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10-6-16 21:11:31

转帖;中国怵目惊心的资源枯竭

编者按:五千年来,长江黄河奔腾不息,滋养着世世代代炎黄子孙。而近代建政六十年,黄河已几近断流,长江源头干枯;矿物枯竭,生态资源透支。

治理山河,自古有之,大禹导江,李冰筑堰,历千年而不衰,造福后代子孙。古今中国,为何有如此天壤之别?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富足的自然资源中繁衍生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曾令人无限遐想。但Z共统治六十年后的今天,母亲河壮观不再、黄河变成十年八断流的干涸死河,沿流域干旱日渐严重;长江源头干枯,水质深度污染;近40%的资源城市矿物枯竭,生态危机迫在眉睫……

黄河几近断流

一九五五年,中国政府拉开“治黄大战”的序幕。全国人大以全票通过包括三门峡工程的“治黄综合报告”,使三门峡等水利工程轰然而起,但建成不久,就形成渭河下游拦门沙,十五亿吨泥沙淤死八百里秦川和千万亩良田。虽经多次排沙改造,仍无济于事。最终很多库坝废弃,给关中平原带来“枯水沙尘满天,汛期小水大淹”的环境灾难。

尽管几十年“治黄”改变了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局面,但在数千座水坝的拦截下,黄河变成十年八断流的干涸死河。黄河首次断流出现于一九七二年,此后二十六年断流年份就达80%,从九零年到九八年,年年断流。九七年更出现断流七次、二百二十六天断流的千古生态奇观。

专家当时断言,黄河成为内陆河及季节性河流已成定局,不可逆转。
旱灾日渐严重
但从九九年开始,国家黄委实施黄河水统一调度分配水量,确保黄河下游利津站有一定的下泄流量,黄河断流得以缓解。可是,从此黄河流域的“枯水”及“旱灾”日渐严重。零二年夏季,黄委称黄河遭遇历史罕见的来水“特枯年”,零三年黄河流域遭遇五十年不遇干旱,兰州段黄河河床甚至大面积裸露见底,黄河上中下游用水全线告急。此后,旱情愈演愈烈。

到今年,中国北方更是出现五十九年来最严重旱灾,黄河流域二月六日首次启动特大旱灾一级红色预警,十五个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安徽、江苏八省冬麦区受旱面积占全国的96%,三百四十六万人、一百六十六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北京、天津百日无降水。

河南黄河河务局水调处处长谷慧林明确说,近几年,黄河下游没有断流,主要靠的是行政手段。按国际标准,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但多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已接近70%,远远超过“警戒线”。黄河支持流域经济发展的功能早已超过极限。年复一年的旱情、日益干枯的河床、龟裂的河底警告着人们,黄河的生命在渐渐地死亡。

长江源头干枯

如今,长江在蹈黄河的覆辙。二零零五年六月至零八年十月,政府启动了一项“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该项目负责人辛元红说:“六九年时,黄河源还有冰川(固体水库),但二零零零年时,整个流域已找不到冰川影子。”而黄河源区出现的固体水库消失及生态灾难,目前已在长江源区出现,并达到怵目惊心的地步。”

中国长江源考察队一九七八年曾确定的当曲源头多朝仁,“长江在这里失踪了”。基于实地考察,辛元红建立了此地区恶性生态演变模型:多年冻土退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沼泽湿地退化→“黑土滩”形成→荒漠化扩大。

辛元红说,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以及沿线居民点等工程建筑,导致冻土层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位于长江源区通天河畔的曲麻莱县,原有的一百零八眼水井近年来干枯了九十八眼,致使县城两次搬迁,玛多县原有大小湖泊四千多个,目前已近50%干涸,其余湖泊水位下降二至三米。

同时,沼泽湿地严重退化。在当曲考察时,辛元红的藏族助手说,“过去我们沼泽很多,牧场的草也很厚、很高,早上骑马,草上的露水都能把马靴打湿。现在草连地皮都盖不上。”

中国著名环保人士杨勇零七年对长江源头及流域进行考察,他说,与二十年前他所见到的长江源头相比,“已枯萎到可怜的程度。在夏季,庞大的河床中只有一小股细细水流,周围已被大片沙漠包抄,很多地方的水永远断流,形成一些死湖。死湖慢慢变成咸水,这个地方就随之慢慢死去。”

他还说,长江源头地区一些城镇因缺水已搬走,沿江已有一些死城。新城也面临缺水困难。就在这样可怜的长江源头上,还将有七座水电站落成。实际上,许多修好的电站因为没水已成了死电站。

水质深度污染

经济专家称,政府无序开发,强行向河流索取电力,把生态资源变成经济利益,变成少数人的资本,这可能是近年来中国生态退化乃至恶化的根本原因。而牺牲千年河流生态换来的电力,只能接受世界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及初级加工工业向国内转移,可谓得不偿失。

长江流域涉及中国十九个省市区,提供全国36.5%的水资源。九十年代后,中国水质迅速恶化,各城市都在将长江的纳污能力作为资源利用。中国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曾承认,中国农村有三亿多人饮水不安全,相当一部份城市水源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的生命健康。

现居德国的中国水利专家王维洛在接受《**》采访时说,水利部的这个数字不准确,实际上,中国有七、八亿人在喝脏水。他说,淮河、黄河、海河、辽河都被严重污染,现在长江有28%的河段也是水质很差的四类、五类水,在这些流域覆盖的地区,老百姓饮用水的质量是没有保障的。

资源枯竭城市

今年三月五日,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三十二个资源枯竭城市。九个地级市包括山东省枣庄市、湖北黄石市、安徽淮北市等,十七个县级市包括贵州铜仁地区万山特区、甘肃玉门市、湖北潜江市等,六个市辖区包括辽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等。

去年三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十二个,包括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大兴安岭。

这些以“铜城”、“煤城”等富含矿物著称的城市,因无度开发矿山而逐渐枯竭,经济陷入困境。譬如,辽宁省阜新市是一九四九年后建立的最早煤电之城。阜新建成的海州露天矿曾是亚洲最大的第一座机械化、电气化露天煤矿。但经五十年开采,海州露天矿零五年因资源枯竭而关闭,成为迄今世界最大的废弃人工矿坑。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中国共有资源型城市一百一十八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一点五四亿人。目前,已有近40%的城市资源枯竭。中国二十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有三分之二已进入“老年期”,四百四十座矿山即将闭坑,13%的矿城资源衰竭,三百万下岗职工、上千万职工家属的生活受到影响。

专家估算,中国的金矿还可支撑开采十五年、银矿二十年、铜矿三十一年、镍矿四十六年、石油三十年,而其余大部分矿物资源也都在百年以内开采完毕。只要再过二十年,江西的稀土资源矿将消失,世界储备量最大的钨矿资源也将消失;再三十年,世界最大的稀土矿的包头鄂博矿藏将消失。

业内人士分析,有色金属总公司直属的大中型矿山有九个年产钨精矿一万吨以上,预计七、八年后都将消失。现有十个大型黑钨矿山,八个矿山已进入中晚期。五十年后,子孙后代该如何立足于世?

生态资源透支






除了自然资源短缺外,中国的生态资源也已严重短缺和透支。据《当前论》一书介绍,中国的酸雨覆盖率达国土的三分之一,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0%流经城市的河流严重污染,三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水,四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
至一九四九年以来,80%的中国江河湖泊断流或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沙漠化土地每年递增三千四百平方公里,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百分之百的土壤板结(注),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等五类水。环境生态资源,也是到了不能再透支的地步。

灾祸感应人事而发

有人说,中国人不懂科学。可实际上,我们的祖先很懂科学,翻开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记载,从未出现过“自然灾害”的字眼,因为在古代人看来,“灾害”从来就不是“自然”的,而是和人类的道德行为紧密相关的。

汉代哲学家、家董仲舒在其著名的《天人三策》中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如果不知道醒悟,天又生出一些怪异的事来警告和恐吓它,还不知道悔改,那么伤害和败亡就会降临。”中国几千年来,都相信灾祸是感应人事而发。

且看古人如何治理山河。古人治水顺势而为,且疏且导。大禹导江,东别为沱;开明拓峡,蜀地疏渠;李冰筑堰,四六分成,这都是顺天理,得人心的环境生态工程,历千年而不衰,造福后代子孙。


(注):“板结”、土壤因结构不良,缺乏有机质,以致灌溉或降雨后土质变硬,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玄月 发表于 2010-6-16 22:30:21

看到了。不过我没办法

winhaa 发表于 2010-6-17 16:23:41

母亲缺乳,子女有灾!

悟空 发表于 2010-6-20 12:09:12

盲目追求蝇头小利,真是祸国殃民

五星聚讲 发表于 2010-6-20 15:08:45

有钱人可以花一亿元买一瓶水,老百姓准备死一亿人抢一瓶水。

风雨亭 发表于 2010-6-20 16:27:05

触目惊心,中央应该重视了,关系到中华之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中国怵目惊心的资源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