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軸從原本的23.5度變成49.5度....如此風水還能玩嗎?
本帖最后由 大風 于 2010-7-13 21:58 编辑<FONT color=#0000ff>剛剛上網搜到了以下這則資料...<BR><BR>地軸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全世界的氣候也將為之改變...</FONT><BR><FONT color=blue></FONT><BR><FONT color=blue>千年的易學理論與古老的中國醫學理論體系也將為之動搖...</FONT><BR><FONT color=blue></FONT><BR><FONT color=blue>那風水學術呢....還要不要玩呢?</FONT><BR><FONT color=blue></FONT><BR><FONT color=blue>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理論架構...是否也將隨此而瓦解.....</FONT><BR><FONT color=blue></FONT><BR><FONT color=blue>大家有什麼看法....</FONT><BR><BR><BR>相信在大家以前的記憶中,地軸傾斜應該是23.5度吧<BR>不過,這都是過去式了<BR>>>雖然我也很不敢相信<BR><BR>太陽系九大行星當中,除了水星幾乎垂直於黃道面之外,其餘行星都或多或傾斜的,例如火星傾斜25度,土星27度,木星3度,甚至連我們的太陽也傾斜7度,月球則傾斜 6.5度,而天王星更傾斜高達98度,簡直是躺著轉了! <BR><BR>為什麼各行星的傾斜度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原因可能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初,行星受到微行星不同角度及速度的撞擊,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傾斜。 <BR><BR>由 於地球傾斜 23.5度,使得太陽光直射地球的區域,會隨著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的不同而改變。夏天時,太陽直射北半球,使北半球溫度較高而形成夏天,而南半球因為陽 光斜射,得到的能量較少,因此溫度較低而形成冬天。半年後,太陽直射南半球、斜射北半球,因此季節互換,南半球是夏天,而北半球是冬天。 <BR><BR>如果地球不是傾斜的,而是直立的,那麼,太陽光將直射赤道,這使得越接近赤道的區域,溫度越高,越遠離赤道的區域,溫度則越低,而且不論地球公轉到什麼地方,溫度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說,熱的地方永遠熱,冷的地方永遠冷,當然就沒有四季變化了! <BR><BR>地球傾斜23.5度,才會形成四季,那以後會怎樣 <BR><BR>如果己經變為 大約 50 度: <BR><BR>(1) 星像已大有改變 (形狀排列照舊,但出沒時間、方位不同),就算天文台不公布,觀星者應已有意見。 <BR><BR>(2) 全球溫度大有改變。南北半球冬夏相反因為自轉軸傾斜,如幅度再比原來多一倍,溫度的改變將比 溫室效應更為顯著。 <BR><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img.tw/bebot/1214704718.jpg" width=450 height=359> <BR><BR>地球地軸傾斜23.5度是正常的,但是近來發現地球地軸增加了26度,現在地球地軸傾斜度為49.5度。 <BR><BR>從NASA、USGS、NOAA、NWS處得到的資料、資料和圖片,你可以很容易核實地軸發生傾斜的真實性: <BR><BR>2007年奇怪的全球天氣變化,幾乎每個國家都遭遇了洪水的侵襲;在冬季的幾個月里遭遇了冰暴、暴風雪和破紀錄的全球積雪;全世界範圍都有熱浪記錄和倒春寒記錄; <BR><BR>2007年6月21日,太陽昇降為26度角北達拉斯緯度; <BR>2007年4月,兩次火山爆發; <BR>2007年7月,增加了兩次火山爆發;同月,第五次火山爆發; <BR>2007年6月23日至7月23日間,發生318次4.0地震; <BR>2007年6月23日至7月23日間,發生11次6.0地震; <BR>2007年1月至7月間,發生21次6.0地震; <BR><BR>美國南部和中部,樹頁變成秋天的顏色,時間是在2007年5月至6月; <BR><BR>2006年12月失去整個GPS衛星系統的顯示,直到2007年4月; <BR>2006年12月4日12:30和12月6日19:15地球衛星氣象圖,ZULU顯示地球上移; <BR>2007年4月至7月間,美國衛星環路顯示奇怪的天氣 <BR><BR>將2001年至2007年間的天氣進行統計和比較:2007年出現了離子風暴、太陽輻射和太陽影像;1998年10月,在地球大氣外層發生太陽磁暴;1999年1月在地球兩極發生離子噴泉和太陽風; <BR><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img.tw/bebot/1214704719.jpg" width=450 height=416> <BR><BR>什麼導致地軸發生偏移?也許是以下的原因造成的 <BR><BR>人 類的需求不斷快速增加、溫室氣體排放等造成和加速全球暖化,北極冰塊溶掉,導致地球漸漸失去原先的平衡,冰川持續融化,北極的重量會下降,這會引起地球重 心轉移,地球赤道開始下滑移,增加其傾斜度,下滑情況在20年前已經無聲無色地慢慢開始。資料記錄到的地軸移位最嚴重的是2006年12月4日及6日。 <BR><BR>地軸發生偏移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BR><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img.tw/bebot/1214704720.jpg" width=400 height=285> <BR><BR>氣候變化的原因很復雜,其中涉及到許多變化的因素。天文學家 Milutin Milankovitch 提出理論認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關係變化影響地球的氣候。 <BR><BR>天文學家Milutin Milankovitch (1879 – 1958)研究了地球繞太陽運動時其軌道形狀的變化以及地軸的傾斜度。他認為這些循環變化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造成氣候長期變化的原因。 <BR><BR>Milankovitch的研究分為三個要素: <BR><BR>1、地軸的傾斜度的變化; <BR>2、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的形狀的變化; <BR>3、歲差:相對於軌道的地軸傾斜方向的變化。 <BR><BR>地球的傾斜度 <BR><BR>如 果地球不傾斜,就不會有四季變化,在一年的所有時間中,白天和黑夜將變得一樣長。地球上任何給定位置獲得的太陽能在一年當中都是恆定的。但地球在角度為 23.5°時會傾斜。當北半球是夏天(從6月開始)時,北緯照射的太陽光要比南半球多。白天較長,而且太陽照射的角度較大;此時在南半球是冬天,白天較 短,太陽照射的角度較小。 <BR><BR>半年之後,地球運行到圍繞的太陽軌道的另一側。它保持相同方向的傾斜。它保持相同方向的傾斜。所以現在南半球是夏天,白天更長,直射的太陽光更多,而在北半球卻是冬天。 <BR><BR>Milankovitch 提出理論認為地軸的傾斜度不一定始終為23.5°。他計算出該傾斜度以41000年為周期在22.1°和24.5°之間變化。傾斜度越低,夏天就越寒冷, 而冬天越溫暖。當傾斜度越高時,四季變化完全相反。但是,現在地球的傾斜度為《49.5!地球地軸傾斜度增加26度!》。 <BR><BR>這將如何影響整個氣候變化呢?即使冬天變暖,但在離赤道很遠的地方冬天仍會冷得下雪。如果夏天變冷,則在這些高緯地區冬雪不會那麼快就融化。雪一年又一年的堆積從而形成了冰河。 <BR><BR>與水和陸地相比,雪將反射更多的太陽能,導致氣溫更低。此時,正面的回饋機制將發揮作用。氣溫下降會使雪堆積起來,從而形成冰河。這進一步增加了反射,氣溫進一步降低,以此類推。這可能是冰河時代開始的方式。 <BR> <BR>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的形狀 <BR><BR>Milankovitch研究的第二要素是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的形狀。它並不完全以圓形形式運行的。一年當中的某些時間地球離太陽的距離要比其它時間更近。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最近(近日點)時,所接收的太陽能要比距離最遠(遠日點)時接收的稍多一點。 <BR><BR>但是,地球的軌道形狀以90000至100000年為周期發生變化。在某些時期地球的軌道比現在更接近橢圓,因此在近日點和遠日點處接受太陽輻射差別就更大。 <BR><BR>目前1月出現近日點,7月出現遠日點。這使得北半球的冬天更溫暖,因此四季變化也就不十分明顯。如果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圓形的,那麼南半球的四季變化就會更明顯。 <BR><BR>歲差 <BR><BR>但 是還有另外一種復雜情況,地軸傾斜的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變化。像紡紗一樣自上而下纏繞,該地軸的運動軌跡為圓形。這一移動稱為歲差。它以 22,000年為一個周期出現一次。這會減慢一年中的四季變化。11000年以前,北半球會在12月而不是在6月會朝著太陽的方向傾斜。冬天和夏天相反。 從現在算起11,000年之後再次變換。 <BR><BR>這些是三大要素 <BR><BR>傾斜度、軌道形式和歲差相結合將使氣候發生變化。因為這些 動力學是在不同的時間內涉及的,因此它們的交互作用就很復雜。有時它們彼此補充效果,有時它們趨向於抵消。例如,從現在算起11000年之前,歲差已使北 半球夏天在12月開始,1月出現的近日點接受太陽輻射的效果不斷增加,7月遠日點接受太陽輻射的效果不斷減少都會使北半球的四季差別很大,而不像今天差別 不是很大。但這並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情,因為近日點和遠日點的日期都會變換。<BR><BR><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img.tw/bebot/1214704721.jpg" width=300 height=221> <BR>地軸並不與其軌道的平面垂直,它有一個 23.5°角的傾斜。因此,北半球在 6 月份會受到很多太陽直射,而且白天的時間很長;而在 12 月份,會接受較少的太陽直射,而且白天的時間較短。這就解釋了四季變化的現象。在南半球,四季變化剛好相反。 <BR><BR><FONT color=#cccccc><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img.tw/bebot/1214704722.jpg" width=140 height=140></FONT> <BR>軸向傾斜度的變化。 <BR><BR><FONT color=#cccccc><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img.tw/bebot/1214704723.jpg" width=140 height=140></FONT> <BR>地球軌道中的變化。 <BR><BR><FONT color=#cccccc><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img.tw/bebot/1214704724.jpg"></FONT> <BR>沒有四季變化的地球,地軸在 0°位置。 <BR><BR><FONT color=#cccccc><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img.tw/bebot/1214704725.jpg" width=300 height=147></FONT> <BR>6 月末:北半球為夏天,南半球為冬天。 <BR><BR><FONT color=#cccccc><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img.tw/bebot/1214704726.jpg" width=300 height=147></FONT> <BR>12 月下旬:北半球為冬天,南半球為夏天。 是不是真的要发生点什么了? 地球地軸傾斜23.5度是正常的,但是近來發現地球地軸增加了26度,現在地球地軸傾斜度為49.5度。
從NASA、USGS、NOAA、NWS處得到的資料、資料和圖片,你可以很容易核實地軸發生傾斜的真實性: 一派胡言!
地軸傾斜度為49.5度如果是真的,地軸與現今的北極星差26度。那北極星不會在地軸北附近,google經緯度全亂套了。不信的話,請晚上在居住所,對準北極星,看看去極度(離北極幾度),對照現有北緯記載,自可分曉。別看到NASA幾字,一堆數字就昏頭,被騙得團團轉。
請看下圖,觀測北極星的方法。
下圖:不同經緯度, 自有不同的去極度。左是赤道低緯度,右是北極高緯度。
http://www.fengshui123.org/bbs/attachments/k/KAGv_qy3.gif
有史以來,地軸本來就是這樣固定23.5度公轉,地面生物才能存活。下圖是模擬地軸章動/晃動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7/Outside_view_of_precession.jpg/350px-Outside_view_of_precession.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8/Precession_torque.jpg/400px-Precession_torque.jpg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歲差是因為施加在地球的引力有差異而產生力矩的結果。
但 是還有另外一種復雜情況,地軸傾斜的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變化。像紡紗一樣自上而下纏繞,該地軸的運動軌跡為圓形。這一移動稱為歲差。
從這話題,聯想到歲差/章動的問題。引文是根據牛頓解釋,歲差是地軸晃動所致,一般人深信不疑。殊不知,地軸一晃動,就不可能是23.5度了。人類能生存至今,就是依賴幾乎近於固定的23.5度的地球公轉。如果地軸真的晃動了,不是23.5度。
地軸北=正北。那宋代的地軸北/正北,就不可能同於現在的地軸北/正北!因此解釋歲差,不能從地軸找原因,而是該從觀察所在的地面,找答案。推薦歲差的合理解答,詳見http://www.fengshui-168.com/thread-69404-1-1.html
http://www.fengshui-168.com/attachments/day_090824/0908241015ad9adc2683bcf16a.jpg 這將如何影響整個氣候變化呢?即使冬天變暖,但在離赤道很遠的地方冬天仍會冷得下雪。如果夏天變冷,則在這些高緯地區冬雪不會那麼快就融化。雪一年又一年的堆積從而形成了冰河。
與水和陸地相比,雪將反射更多的太陽能,導致氣溫更低。此時,正面的回饋機制將發揮作用。氣溫下降會使雪堆積起來,從而形成冰河。這進一步增加了反射,氣溫進一步降低,以此類推。這可能是冰河時代開始的方式。
如果按照如此偏移到49.5度...那地球的天地軸心將會落在艮卦上....
若進而再推論....地球的冰冒將會往右推移...與子午線相近....而冰帽的重量假如是影響地球軸線改變因素之一的話...
在若干年後...地軸將又會慢慢的往子午線回走....如此的規律...則會使地球陰陽的分界線...不斷的改變...
這當中是否隱藏著...人類尚未知的變遷規律....畢竟人類在地球上的歷史並不算長.... 应该没有偏移,,如果是真的话,我们就会见到极昼现象! 要真的变成49.5°,那可真真的可怕,这地球该是啥样呢? 如是数千万年变去的, 生物一点一点由于自然选择也许还没事, 如果是几年变去的, 陆地会变成海洋 人类会灭绝, 如果是瞬间 ,几天变去的 ,不用说, 我们自然被地球抛出大气外 ,飞向宇宙!按目前的情况, 基本我没觉得失重, 这样的说法 ,一定是扯淡的!! 地軸沒有徧移!
一個最簡單的檢驗方法,就是看地軸的延伸線是否還指向【北極星】。
若地軸從23.5 度偏移至 49.5度,那麼原本的【北極星】也會隨之遠離地軸。
在夜晚,先到【北斗七星】,再沿著北斗七星中的第一及第二顆星連成的直線,應該會指向現今的【北極星】。
請參照拙帖:北斗七星(貪狼、巨門)二星連成之直線,指向北極星
http://www.fengshui-168.com/attachments/month_0706/20070623_bd42bb40526a2f1d046agHfXbXaaFkkR.jpg
若果正確無誤,那地軸並沒有偏移。
(此法只適合用目視,若要精確數據,可用慕羲兄的【去極度】檢驗) 看不明白谁有理 一派胡言!
地軸傾斜度為49.5度如果是真的,地軸與現今的北極星差26度。那北極星不會在地軸北附近,goog ...
慕羲 发表于 2010-7-13 23:11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赞同! 大风在讲故事,农学院的老师不传播天文,所以这帖子很符合兄台知识背景. 雖然是在講故事,但是還是很適合拿來當成科幻小說和災難電影的題材。{:3_230:} 回复 8# 天機
吓我一大跳,感谢天机出面正清。 乱说一通!! 地軸如果傾協到49.5度大概全部生物不是熱死就是冷死
而且是現在
光是地軸傾協的能量就足夠摧毀全世界的建築
所以一般判斷是極不可能之事
若有可能大概也是萬年以後吧 一派胡言!
地軸傾斜度為49.5度如果是真的,地軸與現今的北極星差26度。那北極星不會在地軸北附近,goog ...
慕羲 发表于 2010-7-13 23:11 http://www.fengshui-168.com/images/common/back.gif
支持 杞人忧天,无事找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