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从西汉走来的大儒----严君平
本帖最后由 慕羲 于 2010-9-4 23:52 编辑从西汉走来的大儒----严君平 http://www.yododo.com/images/icon_jing_big.gif 景区: 四川 成都 2010年02月23日 (星期二) 相关标签: 成都 郫县 橫山 平乐寺 君平墓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2/0126F6662DAF55C9FF80808126F222AC.jpg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2/0126F6659A9655C3FF80808126F222AC.jpg
近日在书上看到介绍,成都近郊郫县平乐村在西汉时期,尽然出了两位大儒----严君平及其弟子杨雄。
午后略现春光,立即慕名前往一探究竟。汽车西出成都市区沿317国道向都江堰方向行驶,过郫县安德镇后不久,在郫县与都江堰界牌处右转500米,山坡上苍绿掩映的平乐寺即跃入眼帘。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2/0126F664853755B9FF80808126F222AC.jpg
平乐村距成都31千米,地处成都平原西北角,而在一马平川的大地上猛然凸起一块台地----橫山(又名平乐山),高出四周20、30米,仿佛一条巨龙橫卧田野。传说成都平原尚为被洪水侵袭的低洼谷地时,二郎神肩挑土石填水造陆,一日不慎从天上掉下一担泥土,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隆起一座面积达4平方千米的橫山。
橫山前后流淌着两条不宽的小河----徐堰河和柏木河,均为都江堰内江的支流,水量充沛的河水清澈见底,滋润着广褒的平原大地,金黄色的菜油花遍布橫山脚下次第开放,典型的川西民居散落其间,好一派如画的田园风光。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2/0126F66486FB55BAFF80808126F222AC.jpg
不到百米的上坡山路,香摊夹道,茶客满座。上得山坡,首先来到右边的君平塔,这是于近年在严君平墓前修建的,以资纪念先生公德。生于公元前86年的严君平自幼聪颖好学,熟读四书五经,知天文地理,善易经八卦,儒释道均通,但远离仕途,隐于市井。长年在成都、彭州、邛崃等地卜挂算命,为人预测吉凶,指点迷精。据说他预言极准,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巨贾均热衷寻他卜卦。而他只要赚足每日的基本生活费则回家苦读,闭门谢客。近50岁起隐居橫山,在此建读书台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20年后,严君平以巨著《老子道德指归》成为研究道家思想的经典、权威性论著,还著有《易经骨髓》、《老子注》等,从而奠定了他西汉大儒的地位。他创立并执教的读书台和成都文翁石室同为中国最早的学堂,在当年的学生中有一个叫杨雄,后成为西汉时期最杰出的哲学家、辞赋家和语言学家。成都平原小小的一隅尽然同期产生两位光耀史册的伟岸人物,不得不赞叹水旱从人,食无饥馑的天府之国人杰地灵。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2/0126F66518EB55BEFF80808126F222AC.jpg
严君平生前说:“王莽伏诛,光武中兴,天下太平,万民安乐,吾生亦乐,死亦乐。”此言提前20年预测出“王莽伏诛”、“光武中兴”两起重要历史事件,后以91岁高龄辞世并葬于橫山,橫山也因“君平之乐”而该名平乐山。鉴于严君平的威望,成都人将他常年卜卦居住的街道改名为君平街并延续到今天。成都市下辖的彭州市、邛崃市、郫县也分别设有北君平乡、南君平乡和平乐村。历代文人骚客慕名前来凭吊者众。李白《古诗》:“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寂寞道缀论,空帘闭清幽。驹虞不虚来,鹫鹜有时鸣。安知平汉上,白日悬高名。”岑参《严君平卜肆》:“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不知支机石,尚在人间否?”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2/0126F667666755D1FF80808126F222AC.jpg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2/0126F666CDEE55CFFF80808126F222AC.jpg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3/0126F66878DD55DCFF80808126F222AC.jpg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3/0126F668FEAE55EAFF80808126F222AC.jpg
隋朝时期为纪念严君平,在橫山尾紧邻君平墓旁建起了平乐寺,原寺不大,古柏森森,庄严肃穆,建有四重大殿,历代香火甚旺。据载古平乐寺为川西一座大寺,四周僧人云游四方需在此领取度牒(即官方发给僧人的通行证),寺内荣华殿是各方信众在朝拜周边九峰、莹华、天台等山前必先到此烧香祈祷。明朝后因战乱被毁,后几经兴废。至1996年当地重开寺庙,之后又拆旧新修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荣华殿等五重殿,建筑金碧辉煌,佛像栩栩如生,古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寺庙颇具规模,寺内香火常年不断,每逢节、假日,寺内法器鸣响,香烟萦绕,善男信女,摩肩接踵,游人如织。不少居士还长驻寺内,兼做义工,吃素念斋,祈福亲朋,修生养性,延年益寿。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2/0126F667F0C755D7FF80808126F222AC.jpg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3/0126F66A093F55F9FF80808126F222AC.jpg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3/0126F66D8E9556A0FF80808126F222AC.jpg
寺内遇一老婆婆在帮补鞋子,惊叹其耳聪目明,还能穿针引线。攀谈中得知婆婆姓张,今年九十有三,膝下儿孙满堂,已在庙内住上十几年了,生体硬朗,思维清晰,刚回家过完年归来。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3/0126F66F330256AEFF80808126F222AC.jpg
钟声又起,寺内晚餐时间到了。出得寺外,香摊已收起,茶客渐散尽。
天色将尽,回头凝望,君平塔高高伫立在橫山坡上,清粼粼的柏木河水泛着蓝光绕着橫山缓缓地流向平原腹地,橫山仿佛像一艘从远古驶来的战船,正朝着春天进发。 http://www.yododo.com/files/photo/2010-02-23/0126F66F315A56ADFF80808126F222AC.jpg 严君平——神机妙“算”,功成身退(1)
http://book.sina.com.cn 2010年03月07日06:01 新浪读书
严君平,生于公元前86年,卒于公元10年,我国西汉时期的道学家、思想学家,蜀郡成都市人。严君平原名庄遵,后来东汉时期班固著《汉书》的时候,因避汉明帝刘庄的讳,改为严遵。汉成帝时期隐居于成都市井中,以卜筮为业,终身不仕。他精老庄之学,著书十万余言,为当时著名文学家杨雄所敬重。著有《老子指归》 13卷,使老子的道家学说更加系统条理化,至今尚存其中的7卷。
严君平生于富饶的川西南平原,那里是中国最早的水稻文明产地,有丰富的天文和水利资源。严君平在年轻的时候外出学道,学成以后在成都卜筮为生,后来到都江堰一带教授易经学说。严君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我国古代的隐士中,他相对来说是较为长寿的。
当老师不成被撤职
据说,严君平本来不是以算命为生的。当时正值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刘启个人热衷教育,可能也是为了响应他的号召吧,当时四川省成都市文庙街一带,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官学——石室学校,而严君平就是那所学校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当时开办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当官的人才,讲授儒学思想,学习四书五经;而对于学生而言,上学就是为了当官,读书不做官就是浪费学费。但严君平不是这么想的,他觉得如果读书就是为了做官,那只会让人成为权欲的奴隶。由于他个人主张道家的思想,因此在教学期间,就不断给他的学生传播这种思想。可以想象,学校领导怎么可能容忍他这种思想在学生中间泛滥呢?这不是砸自己的饭碗吗?所以没过多久,严君平就被撤职了。
撤职就撤职,大不了自己办!被辞退的事情好像激发了严君平的斗志,他有了开办学校的想法。但要想开办一所学校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首先要有硬件设施,像桌子、凳子、书本等。当时的严君平除了一间临街的破屋外,几乎一无所有,又哪里来的钱可以置办这些东西呢?更关键的是,一个学校若想维持下去,就必须要有人愿意来听讲,而当时人们上学只是为了能当官,谁愿意听一些没用的道家学说呀!凡此种种,都成了当时困扰严君平的问题。万般无奈之下,严君平只好将办学校这件事搁在了一边。这时,严君平想到了给人算命。这也是他当时最好的选择了。
首先,他个人以前就是学老庄玄学的。而老庄玄学就是教人如何抓住老百姓的心思,如何从人们的一举一动看出他们内心的实质。如果能看出这一点,那么算命就不再是算命,而是算心了,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心理辅导”。其次,通过给人家算命,也能把自己的一些道家思想传播给他人,这也为他以后开办学校做了铺垫。再者,古时候的人们都很信命,所以市场很大,如果生意好的话还可以攒一笔资金,为以后的事业做准备。
算命生涯的真正开始
没过多久,人们就看到大街上多了一位穿着道袍,竹竿上端系一布幡,上书“算命”二字的道人,他便是严君平。为了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他还认真地钻研了《周易》。不过万事开头难,严君平的算命之路并不顺利,一连几天,他游走于各个大街小巷之间,见人就问人算命不?很准的,不准不要钱!可惜没一个人来问津。
到了第四天,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他看到街上有一个失意青年,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便知道这青年肯定是出了问题了。于是,他就主动走过去,问道:“兄弟有心事?”年轻人抬头一看是个算命先生,不耐烦地说:“走开,都是些骗人的把戏!”严君平哪里肯轻易放手,继续说:“我知道你为何发愁。”年轻人说道:“好啊,那你就说来听听,如果说中了,我付你双倍价钱。”“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严君平一口答道。
说着,严君平就开始打量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只见他面容清俊白皙,穿得也很体面,应该不是为柴米油盐发愁。从这个人的年龄来看,大概有20来岁,于是就猜他不是因为感情问题,就是因为工作问题在发愁。但严君平看他好像并不痛苦,只是有点茫然,便断定他是为没找到工作而苦恼。没想到,还真被他猜中了,当严君平将自己心中所想告诉年轻人时,年轻人大吃一惊,马上对他刮目相看,对他说:“先生真是神算呢!您看我如何是好呢?我想做官,但父亲却把他的官位传给了哥哥。”
严君平听后,就问了一些他的想法,得知他想做官只是想让自己吃好穿好,受人尊敬。于是就对他说:“兄弟,你这样无非就是想让自己过得开心一点,对不对?”年轻人听后点了点头,然后严君平接着说:“其实,想要过得快乐并不只有做官这一条道路可走啊,而且做官也并不一定能够为你带来快乐。如果你只是为了虚荣而做官,那么你也只是自寻烦恼而已啊。”他的这番话仿佛灵丹妙药一般,年轻人听了,心里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激动地说:“听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然后就付了双倍价钱,还询问了严君平的住址。
终于创办了自己的学校
据说这个年轻人后来还是选择了做官,但他信奉道家思想。他做官,不患得患失,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不断为老百姓们做实事,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同时,他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一直念念不忘严君平对他的那一番教诲,一有空儿就大力宣扬严君平的道家思想。后来,严君平要办学校,他听说后也利用自己的关系帮严君平做宣传。后来,像这位年轻人一样帮助严君平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都做了他的学生,这些人也都是让他算过命的人。严君平的名声越来越大了,终于有一天,在众多学生的帮助下,严君平开办了自己的学校,达成了他多年来的心愿。
严君平开办的学校是为了宣扬道家思想的。所以,他招收的学生必须人品要好,还要信奉道家思想才行。而对于学费,严君平要求得就松了些。有钱的就交一些钱,没钱有米的可以交一些米,如果什么也没有,就不用交了。他对所收的学生也是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一天,严先生正在给自己的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学堂门口突然站着一位面目清秀的少年。不等严君平说话,那少年就结结巴巴地说:“请问……您……您……您就是……严……严君平……老师吧!”他刚说完,学堂里就爆发出一阵笑声,严君平马上制止了他们,然后对少年说:“对,我就是严君平,别急,有什么事慢慢说。”这少年又用了好半天才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原来,他想成为严君平的学生,但他没有钱。也许是他们俩有缘分吧,严君平第一眼看见他,就知道他就是自己一直以来想要找的学生,而他将来也一定会成为自己思想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这个学生。
功成名就,归隐著书
后来,事实也证明严君平确实没有看错人。这位天生结巴的少年竟成为汉朝唯一可以与司马相如媲美的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他还创立了 “耕读理论”,与严君平成了忘年之交。这位少年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文学大家杨雄先生。杨雄成名后,在中国各地极力推崇严君平的学说,致使道家思想很快就传播开来,道教的发展便与此有着很大的关系。如道教中的“太上老君”神位,多半就与严君平有关。
杨雄也是蜀郡成都人,字子云,一生成就卓著。他所著的《车酋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全世界第一部研究方言的著作,而且很幸运地完整地保留到了现在。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杨雄传》中对杨雄评价甚高:“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无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担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由此可见,杨雄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才子。王莽当政时,杨雄在一次文字狱中受到了牵连,于公元18年不幸病逝。
自己的学生已经桃李满天下,继承人也培养得差不多了,严君平先生决定退隐。据说,他后来一直隐居在横山,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也就是在那里,他完成了《老子指归》。
后世评价——如此隐士
严君平的学说最大特点就是自由伸展,他的思想对于许多道家人士和易玄大家都有很大影响。据说,严君平当年在为人算命时卜得极准,能为人预言吉凶祸福。后来声名远播,以至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将他卖卦、游历、授徒及主要活动的地方,分别命名为成都市青羊区君平街、成都彭州市北君平乡、成都邛崃市南君平乡、成都郫县平乐寺、君平墓等。 好慕版主和何大师讲的好,晚辈学习了 严君平的坟怎么葬在庙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