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fs 发表于 2010-6-1 19:45:28

风水宝地清东陵

风水宝地清东陵
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占地78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清东陵(Ea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清东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据说是顺治到此打猎时选定的,康熙2年(1663年)开始修建。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四面环山,正南烟炖、天台两山对峙,形戌宽仅50公尺 的谷口,俗称龙门口。清代在此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诸陵园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恩门、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其中方城明楼为 各陵园最高的建筑物,内立石碑,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刻写墓主的谧号;明楼之後为"宝顶"(大坟头),其下方是停放灵柩的"地宫"。由陵区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宝顶,由一条约12公尺宽、6公里长的神道连成一气,沿途大红门、大碑楼(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龙凤门、七孔桥、小碑楼(神道碑楼)、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等建筑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清东陵是一部用砖、木、瓦、石写就的清王朝盛衰的历史。孝陵的建筑反映出清朝定鼎中原初期财力不足,但是雄健古拙,规模庞大的石像生则反映出八旗子弟以武力征服中原,靠弓马开创天下的雄姿。景陵、裕陵则反映出“康乾盛世”天下太平的时代特征,定陵和惠陵则是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写照;慈禧陵则是权力的象征,反映出慈禧两度“垂帘听政”的那段特殊的历史。
  清东陵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清东陵以她无可辩驳的魅力,以她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级AAAA级旅游景区。

wafs 发表于 2010-6-1 19:52:25

回复 1# wafs
      清东陵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清东陵自1661年开始营建,历时247年才告结束。最早的建筑物距今已近400年,最晚的建筑物距今也近百年,不仅反映了从清初到清末陵寝规制演变的全部过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清王朝盛衰兴亡的历史。
  清东陵是中国历代皇家陵园中最具特色的例证之一

清东陵的15座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位置至尊无上,其余皇帝陵寝则按辈分的高低分别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同时,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此外,凡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其统绪嗣承关系十分明显,表达了瓜瓞绵绵、生生息息、国祚绵长、江山万代的愿望。


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宝城、室顶,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连线,将孝陵的数十座形制各异、多彩多姿的建筑相贯串,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序列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建筑中轴线。它虽然因势随形,多有曲折,但曲不离直,明确显现了南北山向的一贯,配合了山川形势,强化了主宾朝揖的天然秩序,产生了极富感染力的空间艺术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长的神路,也是最壮观、最富艺术性的神路。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wafs 发表于 2010-6-1 21:08:22

回复 2# wafs
   
      整座东陵在木构和石构两方面都有精湛的技巧,可谓集清代宫殿建筑之大成,其中孝陵的石像生最多,共达18对,造型多朴 实浑厚;乾隆的裕陵规模最大、最为堂皇,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则是首屈一指的精巧建筑。目前,清东陵15座陵园中,只开放了裕陵和东、西太后陵及香妃墓等四处供游客参观。

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每一座陵寝建筑中,使各单体建筑在空间组合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空间组合。远望时,殿宇、城垣、门坊、道路、桥涵,金黄碧绿、丹红雪白,气势恢宏壮丽而深沉。由远及近,步移景易,变化丰富,秩序严谨,相得相济,引人入胜,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作,其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顶峰。在这庞大的建筑群体中包容了中国明清两代宫廷建筑的基本形式,运用了最先进的工程技术,采用了最为珍贵的建筑材料,陵区的580多座单体建筑中,有经过两次大地震330年岿然不动的全国现存最宽的石牌坊;有全长达5.5公里的孝陵主神路,有叩之声若金钟的“五音桥”,有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和“地下佛堂”的裕陵地宫,更有采用最为珍贵的黄花梨木建成并为黄金装饰的慈禧陵三大殿,以及“凤在上龙在下”的丹陛石,游人看后既被她那精湛的艺术所倾倒,更为她那宏伟的气势所折服。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余脉昌瑞山南麓,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土质优良,植被良好,以常青乔木松柏为主的人工森林长势繁茂,覆盖率高达71%,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http://cctv.com/travel/special/qdl/20050901/images/101918_22.jpg
清东陵的15座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位置至尊无上,其余皇帝陵寝则按辈分的高低分别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同时,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此外,凡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其统绪嗣承关系十分明显,表达了瓜瓞绵绵、生生息息、国祚绵长、江山万代的愿望。

wafs 发表于 2010-6-1 21:10:28

回复 3# wafs





http://cctv.com/travel/special/qdl/20050901/images/101918_02.jpg
山川形势
  清代帝王在选勘陵址时,以中国传统的“风水学”理论为依据,刻意追求“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川形势,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意象。清东陵正是这种理念的最佳体现。陵区东侧的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势皆西向,俨然左辅;西侧的黄花山似白虎雄踞,势尽东朝,宛如右弼。靠山昌瑞山龙播凤翥,玉陛金阙,如锦屏翠障;朝山金星山形如覆钟,端拱正南,如持笏朝揖。案山影壁山圆巧端正,位于靠山、朝山之间,似玉案前横,可凭可依;水口山象山、烟墩山两山对峙,横豆陵区之南,形如阙门,扼守隘口。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夹流,顾盼有情;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这天然造就的山川形势,对于镶嵌于其中的陵寝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http://cctv.com/travel/special/qdl/20050901/images/101918_07.jpg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余脉昌瑞山南麓,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土质优良,植被良好,以常青乔木松柏为主的人工森林长势繁茂,覆盖率高达71%,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wafs 发表于 2010-6-1 21:15:20

回复 4# wafs

内葬人物
  孝陵:内葬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他是清入主中原、统一全国后的第一帝,在位18年。与福临合葬的还有孝康皇后、孝献皇后。孝康皇后是康熙帝的生母。孝献皇后是顺治帝的宠妃,死后被追尊为皇后。
  景陵:内葬圣祖康熙皇帝和孝诚、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后及敬敏皇贵妃。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为入关后第二帝,在位61年,是清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出兵击退盘踞在我国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城的沙俄侵略军,遏制了沙俄对华的侵略野心。他曾多次平定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部分上层分子分裂祖国的叛乱。玄烨注重农业,大力治理河患,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热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在文治武功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素有“康熙大帝”之美誉。他个人虚心好学,多才多艺,天文地理、诗词歌赋、书法算学都比较精通。 孝诚皇后是玄烨的嫡皇后、被废黜的皇太子允礽的生母。孝恭皇后是世宗雍正皇帝的生母。
  裕陵:内葬高宗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二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是清朝中期的著名君主。他25岁登基,在父、祖文治武功的基础上,奋发有为,勤于政事。政治上,继续平定国内叛乱,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团结并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在经济上,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屯田开荒。在文化上,提倡汉学,编纂大量图书。在他统治期间,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他在位60年,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帝,享年89岁,是我国封建社会寿命最长、掌实权时间也最长的皇帝。孝贤皇后是弘历的嫡皇后。孝仪皇后是嘉庆皇帝的生母。
  定陵:内葬文宗咸丰皇帝和孝德皇后。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l—1861),在位11年中,国家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逃到热河,死在避暑山庄。孝德皇后为奕詝的嫡福晋,死后被追尊为皇后。
  惠陵:内葬穆宗同治皇帝和孝哲皇后。
  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是慈禧的独生子,6岁即位,卒年19岁。他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
  昭西陵:内葬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本布泰(1613—1687)。她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庄妃,是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曾协助皇太极处理国政,又先后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幼主,为大清江山的开创作出了贡献,被史家誉为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东陵:内葬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641—1717),她是顺治皇帝的皇后,21岁时被尊为皇太后,77岁死,当了57年皇太后。她是清代当皇太后时间最长的一位。该陵内还陪葬了28位顺治帝的妃嫔。
  普祥峪定东陵:内葬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1837—1881)即慈安皇太后,俗称东太后。她是咸丰帝的皇后。咸丰帝死后,曾与慈禧在同治、光绪年间两次垂帘听政达20年之久。
  菩陀峪定东陵:内葬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35—1908)即慈禧皇太后,俗称西太后。她原是咸丰帝的一名贵人 。咸丰帝死后,她与恭亲王奕欣合谋,发动了“辛酉北京政变”,登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在她统治前期,一方面拉拢满汉勋旧贵族势力,另一方面又支持洋务派走靠西法强国之路。她利用汉族地方武装,同时又借助洋人力量,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使清朝统治得到了相对稳定,出现了所谓的“同治中兴”。在中后期,由于外国的侵略扩张,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加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进程。慈禧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扼杀了“戊戌变法”,扑灭了义和团烈火。 慈禧作为一个女人,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景陵皇贵妃园寝:内葬康熙帝的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
  景陵妃园寝:内葬康熙帝的48位妃嫔和1位皇子。
  裕陵妃园寝:内葬乾隆帝的死后被贬的乌喇那拉皇后和35位妃嫔。
  定陵妃园寝:内葬咸丰帝的15位妃嫔。
  惠陵妃园寝:内葬同治皇帝的4位皇贵妃。
  公主园寝:内葬宣宗道光皇帝的2位公主和2位皇子。

wafs 发表于 2010-6-1 21:18:51

回复 5# wafs


在清人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200多年前,一位江湖风水先生悄然来到清东陵,他站在孝陵左侧的青龙砂山上,仔细相度之后,只说了一句话:“大清江山三百年”。
    不知是世外高人的先知先觉,还是真的这一抔黄土最初的尺长寸短所注定的命运,历史竟有如此惊人的巧合──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到1912 年宣统皇帝退位,整整296年, 与这位风水先生所说的300年之限只差了四年。

“寻龙”就是寻找“龙脉”所在。据日本风水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风水理论认为,昆仑山乃“山之宗祖”,风水龙脉的发源地。由昆仑祖山延伸出八条龙脉,五条伸向了国外,三条留在国内。北干沿黄河之北经燕山、长白山,终端在朝鲜半岛;中干在黄河长江之间,沿唐古拉山、秦岭、大洪山一线;南干经横断山、南岭、武夷山,直至台湾岛。

大自然赋予清东陵的神工造化远不止于此,至今,陵区范围内许多奇特的自然现象仍不能被人诠释。据说,在清东陵,一年之中有“七十二场浇陵雨”,既便是大旱之年也不例外,有时,盆地之外晴空万里,而盆地之内则是细雨连绵。在这块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无水、旱、风、雹、蝗等自然灾害,这里风调雨顺,百姓衣食丰足。 1976年,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倾刻间,整座城市夷为平地,仅距百里之遥的清东陵,300多座大小建筑竟安然无恙。

    有人说,这也许是因为清东陵不仅处在龙脉之上,而且更精准地处在“阴阳之枢纽”,因而,“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当然,后来经考证,清东陵内的独特现象,是因其相对独立的小气候、肥沃的土壤、特殊的地质构造使然。

    这样的“风水宝地”,难怪明清两朝的皇帝都想据为己有。   

    有人曾经为崇祯惋惜──与300 年的江山延续失之交臂。但这也许正应了古来之说,“风水本天成,有造化者得之”。

wafs 发表于 2010-6-1 21:21:33

回复 6# wafs


清东陵风水探析      

    清东陵的山不是普通的山,风水学家说,那是从太行山脉逶迤而来的“一条游龙”。

    清东陵不是300多座单体建筑的随意组合,天文学家说,那是一幅抽象的宇宙图案。

    而哲学家说,清东陵是五千年积淀而成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通透体现。         ......





清东陵是谁选的风水宝地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它四周群山环绕,正南留有天然山口,中间一片近78平方公里的原野,坦荡开阔。山高而不穷,峰青岭翠;水阔而不恶,波碧流缓。是谁选中这块风水宝地作为皇家陵寝呢?

这还得从顺治八年(1651年)说起。这年的十二月,14岁的少年天子爱新觉罗·福临到京东一带打猎。他来到昌瑞山下,向东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望,重峦叠翠,一望无际。日照阔野,紫雾飘飘;风吹海树,碧影森森,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顺治帝心念闪动,遂宣谕曰:“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言罢,取佩环掷出,将环落处定为吉穴。后来,清王朝在这里建立了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即顺治皇帝的孝陵。后有堪舆家视丘惊曰:“虽命吾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关于世祖福临亲定陵基一节,乾隆皇帝也做了首肯,他在《恭谒孝陵》诗中写道:松柏守宫阕,星辰侍礼仪。鼎湖亲卜吉,昌瑞万年基。并亲自作注曰:“曰瑞山乃我世祖行围至此亲定者,初未用堪舆家也。”




以上图文是转贴

地游仙 发表于 2010-6-1 21:41:50

格局气势很强。

身在海洋 发表于 2010-6-1 21:46:22

气势磅礴,谢谢分享

jaminhe 发表于 2010-6-2 12:57:36

格局气势很强。
地游仙 发表于 2010-6-1 21:41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看看红尘师傅的博客的清东陵系列吧~~~

bauuia 发表于 2010-6-2 14:04:32

清東陵之中順治帝,康熙帝的寢陵倒是很好尤其是順治帝。
後山的那幾位王爺太子格格們的陵墓雖然格局小巧但也是龍真穴的。
黃驊山確實是雄勁。

mxtqu 发表于 2010-6-2 15:37:33

不过再好的风水也保不住江山千秋万代永远不失。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hhj7680817 发表于 2010-6-2 19:26:40

气势磅礴,谢谢分享

guoshiguo 发表于 2010-6-5 09:24:24

学习了。你的这些图片是世俗的人的圣经。不过如此之地也只有三百年而已。看来元运和天运之间的奥秘还很深,值得我们去研究。

guoshiguo 发表于 2010-6-5 09:27:59

我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把所有的有关风水的东西融合起来,让人能一目了然。

猛狮擒羊 发表于 2010-6-5 09:52:38

格局不错啊,好风水

旦旦三剑 发表于 2010-6-5 10:08:47

风水宝地又怎样,终究不能发千秋万代!

麒麟火 发表于 2010-6-9 20:22:08

气势雄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水宝地清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