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一粟 发表于 2010-8-9 22:50:00

早用生姜赛人参 晚上服用如砒霜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说明两个问题,一,不是白天而是早上,二是要了解一下这三味药的药性以及功能:生姜性味辛、微温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此外还有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之功效。其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砒霜,即三氧化二砷俗名称砒霜或信石,三氧化二砷的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巨毒.
    这三味药只要是学过中医的人都会知道它的作用,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是早服生姜赛人参晚上服用如砒霜的道理.其实说穿了也就是一个阴阳气血变化的问题.我们看看自然界早晨太阳,阳气开始生长,人体的气机也开始活动起来.只不过这时阳气还很弱,这时喝上一碗生姜汤,其药性助气血运行,营卫二气这时借助生姜的功能抵御外界的邪气.而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借助生姜的的药性开始升发,而人参的药性以及功能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生姜的助阳就是调动人身的气血帮助体内的正气,这是人参做不到的,因为人参的药性以及功能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它不能向生姜那样做到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所以说早服生姜赛人参.但是到了中午以后,自然界的阳气以是升到了顶峰,这个时候如果再服生姜汤只会使阳气伤其津液,因为到了午时之后,阳气开始下降,阴气开始渐长,,天地之间的阳气渐渐收敛,人体的气血也是一样,而到了晚上阳气开始潜伏,如果这个时候服了生姜汤的话,就会使本以是潜伏起来的阳气从新升腾起来.这就向是本已是晚上的天气却突然变成了白天,阴阳次序被打乱,自然就会出现问题.人身的气血也是如此,晚上本是阳气潜伏已养人之生机,但是却因喝了生姜汤而使阳气再次升腾,这就违反养生之道,所以才说晚上服用如砒霜.不过已上所说只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而言,如果以是感染了伤寒之症是可以晚上喝生姜汤的.

关于生姜的论述


1.成无己:姜、枣味辛甘,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药中用之,不独专于发散也。
  2.李杲: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盖辛以散之,呕乃气逆不散,此药行阳而散气也。俗言上床萝卜下床姜,姜能开胃,萝卜消食也。
  3.《药性类明》: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开豁冲散之功也。
  4.《医学入门》:姜,产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今人但知为胃药,而不知其能通心肺也。心气通,则一身之气正而邪气不能容,故曰去秽恶,通神明。丹溪云,留皮则冷,去皮则热。非皮之性本冷也,盖留皮则行表而热去,去皮则守中热存耳。
  5.《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药,其利溥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按方广《心法附馀》云,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便降火也。
  6.《本草经疏》: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第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止泄、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姜。
  7.《药品化义》:生姜辛窜,药用善豁痰利窍,止寒呕,去秽气,通神明。助葱白头大散表邪一切风寒湿热之症;合黑枣、柴、甘,所谓辛甘发散为阳,治寒热往来及表虚发热;佐灯心通窍利肺气,宁咳嗽;入补脾药,开胃补脾,止泄泻。
  8.《本草新编》:姜通神明,古志之矣,然徒用一二片,欲遽通明,亦必不得之数。或用人参,或用白术,或用石菖蒲,或用丹砂,彼此相剂,而后神明可通,邪气可辟也。生姜性散,能散风邪,伤风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钱捣碎,加薄荷二钱,滚水冲服,邪即时解散。或问生姜发汗,不宜常服,有之乎?曰,生姜四时皆可服,但不宜多服散气,岂特发汗哉。然而多服则正气受伤,少服则正气无害,又不可过于避忌坐视,而不收其功也。至于偶受阴寒,如手足厥逆,腹痛绕脐而不可止,不妨多用生姜,捣碎炒热,熨于心腹之外,以祛其内寒也。
  9.《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煨姜,和中止呕,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並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妥。
  10.《本草经读》:仲景桂枝汤等,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卫,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合之能兼调营卫也。真武汤、茯苓桂枝汤用之者,以辛能利肺气,气行则水利汗止,肺为水之上源也。大小柴胡汤用之者,以其为少阳本经之药也。吴茱萸汤用之者,以其安阳明之气,阳明之气以下行为顺,而呕自止矣;少阴之气,上交阳明中土,而利亦止矣。若人只知其散邪发汗,而不知其有匡正止汗之功,每于真武汤、近效白术汤,辄疑生姜而妄去之,皆读书死于句下之过也。
  11.《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12.《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13.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14.《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壅隔,冷热气。
  15.《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16.《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17.《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18.《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19.《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20.《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21.《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22.《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吃生姜有什么作用?
   
      生姜的保健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过氧化物歧化酶,它是一种抗衰老的物质。 最近一些营养学家研究发现,生姜里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其化学结构和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相似。这种物质,可防止血小板集聚,防止血栓形成的效果十分理想。此外,生姜还可以调节前 列腺素的水平,而前列腺素也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日本学者则认为,生姜中的姜酚有较 强的利胆作用,生姜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德国学者则报道,生姜的辛辣成分比目 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强。

炎炎夏日,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常会表现为腹痛、腹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中医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儿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腹痛、腹泻:肚脐是人体对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夏季,人体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抵抗细菌的能力减弱,在有空调的场所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适当吃些生姜或者喝些姜汤,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学家研究发现,生姜能起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抗击沙门氏菌效果明显。
    伤风感冒:经常处在空调环境中,由于室内、外温差太大,很容易外感风寒。如果能及时吃上几片生姜或者喝上一碗红糖姜汤,将有助于驱寒解表,或者用姜汤(加点儿盐、醋)泡足亦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腰、肩疼痛:盛夏酷暑,在空调房里呆久了,肩膀和腰背易遭受风寒等病邪的侵袭,特别是老人容易引发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烧制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水晶石 发表于 2010-8-10 06:24:31

好文章,多谢

200602 发表于 2010-8-10 14:09:44

回复 1# 禅海一粟
謝謝提出健康食物也要慎選擇服用時間.   才能發揮藥性達成物盡其用.

helena9898 发表于 2010-8-10 14:40:43

好文章,多谢

雪飘零 发表于 2010-9-6 22:25:50

感谢楼主   好文章   珍藏

易海之子 发表于 2011-8-7 12:04:45

早用生姜赛人参 晚上服用如砒霜
好文章

231468 发表于 2011-8-7 17:52:02

民间是有这么个说法,听楼主这么一解释更明白了。

悟真者1 发表于 2011-8-8 19:12:25

好文章,谢谢楼主指点,

wogs 发表于 2011-8-8 20:02:23

好文收藏了!感謝分享

悟空 发表于 2011-8-11 01:53:27

真吓人,在下晚上没少喝生姜汤

小未学 发表于 2011-8-11 08:37:21

好文章,多谢

水月 发表于 2011-8-11 08:46:56

感謝分享!!!!!!!

山水间 发表于 2011-8-11 09:19:48

好文章,多谢了。。。

简能 发表于 2011-8-11 09:43:01

谢谢分享!

山叶 发表于 2011-8-11 17:58:39

好文章,谢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用生姜赛人参 晚上服用如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