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32|回复: 2

《周易》“七日来复”与大衍之数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10-10-3 10: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輸入書目索引
書名: 《周易》“七日来复”与大衍之数
電子書儲存格式: PDF
電子檔大小: 317KB
版權分類:
古籍分類: 其他
作者: 束景南 刘金明
出版年代: 1998
內容簡述: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截图01.jpg



截图02.jpg



截图03.jpg



截图04.jpg




截图05.jpg





《周易》“七日来复”与大衍之数.pdf (317.33 KB, 下载次数: 17)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16-3-7 19: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日来复”与大衍之数

“七日来复”与大衍之数
阴阳互动的规律,而不是指类如某一行星运行的周期,也不是指表象的特征。宇宙生命阴阳互动的规律,有的通过表象显现出来,有的就不通过表象显现出来,或表现得不明显。比如月相每七天发生一次明显的变化,这是表象,但反映出阴阳互动的内在规律。又如人的敏感周期与月相相符,但女性表现得明显,而男性的表现就不明显。
下面,我们讨论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的第一层含义。从周易》的卦象看,每一卦象都是一个宇宙模式,都是一个时空认同的生命流变体的结构形式。这个生命流变的结构形式,既是宇宙的,又是万物的既是人类社会群体的,又是每个个体人的。它可以囊括宇宙万物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种信息,但它的组合却又是最简单的,只是用简单的阴交和阳交展现出来。这种模拟的组合告诉我们,宇宙生命的内在结构就是阴阳。
这正如我们见到一间草房,就知道它的内部结构是由大梁、柱子和椽子架构起来一样。但是建造草房的大梁、柱子和椽子是不动的,而宇宙生命的内在结构阴阳却是动态的。无论是日月寒暑的变化,还是人类的繁衍,万物的滋生,都是阴阳互动的结果。所以,系辞》指出“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刚柔者,立本者也。”这就是说,阴阳是宇宙生命流变体的根源,是宇宙万物共有的内在结构,是宇宙万物的全息元。   《周易》的宇宙模式—卦象正是在这样深刻的认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而先秦时期的易学家,则把古人长期以来感悟出的这个阴与阳的道理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一言以蔽之“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的第二层含义和第三层含义从卦象上也看得很清楚。《周易》六十四卦,每卦有六艾。其上二交为天位,下二交为地位,中二交为人位,是一个融天地人万物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对这个宇宙模式的六个艾位的确立,《乾卦?象传》有明确解释“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这是说“太阳的升落,先上后下,从东而南,再向西往北,六个方位依照太阳运行的轨迹而确定。”这既说明空间六个方位产生于人的直观,同时也说明封象的六交结构来源于人对六个方位的立体空间直观,又象征着这个三维的立体空间。
不仅如此,六个交位也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过程。《乾?文言》说“六艾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这是说,“在六个交位循环变动的阳艾象征着太阳乘着六条飞龙在天空周行的过程,从而与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实情相通。”就宇宙时间而言,从初艾至上交是一个由开始到终结,中经二、三、四、五艾之发展的时间流变过程。正因如此,易卦六艾才能囊括宇宙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各个阶段的全部信息,从而发挥模拟宇宙的作用。这就是“六艾发挥,旁通情也”的含义。从上面的讨论知道,作为宇宙的模式—卦象已经具备了宇宙万物共生共在的阴阳结构和全息元,具备了能象征六个方位的三维立体空间和一维时间,但是,仅此还不能达到完全模拟宇宙万物的目的,还必须确立宇宙万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而能使宇宙万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便是数。“数意味着最重要的联系环节,它能包容最为差异的内容,并把它们转变成概念的统一性。”“数通过知觉使万物符合于心灵,使万物可知,使万物可比……因为数使万物有形,把事物的不同关系划分成它们各自的类,不管它们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①卡西尔和费劳罗这些富有指导意义的观点,为我们寻找《周易》的卦象是否包含有“使万物有形”的数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作为宇宙模式的卦象应该体现出道反复循环的周期七。否则,这个宇宙模式就达不到模拟宇宙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从卦象中来寻找道反复循环的周期七。前面说过,卦象的六个交位从初交到上艾象征着事物从始点到终点的时间流变过程。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试从初交数到上艾,其数恰好为六,数到六时,是卦的最上位,因此,它表示事物发展的极限。再从上艾继续返回数到初艾,是卦的最下位,其数恰好为七。七表示事物从始点发展到极 限,然后又返回到始点的周期数。但是,这个反复循环并不意味着回到原阶段的始点,而是标志着新阶段的开始。显然,这个周期数七是事物发展的上一阶段的终结与下一阶段开始的临界点。这第卷正是“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的意思。如地雷复卦表示坤卦之阴达到极盛,然后一阳来生的阴阳互动的规律。
至此,我们从卦象中找出了道反复循环的周期数,这样,也就可以说,作为宇宙模式的易卦完全达到了作易的预期目的,体现了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前面,我们分析了易卦是体现了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的宇宙模式。那么,从逻辑上讲,用来推演易卦这一宇宙模式的大衍之数,也只有符合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才能起到推演易卦的作用。这一点,仅从“四十九”与道循环的周期七之间纯数的关系来看,是一目了然的所用大衍之数“四十九”正是道反复循环的周期七的倍增数。剔除其倍增的成份,可以说,用大衍之数“四十九”来推演易卦,也就是用道反复循环的周期七来推演易卦,就是用宇宙万物的内在结构阴阳互动的周期来推演易卦。当然,仅仅从数的倍增关系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这毕竟会有“偶然巧合”之嫌。所以还必须进一步论证“四十九”这个数是否符合“易”的定义,是否体现了“易”的精神。那么什么是“易”呢这在系辞》里讲得明明白白‘旧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里只用一句话就把什么是“易”讲清楚了。这个定义比当今学术界释周易》之名时对“易”所做的各种解释都准确、简单、明了。“生生之谓易”的意思是说,生命连续不断,万物层出不穷就叫做“易”。而“生生之谓易”前面‘旧新之谓盛德”这句话,是用来比喻“生生之谓易”的。‘旧”即太阳。盛者,大也。“德者,得也’,②。这句比喻是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就叫做大得”。“生生不已”着重于生命的延续性,而“日新之谓盛德”则着重于生命的新生。把这两句连解,“易”的定义应该这样表述新的生命连续不断,万物层出不穷就叫做“易”。从这简单明了的“易”的定义中,我们不是感到有一种强烈的贵生的情感吗不是感到有一种对新生的礼赞吗正是这强烈的生命意识催动着春秋战国时代的易学家去总结自伏羲以来推演易卦的盆法,以期用它来满足人们为实现生命存在的价值而趋吉避凶的愿望。既然作易的目的是“将以顺性命之理”,“易”的精神是“生生不已”,那么,易卦的发明创制者选择“四十九”这个数来推演易卦,显然是认为只有“四十九”这个数才能体现作易的目的,才能体现“生生不已”的“易”的精神。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易卦的发明创制者的这个认知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以为,这大概是在《系辞》所谓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表象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近取诸身”,从体悟人自身的成长节律人手的。依据德国人类学家、哲学家卡西尔的理论,人对自身生命的有节律的微妙变化的时间感,要先于对严格宇宙时间的直观。他说“早在人类意识形成其最初的、有关数、时间和空间之基本客观划分的概念之前,它似乎就有了对人类生活特殊周期和节律的最微妙的敏感。即使在文化的最低阶段,即便是在原始人中他们勉强达到计数的最起端,因而不可能具有精确定量的时间关系概念,我们也常常发现,这种对时间过程之生命动态的感受以惊人的微妙和精确发展起来。”③不仅如此,卡西尔还进一步指出,这种对时间过程之生命动态的主观感受是有阶段性的。人的每一阶段,比如“出生或死亡,怀孕或作母亲,青春期或婚姻—全部由特殊的过渡的肇始仪式标志出来。这些仪式对人生不同阶段所作的宗教性详尽划分,常常清晰分明到割断人生连续性的程度。从人生的一个身份过渡一另一身份,人获得一个新的我—例如,童年的死伴随着青春期的来临他是为了再生为青年和成年人而死,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观念,以各种形式重现。”④远古先民理解宇宙时间本身,理解自然过程的规律性,首先是把它们视为一种“生命进程”。当内在生命成长的周期节律与外在的有规则的自然过程结合起来共同发生作用的时候,尤其是把月相以七天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
“七日来复”与大衍之数化现象投射到诸如童年的“死”,青春期的来临等内在的生命成长节律上时,便产生了一种对生命运动的阶段性的时间直觉。对自远古以来人们凭直觉就能感受到的这一自身成长的节律,《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篇进行了科学总结。素问》篇描述人的生理变化过程时说“女性到七岁,肾气盛,牙齿更换,毛发生长。到了十四岁,天癸发育成熟有了性机能,任脉通畅,冲脉旺盛,月经按时而行,所以能够生育。到了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臼齿生长,身高也长到极点。到了二十八岁,筋骨坚强,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非常强壮。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衰微,面部开始枯搞,头发也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之气,从头部开始都衰退了,面部枯稿,头发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枯稿,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不能再生育了。”按照黄帝内经中的这些描述,女性从生年开始,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到一个七年便发生生理上的根本变化。七或七的倍数恰好是前一个七年与后一个七年之间不同生理阶段的临界点。所以,女性的成长节律是七。男性的成长节律,黄帝内经》描述是以八为周期。这大概是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征象中总结出来的。在生理变化的转折年,女性在生理上表现得明显,所以属于阳性男性则表现得不明显,属于阴性。明显者为阳,故用奇数七,不明显者为阴,故用偶数八。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道理。法国生理学家、实验医学的奠基人贝尔纳说“感觉是产生一切的根源”,在“实验方法方面,正是感觉通过并指导思想,才能形成科学设想的原动力。天才是通过能以正确方式预感自然现象规律的敏感意识表现出来的。”⑤周易》的作者、易卦的设计者在创造筑法和设想盆数时,正是首先预感到人自身成长的节律,想到童年的“死”,想到青春期来临的特别日子,当然更会想到女性生理发生明显变化的岁。岁,用现代医学的名词来说就是更年期。从生理的变化看,岁的女性,“天癸枯搞”,开始停经了。这意味着不能生育了。从此,身体日渐衰老,趋向死亡。这个根本性的生理变化是人们所不期望的。不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或者是神话时代,无一例外。人越老,越想年轻人越接近死亡,生的欲望越强烈。与周易?系辞的作者同时代的庄子,在他的名篇《逍遥游》中提到时人总是与长寿的彭祖相比,羡慕神龟,便说明古人与今人对生命的感受是相通的。尤其是古人,他们更重视子孙的繁衍,所以比今人更加注意这个特殊的有明显的生理标记的岁。易卦和盆法的发明创制者以及总结盆法的易学家,他们不但与时人有同样的感受,而且还把自己的视线转向以七为周期的月相转向随着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张合、迁移、附着的牡砺转向随着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行新陈代谢的百年乌龟、法螺、老鼠和萝卜转向神话时代死而复苏的后樱转向不断新生的太阳转向冬去春来、花落花开等各种“死而复生”的自然现象,从“近取诸身”到“远取诸物”,不断地思索,反复地琢磨。经过“原始反终”的探讨,最终悟出了既能展现大自然的秩序,又能凝聚人类生生不已的强烈愿望的奇妙数字。于是便把哲学的沉思集中在女性岁的年龄上。前面提及女性岁,意味着充满活力的“生”的阶段的终结和“死”的阶段的开始。简言之,女性岁的年龄是“生”与“死”两个阶段之间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人虽然向死亡的方向迈进,但却老想使自己变得年轻。这种心理就是希望自己从趋向衰老死亡的路上重新返回充满活力的“生”的阶段。以神话思维的方式而言,这就是对“死而复生”的追求。就这个“死而复生”的追求而言,确定了这个临界点,这个数便可以表示生命运动由“生”到“死”,由“死”到“生”,不断反复循环的周期。如果选
择,虽然也是的倍数,但却不能明显表征“生”与“死”的临界点,因而也就不能表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的反复循环的形式,不能表示“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的自然法则。如果取这个数,虽然能表示“死”这一阶段的开始,但上接另一周期的阶段的终点仍然是不生,也意味着“死”,不是与“生”的终点直接相连。因此,同样构不成“生”与“死”两个阶段的临界点。这样,也就不能表示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反复循环的连续性。这个思辨过程可用下面的数轴表示…、“生”一,—几厂—“死”…,…………,…“…石『死」(不生育)『死』(不生育)生(能生育)从这个人的成长节律的数轴上可以看出,只有取这个数,才能在截住继续向死亡迈进的年龄段的同时,表达人们贵生的情感和对“死而复生”的追求和希望,从而体现出“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的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据西方科学家研究,感受性,即我们的精神状态或精神敏感性的周期天,正是月亮的周期。另外,现代科学发现牡砺随着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张合、附着和迁移百年乌龟、法螺、老鼠和萝卜等也都随着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行新陈代谢。这足以说明周易“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这一自然法则正是对宇宙生命的内在规律的科学概括。人的心态总是这样虽然生命死亡的现象不断出现,但强烈的贵生情感和主观意识又总是促使人们在衰老死亡和腐朽中去发现“生”或“复生”的因素。用《吠陀经的话表达这种情感和主观意识,那就是“新春确实从冬天生成。因为前者由后者复生。因此,毫无疑问,谁懂得这一点,他就复生于世。”⑥一方面是肉体生命的真实死亡,不能再生另一方面则是主观的“复生”的愿望。要想解决这个现实和主观的矛盾,只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就是用神话思维的方式去创造“死而复生”的艺术形象,以满足人们的主观愿望另一条途径则是重视繁衍子孙,让贵生、“复生”的愿望在人自身的种的繁衍过程中展现出来。《周易》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把解决矛盾的神话意识和现实意识结合起来,最终把人们强烈的贵生情感和“死而复生”的愿望凝聚在一句简单明了的“生生不已的”“易”的定义中。并通过直悟自然界这个再生之轮,“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从人的成长节律的数轴上取下这个数,用来作为推演易卦的盆数,进而建构起六十四卦的宇宙模式。《系辞》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我们在前面的讨论中解决了大衍之数为什么用“四十九”的问题,但还没有涉及与大衍之数“五十”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二者的关系。大衍之数“五十”与其用“四十九”之间的关系涉及盆法。所谓盆法,就是通过对大衍之数的推演,组合成卦象的程序和方法。组合卦象,用的是大衍之数“四十九”。前面论述,大衍之数“四十九”就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周期七的倍增数。就此而言,所谓盆法,就是通过对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周期数的推演,以建构易卦,或者说是通过对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周期数的组合来建构宇宙模式,以展现宇宙生命的流变过程及其规律。因此,盆法从实质上说,体现的是宇宙生命运动的周期数的组合过程。“分二”、“挂三”、“搽四”、“归奇”的程序表现的正是这种组合的过程。经过这样的组合,达到再现天、地、人万物,再现春夏秋冬四时,再现宇宙的目的。对这一宇宙模式从大衍之数“四十九”推演出来的过程,对大衍之数“五十”与大衍之用“四十九”的关系,朱熹用《大衍圆方之原图》⑦来表示,可谓精妙见图。该图是古人观念中的天圆地方图。
“七日来复”与大衍之数周二十八该图以“五十”为体,以“四十九”为用,以七为率。朱熹认为,大衍之数“五十”之所以虚“一”不用,乃因开方“不尽一数”之故⑧。周二十二天圆之周长。地方四边之总长二天圆地方之和数一直径七由此可见,大衍之数“五十”,如果虚“一”不用,只用不足为体,故称“四十九”为用。如果把作为大衍之体,是约数,需进为,故为虚。虚为体。如果把“五十”作为大衍之用,为实,则有余。图朱熹的大衍圆方之原图》如大衍圆方之原图》所示,大衍之数“五十”之所以虚“一”不用,只用“四十九”,是因为大衍之体“五十”是进位的结果。如果以“五十”为用,就比按图计算出来的约数要多,所以要虚“一”不用。根据我们对“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这一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和大衍之数其用“四十九”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来看大衍圆方之原图,以为体,以“四十九”为用,是因为“四十九”恰好是宇宙生命的内在结构阴阳互动的周期七的倍增数。取其整数。而后面的小数则省略不计。综合上述万借《大衍圆方之原图以为说圆象征天,方象征地,以七为周期属于天地宇宙所共有天为阳,为父,地为阴,为母,以七为周期,属于宇宙生命的内在结构阴阳互动变化之所有。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并不是认为地是方的,而是因为地面要以正方形来计算。《大衍圆方之原图即为此证。①③④⑥恩斯特?卡西尔著,黄龙保、周振选译神话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卯年月第版,第页、第页、第页、第页。②管子?心术上第三十六,见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四库全书第四册,第页。⑤法伊丽莎白?泰西埃著,白巨译大预测》,作家出版社哭巧年月第版,第页。⑦⑧李光地等周易折中卷二十一启蒙附论》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2 收起 理由
何有 -2 禁止小附件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3-8 07: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日来复”与大衍之数
七七四十九循环。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11-25 04: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