一说5000)骑士和雇佣兵进山讨伐,结果在Aegeri湖和莫尔加滕(Morgarten)小路之间的森林沼泽地带被伏击。这次战斗中瑞士民兵原始的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戟就是伐木斧头加上长柄,再在顶端钉上一根钉子。战斗中奥地利骑兵的坐骑被砍倒,骑手被硬生生的钩下来。莫尔加滕之战中奥地利军损失近1500人。奥地利的这次失败主要是因为遭到了奇袭完全没有展开队形。这次战斗使施维茨同盟声威大振,周边部落如卢塞恩等纷纷加入联盟瑞士联邦开始形成。1339年在支援伯尔尼的战争当中瑞士人又和奥地利军交战了。这次战争中瑞士人首次穿着了统一的印有瑞士十字的服装并应用了职业化武器--长矛。在劳庇(Laupen)战役中6000名瑞士兵利用山地掩护对围攻劳庇城的12000名奥地利兵发起进攻,迅速的击溃了敌人步兵,尔后竖起长矛抵挡三面而来的奥地利骑兵。重骑兵在长矛面前毫无办法,很快就被从劳庇城中杀出的部队击败。劳庇战役是瑞士长矛兵的第一次亮相,也是瑞士山民第一次在平地上战胜骑兵。作为主要武器的长矛,果敢的进攻精神和高度的纪律性成为了瑞士长矛兵的基本特点。
  之后的100多年里瑞士联邦逐渐扩大,在同意大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和勃艮第人的战斗中瑞士人各有胜负。瑞士的政治制度,作战的地形环境使其形成了一套在当时欧洲独一无二的军事体制。瑞士的政治制度有点类似希腊的城邦制。瑞士各邦拥有独立的政F和外交机构,遇到重大问题时举行联邦大会讨论。在联邦的早期每个公民男性都有作战的义务,而到了15世纪中期在民兵的基础上开始出现比较专职军人(仍然是民兵性质,只是比较富裕故有更多时间习武)。每年各邦会组织其成员利用农闲时集体训练,各人的武器都是自备的(通常是祖传的),补给品通常也是自带。战争中一个邦的部队就是一个军团。各邦的军团人数依人口不同而变化,最多的苏黎世军团通常有8000多人,一般小邦只有1000余人。
    一个瑞士人军团是完全由步兵组成的,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戟,十字弓,长矛和少量火枪。戟始终是瑞士人最主要的武器,但对于成熟的瑞士军团来说长矛才是最重要的。长矛和戟就类似近代军队中火炮和步枪的关系。
    按照不同的武器,军团分成前卫,中央和后卫三个部分。数量最多的是前卫和后卫。这两部分其实是一个个由弩手,火枪手和一些戟兵组成的松散单元按散兵阵排开。每个单元的人数非常灵活,视地形和敌人数量而定,一般是半数近身兵半数远程兵。前卫和后卫分别是用来牵制对方远程兵器掩护中央和保卫辎重与攻城器的。很显然这些部队在敌人骑兵或是训练有数的弩弓手面前都是很脆弱的,因此他们在战斗中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军团的核心是长矛兵。使用长矛的士兵都是拥有高度专业技巧的瑞士公民,从儿童时代就开始练习。长矛兵的标准装备是一根12到15英尺的长矛。铁质的矛头很长,大约1英尺,后面还有1英尺左右的护铁。长矛兵也装备短剑用以近战。只有比较富裕的士兵才装备盔甲,而他们都被布置在最前列。长矛兵总是排成方阵作战。方针的正面是4到5排使用长矛的士兵,以间隔1米的距离横向排开,队列宽度视地形而定。在长矛兵背后的是戟兵,在行军中戟兵与长矛兵保持一致而战斗中则通过长矛兵之间的空隙向前,参与近战。方阵的两侧和背后都有3到4排长矛兵,以确保方阵可以向各个方向前进或防御。瑞士人总喜欢把长矛兵编成好几个独立的方阵(至少三个)这样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复杂地形另一方面使得战斗中各个方阵的侧翼都得到保护。战场上单个的长矛兵是完全无助的,结成方阵又成为了远程兵器的好靶子,而且到了复杂地形上长矛兵就显得十分笨拙,这些都说明长矛兵方阵本身不是完美的,瑞士人在14,15世纪的军事胜利主要应归于瑞士一套有效的作战方式。
    对于15世纪瑞士长矛兵方阵的战术我们可以通过瑞士扩张战争中的诸多战役得以了解。同奥地利的进行的战争多半是发生在南德意志诸多山地中的小块平地上。在这样的地形中有优良纪律性的瑞士长矛兵远比同样使用长矛的德意志佃农步兵灵活。作为瑞士军团前卫的戟兵和弓箭手首先袭击敌军并寻找薄弱环节,长矛兵则利用地形分散隐蔽,所以我们发现几乎每次战斗都是奥地利军被奇袭或是错误估计对方兵力。当长矛兵开入战场时,战役通常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长矛兵的指挥官是有最有声望和最富有的人,兵力集结前诸如方阵个数,宽度和指挥官人选都需由最高统帅安排好。方阵的集结都是在战场上完成的,由于训练有素,集结所需时间非常之短,有时在敌人发现之前就已完成了。长矛兵都是几个方阵互相掩护前进,由于战场往往很狭窄不用担心被后被人迂回。个各方阵间通过不同旗帜和军乐来交换信息,走在方阵最前面的旗手和乐手就是方阵的领袖,他们一方面要把当自己当面的信息传达到友邻部队,另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判断独立行事。旗手或乐手一旦倒下会有事先安排好的第一排的士兵补上。在进攻中方阵的各个成员的行动都要保持高度一致,不论是抢劫财物,抓俘虏还是救助伤员都是不允许的,这就使得方阵很少会有破绽。在遇到敌骑兵攻击时被攻击的方阵立刻转入防守,其他方阵赶来支援。由于骑兵攻击往往缺乏弹性,遇到密不透风的方阵就会撞得头破血流。方阵兵有一个教条就是:绝不允许追击败退的敌军,这种任务要由担任前卫的散兵来完成。这一教条是瑞士人在作战中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在米兰的作战中,瑞士人遇到的困难要大得多。瑞士军团为了攻克意大利人的城堡需要雇佣当地的炮兵。在面对训练有数的弩弓兵时长矛方阵损失惨重,都是依靠忘我的进攻精神才得以取胜。这都显示出单一划兵种的致命缺陷,只是这在火器时代之前还不明显。瑞士人军团的最大优点就是他的凝聚力。由于各个军团都是来自同一邦,其成员在语言,意识形态上都比较接近。个人在战斗中都不愿在同乡面前丢脸,因此都奋勇作战。这一时期的瑞士军团中很少有战场上哄抢战利品,临阵逃脱的现象,这与中世纪其他步兵是完全不同的。拥有以上特点的瑞士军团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步兵从未有过的机动性和进攻性。
  使瑞士人获得不可战胜名声的是勃艮地战争中的三次重大战役。百年战争后,勃艮地把扩张方向转到南方。1469年勃艮地公爵大胆查理在当地封建主支持下攻击了莱茵河左岸的自由城市,1474更是要求阿尔萨斯的继承权。这些行为引来了德意志的恐慌,阿尔萨斯各邦,帝国皇帝哈布斯堡的Sigismund和瑞士联邦结成反勃艮地联盟。1776年2月底大胆查理依靠许多重炮迅速攻克了格拉松(Grandson)的堡垒。格拉松是扼守阿尔萨斯与珀尔尼的要道,得到这一消息后前线的瑞士军立刻回救。这时,攻克了堡垒的大胆查理把他的部队布置在森林中的一个斜坡上,以便发挥远程兵器威力。他对他的炮兵很有自信,因为在之前石制堡垒格拉松只一天就被炮火摧毁了,守军投降后全部被杀。3月1日瑞士军到达战场,3月2日开始进攻。瑞士军有2万多人,比勃艮地略多一点,但是由于大胆查理的侦查兵都是混饭的雇佣兵,他从头到尾都没搞清敌人兵力。最初,瑞士人的小部队与查理遭遇,查理以为这就是敌人全军,命令步兵出击。弩弓手和长枪兵包围了这小队瑞士人后惊恐的发现大队瑞士人从树林中出现,他们迅速作鸟兽散。查理不顾收容溃兵,命令炮兵开火。查理的火炮有多少,我们不知道,但在是较灵活的炮架发明前,火炮打击有生力量的命中率是极低的。勃艮地的炮弹都落到了瑞士人的身前身后,瑞士长矛兵排成三个方阵小跑前进。情急之下查理命令重骑兵攻击敌人侧翼,但是瑞士军掩护中央的两个方阵迅速转入防御,由于战场狭窄骑兵全部撞在长矛之上。这时中央的方针冲到了勃艮地阵中,勃艮地的步兵在气势如虹的长矛兵面前一触即溃,大胆查理无力阻止,被溃兵卷着败逃。由于瑞士没有骑兵,未对敌人追击,双方士兵损失都很小,勃艮地阵亡300余人,大炮全部丢失。瑞士阵亡200人,其中长矛兵10人,但是长矛兵被弩弓射伤的人数还是可观的。格拉松之战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瑞士人开始拥有火炮了。
    格拉松战役之后,大胆查理重组了他的军队。勃艮地唯一损失较大的就是炮兵,不过这反倒为其改进火炮提供了机会。大胆查理给他的炮兵采用了一种可以升降的炮架(Burgundian carriages)这样火炮不论装弹还是瞄准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查理还从他妹丈那里雇佣了2000名长弓手,指望可以击败瑞士的长矛兵突击。1476年5月勃艮地2万大军向伯尔尼进发,其组成包括5000名骑兵,4000名弓箭手,12000名步兵和20门大炮。这简直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兵种大集合!长弓手,重骑兵和野战炮显然是最豪华和最有战斗力的组合。大胆查理第一个目标是拱卫伯尔尼的重镇穆尔滕(Murten)。6月11日勃艮地军开始
  攻城。为了提高火炮机动性,勃艮地的大炮威力减小了不少,结果要塞未被轰塌,大胆查理遂改为长期围困。与此同时,瑞士联邦和它的盟友组织了解围部队,共有26000人,其中有洛林公爵率领的1800名重骑兵。为了对付瑞士军,大胆查理在城外设下了一道坚固的战线。穆尔滕堡垒西面近邻穆尔滕湖;北面是一片森林;东北有一座小山;东面是一片灌木林,再往外就是农田;东南面南面是一座有着稀疏森林的小山;南面是一块平地。一条连接弗兰斯孔泰与伯尔尼的道路从南面的平地穿过穆尔滕城,再转向东面穿过树林延伸出去。(没用地图,讲的好累)大胆查理没有听从部下的劝告把部队在东面的平地上展开,而是从近邻穆尔滕湖的北面那片森林开始挖设壕沟,延伸到东北的小山再灌木林转向南方到达东南方的小山。查理把意大利弩弓手部署在东北面的小山上,自己则和野战炮与长弓手都坐镇东南方的小山,以图最大限度发挥远程兵器的威力。查理把部队成犄角部署本没有错,但是在面对数量上优势的敌军时分散兵力就变得十分危险。瑞士军在6月19日接近的敌军但是他们没有出击而是在两英里外扎营。瑞士人认为这将是一个全歼勃艮地军的机会,他们在等待最有利的时间。6月21日天降大雨,查理部署在外围的小部队都回去躲雨了,而火炮和复合弓在这种天气都无法使用。瑞士军在这天夜里开始行动了。伯尔尼军团和施维茨军团5000人攻打东北方的小山,牵制敌人弩弓;卢塞恩,巴塞尔等4个军团7000人攻击东面的灌木林;主力苏黎世等军团12000人并洛林公爵的1800名骑兵迂回到东南方向的小山之下,攻击敌人主力切断敌人回逃的路线。6月22日晨当防守灌木丛的勃艮地士兵回到阵地时惊恐的发现前方的平地上全是瑞士兵。幸运的是,这一刻大雨停止了,这样勃艮的的火炮和弩弓得以发射。瑞士军在敌人远程火力面前损失惨重,光是3000人的伯尔尼军团就在第一时间内伤亡500人。但是瑞士人士气不减,继续前进。当太阳从云端露出时,防守东北方小山的勃艮地军正好面对太阳,被刺的看不清前方。施维茨军团中的长矛方阵乘机发起冲锋。在耀眼阳光的背景下,一排排高耸的长矛被放平,黑压压的方阵以惊人的速度冲过来。防守小山的勃艮地军和他们的意大利盟友心惊胆寒,作鸟兽散。这时大胆查理坐镇的南面的小山依然平安无事,见北面动摇,查理坐不住了,他命令骑兵赶去支援。到了中午查理的背后突然喊杀声震天,原来瑞士军主力已经杀到。瑞士军步骑近13000多人穿越密林迂回了整个战场尽然未被发现其纪律严明可见一斑,大胆查理的漫不经心也功不可没。瑞士人不经散兵开路,直接发起了长矛兵冲锋。和Grandson战役一样,勃艮地的步兵在森林一样的长矛面前一触即溃,而除了200多名护卫外,大胆查理没有任何机动部队了,勃艮地的右翼全线崩溃。瑞士军顺着小山一路冲到湖岸边,城中部队也从南门杀出,截断了敌人逃亡的去路。最后大军转向北面,打在敌人左翼的背后,在日落前全歼了敌军。此一战勃艮地被杀12000人,无一被俘,这是瑞士人不留活口的作风。穆尔滕之战使瑞士又得到了20门火炮。这场战役可以说是瑞士联邦军事上的顶峰,因为这是最后一场在统一瑞士邦联旗帜下进行的战役。
  在穆尔滕会战之后,勃艮地元气大伤。尽管大胆查理带领了一部分人马逃出了包围圈,他的大军中的精华已经覆没,个人威信已经扫地。从1467年7月开始勃艮地境内叛乱不断,大胆查理忙于Z压。1467年10月重镇南锡被洛林攻克,查理帅12000人来反攻。快到达战场时查理才发现敌人数量是他的两倍。于是查理把他的部队布置在南锡南面的一个山谷中,炮兵弓箭手居中,骑士下马后分居两翼,希图在敌人从狭窄正面进攻时被密集杀伤。对查理来说不幸的是敌军中有两个瑞士军团,瑞士人提议从敌人侧翼的山谷中迂回攻击被洛林公爵采纳。1477年1月5日8000名瑞士兵和6000名洛林兵穿过了积雪覆盖的森林,到达了勃艮地军左翼的峡谷上方。大胆查理的远程兵器的射程被峡谷的斜坡抵消了,联军局高临下发起攻击。尽管洛林部队被挡住了,瑞士人依然锐不可当。查理的部队来不及调动就被一个接一个的击溃。三天后人们在山谷中找到了大胆查理的尸体,勃艮地帝国很快就随着他的主人一起覆没了。瑞士从此再也没有遭到过外敌入侵。
  勃艮地战争是瑞士人战争技巧在欧洲的大展示。瑞士军团的战斗力给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长矛兵完全是锐不可当。勃艮地战争的经验证明了重骑兵是难以战胜纪律严明的步兵的,同时火炮火枪的改进也显示了新时代的到来,尽管由于他们的拙劣表现而被时人大大低估。勃艮地战争同样是瑞士长矛兵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以后瑞士人走出山地,开始在欧洲作战了。
  15世纪末欧洲开始了火器革M,部队对炮兵,火枪兵的要求增加,这样各国的军事开支负担就大大加重了。实战证明,临时征募来的士兵在战场上有害无益,而在和平时期维持大量常备军有造成开支过剧,欧洲的主要国家这时都倾向于在战时雇佣一些有战斗经验的部队来弥补兵力不足。瑞士人在勃艮地的杰出表现使得各国竞相雇佣瑞士人。开始总共只有几百人的瑞士兵到外国服役,在1481年法国路易十一一次雇佣了两个完整的瑞士军团6000人。瑞士联邦试图阻止这一件事,但是由于瑞士已经不太可能遭到侵略,联邦的威信大为降低。对于各邦来说,和平时期维持一支军队是贫穷山区的巨大负担。既然有人出高价雇佣整个军团,既获利不菲,又可保持住一支强大的部队,而且军人还是瑞士年青人最热衷的职业,因此各邦都乐于出租自己的兵团,例如1495年法国查理计划招募12000名瑞士兵,结果来了25000人。1496年瑞士联邦中的苏黎世邦向德意志方向进行了扩张,南德意志的施瓦本联盟完全不是瑞士人的对手,帝国皇帝马克西姆连因为希望雇佣瑞士军团,在战争中态度暖昧。施瓦本军损失2万多人,200多座城镇被占。虽然军事上瑞士人取得了胜利,但在政治上却完全暴露了各自为阵的弱点。南方和西方各邦不愿意把军力牵扯在德意志,而是在1499年草草签定了和约,因为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把全欧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15世纪末是欧洲历史向近代过渡时期。西班牙以二王共主的形式实现了统一;英格兰进过玫瑰战争基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占据帝国皇帝位置一个世纪的哈布斯堡继承了勃艮地,开始致力于统一德意志;威逼匈牙利的奥斯曼帝国气势不减,虎视中欧。其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当属法兰西。百年战争后,法国的中央集权得以恢复,法国本身的农业基础就好,50多年的和平为王室积累的大量财富。曾经威胁到法国生存的勃艮地竟然在与瑞士人的战争中毁灭了,现在整个弗兰德斯,孚日山区都陷入了无政F,任凭法国享用。在15世纪的最后20年,法国征服了原勃艮地,上弗兰德斯,普罗旺斯和布列塔尼,领土扩大了二分之一。在这些战争中,法国人几乎未受阻挡,仅仅是1491年布列塔尼战争中西班牙阿拉贡象征性出兵与法国交战,结果还把纳瓦尔地区的几个山口都丢给了法国。这时法国人把目光转向地中海。他们自信以他们军队的实力,夺意大利如探囊取物,最终的目标是要摧毁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建立法兰西的地中海帝国。
    1494年4月由于那不勒斯和米兰矛盾激化,后者向法国君主查理八世提出给与法军攻打那不勒斯的通行权,借以削弱对手。对查理八世来说这是他实现征服地中海美梦的良机。法国把过去占领的城镇西班牙城镇送还,稳住了其国内的好战派;而哈布斯堡则在帝国议会上与德意志诸邦炒得天翻地覆。这样阻止查理八世的两个最大障碍都消除了,7月份25000人的法国大军以过去安茹王朝对那不勒斯的继承权为借口,从阿维尼翁向进发。这时的法国拥有西欧最大的常备军,包括了有20000名骑兵和400多门大炮(但是口径有50多种)。骑兵全部都是贵族,大约4000人是直属国王的。法国的炮兵是当时欧洲最好的,法国工程师发明了有炮耳的火炮,把它装在四轮炮车上,这样它的精确度较之勃艮地大炮又有提高,这些青铜火炮和后来18世纪的火炮已经没有什么本质上区别了。法国没有常备步兵,百年战争中的步兵和都是靠就地征募或雇佣兵队长提供,都只是配角。勃艮的战争后,法国人开始雇佣瑞士兵。雇佣整只的瑞士军团可以获得比几百人的雇佣兵或是大群乌合之众高的多得战斗力,花费也比自己组建部队要小,更重要的是那些贵族对农民在平时拥有武器急不放心,对他们像贵族一样的拿国家薪水极为厌恶。瑞士军团的名声是法国人选择他们的重要原因。勃艮地战争树立了瑞士长矛兵不败的神话,而作为雇佣军瑞士人的生意信誉算好的了。瑞士人也会背叛雇主,但多半是出于名誉而非金钱,这也许是法国王室和教廷长期选用瑞士人作护卫的原因。对于瑞士雇佣军来说他们当然选择出价最高的雇主,但是一般来说北部各邦倾向于服务于德意志,西部和南部各邦倾向法国。但他们都遵循同一条原则,即瑞士人决不和同胞作战,这点与其他区拥军不同。在法国侵意大军中有6000名骑士,150门加农炮,30门臼炮,8000余意大利弓弩手和大约12000名瑞士兵。由于大国都未介入,意大利诸邦互相倾轧,查理八世的征服出奇顺利,只有佛罗伦萨的美第奇螳臂当车,和那不勒斯站在一起,结果被连根拔除。
    长矛兵的辉煌与悲哀
法国的胜利引起了整个意大利和周边列强的恐慌。1495年3月威尼斯,奥地利,阿拉贡西班牙和教皇结成反法同盟,查理八世害怕他的炮兵和骑士被消灭带了全部炮兵,骑兵和4000名瑞士兵从陆上回撤。这时见风使舵的米兰加入了反法同盟,并在7月4日和威尼斯军一道在伏尔诺沃(Fornovo)截住了法军。法军只有10000人而联军有20000。拥有兵力上的优势,联军试图把法军引到沼泽边,限制其骑兵威力,再三面压迫之。这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式战法,通过精巧的谋略围困住敌以求最小损失。然而这种战争方式旨在意大利人之间才有效,因为它把战争当作纯粹的计谋游戏而忽略了战争中的“摩擦”。当米兰人试图引诱法军骑兵进入沼泽时,法国人却直接发动的总攻,大炮轰散了弓箭兵,气势如虹的瑞士方阵猛烈进攻,意大利人布设了用于牵制敌人的9条防线(9段出击法大概就是一种剑士,弩兵和长矛兵混和的散兵阵),结果在炮兵和长矛兵的联合攻击下毫无用处,未等到法国骑兵出击就支撑不住了。这时形式仍然对法军不利,意大利人并未崩溃,占兵力一半的预备队还未出动,而且一只威尼斯的骑兵正在迂回法军后方。意大利人计算之外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天阴,威尼斯骑兵在沼泽中迷失了方向,这样精心设计的计划就破产。由于不愿与敌血战,意大利联军撤出了战场,让开了法军回国的道路。此役法军损失1000人,意大利2000人。马基雅维里在《论战争艺术》中对这场战役大发议论,猛烈抨击了意大利人这种追求不战而胜的风格,对瑞士人果敢的进攻精神大加赞赏。伏尔诺沃交战的同时,阿拉贡和南意大利小邦的联军在Seminara同法国的那不勒斯守军交战。指挥联军的就是贡萨洛.费尔南德斯. 科尔多瓦(Gonzalo Fernández de Córdoba)。他就是日后威震欧洲的西班牙方阵的创始人。这里我们提一下西班牙军队。当时西班牙还是二王共主但是军队已经统一为西班牙军队了,比如贡萨洛就是卡斯提尔将领但指挥的是阿拉贡军。西班牙军队的组成和瑞士人一样都是彪悍的山民。西班牙有欧洲队独一无二的步兵常备军,贵族都是指挥步兵的。骑兵主要是用弓箭的轻骑兵,这大概是和摩尔人学来的。这时美洲的银矿还未开采,西班牙算不上富裕,军队也不那么“现代化”,但它有两位杰出的君主和一位天才的将领。回到前面,在Seminara之战中西班牙人还使用对付摩尔人的武器长剑和圆盾,在没有强力远程武器支援下,用这种兵器和瑞士长矛兵对阵是没有悬念的,联军溃败,贡萨洛遭到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失败。但是他就此构想出了一套全新的作战方式。
    第一次意大利战争法国取得了战术胜利但是由于四面楚歌,不得不放弃了所有征服的土地。查理八世对背叛他的米兰耿耿于怀希图报复,最后自己却先死了。他的弟弟奥尔良大公路易十二继承了这一志向。1499年意大利又陷入了混乱,路易和阿拉贡的费迪南德立刻签订了瓜分那不勒斯的条约,法国还顺便占领了米兰。两国在分账上发生矛盾,结果在1503年又起战端。这一次法军的对手还是贡萨洛。这次贡萨洛的军队和上一次完全不同了。在学习了意大利和瑞士人的战术后将两者综合。贡萨洛的军队完全抛弃了高价的十字弓,三分之一的步兵用上了火枪和佩剑,剩下的都装备了长矛。不象瑞士人排成方阵,贡萨洛的步兵排成线列阵,前四排火枪,后八排长矛,当然一些零散的火枪和长矛部署在外围掩护侧翼。由于单个火枪兵占据的空间比弩弓要小,因此可以排成更密集的横列来弥补射速上的不足。贡萨洛的步兵不是用来进攻的,更不会发动长矛突击,他们一有空就挖掘工事,其目的是控制后勤要点,掩护炮兵。因为在工事后面使用火枪比弓弩要方便,果断换装火枪的贡萨洛部队比其他军队更能发挥工事的作用。担任进攻的是骑兵,贡萨洛让他的骑兵扔掉弓箭,换上了短火枪和长剑,这轻重骑兵的结合,还可于侦查,骚扰和追击。这支军队是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火器化军队,他们的统帅贡萨洛颇有凯撒遗风,既有干劲又有耐心,法国人可谓遇到了劲敌。
    当时在那不勒斯的西班牙军只有一万人左右,法军有四万。不像法军是由多种成份构成的,西班牙军全是贡萨洛亲自训练的本民族常备军。西班牙同时还拥有海军优势,贡萨洛决定通过这一优势来抵消法军的数量。在整个冬季里,西班牙军从整个那不勒斯收缩到鞋跟部的沿海要塞中。法军占领了广大区域却得不到补给又加上西班牙人的骚扰,士气大为低落。到了4月份贡萨洛认为如不在夏季前反击就会让法军恢复实力,于是占领了察里诺拉(Cerignola)镇。法军认为这正是消灭贡萨洛的时机,于是从各方向收缩。这正是贡萨洛期望的。在敌人进攻之前,西班牙人沿着察里诺拉北面的道路布置了一两道壕沟和矮墙,在这里设下了大部分的步兵和炮兵。工事延伸到西南面就是一片开阔地,由于兵力不足,贡萨洛在这里只部署了少量长矛兵于正面,而将大部分轻骑兵埋伏在更南面。他们的对手法国人由于补给不足,希图依靠兵力优势一举压垮西班牙。1503年4月20日夜法军从Foggia进军,试图在宽大正面展开,但是法军人员混杂,又多是语言不通的雇佣军,结果在夜间行军中乱成一团,一晚上除了没睡成觉外什么事也没做。21日天明后法军才搞清楚双方的态势。大约有32000名法军另40门火炮对阵8000名西班牙军另20门炮。法军中1万3千名瑞士兵机动到了察里诺拉的北面,1万5千名意大利兵大概处于西北面的位置,炮兵则远远在后面。太阳一出来意大利人就首先与西班牙接上了火,弩弓的射程只有火枪的三分之一,再加上西班牙人还有工事,本来就比较消极的意大利雇佣军就完全被牵制住了。法军统帅本想让忙了一夜的部队休整一下,结果这时只能下令全面进攻了。法军指挥驱使畏缩不动的意大利雇佣军头目领兵向前,与此同时法国骑兵察里诺拉南面的开阔地迂回西班牙人的后方。当骑兵们完成机动之后却发现背后出现了敌人的轻骑兵。不象古典和保守的法国骑兵,西班牙人只穿胸甲戴头盔,一手长剑一手火枪,鞋子里还插了一支装填好的。西班牙骑兵轮番射击装弹,命中率虽不高但法国人不胜烦恼。大群骑兵在平地上行军时掉头困难,结果战斗就变成了西班牙轻骑追着法国重骑绕着阵地跑。当法国骑兵撞在西班牙人设下的障碍上时阵形大乱,西班牙骑兵追上来展开混战,马嘶人嚎响彻整个战场。在贴身肉搏中用刀剑的轻骑兵毫不逊于重甲长矛骑兵,战斗的结果是法国人从障碍物的缝隙中四下逃散了。对于贡萨洛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北面的瑞士军团。西班牙的大炮从900米外就开始射击,火枪在300米距离上也开火了,瑞士士兵一会儿蹲下一会儿快跑始终保持方阵阵形。当接近到壕沟时,瑞士人已经伤亡20%而西班牙人还完好无损。瑞士人的戟兵跳过壕沟爬上胸墙,与西班牙人血战,而长矛兵直接就隔着壕沟刺杀。西班牙军把火枪,小刀,石头和拳脚都用上了,仍然无法阻挡瑞士人。中午时分贡萨洛布置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了,炮兵全灭。此时11000人的瑞士兵损失了4000人,指挥官连换了5名!法国统帅已经下令撤退,瑞士指挥官对着传令兵大发雷霆“上帝保佑,我们就要把这些放火的西班牙人给串起来啦!”(Mein Gott, diese schpanisher feuermachers bei uns alle gebraten werden!)。瑞士人不顾命令,排起了密集方阵顶着火力在崎岖的地形上冲击,来不及逃走的西班牙人都被串在长矛上了。贡萨洛调集了全部预备队于第二道防线上死守。由于阵地上布满障碍物,长矛兵方阵被迫分成了小队,在这一刻贡萨洛跳出战壕,举起长剑,亲率部队冲锋。西班牙步兵拨开长矛,挥剑乱砍,形势顿时改观。更令他们振奋的是:击败了法国人的轻骑兵已经重组,从瑞士人的背后杀上来了!瑞士军不愧纪律严明,立刻转入防御,结果西班牙骑兵围着方阵转圈,像打靶一样的把长矛兵击倒。在这种状况下瑞士军团只好撤退,贡萨洛的骑兵进行了追击。这场战役法国一方阵亡2000人被俘5000人,可谓一场大败,损失的几乎都是瑞士兵。西班牙人伤亡1200人。此役之后,贡萨洛转入反攻,并最终截断了驻那不勒斯法军的归路,察里诺拉的记忆让法国人心惊胆寒。面对设防的西班牙人,法军选择了投降。
察里诺拉战役中法军失败的原因固然包括补给缺乏,人员疲劳,军队成份复杂指挥不灵等,但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军事技战术上与西班牙的差距。察里诺拉战役可以说是一支中世纪的军队和近代军队的较量,西班牙的胜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贡萨洛组建的新式军队配合有效的军事工程具有攻守兼备的能力。事实证明长矛方阵可以躲避火炮,可以顶着弓矢前进,但却承受不了火枪的打击,火枪的射程和穿透力远在弓弩之上。瑞士人引以为豪的长矛兵冲锋在障碍物面前威力大减。瑞士人最擅长战场机动,但在火枪骑兵面前却如死靶一样。依靠密集长矛方阵来赢得战斗的时代已近过去了,长矛已经沦为了辅助武器。通常认为1515年的马里尼亚诺(Marignano)会战是瑞士长矛兵衰落的标志。但是从军事技术的演变来讲察里诺拉战役的意义更大,因为马里尼亚诺更多的是依靠传统战术打赢的。

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10-4-16 23:24:45

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是我们主角的故事还未讲完。瑞士军团在察里诺拉战役之后又回光返照了一次,这回的对手是法国。1504年后法国统治米兰,西班牙统治那不勒斯。之后的意大利又发生了几次联盟战争,法国在意大利北部获利颇丰。最后在1510年西欧各国又组成了反法的神圣同盟。这一次法军中没有瑞士人了。在瑞士人为法国战斗的这段时期双方其实争吵不止。瑞士人希望在法国占领的意大利领土上获得贸易和移民的优惠,法国不允。在1509年双方又在瑞士人抚恤金上纠缠不清。结果就是各邦撤回了租给法国的军团自己干了。1512年瑞士邦联加入了神圣同盟。早在1503年神圣罗马帝国雇佣的两个瑞士军团在米兰遭遇法军,结果被对方军中的同胞说服,扔下雇主回山了。因此帝国皇帝对瑞士人的反法很是怀疑。不过这次瑞士是来真的。在法军同南方的西班牙大战并依靠骑兵力挫之的同时,瑞士人越过阿尔卑斯各山口,1个月占领米兰全境,扶植了一个傀儡大公。1513年路易十二派10000人进攻瑞士控制下的米兰。法军好像并未吸取察里诺拉的教训,仍然便由大量重骑兵,只是原先瑞士人的位置由德意志长矛兵取代了。瑞士人在察里诺拉后也未改进,他们认为上次的失败是法国指挥无能导致的,而非长矛兵之过。5月底法军围攻了米兰城西40公里的诺瓦拉(Novara)。6月6日黎明,3个瑞士军团13000人突然出现在法军视野中。法军未像贡萨洛那样设置工事而是指望用骑兵牵制长矛兵方阵,再用法国引以为傲的炮兵轰击。但是由于对敌袭方向判断失误又加围城兵力分散,结果在瑞士人的长矛突击下不论是炮兵还是德意志长矛兵都无法阻止坚持。步兵和炮兵30分钟就崩溃了,骑兵赶来时面对森林一样的长矛也未敢轻举妄动。之后瑞士人还在西部边境发起了反击一直打到第戎,让法国赔款50万弗林奇金币了事(这里可能有问题,赔款数额我有点记不清了)。诺瓦拉的胜利似乎表明法军不是瑞士人的对手,很快1515年的马里尼亚诺(Marignano)会战就打破了这一神话。1515年新即位的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和威尼斯联手对付神圣同盟,第一个目标就是瑞士控制下的米兰大公国。8月份9000名德意志长矛兵,10000名法国步兵,6000名巴斯克弩弓兵和4000名骑士组成的法国远征军带着70们大炮,绕过瑞士人的布防,从大圣伯纳德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伦巴第平原。以伯尔尼为首的瑞士西部各邦素来与法国友好,在弗朗西斯给了他们70万金币之后,来自西部的12000名瑞士兵返回了山区。剩下的20000人决心与法国对阵。法军驻扎在一个叫马里尼亚诺的村子附近,离米兰16千米。9月13日瑞士人倾巢出动进攻法军营地。这次瑞士人用一个方阵进攻两个掩护。和以往一样法军未设工事,但是战场是一片农田,纵横的水沟组织了长矛兵方阵的快速前进。尽管如此,首先和瑞士接战的德意志长矛兵败下阵来,15门大炮丢失了。这时弗朗西斯率领骑兵从侧翼攻击瑞士人使其右翼被迫停止,对于静止的方阵法国的大炮终于发挥了威力,每一炮下去都有数十人伤亡。由于骑兵的不断攻击,可怕的长矛突击被阻止了,战斗进入了胶着。到了夜间瑞士人毫无撤退之意,刀剑,斧头混战成一团。双方都在等待援军,瑞士人的两个军团正从山区赶来,而法国盟友威尼斯军12000则从东面疾驰战场。第二天天亮后战斗更加激烈。法军骑兵已经开始三面攻击瑞士军团。可是法军自己的战线却在奔溃。到了下午,法军右翼溃逃,眼看瑞士人就要重新集结方针,席卷整个战线了。突然瑞士人的背后出现大批威尼斯军,瑞士人的士气跌到极点,被迫撤退。撤退中400名苏黎世长矛兵掩护主力,全员战死。此役瑞士军阵亡和被俘11000人,法军伤亡6000人。
    马里尼亚诺会战把瑞士人的荣誉全部摧毁了。之后瑞士与法国缔结条约:瑞士军人只为法国服务。瑞士实事上成为了法国附庸。从此以后瑞士长矛兵排山倒海似的突击不复存在了,后来1522年的比克卡会战中瑞士长矛兵最后一次作为进攻力量,结果在泥泞和野战工事的妨害下再次折戟沉沙。而在1525年的帕维亚会战中更是出现了几千名瑞士兵溃逃的场面。瑞士历史上叱诧风云的时代结束了。
    瑞士长矛兵军团应该说是特殊民族在特殊地形上创造的战法,它很好的适应了瑞士的山地特征。瑞士长矛兵武器的简陋和它的辉煌战绩同样引人注目,毕竟这一单一兵种不是全能的,即使是中世纪的武器系统也能有效战胜它。我们应当记住,今天这样一个以爱好和平称著的民族在军事史也上有过光彩夺目的时刻。

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10-4-16 23:33:30

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是我们主角的故事还未讲完。瑞士军团在察里诺拉战役之后又回光返照了一次,这回的对手是法国。1504年后法国统治米兰,西班牙统治那不勒斯。之后的意大利又发生了几次联盟战争,法国在意大利北部获利颇丰。最后在1510年西欧各国又组成了反法的神圣同盟。这一次法军中没有瑞士人了。在瑞士人为法国战斗的这段时期双方其实争吵不止。瑞士人希望在法国占领的意大利领土上获得贸易和移民的优惠,法国不允。在1509年双方又在瑞士人抚恤金上纠缠不清。结果就是各邦撤回了租给法国的军团自己干了。1512年瑞士邦联加入了神圣同盟。早在1503年神圣罗马帝国雇佣的两个瑞士军团在米兰遭遇法军,结果被对方军中的同胞说服,扔下雇主回山了。因此帝国皇帝对瑞士人的反法很是怀疑。不过这次瑞士是来真的。在法军同南方的西班牙大战并依靠骑兵力挫之的同时,瑞士人越过阿尔卑斯各山口,1个月占领米兰全境,扶植了一个傀儡大公。1513年路易十二派10000人进攻瑞士控制下的米兰。法军好像并未吸取察里诺拉的教训,仍然便由大量重骑兵,只是原先瑞士人的位置由德意志长矛兵取代了。瑞士人在察里诺拉后也未改进,他们认为上次的失败是法国指挥无能导致的,而非长矛兵之过。5月底法军围攻了米兰城西40公里的诺瓦拉(Novara)。6月6日黎明,3个瑞士军团13000人突然出现在法军视野中。法军未像贡萨洛那样设置工事而是指望用骑兵牵制长矛兵方阵,再用法国引以为傲的炮兵轰击。但是由于对敌袭方向判断失误又加围城兵力分散,结果在瑞士人的长矛突击下不论是炮兵还是德意志长矛兵都无法阻止坚持。步兵和炮兵30分钟就崩溃了,骑兵赶来时面对森林一样的长矛也未敢轻举妄动。之后瑞士人还在西部边境发起了反击一直打到第戎,让法国赔款50万弗林奇金币了事(这里可能有问题,赔款数额我有点记不清了)。诺瓦拉的胜利似乎表明法军不是瑞士人的对手,很快1515年的马里尼亚诺(Marignano)会战就打破了这一神话。1515年新即位的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和威尼斯联手对付神圣同盟,第一个目标就是瑞士控制下的米兰大公国。8月份9000名德意志长矛兵,10000名法国步兵,6000名巴斯克弩弓兵和4000名骑士组成的法国远征军带着70们大炮,绕过瑞士人的布防,从大圣伯纳德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伦巴第平原。以伯尔尼为首的瑞士西部各邦素来与法国友好,在弗朗西斯给了他们70万金币之后,来自西部的12000名瑞士兵返回了山区。剩下的20000人决心与法国对阵。法军驻扎在一个叫马里尼亚诺的村子附近,离米兰16千米。9月13日瑞士人倾巢出动进攻法军营地。这次瑞士人用一个方阵进攻两个掩护。和以往一样法军未设工事,但是战场是一片农田,纵横的水沟组织了长矛兵方阵的快速前进。尽管如此,首先和瑞士接战的德意志长矛兵败下阵来,15门大炮丢失了。这时弗朗西斯率领骑兵从侧翼攻击瑞士人使其右翼被迫停止,对于静止的方阵法国的大炮终于发挥了威力,每一炮下去都有数十人伤亡。由于骑兵的不断攻击,可怕的长矛突击被阻止了,战斗进入了胶着。到了夜间瑞士人毫无撤退之意,刀剑,斧头混战成一团。双方都在等待援军,瑞士人的两个军团正从山区赶来,而法国盟友威尼斯军12000则从东面疾驰战场。第二天天亮后战斗更加激烈。法军骑兵已经开始三面攻击瑞士军团。可是法军自己的战线却在奔溃。到了下午,法军右翼溃逃,眼看瑞士人就要重新集结方针,席卷整个战线了。突然瑞士人的背后出现大批威尼斯军,瑞士人的士气跌到极点,被迫撤退。撤退中400名苏黎世长矛兵掩护主力,全员战死。此役瑞士军阵亡和被俘11000人,法军伤亡6000人。
    马里尼亚诺会战把瑞士人的荣誉全部摧毁了。之后瑞士与法国缔结条约:瑞士军人只为法国服务。瑞士实事上成为了法国附庸。从此以后瑞士长矛兵排山倒海似的突击不复存在了,后来1522年的比克卡会战中瑞士长矛兵最后一次作为进攻力量,结果在泥泞和野战工事的妨害下再次折戟沉沙。而在1525年的帕维亚会战中更是出现了几千名瑞士兵溃逃的场面。瑞士历史上叱诧风云的时代结束了。
    瑞士长矛兵军团应该说是特殊民族在特殊地形上创造的战法,它很好的适应了瑞士的山地特征。瑞士长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瑞士雇佣军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